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 | 月球-觀測篇

2021-01-20 啟明星天文社
如果有的同學說,前面「月球不公轉」的假設有點離譜的話,我們可以用再簡單計算一下。因為月球公轉,每天地球也需要多轉一個角度才能趕上月球。又知道當月亮完成一個公轉周期後,地球上看起來的升起時間不變(實際上可以理解為晚了24小時),我們用24小時比上月球的公轉周期(27.32天)可以得到「每天延後升起的時間」。這樣我們可以算出,月亮大約每天比前一天晚52分鐘升起。

舉個例子:新月的時候月球在早上6點升起。七天以後,是上弦月,升起時間晚了52*7=364分鐘,大約6個小時,也就是中午12點左右升起。這個和最開始的用畫圖推到的數據是相符的。一個是黃赤交角,指的是黃道(地球公轉軌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大約是23.5度。一個是黃白交角,指的是黃道和白道(月球公轉公轉軌道平面)的夾角,大約是5度。這個角度很小,可以暫時忽略。所以,月亮公轉軌道和地球的公轉軌道更加接近,而和地球的赤道還有一個不小的夾角。所以我們可以像分析初中地理一樣分析一下這個情況。初中地理告訴我們,因為地球自轉軸的傾斜,影響了不同地區的晝夜長短。那麼月亮圍繞地球公轉,也可以這樣分析。咱們現在研究的是月亮升起落下的時間和緯度位置的關係先不管因為月相等問題看不見月亮的問題。

圖畫的不好...不要嫌棄...


用SkyWalk等APP

可以很方便的查出

月亮升起/落下的時間

比如這是今天北京的數據




關於觀測可以參考前任社長的文章:

科普|淺談中學生的城市天文觀測


觀測月亮

首先,你需要一個不錯的天氣

不要雲

大氣寧靜度要高

否則,會有熱浪的

其次,你要知道在何時能看見月亮

參考上文

最後,你需要一些儀器

比如眼睛

相機、望遠鏡等(並非必須)

月亮本身很亮(-14等)

不需要去特殊的地方觀測


具體觀測方法可以分三部分來說

 

1. 目視觀測


非常好

對著月亮看就好了

不需要去特殊的地方

你想去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享受一點當然也可以


2. 相機拍攝

鏡頭的焦距需要足夠長

建議400mm+

(否則拉不遠,月亮看不清)

(除非你想拍點別的東西...比如地景)

社長自己的設備:

佳能90D,鏡頭70-300mm

等效焦距112-480mm


拍攝時的數據需要把握好

建議手動曝光(M檔)

快門速度取決於你的焦距

場景鏡頭最好1/500或更快

因為月亮本身在動

快門太慢了會虛的

月亮容易過曝(太亮了)

可以適當減小感光度


聚焦的話...個人覺得

拍月亮倒無所謂手動自動

清楚就好

↑社長推薦的參數


關於三腳架...最好還是要

而且建議沉一些

不過,像社長這樣

天天作死手持拍攝

也不是不可以



3. 望遠鏡觀測


首先,

折射望遠鏡的效果比反射的好

有條件的可以用折反望遠鏡...

其次是焦距

還是要長焦望遠鏡的

長焦望遠鏡的視野會暗一些

短焦會亮一些

因為月亮本身亮

用短焦的話會有點晃眼




最後說一說今天月亮

論大小來說

算滿月中比較小的了

月亮跑到遠日點去了...




