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不會氧化,有鏽跡的金條摻了假?

2020-11-03 老粥科普

黃金是一種貴金屬,許多人出於保值和升值的目的買來珍藏,但鬧心的是,有的人發現自己收藏的金條或紀念金幣居然生鏽了。

從古老沉船中打撈的金塊

純金是不會生鏽的

大多數金屬都會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生成金屬氧化物,我們稱為生鏽。但作為貴金屬,黃金卻不會生鏽,到底是為什麼呢?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需要從黃金的元素性質來揭開謎底。

在化學上,氧化反應是物質失去電子變為正離子的化學過程。因為自然界中氧氣的含量高,它容易從別的元素獲得電子從而形成氧化物,因此我們稱這個過程為氧化反應。氧氣獲得電子的能力是一定的,但每種元素失去電子的可能性卻不相同,這取決於元素最外邊電子的電離能。

黃金的原子結構

金的抗氧化能力很強,作為一種過渡金屬,它的第一電離能高達890.1kJ/mol,僅次於它右邊的汞(1007.1kJ/mol),這意味著氧要想從金那裡奪得一個電子的難度極大。金不僅電離能高於其它金屬,由於它的6s軌道有不成對電子,其霧化焓也很高,金的霧化焓為368kJ/mol(汞僅為64kJ/mol),這意味著金有更強的金屬結合力,金原子之間強烈吸引,而汞原子之間並不會強烈吸引,比較容易被其它原子鑽空子。

金的第一電離能很高

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生鏽,但金不是最耐腐蝕的金屬,銥的霧化焓高達671kJ/mol,幾乎是金的兩倍,它的第一電離能也有880kJ/mol,只是在第二電離能上比金低一些。金能被王水溶解,但銥不溶於已知的任何酸。

金幣上的鏽跡不是金

純的黃金十分穩定,它不能被氧氣直接氧化,所以如果你買的金條或者金幣上出現鏽斑,那肯定不是金,而是別的什麼東西造成的。

到底是什麼呢?世界著名的錢幣評級公司NGC認為這是在金幣壓鑄的過程中,它的表面受到了汙染的結果。

美國加拿大紀念幣上的鏽點

100%提純的成本非常高,99.99%的黃金就意味著裡邊還摻雜著極微量的其它元素,最常見的是銅。有時候,在金幣鑄造的過程中,模具上極小的金屬碎屑也會被壓進金幣的表面。這種汙染在製造的過程中不容易被發現,但只要黃金在密閉潮溼的盒子或塑料包裝中存放的時間比較久,那些雜質就可能被氧化,從而出現紅色的鏽斑。

金幣上的銅斑

與純金的顏色不同,純銅是更深一點的橙紅色。西方國家包括1933年前美國發行並流通的金幣含金量大約是90%,其餘10%中大部分是銅和少量的銀,這可以大幅度增加金幣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時也使金幣更紅一些。這些金幣在長時間流通之後,其表面會顯現一些斑駁的痕跡,由於主要不是用來收藏,當時人們並不是很在意這些。

流通金幣表面斑駁的銅鏽

金幣收藏家們很在意古老金幣上紅色的鏽跡,那些金幣中同樣是摻雜了其它的金屬,導致其表面留下了歲月的印記,這些鏽跡能讓金幣更加值錢。理想狀態下金幣中摻雜的銅能與金完美混合,但由於工藝的原因,古代金幣中摻雜的銅有些混合得並不均勻,因此呈現出深淺不一的顏色。正是這些紅黑的顏色賦予古老硬幣以「原始性」,使其身價大漲。

銅班使古幣有歷史感

電腐蝕

與古代金幣主要用於流通不同,現代發行的金幣或金條主要作用是保值,人們追求它的高純度,因此眼裡容不得砂子。如果在金幣上發現有鏽跡,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它會不會有假。

金條或金幣上出現鏽跡是常見現象,卻不是普遍現象,有一種說法是大約有不到5%的黃金製品表面存在瑕疵,而這些附著在黃金表面的銅或其它金屬之所以迅速生鏽,主要還因為發生了電腐蝕。

