節水灌溉:助力現代農業發展

2020-11-28 中國人大網

    噴灌、微噴灌、滲灌和滴灌等,是常用的節水灌溉方式。這些人為控制灌溉時機和灌水量的「被動式」灌溉,對現代農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我國節水灌溉技術使用的情況,因此也成為了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開展的水法執法檢查的重點之一。

    在執法檢查過程中,檢查組指出,我國節水灌溉建設步伐加快,全國節水灌溉工程面積達4.66億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69億畝,但是還遠遠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要繼續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全面實施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

    加快發展高效節水灌溉

    我國是個水資源極度貧乏的國家,農業用水的關鍵一個環節是節水。目前,我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僅為0.536,遠低於0.70.8的世界先進水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指出,要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推廣渠道防滲、管道輸水、噴灌滴灌等技術,擴大節水、抗旱設備補貼範圍。積極發展旱作農業,採用地膜覆蓋、深松深耕、保護性耕作等技術。穩步發展牧區水利,建設節水高效灌溉飼草料地。

    水利部有關負責人在向檢查組匯報情況時指出,我國認真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的根本方針,分區推進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先後啟動實施東北節水增糧、西北節水增效、華北節水壓採、南方節水減排等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2011年以來全國累計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9300多萬畝。因地制宜推廣不同發展模式,通過項目帶動、政策扶持以及開展國家高效節水灌溉示範縣創建活動,一些重點地區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同的可複製可推廣的技術模式。

    檢查組在內蒙古自治區了解到,該區將節水灌溉作為戰略工程全面推進。「十二五」期間,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累計投入124.4億元,牧區節水灌溉工程累計投入10.4億元,先後實施12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開展40個中央財政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截至2015年年底,自治區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712萬畝,包頭市九原區、固陽縣膜下滴灌的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可以達到0.75,玉米畝產由500公斤提高到812公斤

    在雲南,檢查組看到,該省分區域進行節水灌溉工程設施配套,在壩區重點推廣管灌、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技術,適度推廣渠道防滲技術;在山區重點推廣雨水集蓄利用和管池結合等灌溉技術;在九大高原湖泊和重要城市水源地優先推廣高效節水工程、節水減排監控和評價機制。「十二五」期間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88萬畝。全省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從0.35提高到0.45,年節水量6億立方米以上。

    在廣東,農業節水灌溉以渠道防滲為主。檢查組了解到,截至2015年年底,廣東全省節水灌溉面積444萬畝,其中,渠道防滲面積389萬畝,低壓管道、微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5萬畝。積極推廣旱作節水農業技術,「十二五」期間,完成地膜覆蓋面積565.7萬畝,秸稈覆蓋面積254.5萬畝,水肥一體化技術覆蓋面積196.7萬畝。

    檢查組在安徽省了解到,該省不斷加大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力度,年均建設節水灌溉工程面積110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0萬畝,年新增節水能力1億立方米。該省嚴格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農業用水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推動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針對農業用水比重較高、用水管理方式粗放等問題,結合不同地區的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節水措施。扶持節水灌溉設施設備的科技創新、規模化生產和推廣應用,推動節水技術與農藝農技相融合,有效促進高效節水農業發展。

    推廣節水灌溉中存在的問題亟須解決

    以色列滴灌技術被公認為是目前效果最好的節水灌溉技術,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引進以來,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在推廣中遇到的資金投入要求大、管理手段要求高、膜下滴灌造成汙染等問題,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不利因素。

    檢查組指出,高效節水灌溉發展緩慢和管理手段落後是亟須解決的重點問題。全國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僅佔有效灌溉面積的47.2%,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僅佔27.2%。膜下滴灌等節水技術大面積推廣後,由於地膜易碎,難以回收,給農田帶來的「白色汙染」日趨嚴重。

