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風團走進成都大氣重點實驗室 對話成都生態環境局領導 為成都...

2020-11-28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孫勤懷表示,做好下一步生態環境新聞宣傳工作,希望新聞媒體記者朋友們落實生態文明思想,譜好宣傳「前奏曲」,把新聞宣傳工作作為落實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作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前沿陣地,有什麼政治上拿不準、把不牢的疑問多溝通,用更多的宣傳作品推動生態環境保護...

11月25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長江流域沿線12家媒體、12家中央駐川媒體及成都主流媒體走進成都市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實驗室。

在成都市大氣重點實驗室,成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工作人員就近年來霧霾的成因及重汙染天氣應對、環境空氣品質監測、大氣汙染物的危害等科普知識進行了講解,並演示了重點實驗室面向社會服務的先進監測、分析、測試等設備。

隨後,採風團記者與工作人員開展了廣泛交流,了解當前的環境現狀,和作為環保工作者所肩負的使命。採風團記者紛紛表示,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家園,是生態環境新聞工作者的天職,誓要為國家的綠水青山貢獻力量。

針對12月份成都的空氣品質問題,記者在採訪成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負責人譚欽文時,她表示,總體來看,成都的大氣環境質量變化比較大,和氣象條件的惡化有一定的關係。空氣品質要持續改善,從根本上是和減排量有關係的。所以要控制減排量,減少汙染物的持續速度。

「在12月的中下旬,成都將會有持續空氣汙染的可能。」對於下一步的發展,譚欽文說,實驗室要服務於生態環境的技術支撐。在未來,實驗室要更加突出生態,要發展成為標準化和對標國際的實驗室,把實驗成果轉化為服務於管理政策的成果。

據悉,大氣科研重點實驗室依託成都市環科院而建立,以促進成都市空氣品質改善為目標,以滿足大氣環境管理需求為嚮導,持續開展成都市大氣汙染成因研究、多汙染物來源解析、大氣環境政策評估以及空氣品質預測預報等工作。實驗室不僅具備了在線監測部分,還包括外場實驗和移動觀測,覆蓋了大氣物理、大氣化學、大氣光學、數值模擬等多個領域。

當天下午,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生態環境新聞宣傳媒體座談會。來自中央、省、市主流新聞媒體的代表齊聚一堂,就進一步做好全市的生態環境宣傳工作建言獻策。成都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勤懷出席座談會並講話。

座談會上,市生態環境局宣傳處負責人熊中茂對成都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工作情況做了全面介紹。來自長江流域沿線12家媒體、12家中央駐川媒體及成都主流媒體代表結合自身媒體平臺傳播優勢,圍繞如何做好成都市生態環境新聞宣傳工作、生態環境信息深度解讀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和意見。

「作為媒體,我們向公眾宣傳的時候,建議可以採用短視頻、漫畫、微電影等趣味化表達方式,讓受眾可接受的的程度更高,用不同的媒介闡述不同的觀點。」來自重慶青年報的記者發言說。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這個活動了,形式確實是越做越有新意,不僅看了基層的點位,同時也深入學習和了解成都生態環境治理成果。此次活動來參加的記者不僅有成都媒體,還有長江流域其他省市媒體,標誌著新聞宣傳工作格局正在往大都市圈走,往更大的經濟圈走。」來自四川日報記者發言道。

中國日報、人民網四川頻道、新華網四川頻道、四川經濟日報、重慶上遊新聞、德陽日報等媒體記者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大家一致表示,生態環境保護是新聞宣傳報導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希望通過建立完善溝通機制,深入挖掘生態環保領域的特色亮點和先進典型事例,讓更多的人了解環保、支持環保、參與環保。

在聆聽完媒體記者們的發言後,孫勤懷向大家長期以來對成都市生態環境新聞宣傳工作的支持和幫助表達了感謝。

他表示,當前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工作的機遇前所未有。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確立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差異化發展藍圖,為從根本上優化調整了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用地結構,在源頭減少了排放總量,拓展了生態空間;接續實施的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650」「626」「620」工程和低碳城市建設「636」工程,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這些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創新與突破,為生態環境保護新聞宣傳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量鮮活的事例、先進的人物以及生動的素材,需要新聞媒體戰線上的記者同志們加以運用,發出成都生態環保的「最強音」。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一直堅持從統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大局出發,積極主動與新聞媒體記者對接配合,恪守輿論宣傳先行,全面提高生態環境新聞宣傳水平,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強輿論保障。」孫勤懷說,希望在座各位進一步強化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多出精品、出好文。借著省外媒體記者也在場,也希望大家多到成都來走一走、看一看,多宣傳成都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孫勤懷表示,做好下一步生態環境新聞宣傳工作,希望新聞媒體記者朋友們落實生態文明思想,譜好宣傳「前奏曲」,把新聞宣傳工作作為落實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作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前沿陣地,有什麼政治上拿不準、把不牢的疑問多溝通,用更多的宣傳作品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發展;統籌協調好「三大關係」,彈撥宣傳「和弦樂」,統籌協調好正面宣傳和輿論監督、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日常宣傳和重點宣傳的關係,平時以正面宣傳為主,也積極歡迎正確的輿論監督,多發掘探索有亮點、有特色的報導,多參與我們生態環境局的一些社會宣傳活動,以及我們的新聞通氣會,發揮各自媒體的優勢和特長,開展一些日常動態新聞宣傳,用柔性理念滲透宣傳;傾力講好成都生態環保故事,發出宣傳「最強音」,明確要大力宣傳成都建好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積極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廣泛宣傳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路線圖」、「計劃書」和「成績單」,積極宣傳推進「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決勝收官「十三五」,全面謀劃「十四五」工作的現實行動和實際成效,以更加強勁有力的環保新聞宣傳工作手段,更加紮實有效的環保新聞宣傳社會效應,為生態環境保護事業鼓與呼。

