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報廣東記者站6月17日訊(記者黃殿晶)為推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創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指導下,6月15-16日,「論稻蕉嶺·一米驚人——2019中國(梅州蕉嶺)特色絲苗米高峰論壇」在素有「世界長壽鄉」的梅州市蕉嶺縣舉行。來自國內、廣東省及梅州市等地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及企業和採購商代表等300多人參加了論壇活動。
論壇啟動儀式(記者黃殿晶攝)
稻米產業是蕉嶺縣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全縣農作物種植面積約33萬畝,水稻種植面積達15萬畝,其中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水稻種植面積10.5萬畝,佔全縣的70%,特色絲苗米約4萬畝。
據蕉嶺縣縣委書記陳偉明介紹,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梅州市大力打造「客都米」區域品牌,為蕉嶺培育具有區域特色、品質優良、融入文化與生態的富硒長壽品牌指明了發展方向,蕉嶺縣絲苗米產業園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為蕉嶺做大做強特色絲苗米品牌提供了重要平臺。
梅州市委常委、副市長閆景軍稱「梅州市充分依託生態、長壽、富硒等優勢,加快發展健康幸福產業、發展富硒產業,著力延伸農產品精深加工鏈條,打造梅州特色農業品牌。」蕉嶺縣要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龍頭,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工作為載體,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爭先當好廣東農業標兵。
南方報業集團副總編輯王更輝稱,蕉嶺鄉村振興工作為當地農業尤其是絲苗米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護航、壽鄉品牌支撐和產業聚集優勢,為打造「一粒米」產業發展奠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保障。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將繼續發揮黨媒集團優勢,與梅州市一道為鄉村振興賦能,通過整合、發揮政府、媒體、高校和網際網路平臺等各方資源,深度挖掘梅州蕉嶺的潛力,助力鄉村振興。
「好山好水出好米,好米吃出長壽來。」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馮彤說,蕉嶺發展特色絲苗米具有很多優勢,此次高峰論壇的舉辦,可促進蕉嶺培育自主特色絲苗米品種,擴大特色絲苗米品牌影響力,讓絲苗米產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馮彤介紹,廣東發展現代農業,實施兩個策略,一是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四年投入100個億,大力支持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另一方面是支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為廣東省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希望蕉嶺縣藉助絲苗米產業園和「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力量,促進蕉嶺縣特色絲苗米產業的飛速發展。
「客都壽鄉1號」落地蕉嶺
水稻標準化種植示範、稻魚生態種養模式示範、絲苗米新品種展示……15日上午,在長潭鎮白馬村,稻田觀摩活動為與會者搭起了交流平臺,一邊探討前沿技術,一邊對比示範田裡水稻品種的長勢。「發展稻漁綜合種養能夠有效保障糧食安全、食品安全、提高稻米及漁的品質;還能提高稻田能量和物質利用效率,減少農業面源汙染、廢水廢棄物排放和病蟲草害發生。」吉優615、金農絲苗、泰豐優208、廣8優金佔、19香、禾香430,各品種散發勃勃生機,引得水稻行家們嘖嘖稱讚。
品種是品牌打造的基礎。為全面提升特色絲苗米品牌,蕉嶺縣向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購買專用絲苗米品種「客都壽鄉1號」,並舉行了蕉嶺優質稻新品種發布儀式。「這個品種是利用竹稻7號與象牙香佔雜交,通過連續多代的系統選擇,培育而成的絲苗米新品種,具有蕉嶺特色竹稻血緣。」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所長、廣東省雜交稻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王豐介紹。據了解,「客都壽鄉1號」植株較矮,抗倒性優於象牙香佔,整精米率明顯高於象牙香佔、米飯也相對稍軟,粒型細長,晶瑩剔透,符合絲苗米品種標準。此發布儀式上,王豐將寫有「客都壽鄉米」的牌匾授予蕉嶺縣,並將新品種稻穗交至5位當地新農人代表手中,宣告「客都壽鄉米」優質稻品種正式落地蕉嶺。