搞一個小活動


大家可以把自己拍到的月亮圖片,發送到公眾號中。建議註明拍攝的方法、使用的設備、拍攝數據。以後可能會在公眾號中看到你的圖哦。


相關焦點

  • 月球觀測
    月球觀測  對廣大天文愛好者來說,掌握月球的光學觀測,實為一技之本。 由於月球的視面大,表面清晰可辨,可觀測的項目多,而且通過認真的觀測,比較容易獲得觀測成果,因此,月球觀測是進行天文普及教育的最生動最真實的活動。
  • 【博物課堂】在零下20度觀測月亮是一種什麼體驗?
    觀測月亮,最佳時機是農曆每個月的十五。
  • 從月球觀測地球(新知)
    月球是人類目前唯一能到達的地外星球。當歌手們唱著「我在仰望,月亮之上」,科學家提出,如今從地球上看太空、從太空上看地球,已然不是難事。如果在月球上布設遙感器看地球,能實現嗎?   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郭華東院士提出了面向全球變化的月基對地觀測設想:在月球上布設一系列科學傳感器,利用月球作為對地觀測平臺,來對全球尺度的科學現象開展研究,對於實現長期連續的大區域全球變化和宏觀地球科學現象的觀測具有重要意義。   相比星—機—地的觀測平臺,利用月基傳感器觀測地球宏觀科學現象具有明顯優勢。
  • 吉林一號對地觀測衛星眼中的月球
    別急,據權威消息,我國研製中的空間站光學艙解析度和哈勃相當,視場也更為寬廣,既能「巡天」,又能「測地」,即將填補我國空間天文觀測的空白。長光衛星的小夥伴們,萌發了利用吉林一號對地觀測衛星,進行天文目標觀測的想法。
  • 21日多地可觀測金環日食!太陽光從月球溢出 中國觀測效果絕佳
    21日多地可觀測金環日食!太陽光從月球溢出 中國觀測效果絕佳時間:2020-06-20 13:4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1日多地可觀測金環日食!太陽光從月球溢出 中國觀測效果絕佳 從地球的角度來看,當月球飛行至地日之間,且部分遮擋了太陽的視線時,就出現了最壯觀的天象奇觀金邊日食(日環食),太陽光從月球四周溢出,仿佛一個火環。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從非洲中部到   原標題:21日多地可觀測金環日食!
  • 為什麼天文學家想到月球上建天文觀測站?
    人類進行天文觀測需要用到望遠鏡,望遠鏡是依靠電磁波來獲取信息的,不同的望遠鏡需要藉助不同頻率的電磁波,甚至工作條件也是不一樣的。月球的背面是人類進行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的理想場所。小學時候學的課文告訴你,星星會「眨眼」,一閃一閃的。
  • 最新觀測圖像呈現月球掠過地球罕見一幕
    據國外媒體報導,今年7月份,當月球掠過地球陽光照射一側時,深太空氣候天文臺(DSCOVR)的相機拍攝到特殊的月球景象,多張測試照片顯示完全被照亮的月球「陰暗面」是之前未觀測到的。  EPIC的主要任務是在地球旋轉時拍攝完全被照亮的地球,提供臭氧層、植被、雲層高度和大氣噴霧的科學觀測數據。一旦EPIC於9月份開始定期觀測,該相機將提供一系列地球照片,便於研究整個地球的逐日變化。當DSCOVR掠過月球軌道平面時,一年將兩次拍攝到月球和地球的「合影」。
  • 螞蟻莊園月球的兩極怎麼樣 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11日正確答案
    螞蟻莊園月球的兩極怎麼樣 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11日正確答案時間:2020-10-11 10: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莊園月球的兩極怎麼樣 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11日正確答案 螞蟻莊園月球的兩極怎麼樣?
  • 未來,月球是否會成為人類最理想的天文觀測基地?
    天文學是一門觀測科學,如何取得更多、更好的實測資料乃天文研究之頭等大事。空間天文學的誕生,打破了天文觀測囿於在地面上進行的傳統方式,大大推進了天文學的發展。人們並不滿足於此,仍在尋找更為理想的天文觀測基地,目光直指月球。
  • 這篇充滿了觀測事實的文章為什麼不科學?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究竟錯在哪裡?宇宙是不是被調教過,與我們觀測到的事實之間不具有因果關係。我舉一個例子,月球永遠是固定的一面朝向地球,它的公轉周期與自轉周期嚴格相等。這就不精妙嗎?不是奇蹟嗎?不是被「精心調校過的」嗎?事實上,這種現象叫做潮汐鎖定,是地球引力長期作用的結果。所有的行星最終都將被自己的恆星潮汐鎖定,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 人類首次在月球表面觀測到太陽高能粒子事件
    而搭載在上面的月球中子和輻射劑量儀器(LND, 圖2),也同樣進行了23個月晝的觀測。LND主要由德國基爾大學研製,其最主要的目的是用來測量月球表面的輻射劑量率。前兩個月晝(2019.1.3-2019.2.15)的觀測結果表明,月球表面的輻射強度大約為57µSv/h,大約是地球上輻射強度的100倍左右(Zhang et al. 2020, Space.
  • 科學家觀測到大隕石撞擊月球 亮光地球可見(圖)
