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痕量灌溉打造農業節水增效新天地

2021-01-09 科學網

 

■本報記者 彭科峰

11月23日,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對外發布了一份關於痕量灌溉技術推廣應用的推薦函。推薦函指出,痕量灌溉具有超強的抗泥沙水和抗生物堵塞性能,建議有關單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推廣應用。

「這份來自國家權威部門的認證,來之不易。但無論如何,這是對我們長期以來工作的肯定。」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華中科技大學痕灌研究中心主任諸鈞感慨萬分。

經過多年的潛心鑽研,諸鈞自主發明了痕量灌溉技術。依靠這種技術,可以在地下進行水肥一體化灌溉作業,並且能夠任意降低流量以滿足作物的最佳需求,避免了水肥的地表揮發和地下滲漏。

「痕量灌溉,是繼微量灌溉(微灌)之後的更低更穩定出水的地下灌溉技術。它解決了地下水肥一體化出水不均、滴頭堵塞等難題,具有同等產量下比滴灌節水約50%、節肥30%以上的能力,還可以減少農藥化肥殘留、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和品質。希望未來能夠得到大規模的推廣。」諸鈞表示。

超越滴灌的新技術

1962年,一位以色列農民給莊稼澆水,偶然發現水管漏水處的莊稼長得格外好。水在同一點上滲入土壤是減少蒸發、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農藥最有效的辦法。作為一種節水技術,滴灌技術近些年也在中國得到廣泛的推廣。

「但需要注意的是,滴灌技術走過了五十年的歷史,其局限性正在凸顯。」諸鈞表示,以往的灌溉方式,包括滴灌,都可以理解成單層結構控水,為了降低流量,滴灌採用迷宮式的流道設計,彎曲而狹長的流道的任何一處不通,流道就不可逆地被堵塞,即灌水器在出水的同時被迫承擔過濾功能,而且流量越小說明孔徑越小,堵塞越快。

傳統的滴灌技術無法解決堵塞問題,需要新技術的出現。

由諸鈞發明的痕量灌溉技術,可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痕量灌溉採用雙層結構控水,兩層特性相反的透水材料互為保護,將滴灌堵塞發生在三維流道內的問題變為堵塞物僅能懸浮在二維的平面上,從而克服了滴灌灌水器堵塞這一難以跨越的障礙。

諸鈞表示,痕量灌溉技術是將裝有控水頭的管材埋設在農作物根部,能及時為植物提供所需的水肥而不造成浪費。

痕量灌溉還解決了地下灌溉難以避免的根系侵入問題。滴灌時,為了提高抗堵能力,灌水器必須朝上埋放,一旦停水,泥水就會被託舉在灌水器上,如果這時候土壤中水分含量不高,植物根系就很容易伸進灌水器造成堵塞。而由於痕量灌溉超強的抗堵能力,使用時痕灌灌水器可以朝下放置,一旦停水,灌水器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就會進入土壤,根系不會被吸引到灌水器裡。

實驗效果良好

經鑑定,這項技術比廣泛運用30餘年的滴灌技術節水50%左右、節肥30%以上,堪稱為節水灌溉技術的革命。

《中國科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痕灌技術在新疆哈密、昌吉等地應用,取得顯著成效。2014年痕灌技術的應用,讓哈密450畝棗林豐收。當地農業水利部門鑑定,相同產量僅用了不足傳統灌溉四成的水,在乾旱的新疆推廣前景可觀。

諸鈞介紹,相同水量的情況下,痕量灌溉的灌溉面積可達到滴灌技術的2倍,漫灌技術的10倍以上。

自2008年起,他帶領的團隊先後在北京、新疆、內蒙古、寧夏、廣西、雲南等地的1800畝露地及120座溫室中,針對蔬菜、果樹、花卉、甘蔗等作物,對痕灌系統的灌水均勻度、土壤含水量等進行大量試驗和示範。

痕量灌溉也將作為我國唯有的效果遠超過滴灌的節水灌溉技術走出國門,服務全球。「痕量灌溉技術即將出口到農業大國美國,接下來還會和俄羅斯等海外國家合作。」諸鈞介紹。

亟待大規模推廣

今年3月下旬起,中國水科院水利所對痕量灌溉產品(痕灌帶900)進行了長時間的測試。

日前,中國水科院水利所正式出具測試報告結論,稱「在未經過濾的泥沙水原水狀態下,痕灌帶900表現了其他滴灌帶難以實現的良好抗堵塞性能;痕灌灌水器在流量降低後即便通過原水衝洗,流量仍能得到恢復」。

11月,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組織的專家鑑定會也首次以遠超國際標準的難度進行了測試,並高度評價了痕量灌溉的抗堵性能。

