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好冬景!梅州日報社特約記者、通訊員採風團走進大埔銀江鎮

2021-01-11 梅州網

  ●本報記者 劉潤濤 攝影記者 吳騰江

  特約記者 劉招迎 羅文燕

  入冬初寒,大埔縣銀江鎮銀村如一卷巨幅山水畫盡顯詩情畫意:村落整齊劃一,花園美觀別致,房前屋後衛生整潔,農戶家中窗明几淨。村民們在文化廣場上打球鍛鍊身體,到歷史文化展廳參觀了解村史村情……好一幅鄉村畫卷惹人醉。

  趁此冬景,日前,梅州日報社組織各縣(市、區)特約記者、2019年度優秀通訊員,前往銀江鎮坑口村銀江金花小鎮長壽珍品展銷中心、銀村銀龍農耕文化園、明新村南樹窩等地採風,用文字和鏡頭記錄大埔縣新農村建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亮點。

  遊「金花小鎮」  歡聲笑語看振興

  採風團一行走進位於銀江鎮坑口村的銀江金花小鎮長壽珍品展銷中心。該處宛若金針菜的「小世界」,館內整齊排列著各類包裝精美的金針菜產品和大埔長壽食品,一項項科普內容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生動展示,通俗有趣,吸引了採風團成員的關注。

參觀坑口村銀江金花小鎮長壽珍品展銷中心。

  「金針菜,盛產於銀江鎮一帶,具有含苞肥大、鮮嫩爽口、久煲不酸等特點……」在講解員的介紹下,「編外記者」們認真了解大埔金針菜外形口感、食用功效等一項項科普內容及大埔長壽產品發展歷史,更全面認識了這一致富產業。

  「我們與本地龍頭企業協作搭建了一個1200平方米的展銷中心,以這個中心為基礎可大力發展『網際網路+農產品』『政府+電商+社交平臺』等模式,運用直播帶貨、消費扶貧等新銷售方式,提高銀江金針菜等農產品知名度,提高銷量,促進貧困戶增收,助力脫貧攻堅。」銀江鎮黨委副書記連佳權介紹。

參觀銀龍農耕文化園。

  幾年來,大埔縣通過政府搭建平臺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加強連片示範區建設等措施,把銀江金針菜這個傳統農業做特做強。銀江金針菜種植面積從原來的1500多畝,增加到現今的2200多畝,且擁有了勝坑、車上、李子坪、明新、明德、銀村6個連片種植基地,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如今,一朵朵小金花早已為廣大群眾鋪設出致富「金」路子。

  在銀村的銀龍農耕文化園和明新村革命老區南樹窩,採風團參觀了50多畝銀龍文體廣場、銀龍農耕文化園項目建設和以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桫欏群為主的原生態天然氧吧尖山公園,實地感受生態建設和鄉村旅遊相結合給農村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一路參觀下來,採風團連連讚嘆,歡聲笑語伴隨其中,更有不少的感悟。

參觀銀龍農耕文化園。

  「感謝梅州日報社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來到美麗的大埔縣,這裡鄉間風景優美,小吃也非常美味有特色,真希望明年還有機會能夠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交流。」梅州日報豐順縣特約記者、豐順縣委辦副主任胡金輝說。

  觀瑞山勝景 交口稱譽說壽鄉

  離開銀江鎮,採風團一行來到廣東瑞山旅遊度假區。在這裡,山有山的雄姿,連綿不斷、雲霧繚繞;水有水的秀氣,山澗流淌、青溪蜿蜒;景有景的靈動,靈石傲立、曲徑通幽。

採風團在洲瑞鎮瑞山生態旅遊度假村合影留念。

  各位特約記者及優秀通訊員從遊覽琴湖,再到漫步圓夢橋、如意道、養心谷,穿越林間小道,呼吸新鮮空氣,感受高山美景、天然氧吧。琴湖景區集山水、人文、現代為一體的獨特魅力讓來者拋開煩惱,沉浸其中,特約記者及優秀通訊員們不禁拿出「長槍短炮」從各個角度記錄大美畫卷。

  據了解,廣東瑞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總佔地面積3.1萬畝,計劃總投資51億,項目於2011年投入建設,累計完成旅遊投資6億多元。該項目主要是涵蓋親子娛樂、養生度假等功能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目前,該旅遊區已被列入國家旅遊局《2016全國優選旅遊項目名錄》,是梅州市入選兩個項目之一。

參觀銀江鎮姚美良紀念館。

  瑞山結合自然風光打造主題公園式養生度假產品集群,帶動旅遊發展的做法,是大埔縣全域旅遊發展的生動寫照之一。

  大埔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居韓江中上遊,地處閩粵兩省,梅州、潮州、龍巖、漳州四市交界,素有「三區六鄉」之稱。境內水質優良、空氣清新、土壤富硒、負氧離子含量高,森林覆蓋率近80%,是令人神往的「世界長壽鄉」。以獲評「世界長壽鄉」為契機,目前,大埔縣依託30個森林公園、5個自然保護區,重點推進萬川休閒康養新城、蜜柚康養特色小鎮、中醫健康養生園、瑞山生態旅遊康養休閒基地、韓江高陂水利風景區等項目建設,打造大灣區「最美後花園」「最佳康養地」「最優體驗場」。2020年6月12日成功被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認定為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參觀體驗明新村農耕農具展覽館。

