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南極建8千英裡深天文臺 以捕捉空間粒子

2020-12-06 搜狐網
冰立方工程師正在用熱水鑽開鑿後的冰洞裡架設光學感應器
冰立方科學家手裡捧著籃球大小的帶有電纜的光感應器模塊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前,世界上最奇怪的天文臺在南極冰川8000英裡深處完工,該天文臺被稱為南極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IceCube Neutrino),用於探測難以捉摸的次原子物質中微子。截至目前,科學家對中微子所知甚少,只知道它以光速在空間穿梭,可能蘊含著關於空間起源和黑洞奧秘的信息。

  冰立方巨型天文臺位於南極平原8000多英裡深的地下,其大小規模有1 立方千米。這項由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瑞典和紐西蘭8 個國家參與的科學探索計劃,從2005~2006 年南極的夏季開始實施,該計劃大約投資2.57 億美元,其中美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投資2.42億美元,其餘由其他七國分擔。該天文臺是由5160個光檢波器組成的巨大而獨特的天文觀測系統。

這些中微子感應器好似望遠鏡的鏡頭時刻監視切倫科夫輻射的藍色閃光

  如果中微子和冰或者巖石發生碰撞,就會產生類似電子那樣的稱為m介子的重基本粒子,並釋放出稱為「切倫科夫輻射」的微弱的光,在南極超透明冰塊下,冰立方光檢波器可以捕捉到該藍色光,科學家可以利用光的痕跡追蹤中微子的方向,最終找到其最初的起源點。

  物理學家認為,中微子產生於劇烈的宇宙事件,如星系碰撞或遙遠的宇宙黑洞。這些中微子能夠在空間穿梭數十億光年而沒有受到磁場或原子的影響,表明該神秘物質擁有巨大能量,有可能為宇宙起源的問題提供重要的線索。科學家利用冰塊捕捉中微子撞擊由水分子構成的原子的罕見瞬間。

  中微子是目前所發現的唯一可以暢通無阻穿越物質的粒子,因此冰立方利用行星作為過濾器,篩選僅僅是中微子碰撞產生的m介子。同時,中微子難以捕捉的特性也對天文臺的位置有嚴格要求,望遠鏡必須位於極其透明的空間,這樣微弱的藍光才可以穿過廣泛散布的光檢波器,同時該空間必須足夠黑暗以避免自然光的幹擾。不僅如此,該天文臺必須達到足夠的深度以避免宇宙射線的幹擾,南極冰川滿足上述所有的要求,是建立冰立方天文臺的最佳地點。(尚力)

  

(責任編輯:羅園)

