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規劃種植優質稻16萬畝,推進省級絲苗米產業園建設

2021-01-09 大洋網

南雄是國家級產糧大縣,也是廣東省第一水稻生產大縣。近年來,南雄市聚集「生產+加工+科技+營銷(品牌)」現代要素,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全力打造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韶關市乃至廣東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南雄市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由11個實施主體共同實施。項目規劃在珠璣、湖口、黃坑、全安和雄州街道等5個鎮(街道),區域面積445.8平方公裡,有水田13.8萬畝,規劃種植優質稻16萬畝(雙季稻),年生產加工銷售優質稻7.64萬噸,年產值3.62億元。

產業園圍繞「戰略性、前瞻性、系統性」和「對接珠三角、輻射贛湘南」創建原則,構建「1+2+3」發展模式,即建設1個助農服務體系,興建冷鏈倉儲物流和電子商務2個中心,興辦煙(油菜)—稻輪作基地、綠色生產基地和農旅結合基地等三大基地,形成集「生產、加工、科技、營銷」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體系。

南雄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該市是國家和省雙料「產糧大縣」,但由於糧食產業效益較低,一直難以取得突破性發展。「產業園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過渡帶和融合劑,可以發揮兩個方面重塑的作用,一是探索建立城鄉融合發展的要素配置機制,使城鄉現代要素向產業園聚集,重塑城鄉發展的格局;二是統籌產業興旺和美麗鄉村建設,促進鄉村五位一體協同建設,重塑鄉村發展的格局。」

產業園從2018年第四季度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95.6畝主園區糧食倉儲、加工、物流、冷鏈、烘乾、服務中心主體建築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內的5個鎮(街道)產業園核心種植基地完成土地流轉5000畝,並已基本完成田間的農業設施建設。

「我們組織申報了南雄市絲苗米地理標誌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並於2019年3月初推出『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南雄絲苗米』。」產業園管委會負責任人陳劍國介紹,通過線上線下宣傳和開展促銷活動,2019年南雄絲苗米累計銷售達500萬元,打響了品牌營銷的第一槍。

品牌的打造,需要科技強有力的支撐。「我們成立了水稻研究所,建立了新品種技術示範基地,加大了高檔米新品種引進和試驗示範。」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相關負責人陳志遠說,產業園內的廣東省稻米高值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還可開發出稻米飲品、米胚芽研製營養食品等系列精深加工產品,進一步提高稻米附加值,實現稻米精深加工全產業鏈發展。

依託現代農業產業園這一載體,南雄進一步促進了優質稻產業帶建設效果以及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產業園通過租賃土地、土地入股分紅、收購稻穀、參與務工等方式,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其中,採取「租金+分紅」的模式直接帶動833戶農戶增收;採取「協議收購保民收益」模式,與園區內1103戶農戶形成訂單收購合作關係,提高優質稻穀的收購價;採取「入園務工」模式,鼓勵園區農戶入園務工,累計帶動1722名農戶入園參與產業園發展。

在聯農帶農的同時,產業園主園區建設助農服務中心總部,引進天禾農資等公司入駐,為產業園區域內農民提供化肥、種子、農藥等農業服務及諮詢和農貸農擔農險等服務。此外,在產業園範圍內的全安、湖口及黃坑等鎮建設3個助農服務中心,向農村農戶、農業企業提供集水稻育秧、機耕機插、機防機收、烘乾倉儲、加工銷售及農資、信息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及農業生產解決方案。

「通過產業園區的助農服務體系,全力發展和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和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新型主體的發展廣泛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南雄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卜瑜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卜瑜