全國人大代表樊進軍表示,痕量灌溉是繼滴灌後國際上唯一從灌溉理論、產品形態到使用方法的系統原始創新,理應在全國進行廣泛推廣。

諸鈞對痕量灌溉的發展前景有清晰的預見,他這樣描述,「痕量灌溉由於不堵塞,可以像城市的自來水一樣成為農業生產必備的基礎設施,徹底解決農業灌溉『最後一公裡』的問題。以痕量灌溉為依託,未來的植物產業可將水(痕量灌溉)、作物、土壤作為一個整體看待,以農業機械為紐帶,實現三者像工業生產資料一樣準確匹配,有望過渡為準工業生產,精準鋪耕、精準灌溉、精準採收將成為現實。」

《中國科學報》 (2015-12-02 第6版 科研)

相關焦點

  • 痕量灌溉:挑戰農業節水極限
    □本報通訊員 王亮  我國目前常用節水灌溉方法主要有渠道防滲、噴灌、滲灌和滴灌等,都需要人為控制灌溉時機和灌水量,是「被動式」灌溉。如何做到讓水分按照植物需求供給?痕量灌溉技術有哪些特點和優勢?本報就此採訪了瀋陽農業大學土地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鄒洪濤。
  • 新疆痕灌技術讓農業「節水增效」
    當地農業水利部門鑑定,相同產量僅用了傳統灌溉不到四成的水,在缺少乾旱的新疆推廣前景可觀。這項技術由華中科技大學痕量灌溉研究中心歷時10多年研發成功。痕灌研究中心主任諸鈞教授介紹,痕量灌溉技術是將裝有控水頭的管材埋設在農作物根部,依靠土壤的毛細力作用自動調節水分供給,使農作物由「被補水」變為「主動吸水」。
  • 節水灌溉:助力現代農業發展
    億畝,但是還遠遠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要繼續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全面實施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先後啟動實施東北節水增糧、西北節水增效、華北節水壓採、南方節水減排等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2011年以來全國累計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9300多萬畝。
  • 華中科大取得痕量灌溉技術多項突破—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魯偉 通訊員餘璐遙)記者日前從新疆水利廳與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聯合召開的「痕量灌溉在極端乾旱地區適宜性研討會
  • 李國英副部長調研痕量灌溉技術(組圖)
    考察痕量灌溉管帶生產線現場查看痕量灌溉技術應用情況  本站訊 1月29日,李國英副部長赴北京市海澱區北安河村工業大院和蘇家坨鎮前沙澗村農場調研痕量灌溉技術。  痕量灌溉技術是華中科技大學痕量灌溉研究中心、北京普泉科技有限公司歷時10多年研發的高效節水灌溉新技術。此項技術一改傳統的灌溉理念,將「作物被灌水」轉變為「作物自主吸水」,將附著「控水頭」的管帶埋設於作物根部,依靠土壤毛細力作用自動調節水分供給,使作物根系周圍的土壤水分含量處於相對穩定狀態,減少水分地表蒸發和地下深層滲漏,具有較高的節水效率,並使作物產量穩定或有所提高。
  • 華中科技大學痕量灌溉技術可使荒漠變良田
    過去連灌木都很難種植成活的地方,現在創造出盎然綠意的,正是一種全新的節水灌溉技術——「痕量灌溉技術」。    「最初種植這林子時,我們很忐忑不安,」林子的主人老段說:「按照以往的經驗,用以色列先進的滴灌技術,我們每天至少也得用80噸水,而且還未必能保證樹木的成活率。偶然使用了痕量灌溉技術,200畝地每天用水只需要30噸。
  • 節水農業:向生物節水和工程節水要答案
    而超過 60% 的水資源都耗費在農業用水上。今年是《國家農業節水綱要(2012 — 2020 年)》實施的最後一年。回顧我國農業節水成效,中國工程院院士山侖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我國農業節水已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農業節水要向生物節水和工程節水要答案。農業節水是提高水資源利用的重要方向。
  • 中國節水灌溉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節水是相對的概念,不同的水資源條件,不同的氣候土壤地形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對節水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節水標準是不同的。  節水灌溉,主要是對符合一定技術要求的灌溉而言。節省灌溉用水,首先要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同時把可以用於農業生產的各種水源,如地表水、地下水、灌溉回歸水、經過處理以後的汙水以及土壤水等都充分、合理地利用起來。
  • 什麼是「痕量」?肥料增效劑為什麼需要「痕量」?
    ZNC(智能聰),蓬勃生物推出的新型功能增效物質,其促生及抗逆的濃度為0.05-10ppb(十億分之一),是真正的痕量物質。「0.5%含量的ZNC原料藥,在1000000-2000000倍澆灌有效,千萬不要懷疑ZNC的超高活性」,蓬勃生物總經理孔波不止一次強調。
  • 節水怎麼幹?山西6大行動支撐3個階段目標
    人民網太原12月24日電(張婷婷)今日,從山西省水利廳傳來消息,《國家節水行動山西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提出到2020年、2022年、2035年三個階段用水總量和強度等主要節水目標,將著力實施總量強度雙控、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重點地區節水開源、節水科技創新等六大節水行動
  • 我愛方案網上架新一代土壤水分快速檢測儀,實現農業科學灌溉
    我愛方案網上架新一代土壤水分快速檢測儀,實現農業科學灌溉 2020年11月30日來源:我愛方案網 提要:它是科學地控制調節土壤水分狀況進行節水灌溉、實現科學用水和灌溉自動化的基礎。而快速、準確地測定農田土壤水分對於探明作物生長發育期內土壤水分盈虧,以便做出灌溉、施肥決策或排水措施等具有重要意義。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植物生長發育的重要影響因素,土壤水分也是研究農業乾旱及作物乾旱的重要參數,是節水農業中的重要指標。
  • 海口建成高標準農田42.6萬畝 將開展火山荔枝等特色作物高效節水灌溉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月8日消息(記者 孫春麗)1月8日,記者從海口市冬春農田水利暨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會上獲悉,近年來,海口市的農田水利建設取得了較好成效,基本完成了「三十萬畝土地整治項目」和《海口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海口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方案(2016-2020)的通知》的目標任務。
