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反映近期成都市主城區的霧霾很嚴重,希望部門進行治理。
市生態環境局:您好!感謝您對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根據您的來信,我局作出如下回覆: 2020年12月中旬以來,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四川盆地出現入冬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程度最重的一次區域性汙染過程。為減少汙染物排放,降低汙染峰值,按照四川省的統一安排,我市於12月19日零時啟動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根據空氣品質預測情況,提前啟動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通過提前減排,搶回了19、20、22日三個達標天。隨著氣象條件持續轉差,為減緩空氣品質進一步惡化,26日零時起,成都市將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進一步加大應急減排力度。 按照《成都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2020年修訂)》啟動黃色、橙色預警採取各類強制性減排措施。
其中,12月26日,住建部門利用智慧工地平臺加強對土石方施工工地的監管,全市土石方停工工地3000餘個,面積達到6800萬m2,其中累積查處違規工地43個;
經信部門會同生態環境部門加強對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期間的涉氣工業企業監督檢查,累積巡查791家企業,共發現查處6家違規企業,限停產企業2500餘家;
城管部門利用揚塵在線平臺加強對運渣車管控,開展道路灑水降塵約32000萬m2;
交通運輸部門安排公交運營班次達35000餘次,開通免費公交線路661條,免費客運量達23萬人次。廣大市民積極參與低碳出行,305.76萬人次選用地鐵出行。成都市基於精細化汙染源排放清單建立了汙染減排快速量化技術,對本次重汙染天氣預警期間的減排情況進行初步核算,在黃色預警期間(19-25日),全社會PM10、PM2.5、SO2、NOX以及VOCs日均減排比例約為:29.1%、24.2%、14.3%、8.8%、18.6%。升級為橙色預警後,減排力度進一步增大,全社會PM10、PM2.5、SO2、NOx以及VOCs日均減排比例達到39.4%、37.7%、29.9%、27.5%、22%,對減緩汙染累積速度、降低峰值濃度具有積極作用。出現本次重度汙染天氣,除了持續時間較長不利氣象條件造成的大氣汙染物累積之外,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成都及周邊城市大氣汙染物排放體量大,遠遠超過了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的大氣環境容量。 成德眉資同城化城市GDP佔全省的46.1%,其中成都更是以佔全省不到3%的幅員面積,承載了全省19.3%的常住人口、37.6%的GDP、30%的機動車,生活生產高度集中,排放強度高、體量大,未來數年還將保持高位。
自2013年「氣十條」實施以來,成都逐年開展大氣汙染防治行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想持續改善空氣品質,從根本上消除汙染天,需要繼續開展能源、產業、交通和農業結構調整工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以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從末端治理轉變到源頭減排。
您可以在微信上關注公眾號「成都生態環境」以及官網「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查看空氣品質實時數據,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我們會在上述平臺及時推送最新大氣汙染防治措施情況及重汙染天氣應急預警啟動(解除),再次感謝您的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