    在內蒙古自治區進行檢查時,有關方面向檢查組反映,發展高效節水農業一次性投入較大,如膜下滴灌畝均投資1200元,噴灌畝均投資1000元,滴灌帶等灌溉設施為消耗品,每畝每年還需投入150元。自治區發展膜下滴灌是整合了國家旱作節水農業補貼、國家優質糧食工程和節水增糧行動等項目資金,如固陽縣發展膜下滴灌總投入5969萬元,其中,整合中央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4570萬元,其餘1399萬元需要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自籌。而目前對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的扶持政策較少,地方財政配套困難,在資金投入、技術支持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包頭市九原區有19萬畝灌溉面積,其中,土渠灌溉面積8萬畝、佔比42%,防滲渠灌溉面積5萬畝、佔比26%,管道和噴滴灌溉面積6萬畝、佔比32%,節水灌溉面積佔比還是很小。

    安徽省水利部門在向檢查組匯報情況時反映,農業缺水與浪費現象並存。目前,安徽省農田水利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已由2011年的0.498提高到2015年的0.515。儘管有很大提升,但距離全國0.536的平均水平,特別是0.70.8的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在發展節水農業方面,目前存在重灌區工程建設,輕田間管理的傾向;重視通過工程建設節水,忽視農藝農技節水,節水灌溉與旱作節水、水肥一體化聯繫不夠緊密;重視單項工程技術,缺乏與農業節水措施緊密結合的綜合集成技術,這些問題都客觀上造成農業節水難以達到最優水平。

    就單純技術層面的問題,有專家指出,經過近60年的發展,我國節水灌溉裝備在理論研究、技術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生產規模基本能滿足中國節水灌溉發展的需要,但自主研發能力較弱,在產品質量、技術性能、可靠性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研發多功能、低能耗、低成本、智能化、精準化、綠色化的節水灌溉裝備,是今後的發展趨勢。

    河南省許昌市5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內,一臺中心支軸式大型噴灌機在為玉米噴灌。/視覺中國

    大力推進節水灌溉和水資源保護

    節水灌溉在提高農業用水效率、農民增產增收及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緩解水資源短缺矛盾、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檢查組提出建議,要堅持節水優先的方針,進一步完善、細化各類節水灌溉規劃,合理確定發展目標和工程布局。應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步伐,推進灌區現代化改造。繼續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全面實施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

    近些年,北方乾旱地區在推廣農業節水灌溉先進技術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檢查組提出,應努力提高北方乾旱地區的管道化建設水平,通過財政補貼方式引導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用噴灌、滴管、管灌等高效節水灌溉設備,對乾旱地區和糧食主產區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在扶持政策和資金投入方面給予更大支持。要加強對水資源轉化、作物耗水規律和用水調控、旱作節水作物耕種、抗旱作物種質改良等農業節水科技的研究與開發,為高效節水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推動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與旱作農業、蓄水保墒農藝措施、水肥一體化節水技術、節水裝備設備推廣使用的融合發展,進一步轉變農業用水方式,提高農業用水效率。

    在健全完善水資源保護制度方面,檢查組提出建議,應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為核心,加快明確農業初始水權,實行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要建立農業節水激勵約束機制,把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作為考核指標納入政府考核體系。加快實施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推廣示範工程,應將節水設備納入農機補貼範圍,將節水灌溉與農機、農藝、農技措施結合起來。

    對於地下水的開採,檢查組指出,要加快推進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建設,實現對全國主要平原、盆地和巖溶山區地下水的動態監測。要實行地下水取用水總量和水位「雙控制」,儘快完成地下水禁採區、限採區範圍劃定,編制地面沉降區、海水入侵區地下水壓採方案,採取水源置換、種植結構調整、節水等綜合措施,全面加強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防止地下水過度開發和破壞。

    對於節水灌溉中使用滴灌帶和薄膜等塑料製品造成嚴重「白色汙染」的問題,檢查組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專題研究並積極推進治理。

    (文/本刊記者 張寶山)

