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已捕捉47億個高能宇宙線粒子 攜帶天際秘密

2021-01-13 環球網

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在通過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的觀測數據完成的一張伽馬射線天圖前。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暗物質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為揭開隱藏宇宙貢獻中國智慧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記者喻菲)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的首席科學家常進有個特點:吃飯很快。

當上世紀70年代美國科學家通過觀測星系旋轉,使人們認識到宇宙中有「暗物質」這種看不見、謎一般的存在時,正在江蘇泰興鄉下上小學的常進思考的是如何加快吃飯速度。因為家中兄弟四人,誰吃得慢一點就會吃不飽。

這樣的生活不光養成了他吃飯快的習慣,也培養了他做事講究效率且還有些「斤斤計較」的性格。

2011年常進成為暗物質衛星首席科學家後,父母在農村一年大約掙兩萬塊錢。「我父親去世前老為我擔心,如果我把衛星搞砸了,泰興幾萬戶農民一年就白幹了。這是我為什麼那麼小心的主要原因,我們一定要成功,不能浪費國家的科研經費。」常進說。

1992年,常進剛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空間天文實驗室工作時很吃驚,中國的空間天文幾乎是一張白紙。「就好像到汽車廠工作,卻發現這個廠一輛汽車都沒造出來。」

他能做的就是整天泡圖書館,把國際上所有高能天文衛星的資料都認真讀了一遍。

也就在那時,中國啟動了載人航天工程。常進跟著老師在神舟二號飛船上做了一個設備,獲得大量太陽耀斑和伽馬射線暴的觀測數據。這是中國第一次在太空開展真正的天文觀測。這個項目現在看來很小,卻為中國空間天文發展打下基礎。

「瘋狂」的想法

參加這個項目使常進認識到,中國的空間天文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巨大,必須另尋道路。他認為宇宙高能電子和伽馬射線探測還是空白,若能在方法上創新,可能會較快趕上國際水平。

1998年,哈勃望遠鏡的觀測顛覆了人們對宇宙的認識:宇宙中存在比暗物質更怪異的「暗能量」。科學家此前所理解的所有物質只是宇宙很小的一部分,宇宙的絕大部分是深奧而黑暗的未知。

2017年12月17日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悟空」送入太空。喻菲攝

這一年,常進的工作也取得了突破。傳統的觀念是,需要昂貴厚重的探測器才能觀測高能電子和伽馬射線,但常進發明出一種方法,用便宜、較輕薄的儀器也能觀測。

正巧當時美國科學家要在南極通過高空氣球觀測宇宙射線。常進仔細研究了這個探測器,發現可以用它觀測高能電子和伽馬射線。但是,美國科學家認為這個想法太瘋狂。

為了說服他們,常進飛到美國。一到實驗室,美方就要求常進在計算機上算出探測器各種參數。當時常進還沒有筆記本電腦。他要從零開始,將自己所有的想法編成程序,把各種參數計算出來,再進行核對。他幾乎36個小時沒合眼。他知道,如果算錯了,後面就沒戲了。

最終,常進的努力讓美國人信服了,同意將南極氣球實驗數據交由他分析。這個項目最重要的一篇論文,是由常進作為第一作者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悟空」飛天

南極氣球實驗中,常進發現了宇宙射線中高能電子的異常,這與暗物質理論的預言相吻合。然而,氣球實驗還不能排除其他天體和大氣的幹擾。要想看得更清楚,必須到太空去探測。

2011年中科院受國務院委託,組織實施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發展中國的科學衛星。暗物質衛星被列入第一批空間科學先導專項。

暗物質衛星首席科學家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悟空」的探測結果。喻菲攝

中國於2015年發射的「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採用了常進提出的分辨粒子種類的新探測技術,研製費用僅為同類的美國費米衛星的1/7,國際空間站阿爾法磁譜儀2號的1/20。

成百上千名科學家參與了「悟空」的研製。最大的挑戰是提高探測器的粒子鑑別能力,就像在一個2000萬人口的城市中準確找出20個人。另一挑戰是要讓探測器的動態範圍達到100萬倍,這就好比要讓一個人的眼睛既能看到一名兩米高的籃球運動員,同時還能看清他身上只有兩微米的最小細胞。

2015年12月17日「悟空」發射成功時,有人哭,有人笑。常進卻在擔心,如果不出科研成果,這還是一顆失敗的衛星。

幾個月後,當他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團隊根據衛星探測數據繪製出伽馬射線天圖時,眼淚止不住地流,因為這張圖表明衛星是成功的,沒有辜負那麼多人的心血。

