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由你閃現」大型採風活動走進郯城縣馬頭鎮:郯城古鎮千年流芳...

2020-12-05 海報新聞

9月5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紅旗杯「盛世由你閃現」大型採風活動走進郯城縣馬頭鎮,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與臨沂市體育攝影協會攝影師、紅旗員工等一行20餘人先後參觀了中共魯南第一支部舊址、郯城革命鬥爭史紀念館以及源興湧商號舊址,接受紅色文化的薰陶洗禮。

來到馬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馬頭古鎮外觀樣貌,從迎賓門走進,古青色的小樓一排排,一座座,青色的磚瓦、大紅色的柱子相互映襯,別致的簷角像意欲展翅飛翔的俏鳥兒,充滿靈氣,此時仿佛置身古代,回到繁華的古街鬧市。

跨入北水門便是中共魯南第一支部舊址,創建於1929年10月,是中國共產黨在魯南地區的第一個黨支部,創始人劉之言在求是小學職教期間,以教學為掩護,秘密進行革命活動,並在教學之餘,通過讀書會、夏季納涼會、冬季圍爐會等多種方式向群眾宣傳革命內容,傳播進步思想,在時機成熟時,創辦了該黨支部。目前,魯南第一支部舊址已成為全市黨員幹部的紅色教育基地。採風團一行人看著一件件實物、一張張老照片,聆聽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先輩一心向黨、追求真理和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

走進郯城革命鬥爭史紀念館,採風團一行人被栩栩如生的巨幅雕塑所吸引,經典的戰鬥場景瞬間將大家帶回到了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聆聽著講解員的生動講解,觀看歷史圖片、文字資料,採風團一行人對郯城縣武裝起義、蒼山暴動以及郯城大捷的全過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心中不由地生出對革命先輩的崇高敬意。革命先輩對黨、對人民、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和投身革命、奮勇戰鬥、不畏犧牲的精神以及他們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讓採風團一行人備受震撼。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馬頭歷史悠久,地處沂河岸畔,是江北少有的水鄉。早在唐朝時這裡便已形成適宜人居的村落,因此有「古鎮」之稱。到了明清時代,此地水陸交通便利,是商賈雲集的貿易碼頭,素有「小上海」之美譽。鼎盛時期,更是商業發達,比郯城縣更早地擁有了商會,同時也有了多片集中的商業區。商船停泊,車馬宿住,故名碼頭,後人為書寫方便,簡化為馬頭。水運的發達帶動了商業的繁榮。馬頭鎮鼎盛之時,晉商、浙商紛至沓來興建商會,鎮上聚集商鋪和手工業作坊300餘家,至今仍保存有宋、明、清時期古建築。

源興湧商號是當時馬頭鎮300多家商號中生意做得最大的一家,貨物曾經一度銷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當地的老百姓也稱之為「紅樓」,據悉,羅榮恆元帥曾在此指揮115五師攻克郯城,摧垮日偽政權,所以這裡也被稱為「羅榮恆將軍指揮所舊址」。省派郯城縣馬頭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趙海波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源興湧商號舊址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宣傳教育價值,在今後的工作中,將把修復牆面、加固房屋結構、重新粉刷以及美化量化落到實處,修復歷史傳承的高古文化,讓文化遺產惠及於民。(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蔣松群 見習記者 祖美怡)

