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計劃在月球上建造超級望遠鏡,或將改變探索宇宙進程

2020-10-10 心笑了

要知道人類探索宇宙一直都是通過望遠鏡,因此在人類歷史上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望遠鏡,主要是根據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和光線,通過收集分析進行成像,讓我們可以觀測到距離地球幾百光年甚至是幾千過年外的星球,自古以來我們對於宇宙就非常的好奇,最初的時候因為科技水平比較低,人類只能使用一些簡單的裝置甚至是肉眼來觀察。

但是隨著望遠鏡的技術越來越好,我們可以觀測到越來越遠的星體了,但是由於地球外面擁有厚厚的大氣層,這也影響力望遠鏡的觀測效果,於是人類想出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把望遠鏡放在地球的近地軌道上,那麼沒有了大氣層的幹擾,我們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因此太空望遠鏡也成為了一個非常有效的觀測手段,比如說人類最出名的太空望遠鏡-哈勃望遠鏡。

太空望遠鏡需要非常高的綜合科技能力才可以實現,要知道距今為止,也只有歐美國家多次發射過太空望遠鏡,主要是因為這種類型的望遠鏡並不是一次性呢,一般來說它都要工作十幾年的時間,因此人類需要定期對這些太空望遠鏡進行維護,例如哈勃望遠鏡,由於它的一些精密元器件都需要定期更換,所以美國多次發射宇宙飛船進行維護。

但是由於美國NASA宇宙飛船出了幾次事故,因此關於哈勃望遠鏡是否還要維護成為了爭論的焦點,鑑於成本和風險考慮,一些人認為既然哈勃望遠鏡已經服役10多年時間了,完全沒有必要在派太空人進行維護,因此另外一種望遠鏡設計方案被提出來,那就是在月球的背面建立一個望遠鏡。

這個計劃和人類建立月球基地被一起提出來,相比較太空望遠鏡,在月球建立望遠鏡相對來說安全度更高,而且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進步,在月球建立基地也有更多的好處,比如說人類可以在月球建立發射基地,建立實驗站,要知道月球上是沒有大氣的,而且重力也要比地球小很多,所以發射成本就相應的降低了。

因此研究人員計劃在月球發生火箭進行火星登陸,當然這些都只是一些想法,想要實現還需要很多的準備工作,從各個方面來看人類已經準備好了,所以新一輪的太空探測和探索計劃即將開始。