  「大埔不愧為『世界長壽鄉』,能夠在保持生態完整性的基礎上打造旅遊區,用美景去吸引遊客,我認為這種做法不僅能夠留住遊客,還能夠發揮獨特的旅遊優勢去帶動經濟發展,是非常值得借鑑的。」平遠縣委辦新聞室袁志鵬說。

相關焦點

  • 梅州推動建設柑桔類省級現代農業園紀實
    ●本報記者 吳麗伶 楊敏  梅州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和世代耕耘,獲得了「中國金柚之鄉」「中國蜜柚之鄉」「廣東臍橙之鄉」的美譽。近年來,梅州又通過科技助農、品牌振興等方式,力破行業瓶頸敢為行業之先,建設了三個柑桔類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鄉村振興、農業振興的動力引擎。  在中國柑桔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暨梅州柚產業發展工作推進會在我市召開之際,記者走進我市柑桔類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探訪標準化種植臍橙育苗大棚、無損檢測柚果分揀設備、全機械化的加工生產線等新技術新亮點給這個行業帶來的巨大變革。
  • 「掌上蜀show」採風團直播代言拱市村
    10月19日,第三季掌上蜀show·兩岸新媒體體驗採風活動採風團成員,臺灣青年、海峽飛虹中文網特約自媒體人Aaron書豪一邊回看直播,一邊向記者「復盤」自己剛才的表現。採風團成員,臺灣青年、海峽飛虹中文網特約自媒體人Aaron書豪參與直播當天,採風團來到遂寧市蓬溪縣拱市村,航拍拱市村鄉村振興面貌,採訪拱市村特色電商農產品,並親身參與到千葉佛手、富硒金薯
  • 大埔湖山中學舉行「弟子規」誦讀比賽
    12月17日下午,大埔湖山中學舉行了初一級「經典傳誦,愛我中華」弟子規誦讀活動。  活動在學校合唱隊帶來的《春天的故事》合唱中拉開序幕,學子們甜美的歌聲,盈盈的笑臉,博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接著,該校初一級九個班的學生們帶來了一個個形式多樣的展演活動。
  • 採風團走進成都大氣重點實驗室 對話成都生態環境局領導 為成都...
    孫勤懷表示,做好下一步生態環境新聞宣傳工作,希望新聞媒體記者朋友們落實生態文明思想,譜好宣傳「前奏曲」,把新聞宣傳工作作為落實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作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前沿陣地,有什麼政治上拿不準、把不牢的疑問多溝通,用更多的宣傳作品推動生態環境保護...
  • @嗜甜者 臺灣釋迦果在梅州引種成功,來這裡可以體驗採摘樂趣!
    本報訊 (記者江嬋)近日,位於梅江區城北鎮紮上村的四季水果採摘基地迎來了臺灣釋迦果的採摘上市期,為梅州市民的「果盤子」又增加了一種甜蜜的新鮮水果。吳繼國在城北鎮紮上村引種了12畝釋迦果,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管理迎來採摘上市期。
  • 500多部自駕車,媒體等大咖來採風!領略長壽梅州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分管負責同志,梅縣區和雁洋鎮相關領導,各縣(市、區)文旅部門主要負責人,粵港澳大灣區媒體旅行社大咖採風踩線團,各地自駕車遊客代表等共300多人出席參加了活動。圍繞幫扶合作協議,兩局將在繼續推進「廣州百萬人遊梅州」活動、共同舉辦客家文化(非遺)藝術周、支持梅州舉辦「客家文化旅遊博覽會」、聯合開展廣州梅州文旅宣傳營銷專題培訓班以及持續組織駐穗新聞媒體、旅行社來梅採風等方面開展深化合作,並在博物館、劇團、旅行社、酒店等重點文旅方面開展「一對一」針對性的幫扶合作,爭取開創穗梅文旅對口幫扶新局面。
  • 時評|邁好第一步 見到新氣象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客家|...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我們更要萬眾一心,繼續奮鬥,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當前,平遠縣正堅持按照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1+1+9」的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六爭六補」「123456」的思路舉措,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奮力推進「雙統籌」,主攻「一城一區一帶」,不斷開創建設「精緻小城·大美平遠」新局面,爭當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示範縣,為梅州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爭當生態發展區建設先行示範市和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
  • 中國文聯學雷鋒文藝志願服務團走進十堰助力脫貧攻堅
    為發揮文藝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築同心的重要作用,以文藝助力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1月15日至16日,中國文聯學雷鋒文藝志願服務團的藝術家們趕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湖北十堰,開展慰問演出、創作採風、書法筆會、直播推介等文藝活動。