純度不高的金幣腐蝕會很嚴重

當銅與金緊壓在一起處於潮溼環境時,就變得像一塊電池。潮溼的水氣充當電解質,活潑的銅是陽極,金成為陰極,兩個電極間的電勢差使得陽極金屬更快地溶解到電解質中,因此銅腐蝕得更快。

黃金表面的紅黑色鏽跡在收藏界稱為「銅斑」,一般對黃金的價值並沒有什麼影響,如果你很在意這個,可以找專業的機構清除它。

密封在袋中的紀念金幣

金銀幣在收藏時要注意防潮,最好不要把玩之後又簡單放在塑膠袋裡,沒準你運氣不好就遇上了銅鏽呢!

相關焦點

  • 磁鐵能吸銀行賣的金條,真的是因為黃金裡摻鐵了嗎?看看科學解釋
    就像下面視頻下面動圖裡的這個人一樣,我們能看到他拿著磁鐵對著金條前後移動,金條也被「吸」得前後擺動,於是他就懷疑自己購買的黃金是假的,至少應該是不純的,裡面應該是摻了鐵和別地有磁性的金屬,於是把這件事情曝光給了媒體後來也有不少人用這個辦法測試自己買的黃金,也發現有類似現象。因為這些金條有很多都是在正規銀行購買的,消費者就開始懷疑銀行造假,網上一時間也議論紛紛。
  • 網傳四成金條用銥或鎢摻假 教你辨別黃金真偽
    網際網路上也曾經流傳過一條消息,指黃金市場有可能出現用鎢做核心的假金條,製造一條四百盎司重、1/16吋黃金厚度的鎢核心假金條,成本只需五萬美元,遠低於價值大約48萬美元的純金條。如果金價再顯著上升,國際犯罪集團絕對有誘因做假。因此,即使是全球最大的黃金ETF基金——SPDR在其招股章程中也指出,SPDR黃金基金不能保證倉庫貯存的黃金絕對純正。
  • 網曝某銀行實物黃金七年後出現鏽跡,假貨還是正常現象?
    2017年,網友P2Pbotnet發帖稱:2011年下半年,我在某銀行 陝西省分行(西安市中心的鐘樓附近,省行所在地)貴金屬營業部,以371.1元/g的價格,購買了50g的「如意金」金條一塊。那時候我工資3000多,頂我半年工資。一直妥善保存、從未拆開密封包裝,工商質量證書、購買憑證齊全。昨晚偶然發現,金條出現多處紅色鏽跡r如圖。學過化學的都知道,純金怎麼可能生鏽!
  • 專家稱四成金條摻假太誇張 簡單鑑別有三招
    網際網路上也曾經流傳過一條消息,指黃金市場有可能出現用鎢做核心的假金條,製造一條四百盎司重、1/16吋黃金厚度的鎢核心假金條,成本只需五萬美元,遠低於價值大約48萬美元的純金條。如果金價再顯著上升,國際犯罪集團絕對有誘因做假。因此,即使是全球最大的黃金ETF基金——SPDR在其招股章程中也指出,SPDR黃金基金不能保證倉庫貯存的黃金絕對純正。
  • 疑心「黃金摻假」可有償檢測 黃金購買憑證要保留
    中新網南京10月10日電(孫瑩) 針對「十一」黃金周網絡上「黃金摻假」的傳言,中國工商銀行近日回應稱「網傳並不屬實,每根金條都有質量檢測證書」,但仍有不少群眾對手中收藏金條的真假存有疑惑。江蘇省黃金珠寶檢測中心的相關負責人稱,如果疑心黃金摻假,可以到檢測機構進行有償檢驗,但業內人士也表示,購買金條的渠道是否正規很重要,保留好購買憑證,有利於今後維權或出手轉賣。  黃金的投資熱度隨著金價的上升也是在不斷升溫,因此,近日一則「工商銀行出售金條裡摻有銥」的傳言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 百億假黃金騙貸案背後:部分銀行用土辦法檢測黃金
    中國第二大產金地河南省靈寶市,其黃金故事近日再添「傳奇」。2月20日,一則《百億假黃金騙貸記》的新聞令外界譁然,靈寶市故縣鎮的博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博源礦業」)被爆用企業自製假黃金向金融機構質押騙貸,涉案金額超過百億元。
