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每時每刻都暴露在宇宙之中,經受著宇宙射線的照射。宇宙射線是來自宇宙深處的高能帶電粒子,這些射線粒子大多有害,幸虧有臭氧層的保護才不會傷害到我們人類。但科學家最近發現,在南極的冰雪大地中竟然也噴射出了這種神秘粒子,這在科學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早在2016年,NASA在南極建立的探測站就曾接收到異常的信號:一種高能量的粒子流。但隨後分析數據結果卻十分令人震驚,這次接收到信號的源頭竟然不是宇宙,而是南極探測站的正下方——深不可測的冰雪地底。這讓科學家十分疑惑,因為從沒有收到過無論是地球的地心、地幔或地殼發出的粒子流,否則地球上的生命早就因為輻射而滅絕,這次情況實屬罕見。
於是很多腦洞大開的人開始胡思亂想,有些人認為南極地心極不穩定,或許地球的更深處已經發生了一場劇烈的地震;更有甚者認為南極地底存在著外星生物,並進行著我們不知道的外星實驗,這才導致粒子流的出現。事實上無論是地震或其他形式的事故,都必然會產生巨大的振動和衝擊波,不過至今人們都沒有探測到有過類似的震動,記錄下的也只有這神秘的粒子流。
有些科學家猜測:這些粒子流可能依然來自宇宙,不過它只是抵達了地球的另一面,穿過了厚實的地殼剛好從南極湧出。但這種說法並不牢靠,它引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粒子的穿透力極低,就連穿透力最強的低能量中微子也只能穿過幾十公裡的巖石,剩下的所有已知基本粒子都無法完成穿過整個地球的「壯舉」,就算進入地殼也只能勉強前進幾公裡後消失。況且位於南極的中微子探測器也沒有絲毫反應,這更加證實了他們接收到的粒子並非中微子。至此該假設經過以上結論,被科學家全盤否定。
但關於神秘粒子的假設不止一種,科學家還提出了其他說法,這包括了地球內部的暗物質密度分布與產生的結果,但由於我們對暗物質的認知實在太過稀少,所以這種說法也無法得到證實。其實這次發現的粒子流已經對物理學界產生了巨大震動,這其中最受影響的就是粒子的物理標準模型。該模型包含著我們已知所有基本粒子的重要理論,基本粒子是構成一切物質實體的基本成分,簡單來說,基本粒子不能再分解為任何組成部分,它就是最小的單位。直至2012年,物理標準模型還被認為非常完美,雖然它還是存在著很多遺憾,例如它無法解釋宇宙中為什麼會存在大量暗物質、以及物質與反物質之間的非對稱性。
不少科學家對這次發現的南極粒子抱有希望,希望這次出現的粒子流是不屬於標準模型的全新粒子,這樣科學家就可以將此次發現記錄下來,將其與宇宙中的各種神秘現象作對比,填補宇宙粒子射線的很多空白,如曾經假設存在的超對稱粒子,甚至還有科學家認為暗物質其本身也是由粒子組成,不過具體的構建方式我們還不得而知。
其實無論這次的發現結果如何,都已經為科學家指引了一條明確的道路,也為將來建立全新的理論鋪設了地基。科學發展本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們可能困難重重,即使通往真理的大道布滿荊棘,我們也會義無反顧地衝上前,最終給予世人一個光明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