相關焦點

  • 盤點南極七大未解之謎 中微子粒子飄忽難捕捉
    南極的科學季又要來了。南極又要進入夏季,世界各地的研究小組也抓緊時間,在這(相對)溫暖的季節向南進發。開展一個又一個高大上的實驗,希望解開一些迄今還困擾我們的未解之謎。  1959年12月,12個國家籤訂《南極條約》並於1961年生效,迄今各國在世界上最偏遠的大陸——南極洲已建有60多個觀測站和100多個考察基地。
  •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幽靈粒子
    NEXTMIND在南極廣袤冰凍的地表之下,科學家發現了捉摸不定的「幽靈粒子」。據外媒Sciencealert報導,南極洲冰立方天文臺發現了穿過地球的中微子,但科學家無法探測它們的源頭,因此把它們稱為」幽靈粒子「。
  • 粒子探測器「冰立方」藏在南極的中微子「捕手」
    位於美國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的冰立方天文臺在朝霞中迎接破曉,這裡是科學家們處理冰下傳感器數據的地方。①科學家正在標示一架粒子探測傳感器,它是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上的部分裝置,該天文臺於2010年12月份在南極建造完工。②冰立方建設小組的成員在測試傳感器(圖左部分顯露),另一位科學家正在將一個單獨的傳感器掛在電纜上。
  • 相機捕捉巨大「龍捲風」太陽表面旋轉
    雪梨大學太陽物理學家艾弗-凱恩斯教授估計,這個粒子羽流可能有43495英裡(約合70萬公裡)高,其直徑約是地球的5倍。但相比之下,地球龍捲風通常以每小時300英裡的速度運動。照片展示了一個發生在地球上空的龍捲風。(孝文)  圖集詳情:  北京時間9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相機捕捉到一個巨大「龍捲風」在太陽表面旋轉的情景。美國宇航局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觀測到這個風暴。它在9月1日到3日間持續了40個小時。
  • 南極千米深處藍光閃爍,科學家尋找它數十年,至今無法計算出質量
    數十年來「真正的」中微子一直在和科學家捉迷藏,科學家們能在南極洲找到它嗎?現在南極洲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可能會幫助物理學家找到它們。中微子可能是已知粒子中最令人費解的。它們完全無視所有已知的粒子應該如何運動的規則。
  • 一個來自超大質量黑洞的「幽靈粒子」穿越太空,鑽進了南極冰層
    冰立方是美國主導的天文觀測設備,座落於南極冰層深處,耗資2.7億美元建造。這臺探測器能夠探測到來自深空的高能亞原子粒子——有著「幽靈粒子」之稱的中微子。中微子從深空來到地球,可能直接來自於超新星爆炸殘餘或者黑洞。普通的望遠鏡無法觀測到神秘莫測的中微子,但冰立方可以。它是迄今為止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望遠鏡。
  • 自超大質量黑洞的「幽靈粒子」穿越太空,鑽進了南極冰層!
    座落於南極的冰立方中微子觀測站2017年9月22日,一個來自遙遠超大質量黑洞的「幽靈粒子」,也就是中微子穿越太空,以略低於光速的速度鑽進南極冰層。藝術概念圖,契倫科夫光錐穿過冰立方望遠鏡最不愛「交際」的粒子冰立方致力於揭開物理學和宇宙學的一個最大謎團——中微子的源頭。這個觀測站建在南極地下,被1立方公裡冰層包裹,用於探測中微子。
  • 南極冰蓋下出現巨型山脈!綿延上千公裡,或造成超預期海平面上升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從古至今,南極大陸一直都是一片充滿未知與神秘的危險大陸。近日,歐空局PolarGAP項目獲得的數據發現,在南極大陸深達數千米的冰層下隱藏著一片規模巨大的山脈,綿延上千公裡!
  • 平行空間真的存在?NASA南極發現可疑現象,粒子從冰層下流向太空
    NASA南極發現可疑現象,粒子從冰層下流向太空宇宙太空中有很多的神秘的現象,這都是現在科學家利用現有技術不能夠將其解答的,並且在這種神秘的未知之中,人類的好奇心就像是毒藥一樣,一點一點的侵蝕科學家們的內心。宇宙的存在,地球的存在,和人類的存在究竟有著怎樣的關聯呢?人類在自己族群發展的過程中,是否能夠將這些所有的疑點都解決掉呢?
  • 天文臺選址有何講究?首先需考慮氣象因素
    天文臺是人類遙望太空的重要基地。從古代的觀星臺到現代設施優異的天文臺,不僅是專業的天文觀測場所,也是大眾了解浩瀚宇宙的重要窗口。  人們通常所說的天文臺,一般指的是利用地面天文望遠鏡來觀測各類天體的天文觀測基地和天文研究分析中心。天文臺通常分為光學天文臺、射電天文臺和空間天文臺等。
  • 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幽靈粒子」是何方神聖?
    由於中微子難以探測,所以被科學界稱之為「幽靈粒子」。科學家相信,宇宙在大爆炸之初,同時產生了物質世界和反物質世界,只是反物質後來消失了。它消失到哪裡去了?要揭示反物質世界的消失之謎,就要從現存的物質世界中找尋蛛絲馬跡,而科學家普遍認為,廣泛存在於物質世界中的中微子,就包含了反物質世界是如何消失的重大信息。誰發現了「幽靈」?
  • 中國科學家在南極「冰穹A」首次測量...
    中國科學家在南極「冰穹A」首次測量 結果太驚豔  Evelyn Zhang • 2020-07-30 17:42:29 來源:前瞻網
  • 科學家@未來——未來親啟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寫給南極天文臺的一封信
    《寫給南極天文臺的一封信》 比如說,當年我在歐洲南方天文臺遇到瓶頸時,老師對我說,這是基礎研究必經階段,一定要熬過去。3Q:我國南極天文臺何時能夠建成?A:目前,南極天文臺建設正在加緊進行中。2013年公布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中,明確安排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南極天文臺項目位列其中。
  • 南極1.6km冰下埋數千探測器尋宇宙射線來源
    這是上覆巨厚冰雪層壓力的結果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深埋在南極洲廣袤冰雪之下的一臺「望遠鏡」將有望幫助科學家們確定來自外太空,不斷轟擊地球的宇宙射線和粒子究竟來自何方。  在過去的10年間,科學家們一直在奮力設計並建造一個雄心勃勃的實驗裝置,以便搞清楚是何種機制產生了宇宙射線,以及一種名為中微子的基本粒子,這種粒子難以捉摸,卻到處存在。
  • 「悟空」已捕捉47億個高能宇宙線粒子 攜帶天際秘密
    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在通過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的觀測數據完成的一張伽馬射線天圖前。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暗物質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為揭開隱藏宇宙貢獻中國智慧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記者喻菲)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的首席科學家常進有個特點:吃飯很快。
  • 最深地下實驗室將建成 用於「捕捉」暗物質(圖)
    上海交大和清華等單位將在四川錦屏山隧道裡建造暗物質探測地下實驗室  全球最深地下實驗室明年將在四川建成,中國科學家試解21世紀最大謎團——  在地下2500米「捕捉」暗物質  本報記者 錢瀅瓅 呂劍波
  • 日美學者擬在南極捕捉反粒子證實反物質天體存在
    日美學者擬在南極捕捉反粒子證實反物質天體存在
  • 南極冰川下發現世界上最深的陸地峽谷
    科學家發現了世界上最深的陸地峽谷,它位於南極冰川以下幾千米的地方。這一發現將有助於更好地預測氣候變化對大陸的影響。這個名為「BedMachine」的南極地形圖幫助專家們在南極東部的登曼冰川(Denman Glacier)下方發現了我們星球上最深的陸地峽谷。專家們使用了來自觀測冰流運動衛星的一系列數據,為南極洲下方的這塊土地提供了新的亮點。
  • 世界紀錄:世界上最深的洞
    最深的洞有多深?被稱為「科拉超深鑽孔」的有史以來最深的鑽孔到達地球表面以下約7.5英裡(或12262米),這個洞挖了整整20年。該洞原本打算挖得「儘可能深」,原計劃下挖深度為9英裡(約14,500米)。但是在下挖過程中,科學家和工程師們遇到異常高溫的問題,他們被迫放棄。
  • 南極發現全新粒子,可能填補宇宙空白,結果被科學家一句話否定
    宇宙射線是來自宇宙深處的高能帶電粒子,這些射線粒子大多有害,幸虧有臭氧層的保護才不會傷害到我們人類。但科學家最近發現,在南極的冰雪大地中竟然也噴射出了這種神秘粒子,這在科學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早在2016年,NASA在南極建立的探測站就曾接收到異常的信號:一種高能量的粒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