相關焦點

  • 痕量灌溉:挑戰農業節水極限
    □本報通訊員 王亮  我國目前常用節水灌溉方法主要有渠道防滲、噴灌、滲灌和滴灌等,都需要人為控制灌溉時機和灌水量,是「被動式」灌溉。如何做到讓水分按照植物需求供給?痕量灌溉技術有哪些特點和優勢?本報就此採訪了瀋陽農業大學土地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鄒洪濤。
  • 中國節水灌溉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節水是相對的概念,不同的水資源條件,不同的氣候土壤地形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對節水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節水標準是不同的。  節水灌溉,主要是對符合一定技術要求的灌溉而言。節省灌溉用水,首先要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同時把可以用於農業生產的各種水源,如地表水、地下水、灌溉回歸水、經過處理以後的汙水以及土壤水等都充分、合理地利用起來。
  • 科學網—痕量灌溉打造農業節水增效新天地
    水在同一點上滲入土壤是減少蒸發、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農藥最有效的辦法。作為一種節水技術,滴灌技術近些年也在中國得到廣泛的推廣。 「但需要注意的是,滴灌技術走過了五十年的歷史,其局限性正在凸顯。」而由於痕量灌溉超強的抗堵能力,使用時痕灌灌水器可以朝下放置,一旦停水,灌水器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就會進入土壤,根系不會被吸引到灌水器裡。 實驗效果良好 經鑑定,這項技術比廣泛運用30餘年的滴灌技術節水50%左右、節肥30%以上,堪稱為節水灌溉技術的革命。
  • 節水農業:向生物節水和工程節水要答案
    而超過 60% 的水資源都耗費在農業用水上。今年是《國家農業節水綱要(2012 — 2020 年)》實施的最後一年。回顧我國農業節水成效,中國工程院院士山侖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我國農業節水已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農業節水要向生物節水和工程節水要答案。農業節水是提高水資源利用的重要方向。
  • 新疆痕灌技術讓農業「節水增效」
    當地農業水利部門鑑定,相同產量僅用了傳統灌溉不到四成的水,在缺少乾旱的新疆推廣前景可觀。這項技術由華中科技大學痕量灌溉研究中心歷時10多年研發成功。痕灌研究中心主任諸鈞教授介紹,痕量灌溉技術是將裝有控水頭的管材埋設在農作物根部,依靠土壤的毛細力作用自動調節水分供給,使農作物由「被補水」變為「主動吸水」。
  • 潮汐灌溉苗床為現代農業種植保駕護航
    潮汐灌溉苗床的誕生是我國現代溫室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我國是農業大國,溫室項目自然在全球也佔據頂尖地位,潮汐灌溉苗床的以智慧而誕生,以性能而發展。一、什麼是潮汐灌溉苗床?潮汐灌溉苗床:潮汐現象,是沿海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指海水在天體(主要是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周期性運動,習慣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漲落稱為潮汐。苗床,育苗或者養植花卉的床架。把潮汐的概念引用在農業,在發達國家得到了廣泛的利用,潮汐灌溉是一項成熟的農業灌溉技術。
  • 發力農業科技服務 大禹節水上半年淨利潤增逾兩成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大禹節水8月27日晚間發布半年報。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43億元,同比增長7.4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722.67萬元,同比增長21.12%。
  • 德豐富硒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項目開工 助力通江現代農業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取得初步成果據孫輝介紹,近年來,在巴中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江認真按照全市「三個四」產業發展要求部署,立足「綠色、生態、有機、富硒」特色優勢,深入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茶葉、生態養殖、銀耳等特色優勢產業,初步形成以北部乾果、南部養殖、中部中藥材、小通江河食用菌、大通江河茶葉為重點的全域梯級產業發展新格局,並成功創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 [公告]碧水源: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白音花灌區節水灌溉工程...
    根據《阿魯科爾沁旗「十三五」國民經濟發展綱要》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已把節水型灌溉農業放在國民經濟建設的首位。為了加快白音花灌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和改造渠系配套工程項目,擴大有效灌溉面積,實現水資源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構建節水型灌溉農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人與水和諧發展的戰備目標。
  • 張正斌:解決中國乾旱缺水問題和發展區域現代農業方略探討
    如何根據這些區域的水自然資源狀況,發展現代農業,解決水資源數量和質量與工農業和諧發展的關係,我們提出以下解決我國乾旱缺水(包括南方因為汙染的水質性缺水)問題和發展區域現代農業的方略:從青藏高原地區流向境外的水資源進行大西線調水到我國北方,解決北方乾旱缺水問題,在西北發展大型機械化農場高附加值經濟作物型的節水型現代農業;在黃土高原從黃河引水、提水和集流雨水,發展中小型農業機械化糧果型旱地水分高效利用型現代農業
  • 關於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
    構建農業綠色發展產業鏈價值鏈,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產品深加工,叫響新疆農產品綠色生態有機品牌,提高綠色農產品有效供給,變綠色為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堅持以制度創新、政策創新、科技創新為基本動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創設有利於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健全保障農業綠色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形成支撐全區綠色農業發展的制度體系。
