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探索月球計劃 如此優越的觀測臺 可行性有多大

2020-07-31 天文在線

1969年,6億人在電視上觀看了尼爾·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1972年,時隔三年,大家的熱情有所減弱,但具有象徵意義的阿波羅16號登月,給人類帶來了新的啟示:將望遠鏡置於月球表面,觀測地球和星空,這對年輕的天文學家喬治·卡拉瑟斯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利用這個望遠鏡,他確認了行星間的氣體雲是由分子氫組成,這與天文學家們的預期一致,並在紫外線燈下拍攝了地球的影像,觀測到了氫氣層的範圍。阿波羅計劃終止於1972年年末,至此,卡拉瑟斯的望遠鏡孤獨的佇立在卡迪爾高原,但這並沒有阻止科學家們夢想和計劃在月球上觀測整個宇宙的腳步。現階段,對月球的探索與利用再次受到關注,天文學家們設想在月球上建造觀測臺,如果這種設想真的可行,那臺孤獨的望遠鏡可能不久就會迎來很多新朋友了。

重啟探索月球計劃 如此優越的觀測臺 可行性有多大

射電天文學家們迫切希望在月球上建造望遠鏡,從而幫助人類深入探索太空的歷史,宇宙大爆炸冷卻了數億年,一直處於完全漆黑暗淡的狀態—充滿了中性氫分子,但沒有行星的跡象,雲層中偶爾會有一個氫原子自發放射出唯一一個頻率為1.4千兆赫的光量子,這種光子被稱為21釐米射線,因為它的波長正好是21釐米。

重啟探索月球計劃 如此優越的觀測臺 可行性有多大

地球電離層阻礙了這些微弱的太空信號,這給地球的信號傳送器帶來了噪音幹擾,對於這些低頻率信號,月球背面是一個絕佳的觀測地點,因為它沒有電離層,可以屏蔽那些地球的幹擾。如果可以利用一些建造在月球背面的寬間隔天線,天文學家們就可以探測到黑暗期的那些中性氫分子的密度,發掘那些有可能形成星系的氣體團。

重啟探索月球計劃 如此優越的觀測臺 可行性有多大

天文學家團隊正在計劃用帶有延伸天線的繞月衛星來捕捉黑暗期的信號,探索月球觀測的可行性。他們還計劃用巡遊者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布一些由大型導電膜矩陣組成的天線,造一個月球無線電觀測臺。太空人們可以在美國國家宇航局的繞月空間站操控這些巡遊者探測器,雖然對於建造月球觀測站,射電天文學更有說服力,但光學和紅外線天文望遠鏡的利用價值也是極大的。

重啟探索月球計劃 如此優越的觀測臺 可行性有多大

地球上的大型天文望遠鏡可以捕捉到那些遙遠物體的微弱光線,但他們會受到大氣層密度波動的影響,從而形成星星的閃爍。現代望遠鏡的可變反光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這一缺陷,但太空望遠鏡就不受困於這種問題,這就是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反光鏡雖小,但卻比地球上其他望遠鏡視線範圍更遠的原因。

軌道望遠鏡的大小受運載發射火箭的制約,比如哈勃,但若能將反光鏡置於月球,就有可能造出比哈勃視線更清晰的望遠鏡。天文學家們一直在研究用紡絲液製成的反光鏡,製作過程看似簡單—用一個裝滿紡絲液體的大圓盤,在向心力作用下自然形成一個完美的拋物線形狀反光鏡。目前已有用液體汞製成的自然反光鏡面,但是汞在月球上會蒸發。然而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可以用一種不會蒸發的熔鹽,表面加一層厚度小於100納米的銀來製成反光鏡面。

重啟探索月球計劃 如此優越的觀測臺 可行性有多大

在月球低比重的環境下,支架結構的建造相對簡單和廉價,而且自從月球進入地震平靜期以後狀態平穩,紡絲液不會受到晃動的影響。但想要在月球上建一個20米寬,約是哈勃十倍的望遠鏡,仍需要從地球運來超過3公噸的材料,成本就會大大增加。

重啟探索月球計劃 如此優越的觀測臺 可行性有多大

有一種解決方案是利用月球上的材料,曾經有團隊用模擬的月球塵埃與環氧樹脂的混合物做過反光鏡的實驗,如果可以降低建造這種望遠鏡的成本,就有可能組建望遠鏡陣列,從而利用他們的光波來實現地球上無法完成的解析度,幫助我們研究那些恆星周圍的行星地表物質。