  • 女子花6萬多買金條,4年後想賣回給原商家,商家:你這是假金條!
    現如今,很多人喜歡起了收藏,其中一部分人們會選擇收藏金條,金磚,畢竟黃金的價值很高,而且黃金也被大家認為是高貴的象徵。李女士就在4年前購買了3塊「金條」,現在李女士找到原商家,希望可以將這3塊金條賣出去,可商家在鑑定後告知「你這是假金條」。那麼李女士的金條如何會變成假的呢?
  • 網友爆料購買實物黃金七年後出現鏽跡,咋回事?
    經濟日報2020年10月16日訊 近期,有網友爆料購買實物黃金七年後出現鏽跡,這是假貨還是正常現象?此問題的發生,對黃金投資和理財有何影響?黃金飾品生鏽咋回事?在匯研匯語資產管理公司CEO張強看來,很多人認為黃金生鏽是質量問題,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當下即便是最純的黃金也有0.01%左右的其他物質,如果這些雜質出現在黃金製品表面,經過長時間的氧化就會出現鏽跡或斑點。雖然黃金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性,但時間長也會氧化,相比黃金本身其他雜質產生的斑鏽會更早地出現。若投資者的黃金製品出現斑鏽現象其實不要驚慌,只要購買渠道正規,到指定的售後去清洗即可。
  • 團夥用假黃金騙貸超百億:金磚摻62%鎢塊
    多個信源表明,張青民涉嫌抵押給長安信合的假黃金,鎢的含量佔62%左右,黃金約佔38%。金磚外表是標準金,裡面則裹包著鎢塊,能騙過普通檢測儀器,如不用打鑽和熔煉的檢測方法,很難發現。 張青民是誰?制假水平高超的假黃金又從何而來?辦案機關發現疑點指向一家金礦企業——博源礦業。上述張青民等5名犯罪嫌疑人均和博源礦業有交集。
  • 金庫裡的黃金為什麼不會因冷焊而粘在一起?
    黃金沒有氧化層聰明的你一定想到了,黃金不會被氧氣氧化,它是沒有氧化層的。地面的冷焊實驗我們在前面提到,黃金不會被氧化,它的表面沒有氧化層,為什麼我們的金首飾和金條沒有出現冷焊呢?難道黃金有假?有一位外國的「土豪」就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買來兩個1克重的9999金條,將其中的一面打磨得非常光滑平整,再用力壓在一起,看起來兩片黃金成功地粘上了。然而在過了一段時間後,這兩片純金薄片還是能被輕鬆掰開,沒有發生設想中的冷焊。
  • 「工行黃金摻假」亮瞎誰的眼
    據杜克大學學者達布斯在《經濟史雜誌》1942年5月期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說,公元23年前後王莽執政期間,國庫擁有約500萬盎司黃金。中國人因此被稱為黃金市場上最古老的玩家。但就在國慶節黃金周期間,一條黃金摻假的微博打擊了人們對黃金的信心,甚至攪亂了中國的黃金市場。對於黃金摻假的傳言,中國工商銀行緊急闢謠,稱工行銷售的黃金不會摻假,每根金條都有質量證書。
  • 百億假黃金騙貸案:金磚摻62%鎢塊,涉案金額達110億!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21君~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導讀:黃金也有假的?在河南靈寶市故縣鎮的博源礦業有限公司院內,警察搜出了一套製造假金磚設備以及大量造假原料。犯罪團夥製作的假黃金,摻62%鎢塊,與黃金重量相近、密度相近,普通儀器難以檢測。如不用熔煉和打鑽的檢測方法很難查出破綻。
  • 黃金也會生鏽?識別真假有講究