相關焦點

  • 江北古鎮千年流芳 郯城馬頭鎮凸顯歷史文化特色遊
      馬頭鎮   馬頭鎮總面積85.4平方公裡,轄67個行政村,總人口8.4萬人,其中回族居民3821人,是全縣最大的回漢族聚居區。於2013年確定為全國重點鎮、山東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古時是水埠重鎮,依託沂河,商賈雲集,貿易發達,經濟繁榮;如今,開發古鎮歷史文化,促進旅遊經濟,讓千年古鎮的馬頭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福滿農家》省級非遺——馬頭掛門箋。   夏日賞荷採蓮湖。   文/徐利芹 圖/房德華  千年古鎮馬頭起源於唐代,盛於明清,是江北少有的水鄉。
  • 郯城縣馬頭鎮「郯馬民俗文化館」還原傳統文化記憶
    原標題:郯城縣馬頭鎮「郯馬民俗文化館」還原傳統文化記憶  在山東臨沂郯城縣有一座被譽為魯南蘇北商賈重鎮的地方名為馬頭鎮,這座古鎮雖處在北方,卻有著江南水鄉的靈氣,早在唐朝就開始商貿交流,到明清時期繁華更似江南蘇杭,如今人們原來越重視傳統文化,這座古鎮又從新回到人們的視線。
  • 郯城縣司法局組織開展「走進歷史文化 汲取擔當力量」主題黨日活動
    郯城縣司法局組織開展「走進歷史文化 汲取擔當力量」主題黨日活動 2020-06-16 0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郯城縣文化和旅遊局組織全體黨員走進縣博物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為豐富主題黨日活動形式,提升局全體黨員思想政治素質和文化修養,更好地激發局全體黨員愛國愛家鄉的熱情,5月18日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郯城縣文化和旅遊局組織局全體黨員走進縣博物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 郯城又一部微電影,《喜旺的田野》殺青!
    由中共郯城縣委組織部出品,臨沂市春潮文化傳媒攝製的微電影《喜旺的田野》,於11月17日在郯城街道郯東村順利殺青,這是繼微電影《大春》之後,我縣拍攝的第二部黨教類微電影。劇情簡介該影片以狠抓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時代背景,講述了郯城縣在全國率先推行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專業化管理工作,徹底解決了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難選、難當、難管、難留」的難題,從而真正打造出一支過硬的鄉村振興「頭雁」隊伍,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 郯城戶戶門前有塊家風家訓牌
    冬日的陽光下,走進郯城縣廟山鎮仇村,遠遠看到一排排整齊的二層小樓。這裡是「中國民族樂器之鄉」,很多村民從事二胡製作和銷售,日子過得比較富足。跟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了一塊家風家訓牌。「就像個警示牌,天天提醒著俺,不但大人要說到做到,也要教育小孩子記著咱家的家訓。」
  • 郯城縣工商聯召開幫助弱勢群體溫暖過冬公益活動啟動儀式
    1月9日,郯城縣工商聯召開幫助弱勢群體溫暖過冬公益活動啟動儀式。縣委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黨組書記趙國霞出席活動並講話。
  • 山東省郯城縣:送來金鑰匙 打開群眾致富門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晨):近日,山東省郯城縣「金融助推鄉村振興」試點工作在紅花鎮院北村全面啟動。活動由郯城市派第一書記工作組、省聯社臨沂辦事處、農商行郯城支行、縣第一書記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參加。
  • 曠世奇災:1668年郯城大地震
    原郯城縣史志辦主任徐敏超說:「極震區的郯城由於破壞嚴重,幾乎沒有保存300年前的古建築。」在極震區北端、外圍和低烈度區,雖然保存了一些古代建築群,如浮來山定林寺、校經樓等,由於當時遭到破壞後及時復修,現在難以看出震跡。
  • 郯城男兒熱血獻軍營 古郯大地出"奇兵"
    中國網新聞7月28日訊 山東省郯城縣縣委、縣政府、縣人武部努力為部隊輸送優質兵員,積極出臺擁軍優屬優惠政策,激發了郯城籍官兵在軍營安心服役建功立業的熱情。救火英勇獻身烈士——馬景寶馬景寶,山東省郯城縣李莊鎮馬陳埠村人,1980年2月出生。