  • 「盛世由你閃現」大型採風活動走進郯城縣馬頭鎮:郯城古鎮千年流芳...
    9月5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紅旗杯「盛世由你閃現」大型採風活動走進郯城縣馬頭鎮,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與臨沂市體育攝影協會攝影師、紅旗員工等一行20餘人先後參觀了中共魯南第一支部舊址、郯城革命鬥爭史紀念館以及源興湧商號舊址,接受紅色文化的薰陶洗禮。
  • 梅州大埔直播助農帶貨近10萬元
    5月1日15時,由大埔縣電商協會主辦的「和壽大埔」品牌推廣暨有播直播助農賣貨活動在大埔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舉行,丘香姐、肉丸哥、陳銀子等20多名本土網紅直播為大埔農特產品代言,線上幫扶農戶(貧困戶)賣貨,同時助力大埔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 走進大埔蘇區·傳承紅色基因教育行活動圓滿舉行
    走進大埔蘇區·傳承紅色基因教育行 11月22日-24日,由福田區人才工作局支持指導,福田區社會組織總會主辦的「走進大埔蘇區·傳承紅色基因教育行」活動在廣東大埔縣圓滿開展。
  • 鄉村振興「做媒」,梅州大埔兩鎮六村「聯姻」
    大埔電廠坐落在匯東,今年匯東村要徵收大埔電廠二期土地面積215.0373畝和7座房屋,目前已徵收3座房屋和185畝土地。 今年大埔電廠發展勢頭良好,今年1至9月份累計產值12.66億元,同比增長3.94%,在為大埔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該廠堅持反哺匯東村村民。
  • 嶺南寫真:僑鄉大埔美食街展現客家悠久美食文化
    中新社梅州11月13日電 題:僑鄉大埔美食街展現客家悠久美食文化  作者 楊草原 古敏靈 鄧廣敬  客家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有著「客家傳統美食之都」美譽的廣東大埔美食就很好地詮釋了客家飲食文化。港澳臺同胞及海外華僑每回桑梓,總要品嘗一下家鄉的傳統食品,以慰思念故土之情。
  • 曼丁斯青少年羽毛球大賽落幕,梅州小將獲佳績
    本報訊 (記者陳潮華)經過5天的激烈廝殺,2018年東莞世紀城杯曼丁斯青少年羽毛球大賽昨日在東莞市李永波羽毛球學校落下帷幕。梅州市體校獲得3金2銀1銅一個第五名的好成績;梅師附小獲得一金二銀三銅六個第五的成績。
  • 那堂詩詞網課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客家|梅州旅遊
    有一年,他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但是,落榜了。而他的同學一個個金榜題名。落榜之後,他非常失望,一個人來到蘇州。夜晚,一艘小船停在楓橋邊,他躺在船上,想起了父母期待的目光,心裡非常難受。他起身,站在船頭——  有同學問:他是不是要跳河?  夜色深沉,星星漁火。就在這時,他聽到了鐘聲。在夜裡,那樣悠揚、雋永,仿佛在安慰一個落榜的學生。
  • 2020年梅州首例成功捐贈遺體志願者
    本報訊 (記者洪國棟)「以前沒有為國家做出多大貢獻,希望過世後能為社會做一點點貢獻。」這是梅江區三角鎮上坪村老人吳政文生前的遺願。11月22日,吳政文因病去世,按照他生前遺願,遺體將無償捐贈給嘉應學院醫學院作科學研究及教學使用。
  • 建行舉辦 「大埔助學」活動
    【深圳商報訊】(記者 吳玉函 通訊員 資蔚潤)建行日前在梅州市大埔縣張雲栽實驗小學舉辦第十屆「大埔助學」愛心捐助活動。大埔縣2016年高考上榜的97名貧困學生及家長參加了助學金發放儀式。 儀式上,大埔縣委常委、統戰部長羅偉純代表大埔縣委、縣人民政府向連續十年一直關心支持山區教育事業、熱心扶貧助學的深圳建行領導和全體員工們表示感謝。
  • 斜視是兒童常見眼病 早發現早治療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
    及早治療恢復雙眼視覺功能  林偉勝告訴記者,斜視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恢復雙眼視覺功能。兒童斜視治療首先應消除斜視造成的視覺缺陷。等到雙眼視力平衡後,運用手術或非手術的方法矯正斜視。  林偉勝提醒,注意觀察孩子的眼睛發育和變化,及早發現並治療。根據不同的病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 土生土長的深圳人隱居大埔當柚農,為哪般?
    這不,今年52歲的深圳商人賴惠鋒就被大埔的蜜柚「柚惑」到了,6年前,他主動放棄了深圳大都市優裕的生活,只身前往大埔縣青溪鎮隱居,當起了地地道道的柚農。日前,筆者驅車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來到賴惠鋒那位於青溪鎮冉裡村的果場。停下車來往果園深處走,一路上,但見果場裡一片片油亮壯實、蒼翠欲滴的柚子樹格外喜人,此時賴惠鋒正在柚園裡舉鋤細耕,翻泥鬆土,查看柚樹生長狀況。
  • ...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與會人員共同感受數學之美、探尋數理之源
    ●本報記者 李豔良 劉曉娟 林麗妙 劉 巧 黃鈺然 廖 鍵  特約記者 祝銀清 林劍湧 廖靜宜 汪敬淼  昨日,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在梅州蕉嶺舉行。「在蕉嶺、在梅州發展人工智慧是個很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