期待更大驚喜

目前「悟空」已捕捉了47億個高能宇宙線粒子,這些粒子中攜帶著深藏於天際的秘密。

「悟空」首次從太空直接觀測了最高能段的電子宇宙射線,成功獲取了目前國際上精度最高的電子宇宙射線探測結果,其首批成果已於去年底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暗物質衛星藝術構想圖。紫金山天文臺提供

諾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為「悟空」點讚。《自然》中國區科學總監印格致說,「悟空」的探測結果「有可能改變我們看待宇宙的方式」。

改革開放40年使中國成為崛起的大國,從而有能力和條件為人類科學與文明進步貢獻自己的智慧,這是常進以及許許多多中國科學家中國夢的一部分。

「『悟空』打開了觀測宇宙的新窗口,我們觸碰到了新的世界,我相信一定會有更大的驚喜等著我們。」常進說。

相關焦點

  • 「悟空」號發布最新成果!「追蹤」2000萬個高能質子,精準繪製宇宙...
    宇宙線早在1912年就已被發現,與之相關的研究已經獲得數個諾貝爾獎,但迄今為止人類仍未發現其確切起源。中國發射的首顆空間天文衛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在尋找暗物質之外,其三大科學目標中第二個便是宇宙線相關物理問題研究。  「多年以來,高能段宇宙線粒子的精確觀測,一直被學界視作難以抵達的『珠峰』,然而,弄清宇宙線的起源,一定繞不過這座科學大山。」
  • 領跑太空暗物質探測,「悟空」貢獻中國智慧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喻菲 屈婷)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以其完美表現,證明了它是目前人類已發射到太空中的最強高能電子、伽馬射線探測器,能量分辨和粒子鑑別本領達世界最高水平,尤其適合探尋來自暗物質湮滅的蛛絲馬跡。
  • 3個世界第一,稻城有個捕捉「天外來客」的神器
    其二,觀測站四分之三規模的陣列正式「上崗」,包括917個繆子探測器與4008個電磁粒子探測器,標誌著我國已建成世界上高能伽馬探測靈敏度最高的觀測站。這些神秘的探測器是怎麼運行的?近日,記者走進稻城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為你揭秘。
  • 暗物質衛星「悟空」新成果:精確繪出高能質子能譜
    基於前兩年半的數據,「悟空」在國際上首次利用空間實驗精確繪出高能質子宇宙射線能譜,並觀察到能譜新結構。  這一研究28日刊發在《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每時每刻都經受著外太空高能粒子的轟擊,這些粒子統稱為宇宙射線或宇宙線,它們攜帶著多種天體物理過程的關鍵信息。
  • 境外媒體:「悟空」尋暗物質 探索宇宙核心秘密
    中國"悟空"號赴太空搜尋暗物質:探索宇宙核心秘密  核心提示:中國17日成功發射了名為「悟空」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希望在人類探索宇宙核心秘密方面再邁出一步。  境外媒體稱,中國17日發射了它的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以加入全球對暗物質的探索。
  • 「悟空」為什麼「能」? 首批科學成果的三宗「最」
    原標題:「悟空」為什麼「能」?首批科學成果的三宗「最」  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於北京時間30日正式公布首批重要科學成果。這隻來自中國的「頑猴」出手不凡,僅兩年的觀測結果就發現了前所未有的現象,或有望揭開暗物質的神秘面紗。  「悟空」究竟「能」在哪?此次發現是否合乎當初的科研目標?
  • 「悟空」巡天,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而500公裡之下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悟空」號科研團隊,在首席科學家常進院士的帶領下也沒閒著,正在深入分析宇宙線和伽馬射線數據。從2015年12月20日接收到第一幀數傳數據,至2020年9月30日,「悟空」號衛星已在軌飛行1746天,完成了全天區的第9遍掃描,共探測並處理了約86.9億個高能粒子。
  • 來自外太空的高能粒子,如何揭秘宇宙起源?
    活動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水切倫科夫探測器列陣負責人陳明君,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負責人張壽山,清華大學副研究員,研究領域主要為核電子學、自動控制、嵌入式系統和數據採集,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時鐘系統負責人龔光華。他們分別從自己的工作領域,為觀眾分享了高能粒子方面的知識。
  • 「悟空」巡天 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從2015年12月20日接收到第一幀數傳數據,至2020年9月30日,「悟空」號衛星已在軌飛行1746天,完成了全天區的第9遍掃描,共探測並處理了約86.9億個高能粒子。  「『悟空』號的設計壽命為3年,目前探測器及衛星平臺運行狀態良好,已於2019年1月正式進行首次延壽運行,為期2年。基於悟空號目前優異的工作狀態,有望於2021年1月再次延壽運行。」團隊負責人之一、範一中研究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悟空」服役期再次延長
    新華社南京12月17日電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科研團隊17日宣布,鑑於衛星運行情況良好,項目團隊已與各保障部門商定,再次將其「服役期」延長1年。截至17日,「悟空」已在軌運行1827天,繞地球飛行27822圈,共探測宇宙射線粒子93.6億個。暗物質衛星「悟空」是我國首顆天文衛星。它於2015年12月17日發射升空,原定工作期限3年。