相關焦點

  • 美國科學家計劃在月球上建超大望遠鏡,探索宇宙大爆炸
    據英國《獨立報》當地時間11月20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計劃在月球上建超大望遠鏡,該設備將使科學家能夠以其他望遠鏡無法比擬的方式深入宇宙,讓人們能夠研究宇宙中最早的恆星,甚至在星系形成之前就能觀察到它們開啟的過程,開創太空探索的歷史。
  • 在月球上建巨型天文望遠鏡,能實現「超級千裡眼」嗎?
    然而,科學家們還嫌不夠,設想在月球上建一座巨型天文望遠鏡,讓它成為人類的「超級千裡眼」。 逃離包圍網 微波爐發出的信號只是幹擾的很小一部分。手機信號、廣播電視等各種人造無線電波在地球上飛揚,形成了一張無形的網,阻擋了射電望遠鏡的「視線」,使它不能清楚地「看」到來自宇宙的無線電波。
  • 美欲在月球上建造兩臺望遠鏡,最大直徑約1公裡,可看到宇宙之初
    如今人類已進入第二個探月高潮,中美俄歐日印都已公布各自的探月計劃,未來人類必將會在月球上建造長駐基地,建造大型月球射電望遠鏡也都在各國的月球探索和開發計劃之中。「終極大望遠鏡(ULT)」,這架射電望遠鏡主鏡直徑將達100米,弧面的信號接收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主鏡由旋轉液體構成,其表面鍍銀,可以很好地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微弱信號,而且其精準度要被地球上所有的天文望遠鏡都更高。
  • 美國NASA計劃在月背建造望遠鏡,已獲得資金,由月球車自動完成
    趣味探索訊 在當今世界,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的頭銜非貴州平塘射電望遠鏡莫屬,它座落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一處山谷,直徑達500米,簡稱FAST,號稱「中國天眼」。這讓美國專家心裡很有壓力,於是美國宇航局很快有個腦洞大開的新想法,在月球上建造一個射電望遠鏡,因為月球上存在著大量天然隕石坑,並且很多隕石坑形狀規則,非常適合建造射電望遠鏡。
  • 美國計劃在月球上造一臺120個足球場大的望遠鏡,因為位置太好了
    ·班迪帕黑向NASA的創新先進概念計劃(NIAC)提交了一個建造更大射電望遠鏡的新方案——月球環形山射電望遠鏡項目,計劃在月球背面的環形山中建造一個直徑達1公裡的巨型射電望遠鏡,被認為是一個相當「狂野」的天文觀測計劃。
  • 在月球背面建設超級望遠鏡!科學家正在將這一宏大目標變成現實
    為了更好地觀測宇宙,我們就必須將望遠鏡放置在大氣層之外,於是各種太空望遠鏡應運而生,時至今日,地球附近的空間已經分布了不少的太空望遠鏡,它們提供的觀測數據極大地推進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然而由於來自地球的無線電幹擾信號太多,那些用於探測長波的射電望遠鏡並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本領,因此科學家就希望能夠把這種望遠鏡建設在月球背面。
  • 為什麼要在月球上建造射電望遠鏡?難道我國的FAST還不夠大嗎?
    美國宇航局正在資助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在月球上建造望遠鏡。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該計劃將在月球另一端的隕石坑內建造一個全太陽系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的口徑大約為1千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為我國的FAST,最大口徑為500米。
  • 月球背面的秘密:明知道月球不適合居住,為什麼還要探索月球?
    既然月球不適合居住,為什麼人類還要下功夫探索月球呢?有這個時間去探索火星不好嗎?要知道,任何航天作業的花費都是一個天文數字,並且每一次地外探索都伴隨著很大的風險,航天設備上的一個小小失誤就有可能導致整次任務的失敗。在美蘇冷戰期間,阿波羅計劃實現了6次登月,該計劃總共花費255億美元,佔據了當年美國20%的科研經費支出。
  • 下一代望遠鏡建在哪裡?唯有月球最完美,多個望遠鏡正在計劃中
    他們計劃,在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上,利用兩組著陸設備,建設起一架口徑達到1000米的巨大射電望遠鏡。這個望遠鏡的口徑,是中國天眼的2倍,觀測能力也更加強大。對於光學望遠鏡來說,100米已經極其驚人,而且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那麼,為何科學家們都在考慮去月球建造望遠鏡呢?那裡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 重啟探索月球計劃 如此優越的觀測臺 可行性有多大
    1969年,6億人在電視上觀看了尼爾·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1972年,時隔三年,大家的熱情有所減弱,但具有象徵意義的阿波羅16號登月,給人類帶來了新的啟示:將望遠鏡置於月球表面,觀測地球和星空,這對年輕的天文學家喬治·卡拉瑟斯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利用這個望遠鏡,他確認了行星間的氣體雲是由分子氫組成,這與天文學家們的預期一致,並在紫外線燈下拍攝了地球的影像,觀測到了氫氣層的範圍。
  • 科學家解析阿波羅登月計劃 未來將建造月球基地
    未來的國際空間站將是組裝太空飛行器和執行深空飛行任務的一個航點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近日為人們解析了「阿波羅」飛船登月計劃之謎,人類未來將從國際空間站飛往月球,並建造月球基地。蘇聯在空間技術方面的一系列勝利果實使美國看起來在技術上無能。為了抗衡蘇聯的卓越成就,甘迺迪政府發送人類往返月球。  但是,如果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沒有競爭,世界太空技術方面的歷史將會改寫。因為開拓進取的精神是美國的DNA,月球旅行是不可避免的。但一項一項的計劃可能建成一個強大的基礎設施,就像建設第一條橫貫大陸的鐵路。在20世紀60年代,X-15實驗火箭飛機已飛往太空邊緣。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本文是Michael Roston對新一年人類在太空探索方面將要完成事件的梳理和預告:01.
  • 2021 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 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而 2021 年,這一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從而深化美國太空探索的商業轉型。在過去十年中,NASA 一直依靠私人公司建造和運營,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和載人太空飛行器。目前,NASA 正在嘗試在 「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Commercial Lunar Payload Services,CLPS)」計劃中採用類似做法。
  • 《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重新審視在月球上建造液體鏡面望遠鏡的概念
    《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重新審視在月球上建造液體鏡面望遠鏡的概念(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延遲已久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能凝視過去,照亮宇宙中第一個星系的誕生。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二、 聚焦月球表面▲Astrobotic著陸器,該著陸器預計將為NASA運送科學技術有效載荷到月球表面 來源:法新社在過去的七年中,中國的太空飛行器已經三次著陸月球,但自從1972年最後一次阿波羅任務結束後,美國NASA的太空飛行器就再也沒在月球著陸過。而2021年,這一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從而深化美國太空探索的商業轉型。
  • NASA資助試圖將月球隕石坑變成強大射電望遠鏡的概念項目
    初探射電望遠鏡建在月球另一側的天然隕石坑中的射電望遠鏡看上去像死亡之星中的雷射加農炮,它可以用來觀測宇宙早期的樣子。月球隕石坑射電望遠鏡概念圖Credit: Saptarshi Bandyopadhyay四月初,NASA在其創新先進概念計劃(NIAC)中向一系列項目提供了額外的資金,鼓勵貢獻者提出創新性的想法,旨在「改變可能」。
  • 武向平院士:下一代超級望遠鏡的中國機會—新聞—科學網
    在5月29日舉辦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學術年會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上來就給大家潑了一盆「冷水」。 作為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的中國首席科學家,武向平認為,這個超級大機器帶給中國的機遇不容錯過。
  • 星上的聚會、鎖定月球表面 2021年太空探索有點兒忙
    鎖定月球表面  雖然中國在過去七年裡三次把著陸器降到了月球上,但NASA自1972年的最後一次阿波羅任務以來,一直沒有在月球表面著陸過。隨著美國在太空的發力,這種情況可能會在2021年有所改變。  過去十年裡,NASA一直依靠私人公司建造和運營可以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的太空飛行器或是載人太空飛行器。
  • 為求「清靜」NASA要在月球背面安個望遠鏡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薩普塔實·班迪帕黑向NASA創新先進概念計劃(NIAC)提交了一個新方案——月球環形山射電望遠鏡項目,即在月球背面的環形山中建立一個直徑1公裡的射電望遠鏡。這一充滿奇思妙想的計劃立刻引發熱議。為何要在月球背面建立望遠鏡?為什麼選擇射電望遠鏡?這臺巨大的望遠鏡,能幫助人類探索宇宙的哪些奧秘?
  • 現實版星球大戰,NASA要在月球上建造「死星基地」,尋找外星文明
    在電影《星球大戰》中,有一個非常強大的超級武器叫做「死星」,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DS-1平臺,它的大小猶如一顆衛星一般,不過卻是一個戰鬥空間站,因為它的上面具有著一個可以瞬間摧毀整個行星的超級雷射炮,威力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