    中新網2月25日電 據英國媒體24日報導,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最新發表的一份報告說,西班牙天文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到月球表面發生的一次創紀錄的隕石撞擊事件。  報告說,這次撞擊發生在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013年9月11日20點07分,隕石的重量大約400公斤,直徑大約1米,撞擊月球表面的速度大約每小時61000公裡。
  • 重啟探索月球計劃 如此優越的觀測臺 可行性有多大
    1969年,6億人在電視上觀看了尼爾·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1972年,時隔三年,大家的熱情有所減弱,但具有象徵意義的阿波羅16號登月,給人類帶來了新的啟示:將望遠鏡置於月球表面,觀測地球和星空,這對年輕的天文學家喬治·卡拉瑟斯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利用這個望遠鏡,他確認了行星間的氣體雲是由分子氫組成,這與天文學家們的預期一致,並在紫外線燈下拍攝了地球的影像,觀測到了氫氣層的範圍。
  • 【微課堂】第一期:什麼是地面氣象觀測
    什麼是地面氣象觀測,地面氣象觀測在我們生活中又起到了那些重要的作用呢?中國氣象數據網【微課堂】第一期帶你了解地面氣象觀測。地面氣象觀測又稱地面觀測,是指在各種地面觀測平臺上,用儀器或目力對地球表面一定範圍內的氣象狀況及其變化過程進行系統地、連續地觀察和測定。
  • 《自然》子刊同期刊發兩篇重磅論文:月球上的水很多
    兩項天文研究論文同時發表同一時間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兩篇論文,產生了一些讓人激動的關聯性見解。其中一項,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直接在月球表面探測到了水分子的分布;另一項研究,則是根據數據模型推測,水冰可能被封存在遍布月球表面的大小隕石坑和陰影中,使得月球水資源比我們想像的更豐富、更容易獲取。第一篇論文名為 「Molecular water detected on the sunlit Moon by SOFIA」,即利用 SOFIA 在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檢測到分子水。
  • 北京天文館邀您金秋覽月 免費觀測月球發放獎品
    全國各主要省市上百個城鎮的數百萬群眾可免費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  屆時正逢「嫦娥一號」發射,如果觀測條件合適,公眾可能僅憑肉眼就能看到「嫦娥」飛天的奇景。  主辦單位倡議全國天文科普單位、天文愛好者組織和個人,活動期間向公眾免費提供固定式或可攜式天文望遠鏡,建立路邊觀測點。
  • 飛向月球的使者,嫦娥三號都觀測了些什麼?
    嫦娥三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先進月球探測器,包含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兩部分。第一、看星星。月球上看星星比在地球上有優勢多了,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層和磁場的遮蔽,看的遠更清楚。就好比在野外看星星比在城裡看的更清晰一樣。而且,一個月球日等於28個地球日,白天有地球上14天那麼長,黑夜也有14天那麼長。可以利用這14天的白晝,持續觀察同一天體,這就比地球上強太多了。2015年,月基天文望遠鏡觀測到名為V921 Her的特殊雙子星系統,令人驚嘆。
  • 「金秋覽月」望遠鏡看月球活動觀測點開始報名
    ,將各自的固定式或可攜式天文望遠鏡向公眾免費開放觀測月球。觀測活動期間為自2007年10月19日(星期五,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至10月30日(星期二,農曆九月二十,中國天文日)。主辦單位對提供望遠鏡參與活動的單位、組織和個人發放活動紀念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向提前報名的單位、組織和部分個人愛好者免費提供宣傳展板。
  • 月球上出現了一顆亮點,月全食狀態下首次觀測到隕石撞擊
    當月全食發生導致月球表面泛著暗紅色光芒的時候,月球上出現了一顆奇怪的亮點,這顆黃白色閃光的點看起來是那麼地醒目。這是天文觀測者首次在月食期間觀測到流星的撞擊。西班牙韋爾瓦大學的天文學家何塞·瑪麗亞·馬迪耶多對於這次月球隕石目擊事件表示證實。多年來他和他的同事一直希望在月食期間觀察到隕石撞擊對月球的影響,但是通常這類事件的微弱亮度導致觀測起來會相對困難。
  • 什麼樣的天文望遠鏡可以清晰觀測月球表面的細節?
    目前沒有一臺天文望遠鏡是可以從地面上清晰觀察到月球表面的。無論你把這臺光學望遠鏡造得有多大,都無法清晰地拍攝到月亮,不僅是因為地球與月球之間隔著38萬公裡,更因為地球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如果你從地面上用光學望遠鏡觀察月球表面的細節圖像,會看到月球就像是水波下躺著的一枚硬幣,它會不規律地晃來晃去。天文學家們想了許多辦法來克服大氣湍流的影響,包括通過智能光學補償的方式來對圖像進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