據了解,此次「公園城市·生態成都」媒體採風區縣行活動為期五天,26日採風團一行將走進雙流區和溫江區,感受當地的自然風光,了解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創作並刊發一批高質量的環保作品,喚起更多人士參與環保行動,提高環保意識,為改善成都生態環境質量貢獻力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他媒體或為企業宣傳文章,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具體行為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聯繫郵箱:783207631@qq.com

相關焦點

  • 成都邀媒體深入一線挖掘環境改善背後的故事
    圖為媒體採風團在採訪成都市大氣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李妮斯攝  圖為媒體採風團在參觀成都東部新區規劃館。李妮斯攝  由四川省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主辦、成都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承辦的2020「公園城市·生態成都」媒體採風活動近日圓滿落幕。
  • 2018南亞(泛亞)產能合作(成都)對話會在成都召開
    2018南亞(泛亞)產能合作(成都)對話會籤約儀式9月17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成都市商務委員會承辦,成都對外經貿促進會執行的「2018南亞(泛亞)產能合作(成都)對話會」(以下簡稱「對話會」)在成都開幕,南亞、東南亞十餘國近百名外賓齊聚蓉城,與成都政企各界代表匯聚一堂,展開高端對話
  • 美國矽谷對話成都「文創矽谷」 代表團走進崇州
    美國矽谷對話成都「文創矽谷」 代表團走進崇州 (1/6) "← →"翻頁
  • 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研究院今日落戶成都 關注機動車汙染物排放
    紅星新聞網(記者 宋雅婷)12月2日報導今天上午,成都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成都舉行。紅星新聞網記者了解到,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與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將共建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汙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成都基地)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成都創新研究院。據了解,2019年12月,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環院」)批覆同意建設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實驗室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成都基地。
  •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成都人均碳排放位居全國十大城市最低
    「十三五」以來,成都堅持將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與全市中心工作有機融合,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協同增效,深入實施低碳城市建設「636」工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的「產業、能源、城市、碳匯、消費和制度能力體系」。一是高端高質的產業體系加速成勢。
  • 2018南亞(泛亞)產能合作(成都)對話會在蓉盛大召開
    四川省商務廳副廳長張英、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程軍等領導出席大會並致辭。 希望以此次對話會為契機,不斷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共享合作機遇和發展成果。」 斯裡蘭卡工業與商務部副部長布迪卡·帕斯如拉先生、南盟工商會主席賈雅魯萬·艾迪瑞辛赫先生、巴基斯坦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默罕默德·提普先生分別為大會致辭。帕斯如拉副部長指出:「成都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是中國西部地區的門戶窗口,也是離南亞地區最近的中國國家中心城市。
  • 網友投訴成都城區霧霾嚴重,市生態環境局回應
    市生態環境局:您好!感謝您對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根據您的來信,我局作出如下回覆: 2020年12月中旬以來,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四川盆地出現入冬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程度最重的一次區域性汙染過程。
  • 「大氣」院士賀克斌:消除重汙染天氣,回成都的感覺真好
    成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下一個五年,成都關鍵是要做好PM2.5與臭氧防治協同、藍天與應對氣候變化協同、NOx與VOCs減排的三大協同,為大氣汙染防治貢獻更多的『成都經驗』。」賀克斌明白,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相對閉塞的盆地地形,常年處於靜風少風的氣象狀況等,使得成都的先天擴散條件較差,面對大氣汙染治理的巨大挑戰,成都如何破題?2017年6月,成都正式出臺《實施「成都治霾十條」推進鐵腕治霾工作方案》、大氣汙染防治「650」工程,邀請了國內頂尖環境領域專家團對成都大氣「把脈問診」,共同打響藍天保衛戰。
  • 淺層地溫能正走進越來越多的建築中 成都17個建築用上了「地熱空調」
    在成都推廣情況如何?近日,記者走進淺層地溫能項目探訪探訪「地熱空調」帶來恆溫環境在人來人往的成都東站,為確保溫度常年保持在人體舒適狀態,2011年建成投用了土壤源地源熱泵系統。在理想狀態下,成都東客站地源熱泵整個冬季平均開機100天,每天運行12小時,消耗總電量大約為200萬度,但卻能輸出約900萬度電量的熱能。而若使用電鍋爐,則需要消耗1000萬度電。兩相比較,成都東客站的地源熱泵系統在冬季大約可節約800萬度電。成都高新區朗詩·熙華府,同樣利用了地源熱泵系統,為1300多住戶統一供熱製冷,使全年室溫控制在20℃-26℃。
  • 通訊基站輻射遠小於太陽光 核與輻射安全科普走進成都社區
