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月亮,最佳時機是農曆每個月的十五。
需要天氣晴朗,沒有霧、沒有霾、沒有流星、沒有UFO……最好除了大月亮,天上連一絲雲彩也沒有。
「博物課堂』的課程要在周末開。
求以上條件的交集。
我們發現,1月24日,是農曆臘月十五,周日,天氣預報晴!
But,天氣預報還說,BOSS級寒潮來襲!周末北京最低溫度到達零下20度!
在幾十年難遇的寒流中,大家還有心情站在室外看月亮嗎?
發布「博物課堂」的預告時,我的內心是糾結的。
結果,我們真是低估了大家對自然探索的熱情……
夜間的月亮課飛速報滿(讓我見識到傳說中的「手慢無」)。
好幾位學員特地從外地趕到北京參加。
有學員已經報名,但因為下雪斷路而來不了,表示非常遺憾。
此外,白天開的太陽觀測課和顯微世界課也很快滿員。
24日中午的「太陽課」,我們在國家天文臺的觀測平臺上支起了長槍短炮——各種粗細不同的天文望遠鏡。天氣非常給力,天空蔚藍如洗,太陽臉上的「雀斑」黑子和日珥都看得清清楚楚。
我們這次招募「親子家庭」參加,標配是「一位家長帶一位4-12歲兒童」。下午的「微觀世界課」,每個家庭配備一臺專業顯微鏡,結果出現多起家長跟孩子搶顯微鏡用的情況。好吧,我知道大人們對微觀世界的好奇心一點也不比孩子弱,以後開成年人班!
這個是學員給醬油晶體拍攝的顯微照片。
『
這個是學員給蝴蝶翅膀鱗片拍攝的顯微照片。
下午一度多雲,幾分鐘刷一次天氣預報,但結果都一直是「晴」。授課的張超老師抬頭看天,口中念念有詞,大約是「輻輳雲方向、高空風」之類的咒語,最終結論是「沒事兒,雲彩會散!」
晚上7點多,一輪滿月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天空沒有一絲雲彩。這個晚上,很多人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了月球的真容。而且我們人品爆棚,氣溫雖低但是沒有風,體感沒有覺得太冷。所以,回到標題,在寒潮中觀測月亮是什麼感覺?我可以明確地回答你:超讚!
「博物課堂」內容豐富,每月定期舉行。具體信息、參與辦法在博物的微信平臺(微信號:bowuzazhi)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