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某網絡社區發帖稱,自己7年前在工行購買的金塊生鏽了。該網友稱,自己與銀行聯繫之後,銀行方面稱可對金塊進行回收,但需要收取600元手續費。
騰訊財經發現,「黃金生鏽」的現象這些年並不少見:
2019年,媒體報導稱,市民潘先生反映, 他2010年在當在淄博的交通銀行辦業務的時候,工作人員推薦了這套黃金製品,就買了兩套鑰匙和一枚虎頭印,鑰匙一套是30克,價值10380元,買了兩套,虎頭印是179000元,一共花費20多萬元。9年過後,潘先生拿出這套黃金製品出來看看,結果看傻了眼,竟然生鏽了。潘先生說,他發現一枚金鑰匙長黑斑了。
2017年,網友P2Pbotnet發帖稱:2011年下半年,我在某銀行 陝西省分行(西安市中心的鐘樓附近,省行所在地)貴金屬營業部,以371.1元/g的價格,購買了50g的「如意金」金條一塊。那時候我工資3000多,頂我半年工資。一直妥善保存、從未拆開密封包裝,工商質量證書、購買憑證齊全。昨晚偶然發現,金條出現多處紅色鏽跡r如圖。學過化學的都知道,純金怎麼可能生鏽!
2011年,一位合肥論壇網友爆料,五年前從某黃金老字號購買的千足金碗筷居然生鏽了,而其工作人員回應稱是「氧化」了,屬於自然現象。而去年下半年有部分網友甚至聲稱,中國市場40%金條都是用銥或鎢摻假鑄造。由於事件主體沒有被官方機構證實為摻假,各商業銀行、黃金交易所目前的態度均矢口否認,最後很可能不了了之。
黃金也會生鏽,金子竟然也會生鏽?這個問題恐怕會嚇壞很多人。有人就說了黃金怎麼可能生鏽呢?該不會是假的吧,假的黃金才會生鏽。
1、金飾不是純金,表面出現紅斑多因被氧化
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黃金是惰性金屬,是非常不容易生鏽的。當金條等出現「鏽跡」的時候,大家不免會懷疑是不是「成色不足,質地有假」?
目前,國內的黃金消費普遍是足金和千足金,也就是純度為99.9%和99.99%。而絕大多數「生鏽」的足金,經過檢測發現均能滿足國標規定,甚至有很多金含量超過99.9%。
從下面兩個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足金樣品表面除金外,還有微量元素如銅、鐵、銀、鉻。
從目前的製作工藝來看,黃金製品的製作完成都需要經過很多道複雜的工序。以金條、金幣章為例它們都要經過熔煉、壓片、切坯、執坯、褪火、炸酸、拋光、壓光、褪火、炸酸、拋光、壓制、執邊等工序這些工藝過程的工作環境都不可能是真空環境中,每一環節可能會遇到空氣中的粉塵、雜質粘附在制品的毛坯上這些雜質在沒經過褪火、酸洗的情況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存放可能變成紅斑。
此外,雖然黃金本身是不受腐蝕的,但是其與硫化物的化學親和力非常強,容易吸附空氣中的硫化氫類酸性氣體,表面呈現暗色如橙色、棕紅色等顏色都有可能。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金幣和金條出現紅斑的情況還是比較多的,特別是塑封過的更容易出現。同時,在日常鑑賞的時候,也不要直接用手去觸摸黃金製品。一旦出現紅斑,可以請專業人士將有關黃金製品在火上燒一下,就可以解決問題,而基本上不會影響黃金製品的品質。
2、專家:可能是製作工序不嚴引起「生鏽」
武漢收藏家協會錢幣專委會相關人士認為,熊貓等金銀幣確有生鏽事例,但並非純度原因引起,主要為平時保存不當,受潮或觀賞時在錢幣上留下的汙漬沒有及時清理。
無論是投資金還是黃金飾品,出廠前都要經過強酸清洗、礬水煮、冷水衝洗等三道關鍵環節,其目的就是為了將附著在表面的汙漬處理掉,以免引起「生鏽」。
不排除三道工序執行不嚴而導致的「生鏽」出現此類現象,重複上述三道工序後很容易清理掉鏽斑,也不會對金製品的重量、外表造成損傷。
因為生鏽長斑,黃金作為藏品的美觀性、觀賞性也大打折扣了,那麼黃金生鏽了應該怎麼辦。黃金應該怎麼清洗呢?