    >4月15日是我國第四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了普及核與輻射基本常識,提升公眾核與輻射安全意識,推進成都核與輻射安全工作持續發展,日前,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聯合青羊區生態環境局、青羊區府南街道辦事處在青羊區石人北路社區開展2019年「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核與輻射安全進社區宣傳活動。
  • 2020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國環博會成都展開幕
    市生態環境局產業處處長張弓介紹,在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的大背景下,本屆展會吸引了來自日本、德國、美國、義大利等全球300多家國內外知名環境企業參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話題是本次展會聚焦的重點、熱點。
  • 從「國字號」實驗室看成都創新高度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 成都日報記者 李冬 攝數說成都創新「高度」全市國家級創新平臺數量達1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0家國家(國地聯合)工程研究中心42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家……成都,這座城市的科技資源「家底」,不可謂不豐沛——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114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10家、
  • 「瞄準」臭氧生成重要前體物 成都創新舉措頻頻出擊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印發方案的過程中,成都借智借力,充分發揮大氣汙染防治「國家隊」力量,先後邀請張遠航、賀克斌院士及其團隊來蓉召開專家諮詢會,為成都夏季臭氧汙染防控獻策支招,還制定了夏季臭氧汙染防控強化管控措施。  「對成都平原夏季空氣品質造成直接影響的汙染物就是臭氧。」
  • @成都娃:話筒交給你,請用雙語講解宜居天府的城市之美
    如果讓你向世界介紹成都,你會怎麼說呢?為了讓全市百萬少年共同參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宜居新天府,深入了解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宜居城市理念。從杜甫草堂到武侯祠,從人民公園到浣花溪公園,從熊貓綠道到成都規劃館……天府少年的最美童聲,洋溢在成都的每個角落,用一段段音頻,為世界解讀著他們眼中的公園城市。最終,小小講解員們的講解音頻展板入駐各大天府綠道、地標景點,登錄喜馬拉雅等線上平臺,超過30萬市民和網友聆聽了天府少年們為公園成都發出的天籟之音。
  • 第二屆中國環博會成都展將於10月13日-15日在蓉舉行
    記者了解到,展會將聚焦國內國際雙循環、汙染防治攻堅戰以及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點熱點問題,以「展+會+論壇」為核心活動,舉辦主題為「『雙循環』格局下產業走勢」的2020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並配套舉行12場專題技術分論壇、成都生態環境與健康大會以及中日環保合作技術交流會等活動。目前生態環境展覽參展企業超300家,其中,境外背景合資企業佔30%。
  • 環保產業成勢成型 成都將構建高能級生態環境產業生態圈
    加快發展環保產業有助於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是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支撐,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1月7日,全市環保產業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同時,也是成都統籌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重要舉措。」
  • 成都理工大學構造成礦成藏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
    四川在線消息(顧華寧 四川在線記者 鍾帆)7月2日,記者從成都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構造成礦成藏重點實驗室正式通過國土資源部驗收。 據悉,構造成礦成藏重點實驗室是該校2012年在「地礦勘查實驗教學中心」 、「地質學實驗室」及「資源勘查工程實驗室」 基礎上,經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 ,以「構造地質學」、「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礦產普查與勘探
  • 與西南交大共建「國地實驗室」 成都新都區打造軌道交通產業生態體系
    5月25日,2018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暨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國際研討會——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空間信息技術高峰論壇在成都市新都區舉行。活動現場,新都區向6位專家頒發智庫聘書,聘請其為「新都區香城專家庫」專家成員,為推動新都軌交產業發展提供決策諮詢論證。
  • 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是成都!
    而今,成都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城市與自然生態和諧交融。城南興隆湖公園,活潑的魚鳥樂園。聽百鳥戲水,看魚翔湖底。人置身其中,頓感生機勃勃。作為天府綠道體系「三環」中的重要一環,錦城公園正建設「5421」體系,即500公裡綠道,4級配套服務體系,20平方公裡多樣水體,100平方公裡生態農業區。如今,這裡已然成為環城生態帶、公共服務帶和綠色消費帶。
  • 安捷倫建立成都開放實驗室 加大西部客服力度
    安捷倫科技宣布在成都建立開放實驗室,旨在貼近廣大西部地區客戶,提供更及時和針對性的服務。該實驗室是繼上海、北京、深圳之後,安捷倫在中國投資建立的第四個電子測量實驗室,這不僅體現了安捷倫對中國西部地區的重視,同時印證了安捷倫以客戶為中心、服務好客戶的理念,更好地為西部客戶提供服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