重啟探索月球計劃 如此優越的觀測臺 可行性有多大

目前這些計劃並沒有得到批准,但隨著私人太空探險代理公司的出現,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前景可觀。重啟探索月球的行動也會付出代價:企業一旦開始在月球表面開採礦物質,那麼在天文學家們想要探究利用月球之前,這個原始的優勢就被破壞了。

FY: Rebecc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NASA重啟載人登月的3個主要目的,這項計劃將建造月球基地?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NASA的「阿波羅17號」最後一次成功登月,在之後的四十多年裡再也沒有人類拜訪過月球,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探月真空期後,NASA在2019年宣布了一項名為「阿爾忒彌斯」的載人登月計劃,目標是通過載人登陸月球最終實現登陸火星,在該計劃中把載人登陸月球和火星的時間分別定在2024年和2028年,近些年已經有許多國家開始實施太空探索計劃
  • 人類為什麼不在月球建核電站?NASA已有計劃,但代價令人擔憂
    將能源站遷移至外太空雖然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而且失敗率極高,但是依然有不少國家的科研人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據外媒SlashGear消息報導,美國宇航局為了更好開展太空領域探索工作,正在籌劃一個項目:考慮在月球和火星上建造核電站,生產電力,為月球永久性基地的建設添加源源不斷的能量。
  • 美國重啟登陸月球計劃,率領10國「瓜分」資源
    美國曾經是全球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並且在太空探索領域,美國可謂是擁有著極高的成就。畢竟除了進行登陸月球之外,同時也在太空部署衛星定位系統,也就是熟知的GPS。隨後美國幾乎停止在太空領域的探索計劃,而中國和俄羅斯一直在該領域循序漸進,俄羅斯不僅繼承蘇聯時期的大量遺產,甚至還成為歐洲地區第一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 月球上有水,再一次成為熱點,為何地外探索,那麼重視水的存在?
    近日,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導了對月球上水分子以及可穩定捕獲水的月球區域的不模糊探測,通過裝在波音客機上的天文觀測臺,終於檢測到了屬於水分子的光譜,明確地證實了月球上存在水,這一結論認為月球上約有4萬平方米的表面具有捕獲水的能力。
  • 各國對月球探索熱度和速度明顯上升 紛紛計劃奔月之旅
    各國對月球探索熱度和速度明顯上升 紛紛計劃奔月之旅 2020-11-25 10:55:19 來源:新華網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24日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唯有月球最完美,多個望遠鏡正在計劃中
    嫦娥四號:就在此刻,我國的嫦娥四號,也在月球背面觀測著宇宙。它的主要任務的確是對月球進行研究,但同時也進行著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比如說,鵲橋號中繼星就在利用接收器收集宇宙中的微弱信號,探索宇宙黑暗時代的秘密。
  • 月球背面的秘密:明知道月球不適合居住,為什麼還要探索月球?
    要知道,任何航天作業的花費都是一個天文數字,並且每一次地外探索都伴隨著很大的風險,航天設備上的一個小小失誤就有可能導致整次任務的失敗。在美蘇冷戰期間,阿波羅計劃實現了6次登月,該計劃總共花費255億美元,佔據了當年美國20%的科研經費支出。
  • 人類即將重返月球,NASA公布月球持續探索和發展計劃
    除了能夠通過月球地質學和化學科學地了解地球和太陽系的形成,對月球的探索還將有助於人們對宇宙進行突破性的科學發現,包括通過射電天文學從遙遠的月球另一邊不可思議的有利位置來觀測宇宙。就像在天空和現在的低地球軌道上一樣,NASA不僅在科學和探索工作方面保持領先,在經濟和商業方面也是如此。同樣,從明年美國首次商業月球訂單交付開始,阿爾忒彌斯計劃也將提供月球表面的商業機會。
  • 中國正式開始探索太陽系行星:從月球開始!
    目前的探測任務在地形、風化結構和基於月球的天文觀測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還提供了關於軟著陸技術、漫遊車和科學儀器的寶貴的工程知識,可用於未來針對月球和其他行星的空間探索。   受益於探月任務的工程成果,中國的下一個國家級太空探索任務的目標是火星。中國的火星探索計劃於2020年夏天從地球發射,2021年年初抵達火星。
  • 美國重啟登月計劃,要建核熱推進傳送器,登陸火星時間縮短一倍