專家獻策絲苗米產業發展
在2019中國(梅州·蕉嶺)特色絲苗米高峰論壇上,院校學者、技術帶頭人、資深行業人士等為蕉嶺特色絲苗米產業發展輸出智力。專家們圍繞品牌化之路、特色功能、品種選育與品牌創建、育種與產業化發展、發揮富硒優勢、富硒生產技術七大主題,多角度為蕉嶺完善現在和規劃未來提供決策支持。
「優質的絲苗米品種應該有各自的特色,滿足市場的要求,以此來打造品牌,也能增加農民的收入。」 中國科學院院士、水稻育種專家謝華安對蕉嶺特色絲苗米產業發展提出建議。
「和廣東絲苗米整體情況一致,蕉嶺縣的絲苗米產業也正面臨生產面積偏低,商品率不足,標準化程度相對缺乏等問題。」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理事長林青山說。「育種目標要在現有高產、抗病蟲、耐逆的基礎上,強化優質、高效、安全、適合輕簡化生產需求的水稻新品種培育。」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所長、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王豐在會上指出。
國家工信部品牌培育專家、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陳明提到,打造特色絲苗米品牌,要將產地和品類『企業化』,做品類的代表。比如打造『蕉嶺富硒香』,佔領品類地位,以傳播稱王。借勢蕉嶺的文化打造品牌,將內在品質差異化、外在化,並通過深加工,讓產品與眾不同。
「做好土壤健康,這個是根本。」 廣東省生態環境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說。「蕉嶺當地土壤含硒量豐富,生產出來的水稻自然含硒,但天然富硒米中的硒含量存在不穩定性。」針對蕉嶺縣的富硒稻米生產,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絲苗香米科技創新中心主任唐湘如指出,「可通過土壤施硒肥或噴灑富硒營養肥來育出富硒大米。」
論壇直觀展示蕉嶺特色產品
此次活動在蕉嶺(南沙)體育館內設置有蕉嶺縣特色農產品展示區、蕉嶺稻米品牌展示區、客家米粄文化體驗展示區和蕉嶺鄉村旅遊文化展示區。豐富多彩的農業體驗讓大家對蕉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富硒品牌特色印象深刻。
參觀示範園區(記者黃殿晶攝)
在該縣稻米品牌展示區,蕉嶺縣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的9大實施主體讓自己的拳頭產品紛紛亮相。目前,藉助產業園建設,蕉嶺縣整合了一系列名特優新農產品,包括區域品牌——「蕉嶺富硒稻米」,「廣東名米」——優質稻「美香佔」、「夫妻樹」富硒大米、「客家良稻」、「金珠有機米」、金珠禾香米、高山源「檳唐香米」等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
特色產品展示(記者黃殿晶攝)
「一粒米」衍生出豐富特色的粄食文化。在蕉嶺米粄文化展示區,各類代表地道客家最獨特風味的粄香味撲鼻。發粄、味酵粄、煎粄、蕉嶺三及第……客家菜師傅們在現場大展身手,引得眾多與會者駐足觀看和品嘗。
在「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農產品展示區,山歌聲、吆喝聲和現場參觀交流聲不絕於耳。8個鄉鎮的特色農產品引人側目。
「新鋪好地方,處處茶飄香,才飲彭坑水,又食富硒糧!」蕉嶺最大鄉鎮新鋪主打產品米和茶;三圳鎮淮山種植歷史悠久,是蕉嶺主產區之一,在2018年被評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長潭鎮的百美金桔、麻坑香蕉、龍眼、金柚等本土農產品,已成為長潭村民的致富寶貝;長壽米、米餅……蕉城鎮圍繞「米」為主題進行布展,充分展示著「宜居壽鄉,米麗蕉城」的魅力;「好米加好水,釀出好酒來!」文福鎮的「代表作」客家釀酒令嘉賓品嘗過後讚嘆不已;廣福鎮則主打農產品黑木耳,年產值超2000萬元;藍坊鎮通過以釀酒企業為龍頭,帶動大批米酒生產企業發展,形成了年產米酒2000噸客家米酒生產基地;素有「粵東竹鄉」美譽的南磜鎮,獨特的南藥金線蓮、洋山木耳、靈芝、富硒甘蔗產品令人關注。
論壇開幕式上,蕉嶺縣人民政府與廣東鄉村振興服務中心雙方代表籤定戰略合作,促進蕉嶺大米產銷對接,不斷提升蕉嶺大米的影響力,用「一粒米」撬動富硒長壽品牌。太平洋建設集團產品中心與梅州市建豐糧業發展有限公司、客天下集團公司與蕉嶺縣南山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點籌網與蕉嶺縣科誠農業專業合作社、守護大地公司與蕉嶺縣高山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舉行了採購籤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