事實上,黃金最常見的變色情況有三類:白斑、紅斑、褪色。
白斑:黃金長白斑,95%是因為消費者佩戴黃金時接觸了含汞的化學物質。而汞又是很多人體增白劑的主要元素之一。消費者使用含汞化妝品或保養品時,純金表層就可能會變成咖啡色、灰白色或銀白色,像很多醫務工作者以及使用化妝品的消費者佩戴的黃金飾品就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另外5%是因為黃金與銀或鉑金等飾品相搭配染色所致。不僅液體之間會互溶,固體與固體之間也會互溶,如果是由於這種原因所導致的白斑,一般可以用專門的工具進行刮除。
紅斑:黃金長紅斑是黃金表面與含鐵物質相接觸,或是很細小的鐵屑或鋼屑進入到黃金飾品的凹槽中,長時間與氧氣和水接觸,就很容易產生紅色的氧化鐵。
褪色:汗液與化妝品是導致褪色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人的汗液99%是水分,另外1%左右是人體內的廢物及有害物質,如氯代物、乳酸、尿素氨等。這些物質與黃金首飾中的銀和銅接觸後,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氯化銀和硫化銅,並呈現深黑色的化學鹽。這些化學鹽有時候還會從黃金首飾上掉落,汙染佩戴者的皮膚,在皮膚上留下十分明顯的黑色汙跡。
如何處理黃金「生鏽」、白斑問題
有三種辦法可以消除這種現象:業界流行的做法是超聲波清洗。事實上,現在很多黃金珠寶店都提供售後服務,消費者可以將飾金拿到店內進行超聲波清洗。這種設備放入清水和需要清洗的產品,經過一兩分鐘的轉動後,比較淺表的東西就會完全清除;第二種做法是用弱酸清洗。但是這個做法有一定的專業性,操作不慎的話會影響自己的身體或對其他物體造成汙染第三,通過火法清洗。也就是通過燃燒的方法。
如果佩戴期間未進行清潔保養,有可能會因外界附著物導致黃金飾品表面產生細微的變化。目前消費者遇到的「生白鏽」、「變白」或者「褪色」一般是由於黃金飾品與人體汗液或護膚品中的汞或者氯等接觸後,導致出現白點或者呈現白斑。
對於生「紅鏽」則是由於金屬飾品與空氣中或生活中的鐵元素接觸,鐵氧化後會在黃金表面形成紅色的附著物。
1、保護黃金飾品的光澤,可以上面薄薄地塗上一層指甲油。
2、如果表面已有黑色銀膜,可用食鹽2克,小蘇打7克,漂白粉8克,清水60毫升,配製成金器清洗劑,把金首飾放在一隻碗中,倒入清洗劑,2小時後,將金首飾取出,用清水(最好不是硬水)漂洗後,埋在木屑中乾燥,然後用軟布擦拭即可。
3、鑲寶石的戒指用冰棍或火柴棒卷一塊棉花,在花露水和甘油的混液中沾溼後,擦洗寶石時其框架,然後用絨布擦亮戒指。
4、鹽和醋混合成清洗劑,用它來擦拭純金首飾,可使歷久常新。
5、牙膏擦拭或用滾熱的濃米湯擦洗,也可恢復光澤。
方法一:看顏色
含有七青、八黃、九紫、十赤之分。即含金七成的是青色,含金八成的是黃色,含金九成是黃中透紫,而24K的十足黃金則呈赤色。自然金不易氧化,色澤鮮亮。對照成色就可以分清真假。
方法二:試硬度
成色高的黃金首飾,質地柔軟,成色低的黃金首飾則硬。純金很軟(按硬質分類純金硬度為2.8),用大頭針就能在金上刻出痕死,指甲基本刻不動金,用牙可以在金上咬出痕跡。鍍金的黃銅假品很硬,用牙根本咬不動。真的黃金飾品用手摺彎對質軟,易彎不易斷。假的或摻假成色低則易斷不易彎。
方法三:稱重量
黃金飾品的重量比一般全屬製品的重量大,掂在手中有沉墜和打手之感。如黃金1立方釐米的體積重量為19.37克而銅1立方釐米重量為8.8克(黃銅只有8.5克),由此可見,金和銅的重量相差一倍以上,對比重量很容易識別出來。
方法四:酸試驗
一船金屬遇到硫酸、鹽酸、硝酸等強酸都會起化學變化,唯有真正的黃金不起化學變化。
方法五:用火燒
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燒」。只要將首飾品放在爐面的瓦片上烘紅,待其冷卻後,如表面仍呈金黃色則是真金,若變成黑色則是假金。
方法六:聽聲音
真金拋在地板上,會發出「噗嗒」之聲,假的或成色低的則相反,拋在地板上,聲音清脆,而且要比真金彈得高。
方法七:試金石試金
雨花石或矽質巖石,放在鵝血或鵝湯裡煮一下,則成了黑色試金石。把金在上面一划,看其顏色、痕跡(平看色,斜看光)、聲音,即可識別出真假金。如金中合銀多,在試金石上呈青色,性軟;含銅多則硬,在試金石上一划則發聲。如有標形金牌,與那痕跡一比,立見分明。
(本文綜合自金投網、第一黃金網、南方都市報、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