    近期,有網友爆料購買實物黃金7年後出現鏽跡,這到底是買到假貨還是正常現象?類似問題的發生,對黃金投資和理財有何影響?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 匯研匯語資產管理公司CEO張強表示,很多人對黃金生鏽存在一種誤解,認為是質量問題,但即便是最純的黃金也有0.01%左右的其他物質,如果這些雜質出現在黃金製品表面,經過長時間的氧化就會出現鏽跡或斑點。若投資者的黃金製品出現斑鏽現象不要驚慌,只要購買渠道正規,可以到指定的售後場所清洗。
  • 磁鐵為什麼也能將金條起來,裡面摻了鐵嗎?專家給出了解釋
    ,這讓很多人不禁懷疑難道是因為黃金之中摻雜了鐵嗎?從生活常識來看,磁鐵確實是不具有吸附金條的功能的,這是因為在我們的認知中,金條自身是不帶有磁性的,如此一來磁鐵自然無法發揮作用。而如果我們將其帶到實驗室的精密儀器之後進行檢驗,是能夠觀察到磁鐵與其發生作用的,我們通過磁鐵能夠將黃金吸附起來
  • 自己可以鑑別真假黃金金條的好方法
    「金條摻假餘波未了,又聽說有人買到了一條能被吸鐵石吸住的黃金手鐲。買黃金這麼不安全?個人能辨別黃金成色嗎?最近,頻頻爆出黃金短斤缺兩也許摻有雜質的消息。對此,對於網上流傳的黃金鑑別方法,向部分業內人士及專家求證。這些方法不太可行用牙咬,要有咬痕?
  • 歲末年初又見黃金投資熱 1000克的金條最好賣
    在北京,元旦3天菜百黃金銷售額達5億元,該市黃金銷售額同比增長已經超過五成;在廣州,黃金、鉑金類銷售同比上升25%~30%,最大一筆是一市民花了70萬元一次購買10條200克的投資金條;在南京,來自招商銀行南京分行的統計顯示,從2011年四季度開始,工藝金條銷售額比三季度漲了2到3倍,投資金條較三季度上漲了50%左右。
  • 在銀行購買了金條,回收的可能性有多大?銀行:這類黃金都不回收
    不過並不是什麼地方的黃金都是真的,有些人再買黃金的時候就上當受騙過,那麼到底哪些地方黃金是比較靠譜的?其實一般去銀行或者是大的黃金店購買比較靠譜、有保障,並且這些地方的黃金真實度也很強。畢竟國家大部分黃金就是存放在銀行的,在之前,有人說去銀行買黃金比較便宜,因為銀行經常會搞一些活動吸引客源,而大家對銀行有十分信任,所以大部分人在這時候都會去銀行買一些銀行的金條。
  • 百億假黃金騙貸案:金磚中摻62%鎢塊,案發前已造假多年
    黃金市場價格一路攀升,質押在銀行的黃金隨之增值,不僅可以抵消利息,還能帶來豐厚利潤。利益驅動之下,博源礦業的一些股東擴大造假規模,從銀行套取巨額資金。知情人告訴《財經》記者,十幾年前,張淑民為製造假黃金,專門從潼關縣購買了制金條設備,用刨床改成5000克金磚模具。經長時間試驗,最終選用鎢和黃金製成金磚。
  • 金飾用火燒金條剪斷煉 記者探秘四川黃金回購中心
    市民陳小姐第一個打進本報熱線,她表示自己手上有不少金飾,有些甚至有點發黑,總想把這些賣掉,但又不知道哪能賣。「目前市場上對於金飾品回收,僅有部分珠寶商場在做,一些小店鋪的黃金回收缺乏透明性,很多人也不放心去賣。金條的回購渠道更是有限。」據黃金買賣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店鋪的回購黃金並沒有統一標準,稱重「缺斤少兩」,回購價格也隨意而定,這讓很多人即使有賣黃金的想法,也會望而卻步。
  • 190億假黃金騙貸款案告破!19家銀行遭重罰!
    催款無果,潼關信合決定處置質押黃金,在處置過程中發現黃金摻假,遂將此事層層上報。   同年5月19日,潼關縣公安局正式立案,一起橫跨豫陝兩省的假黃金騙貸案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