    (月球基地想像圖)自人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完成登月壯舉後,各國對於登月這件事都保持著謹慎的態度。直到21世紀美國、俄羅斯在內的航天大國才再次掀起一股登月熱潮。就拿今年的美國來講,其在太空探索方面可謂是大動作頻頻。
  • 美國重啟登月計劃,向全國徵集意見,目標在月球建第一個廁所
    美國重啟登月計劃,向全國徵集意見,目標在月球建第一個廁所 審核-小文 每天早上起床後,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拿起手機刷朋友圈、理一理蓬亂如雜草的頭髮,還是拿起一份報紙跑向廁所,釋放腸子裡的負擔?由於地球的引力,我們可以自由輕鬆地上廁所,但把地點換一換,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比如在月球。
  • 科學家計劃在月球上建造超級望遠鏡,或將改變探索宇宙進程
    要知道人類探索宇宙一直都是通過望遠鏡,因此在人類歷史上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望遠鏡,主要是根據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和光線,通過收集分析進行成像,讓我們可以觀測到距離地球幾百光年甚至是幾千過年外的星球,自古以來我們對於宇宙就非常的好奇,最初的時候因為科技水平比較低,人類只能使用一些簡單的裝置甚至是肉眼來觀察。
  • 打打遊戲就能探索月球
    近日,歐洲空間局宣布將會重啟一個名為Lunatix的項目,以吸引全世界的太空愛好者用打遊戲的方式來操控位於月球上的機器人探索月亮。按照設想,歐空局將會現在月球上投放5臺機器人,在遊戲的初始階段,月球地圖時全黑的。而玩家需要做的就是操控機器人一步步地探明周圍環境,並建立自己的專屬領地。歐空局還完成了首個外太空遠程操控測試。在測試中,身處空間站內的太空人成功地控制了位於地球上的機器人將釘子安插到了指定位置。
  • 登月工程花費巨額,為什麼人類依然如此熱衷於探索月球?
    星辰大海將是人類的宿命,而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星球,人類文明若是不想被限制在地球這樣的「一畝三分地」,就必須走出探索月球的第一步。如果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科學探索精神,把精力都花在改善生活上,是非常悲哀的。
  • 嫦娥五號前往月球「挖土」,美國月球衛星曾給嫦娥四號拍照,清晰可見
    為避免月球晝夜的極端溫差損壞電子器件,著陸月球和上升離開月面需在一個月球日內(大約14個地球日)完成。 3、降落地點: 嫦娥五號在月球風暴洋西北部地區的呂姆克山附近,雖然是月球正面,但是確實以前未曾探索過的區域。在這附近收集塵埃和碎片,很可能會有新現象、新發現。
  • 阿聯首臺月球車計劃2024年發射
    本報訊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宣布計劃2024年發射一個名為「拉希德」的小型月球車以研究月球。如果該計劃成功實現,阿聯航天局將成為阿拉伯世界第一個、全球第五個成功將飛船送上月球表面的機構。位於杜拜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的團隊將開發、製造和運行這臺重達10公斤的月球車。據《自然》報導,該小組將僱用一個航天機構或商業夥伴執行探月計劃中最危險的部分——月球車的發射和著陸。阿聯對宇宙進行探索的經驗積累只有14年,該國於今年發射了首個火星探測器。
  • 數據看中國|「嫦娥」帶月球「土特產」回家,背後意義有多大
    五十年前蘇聯登月計劃、美國阿波羅計劃採集的樣品,直到今天還在為行星科學家提供新的發現和驚喜。那麼很有可能,在下一個50年,更多關於月球的迷霧,會由嫦娥五號、六號、乃至七號、八號的樣品來撥開。1嫦娥五號攜月球樣品成功著陸,對月球 科研 意義有多大?
  • NASA首次證實月球光照面存在水 對新時代登月計劃有戰略意義
    美國宇航局(NASA)周一宣布已經在月球的光照面發現了水。這是科學家首次證明了月球的光照面有水分子(H2O),而不只是水的組成元素羥基(hydroxyl),這項發現對於人類新的登月計劃以及未來的深空探索具有重大意義。
  • NASA在月球陽面發現水 或有助於深空探索
    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平流層紅外天文觀測臺(SOFIA)。「我們有跡象表明,我們所熟知的水——H2O可能存在於月球陽面。」NASA科學任務部天體物理學部主任保羅·赫茲(Paul Hertz)在一份聲明中說,「現在我們知道它在那裡。這一發現挑戰了我們對月球表面的認知,並提出有趣的深空探索資源相關問題。」
  • 月球殖民不是夢!月球水冰開採計劃開始成形啦
    科學家、工程師和太空探索的倡導者將月球水冰視為一個寶貴的經濟資源。但在開採月球水冰資源前,他們需要獲取更多相關數據,進一步了解水冰分布、濃度、數量、深度、巖土力學性質以及設計和研發開採-處理系統所需的其它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