通訊員:董子龍、鄧進前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曾煥陽

相關焦點

  • 「世界長壽鄉」梅州蕉嶺縣辦中國特色絲苗米高峰論壇
    中國改革報廣東記者站6月17日訊(記者黃殿晶)為推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創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指導下,6月15-16日,「論稻蕉嶺·一米驚人——2019中國(梅州蕉嶺)特色絲苗米高峰論壇」在素有「世界長壽鄉」的梅州市蕉嶺縣舉行。來自國內、廣東省及梅州市等地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及企業和採購商代表等300多人參加了論壇活動。
  • 現代農業產業園拉動效應
    堅持規劃先行引領,聘請全國知名設計團隊,高標準規劃「一心、兩帶、三區」發展布局,即產業園綜合管理與服務中心,南部休閒農業與溫泉養生帶、北部生態農業與鄉村旅遊體驗帶,農業科技創新與「雙創」孵化區、草莓深加工物流集聚區、生態高效種植與農旅融合區等。產業園覆蓋椅圈鎮、馬家店鎮等6個鎮街、87個行政村,面積18.78萬畝,涉及農業人口28.8萬人。
  • 廣東梅州舉辦中國特色絲苗米高峰論壇!行業專家獻策產業化發展
    6月15日,論稻蕉嶺·一米驚人——2019中國(梅州蕉嶺)特色絲苗米高峰論壇開幕,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馮彤,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王更輝,梅州市委常委、副市長閆景軍,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原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鄧光聯等有關領導、企業及採購商代表、廣東省內外部分兄弟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以及蕉嶺縣新農人代表等300
  • 擴種13.4萬畝,今年南充糧食播種面積將達850萬畝,「米袋子」有保障
    天成專合社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專合社流轉土地1300畝,主要用於糧食種植,其中,種植水稻300畝,預計年總產量15萬公斤,種植高粱800畝,預計年總產量24萬公斤,種植小麥200畝,預計年總產量6萬公斤。
  • 海豐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空間布局與功能分區
    (四)中央廚房產業示範基地  在產業園城東鎮北平村,依託海豐合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蔬菜標準化基地,推進蔬菜產業鏈條延伸,面向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穩定供給需求,推進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大力發展中央廚房產業,建設佔地2000畝左右的中央廚房產業示範基地。
  • 南雄大力推進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
    國家儲備林項目對破解造林綠化融資瓶頸、推動林業生態建設、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南雄市通過種植高價值樹種,全力推進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促進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南雄市瀧頭林場,工人們正忙著挖坑種樹,一棵棵紅錐樹、閩楠等高價值樹種在該市的山林中紮根生長。
  • 400多年的絲苗米,一米真有故事!
    如泰國香米、美國野米、日本越光米、印度香米等,聞名世界,但很少有故事。我國有名的胭脂米,全稱為「御田胭脂米」,是一種十分珍貴的作物,原產於河北省豐南王蘭莊,原先是清廷「貢米」,主要是培育難度大、產量小,幾乎近於絕種。它的種植面積僅有100畝的稀有品種,上市價每公斤4000元,這成了世界上頂級大米的終結者,遠遠超過日本的各種昂貴大米。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20種典型模式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圍繞泡菜建設多樣基地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建設泡菜原料新品種繁育試種基地、泡菜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泡菜農耕文化體驗基地。
  • 梅州推動建設柑桔類省級現代農業園紀實
    近年來,梅州又通過科技助農、品牌振興等方式,力破行業瓶頸敢為行業之先,建設了三個柑桔類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鄉村振興、農業振興的動力引擎。  在中國柑桔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暨梅州柚產業發展工作推進會在我市召開之際,記者走進我市柑桔類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探訪標準化種植臍橙育苗大棚、無損檢測柚果分揀設備、全機械化的加工生產線等新技術新亮點給這個行業帶來的巨大變革。
  • 本地新聞_龍巖市澳洲淡水小青龍蝦苗基地直銷價格
    杜爾伯特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學提出「將水產業打造成又一支柱產業」,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報告專家解讀了新時期水產生態養殖綠色發展政策,剖析了產業面臨的困境與探索,就水產生態養殖產品品牌建設、餐飲供應鏈打造、產銷一體化平臺構建等話題提出了新思路。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的通知
    第五節 桐柏—大別山地生態屏障  範圍與林業現狀:涉及南陽、信陽、駐馬店3個省轄市的10個縣(市、區)和固始縣,是我省商品林主要分布區,總面積2.21萬平方千米,區域內林地1341.4萬畝,森林1078.17萬畝,森林覆蓋率32.53%。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8個,面積151.49萬畝;省級以上森林公園16個,面積86.6萬畝;省級以上溼地公園6個,面積8.27萬畝。
  • 今年大慶新增水田12.5萬畝 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
    ●2016年,我市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減少玉米種植169萬畝,實有玉米面積669萬畝,完成調減計劃的121%  ●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壓減到600萬畝以下,未來5年調減到500萬畝  我市將增加多少水稻種植面積?
  • 新材料產業園,咱內江也有!正在火熱建設中!
    內江高新區新材料產業園位於高新區白馬園區,總佔地面積共約1000畝,總投資25億元,分四期建設。其中,第一期建設佔地面積約235畝,第二期建設佔地約77畝,第三期建設佔地約287畝,第四期建設佔地約386畝。
  • 蘇州高新區:壘築產業基石高質量建設特色田園鄉村
    蘇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區長吳新明說,「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規劃先行,科學編制村莊規劃,不斷優化鄉村布局。」蘇州高新區統籌規劃土地布局,加大農業用地保護,創新土地有償退出機制,探索土地經營配置機制,為鄉村開發建設和產業振興開拓載體空間。 規劃先行,優化農業產業布局。
  • 廣東南雄200年餘前「神仙渠」至今仍灌溉萬畝良田
    中新社韶關10月26日電 題:廣東南雄200年餘前「神仙渠」至今仍灌溉萬畝良田作者李凌廖春花「就算是秋季枯水期,這條水渠裡的水流依舊源源不斷
  • 鶴壁國土綠化方案出臺,今冬明春計劃新造林超7萬畝
    苗木標準上,要使用經過嚴格檢驗檢疫的良種壯苗,並儘可能使用大規格苗木,要求苗幹粗壯通直,冠幅完整,不用截幹苗木。三是栽植標準上,喬木樹種栽植株行距最低不低於3×3米。四是在廊道綠化外側,依託農田防護林、廊道綠化、森林鄉村等項目,結合森林公園、郊野公園等建設,優化樹種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等,在增加綜合防護能力的同時,提高農民收益。五是按照濬縣大運河省級溼地公園規劃方案啟動建設。
  • 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推廣有關地區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的...
    積極發展物流、科創、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形成各類服務業載體近20個,獲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3個,建成華東地區最大的縣級電商產業園、蘇北地區最大的物流產業園。三是加強特色小鎮建設。建有德國智能製造小鎮、多肉小鎮等優質特色小鎮。(二)完善配套設施、強化產業支撐。一是建設智能標準廠房。
  • 江西農業大學選育的優質稻「泰優871」通過國家超級稻品種認定
    江西農業大學選育的優質稻「泰優871」通過國家超級稻品種認定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了「2020年度超級稻確認品種的通知」,新確認11個超級稻品種。江西農業大學選育的優質雜交稻「泰優871」榜上有名。
  • 《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公布
    我市將著力打造環城近郊森林隔離圈,在主城區外圍大力推進植樹增綠工程,營建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城市森林景觀。到2025年,鄭州森林覆蓋率增加4.6個百分點,達到37.96%。8月5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公布,描繪出我市森林生態建設的美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