  • 前方「高能」——「捕捉」宇宙最強伽馬射線!
    然而該衛星對核試驗的監視並沒有什麼收穫,卻發現了來自宇宙空間的高能伽瑪粒子流,並從這時開始,引出了至今半個多世紀最活躍的宇宙學課題之一:伽瑪暴宇宙學。,稀疏地淹沒在海量的星際射線中,誰能捕捉到它,誰就能「看」到其產生源頭——深遠宇宙空間中的信息。
  • 「悟空」巡天 美猴王的「水晶棒」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而500公裡之下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悟空」號科研團隊,在首席科學家常進院士的帶領下也沒閒著,正在深入分析宇宙線和伽馬射線數據。從2015年12月20日接收到第一幀數傳數據,至2020年9月30日,「悟空」號衛星已在軌飛行1746天,完成了全天區的第9遍掃描,共探測並處理了約86.9億個高能粒子。
  • 「悟空」超期服役近2年 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而500公裡之下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悟空」號科研團隊,在首席科學家常進院士的帶領下也沒閒著,正在深入分析宇宙線和伽馬射線數據。從2015年12月20日接收到第一幀數傳數據,至2020年9月30日,「悟空」號衛星已在軌飛行1746天,完成了全天區的第9遍掃描,共探測並處理了約86.9億個高能粒子。
  • 來自外太空的高能粒子,如何揭秘宇宙起源?|科研團隊聯合行動
    活動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水切倫科夫探測器列陣負責人陳明君,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負責人張壽山,清華大學副研究員,研究領域主要為核電子學、自動控制、嵌入式系統和數據採集,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時鐘系統負責人龔光華。他們分別從自己的工作領域,為觀眾分享了高能粒子方面的知識。
  • 「悟空」號衛星超期服役近2年 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從2015年12月20日接收到第一幀數傳數據,至2020年9月30日,「悟空」號衛星已在軌飛行1746天,完成了全天區的第9遍掃描,共探測並處理了約86.9億個高能粒子。  「『悟空』號的設計壽命為3年,目前探測器及衛星平臺運行狀態良好,已於2019年1月正式進行首次延壽運行,為期2年。基於悟空號目前優異的工作狀態,有望於2021年1月再次延壽運行。」團隊負責人之一、範一中研究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四川稻城有個「孔方兄」 專捕「天外來客」_涉藏動態_中國西藏網
    其二,觀測站四分之三規模的陣列正式「上崗」,包括917個繆子探測器與4008個電磁粒子探測器,標誌著我國已建成世界上高能伽馬探測靈敏度最高的觀測站。  這些神秘的探測器是怎麼運行的?近日,記者走進稻城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為你揭秘。
  • 「悟空」火眼金睛探究暗物質:怎樣施展「神通」?
    第二種是在很深的地下挖個隧道,屏蔽地表宇宙射線的影響,捕捉暗物質粒子和普通原子核的碰撞。位於我國四川南部地底深處的錦屏地下實驗室就是全球最深的暗物質探測實驗室,於2010年投入使用。由清華大學主導的暗物質實驗合作組利用一種國際首創的高純鍺探測系統,在一定範圍內將暗物質直接探測靈敏度提高到目前國際最高水平。  第三種是在太空中觀測暗物質粒子湮滅或衰變的產物。
  • 高能預警!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強宇宙伽瑪射線
    這次的高能射線是從哪裡來的呢?科學家們通過分析確認這些宇宙伽瑪射線輻射來自大名鼎鼎的蟹狀星雲。蟹狀星雲距離地球6500光年左右,是位於金牛座的超新星遺蹟。成名已久的「蟹狀星雲」,宛如盛開在宇宙中的璀璨煙花。圖片來源:NASA判斷宇宙線的來源,需要依賴不帶電的光子。
  • 中國首顆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上演哪些「大片」?
    《捉妖記》:「火眼金睛」找到暗物質  「悟空」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臺長常進說:「我們想通過『悟空』的火眼金睛,找到暗物質這個『妖魔鬼怪』。」  「妖」,指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暗物質。主流科學界認為,人類已發現的物質佔宇宙物質總量不足5%,剩餘部分就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 中國軍網記者探訪「悟空」媽媽家
    此「悟空」非彼「悟空」!這裡說的是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世界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我國第一顆空間天文衛星。這個「悟空」有多牛?它是當時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它將在太空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是人類在探索宇宙核心秘密的進程中邁出的又一重要步伐!此「悟空」最新發布內容是:可能探測到暗物質存在新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