  • 甘肅瓜州:農業創新「老」產業 走出致富新活力
    今年,瓜州縣西湖鎮持續深化與新疆哈密天雲棉業有限公司的合作,採取「連片流轉、就地務工」的方式,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在北溝村新增機採棉種植面積1000畝,配套節水灌溉設施5套,籤訂土地流轉協議520份,預計可輸轉勞務300餘人,年產優質機採棉2600噸,強化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信息化融合、新技術應用推廣,真正打造成集約化經營、機械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科學化管理的
  • [公告]碧水源: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白音花灌區節水灌溉工程...
    根據《阿魯科爾沁旗「十三五」國民經濟發展綱要》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已把節水型灌溉農業放在國民經濟建設的首位。為了加快白音花灌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和改造渠系配套工程項目,擴大有效灌溉面積,實現水資源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構建節水型灌溉農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人與水和諧發展的戰備目標。
  • 發力農業科技服務 大禹節水上半年淨利潤增逾兩成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大禹節水8月27日晚間發布半年報。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43億元,同比增長7.4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722.67萬元,同比增長21.12%。
  • 關注| 略陽擰緊農業「水龍頭」 ,為引「地頭」活水來
    為建立健全農業水價管理機制,促進農業節水增效,略陽縣積極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編制了《略陽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略陽縣農業灌溉用水指導價格的通知》《略陽縣2020年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及定額管理指導意見》等文件,組建了鎮村管理機構,制定管理制度,落實各級職責及水費標準。
  • 潮汐灌溉苗床為現代農業種植保駕護航
    潮汐灌溉苗床的誕生是我國現代溫室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我國是農業大國,溫室項目自然在全球也佔據頂尖地位,潮汐灌溉苗床的以智慧而誕生,以性能而發展。一、什麼是潮汐灌溉苗床?潮汐灌溉苗床:潮汐現象,是沿海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指海水在天體(主要是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周期性運動,習慣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漲落稱為潮汐。苗床,育苗或者養植花卉的床架。把潮汐的概念引用在農業,在發達國家得到了廣泛的利用,潮汐灌溉是一項成熟的農業灌溉技術。
  • 安徽固鎮:做好節水文章 增添生態魅力
    安徽省固鎮縣在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中始終堅持「節水優先、強化監管」,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推動縣域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0年,固鎮縣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47.87個百分點和26個百分點,治水節水成效明顯。
  • 三亞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
    推動農業增效 助力農民增收三亞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村民在大茅遠洋生態村高科技智能玻璃溫室內培育生態南瓜。記者李學仕攝當下,三亞已開啟冬季瓜菜種植模式。近年來,三亞圍繞「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的總體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品牌引領、產業升級的思路,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立足熱帶特色農業資源優勢,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生產向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轉變,不斷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致力於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多項舉措取得明顯成效:今年前三季度,三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7.9億元,同比增長3.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鄒平市明集鎮:一轉二推三培育 增添農業新動能
    明集鎮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工作目標,把強化農業服務管理作為破解「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進行積極有效的探索實踐,形成了以整建制土地流轉為基礎,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為舉措,培育職業農民、農業品牌、農業主體為目標的「一轉二推三培育」農業服務體系,實現了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經濟增收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