  • 臨沂郯城縣只有銀杏樹嗎?最火的其實是「油茶」,你喝過嗎?
    你喜歡銀杏嗎?深秋的風吹過,泛著金黃的銀杏葉窸窸窣窣開始搖動,如同扇子般旋轉舞蹈,落於地上。樹紮根在那一動不動,葉子離開了,回歸大自然敞開的的懷抱,昭告秋的結束,冬天的降生。你眼裡的冬天是什麼樣子的?站在銀杏園的大道上,從起點,看金黃的葉子落在戀人的肩頭,或許你還有機會見證別人愛情,看那拍婚紗照的相機鏡頭裡相擁的璧人多麼般配,而背景裡一眼望去,全是溫暖的金黃色。走到大道的盡頭,看著身後走來的路,看路上形形色色的人,仿佛這短短的幾步,就能看到自己的未來。我從不認為在秋冬的冷風裡出遊是讓自己吃苦頭,相反,去掉了炎熱夏季茂密的樹叢能更清醒的讓我看清我腳下的路。
  • 首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蘭溪郎靜山專場活動啟動 兩岸攝友共聚千年...
    首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蘭溪郎靜山專場活動啟動 兩岸攝友共聚千年古鎮用鏡頭架起溝通橋梁 2020-10-20 2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態郯城麗影初現
    記者 劉慎平 張義國 通訊員 禚豔華近年來,郯城縣以調結構、轉方式、促發展、惠民生為主線,充分發揮山清水秀林豐的生態資源優勢,全面啟動生態郯城建設。
  • 郯城為什麼叫郯城 再早期並不叫這個名字
    都知道臨沂最南部的縣便是郯城,而它地處魯蘇交界,為山東南大門、齊魯之通衢,可以說在交通等各方面都是疏通山東和江蘇的樞紐城市,而郯城同樣也是一座歷史古城,許多人或許都不知道「郯城」這個名稱到底來源於哪裡。
  • 銀杏之鄉郯城概況簡介 天下銀杏第一縣文化底蘊豐厚
    郯城縣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郯城是古徐文化發源地,曾是早期古徐國的國都所在地,古徐國的第一位國君若木和此後數位國君都葬城北七裡處。此後有郯國建立。   地處魯東南,北依沂蒙,南臨淮海,為山東南大門,蘇魯之通衢,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 郯城:40畝水稻減產近1/3 問題種子來源成謎
    近日,臨沂郯城縣歸昌鄉多名水稻種植戶向記者反映,他們種植的40畝水稻減產近1/3,懷疑是種子出了問題,記者隨即對此進行調查。 同一品種40畝水稻出現雜稻 或減產30% 「買時是同一個品種,種出來,就出現這種問題,你望這些雜稻,一點米沒有,出來都是癟子。」
  • 臨沂郯城名字的由來 探訪郯國故城遺蹟揭秘郯八景
    日前,記者跟隨臨沂市博物館、郯城縣史志辦工作人員以及東海徐氏後人徐華勤尋訪郯國故城遺蹟。史料記載中,郯城以城牆高且牆體厚著稱,與這段保存下來的城牆遺蹟相符,雖然經歷了大地震,依然可見昔日雄姿。只是,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滄桑之後,已經很難看出原有城牆樣貌,形似一段土丘。
  • 兩岸同胞共訪郎靜山故裡 體驗「鏡頭下」的千年古埠風情
    奚金燕 攝   中新網金華10月21日電(記者 奚金燕)20日-21日,首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蘭溪郎靜山專場活動在浙江蘭溪遊埠古鎮舉辦。100多位臺商臺胞和攝影愛好者,走進攝影大師郎靜山故裡,近距離感受攝影藝術魅力和千年古鎮的獨特之美。郎靜山紀念館。
  • 清朝往郯城遷過民嗎歷史回顧 當年大地震郯城人死了80%
    大家都知道山東歷史上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有網友想問郯城在清朝時期有沒有移民,為什麼這麼問呢?因為郯城清朝時期曾經有過一次8.5級的地震,當時80%的郯城人都在地震中死去了,據說現在的郯城人就是地震後從山西、陝西和周邊移民過來的。
  • 郯城的這個水廠的水源地停用了
    郯城的這個水廠的水源地停用了】最近郯城縣發布了一個整改的公示,意思是郯城縣水務公司第二水廠水源地共有取水井8眼,取水井二級保護區內還存在較多民居、小廠房等,個別取水井在田地內,無護欄等防護措施。對此郯城縣將停用第二水廠飲用水源地,加大對其它水源地源水開採力度,加快鋪設輸水管線,將城鄉供水一體化水源井源水輸送至第二水廠。現在正在按照時序進度停用飲用水源地,並加快鋪設輸水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