  • 講座預告 | 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教授王金霞:中國灌溉管理改革40年...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灌溉管理改革40年的回顧與展望時間:2020年8月4日(周二)16:00-17:30地點:騰訊會議 357 347 336匯報人: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王金霞教授主持人:孟婷
  • 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主任李仰斌發言
    隨著我國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優質、高效、現代農業的發展,種植業從過去以糧食為主、兼顧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逐步發展為適應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全面發展的「糧、經、飼」三元結構。農業對灌排基礎設施的依存程度更高,對灌溉保證率和灌水方法與技術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
  • 德陽市科協助力成德眉資現代農業聯動發展
    德陽市科協助力成德眉資現代農業聯動發展 2020年11月26日 16:08:31 來源:四川新聞網 此次活動圍繞省委「要把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手棋」以及「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重點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推動四川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要求,就成德眉資現代農業園區融入聯動發展坐標系,加強要素整合和資源協調,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重大需求,形成協同融合、聯動發展的優質「朋友圈」共商發展大計。
  • 樟樹市發展現代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這是該市聚焦「六穩」「六保」,圍繞保障糧食生產、豐富「菜籃子」和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等,不斷擴大種養規模,提升經濟效益,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該市堅持把穩定提高糧食產能放在首位,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強化科技裝備支撐、優化生產區域布局、突出規模示範帶動,連續多年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今年完成糧食種植面積126.96萬畝,總產量達59萬噸以上。
  • 甘肅「取經」以色列沙漠農業:「貧瘠之地」發展高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雙方在戈壁農業、現代生態農業示範、節水技術等領域共同探討、尋求合作。圖為甘肅張掖山丹馬場的8850餘畝秋季蔬菜陸續迎來收穫期。(資料圖) 王超 攝甘肅自然條件嚴酷,水資源長期短缺,山地多、平原少、旱地多、水澆地少,農業生產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大,生產條件先天不足。
  • 用事實說話:生物節水大有作為
    狹義的生物節水應該是利用抗旱和高水分利用效率、高產優質的動植物品種,特別是以農作物為主的生物節水,產生更大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將水分高效利用從旱地農業向溼潤地區和鹽鹼灘涂溼地以及江河湖海等水資源利用方向全面開拓,將提高糧食水分利用效率向提高經濟水分利用效率的層次發展,發展高水效農林複合型農業,特別是農產品出口,才能使中國農業走向世界,才能發展中國的生態農業和保障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安徽固鎮:做好節水文章 增添生態魅力
    安徽省固鎮縣在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中始終堅持「節水優先、強化監管」,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推動縣域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0年,固鎮縣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47.87個百分點和26個百分點,治水節水成效明顯。
  • 海口建成高標準農田42.6萬畝 將開展火山荔枝等特色作物高效節水灌溉
    目前,海口市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42.6萬畝,佔全市基本農田面積的52.6%,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節水灌溉、水土保持、防洪除澇和人畜飲水等各項工程都有了長足的發展。2020年,海口市進一步加大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投入,農業農村部門實施了農業菜田改造等續建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急需維修農田基礎設施改造項目、農田基礎設施管護試點、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十四五」規劃五大任務,總投資21788.16萬元。2019年海口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已全面竣工。
  • 澄江市撫仙湖徑流區山區農業高效節水減排項目通過竣工驗收
    2020年12月30日,澄江市水利局組織召開澄江市撫仙湖徑流區山區農業高效節水減排項目竣工驗收會議,對撫仙湖徑流區山區農業高效節水減排項目進行竣工驗收。澄江市水利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九村鎮等相關部門人員和項目參建單位主要負責人組成驗收工作組通過現場實地查看和驗收資料查閱、聽取項目各參建單位工作匯報的方式,對工程建設內容完成情況、工程質量、竣工資料等內容認真查驗,並對撫仙湖徑流區山區農業高效節水減排項目後期的移交、管護和運行提出了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