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球背面建設超級望遠鏡!科學家正在將這一宏大目標變成現實

2020-12-05 魅力科學君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世間萬物,其實是因為我們人類的眼睛能夠感受到一種特殊波長的電磁波——可見光,在宇宙中除了可見光以外,還充斥著大量的我們感受不到的電磁波,按照波長由短到長的順序,宇宙中的電磁波依次劃分為γ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微波以及無線電波(如下圖所示)。

雖然我們的眼睛無法看到可見光以外的電磁波,但是我們可以藉助望遠鏡來達到這個目的,但有一個問題是,地球擁有一個厚厚的大氣層,來自宇宙空間的電磁波會被大氣層裡的各種粒子大量地吸收和反射,從而導致在我們在地球表面只能觀測到很少一部分電磁波。

順便講一下,科學家將能夠在地球表面觀測的波段稱為「大氣窗口」,比如說光學窗口(波長在300至700納米之間)、紅外窗口(波長在0.7至1千微米之間)、射電窗口(波長在1毫米至30米之間)等等。

為了更好地觀測宇宙,我們就必須將望遠鏡放置在大氣層之外,於是各種太空望遠鏡應運而生,時至今日,地球附近的空間已經分布了不少的太空望遠鏡,它們提供的觀測數據極大地推進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然而由於來自地球的無線電幹擾信號太多,那些用於探測長波的射電望遠鏡並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本領,因此科學家就希望能夠把這種望遠鏡建設在月球背面。

我們都知道,月球早已被地球潮汐鎖定,在地球上始終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可以在月球背面建設一個射電望遠鏡,那麼這個望遠鏡就可以完全避免受到來自地球的無線電幹擾,並且在月球背面入夜之後,來自太陽的無線電幹擾也會被屏蔽掉,這可以讓望遠鏡處於一個極為安靜的環境之中,從而使其觀測效果達到最佳。除此之外,因為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6分之1,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個望遠鏡建設成一個口徑很大超級望遠鏡。

現在,科學家正在將這一宏大目標變成現實,NASA在2020年4月7日宣布了一個好消息:NASA計劃在月球背面建設超級望遠鏡,相關概念項目已正式啟動。根據相關介紹,該計劃大致可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在月球背面選定一個直徑在3至5公裡之間的隕石坑。為什麼要找隕石坑呢?這是因為射電望遠鏡需要一個拋物面反射鏡,而一個合適的隕石坑就正好可以符合這個條件。這一步看上去似乎比較容易完成,但第二步就難了。

第二步就是向這個選定的隕石坑發射用於建設的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進行爬壁作業,它們的目標就是在這個隕石坑裡布置特殊的金屬絲,並逐漸將其建設成一個巨大的拋物面反射鏡,再輔以相關的電子設備,最終將其建設成一個巨大的射電望遠鏡。

那麼這個超級望遠鏡有何強大之處呢?衡量一個望遠鏡的分辨本領有一個重要的參數——角解析度,角解析度越小的望遠鏡,其精密程度就越高。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角解析度是與波長除以望遠鏡的口徑的值是正相關的,也就是說一個望遠鏡的口徑越大,其精密程度就越高。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現有最大、最精密的射電望遠鏡就是我們的「天眼」(FAST),其口徑為500米,而根據NASA的設想,這個超級望遠鏡在建成以後的直徑可達1公裡左右。可以想像的是,一個精密程度如此之高的超級望遠鏡,放置在遠離無線電幹擾的月球背面靜靜地「聆聽」,它絕對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驚喜。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宇宙中真有外星文明並且他們也會發送無線電波的話,那麼這個性能卓越的超級望遠鏡就很可能會接收到,因此有人認為這個超級望遠鏡的建成,將會成為人類尋找外星文明的裡程碑式的事件。不過我們也不用高興得太早,因為NASA說了,雖然相關概念項目已正式啟動,但是目前該計劃只是處於剛開始的階段,要想真正地將這一宏大目標變成現實,至少還需要十年的時間。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下一代望遠鏡建在哪裡?唯有月球最完美,多個望遠鏡正在計劃中
    他們計劃,在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上,利用兩組著陸設備,建設起一架口徑達到1000米的巨大射電望遠鏡。這個望遠鏡的口徑,是中國天眼的2倍,觀測能力也更加強大。有,那就是月球背面。月球有著3746公裡的直徑,憑藉著它龐大的身軀,就可以屏蔽地球的電磁幹擾。更加完美的是,月球已經被地球潮汐鎖定,它永遠都只有一面朝向地球,另一面永遠背向地球。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月球背面建設望遠鏡,就永遠不必擔心它會轉過來重新受到地磁場的幹擾。而且,月球也並不是很遠。
  • 為求「清靜」NASA要在月球背面安個望遠鏡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薩普塔實·班迪帕黑向NASA創新先進概念計劃(NIAC)提交了一個新方案——月球環形山射電望遠鏡項目,即在月球背面的環形山中建立一個直徑1公裡的射電望遠鏡。這一充滿奇思妙想的計劃立刻引發熱議。為何要在月球背面建立望遠鏡?為什麼選擇射電望遠鏡?這臺巨大的望遠鏡,能幫助人類探索宇宙的哪些奧秘?
  • NASA已撥錢,要在月球背面造巨型射電望遠鏡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資助一個巨型射電天文望遠鏡的研究項目,這個望遠鏡將被安裝在月球背面的隕石坑中。由於潮汐鎖定效應,月亮總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其背面由於獨特的地形和構造,引起人類探索的興趣。根據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機器人技術專家薩普塔辛的解釋,月球隕石坑射電望遠鏡的構想,出發點是充分利用月球背面位置相對地球或地球軌道的巨大優勢。
  • NASA已撥錢,要在月球背面造巨型射電望遠鏡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資助一個巨型射電天文望遠鏡的研究項目,這個望遠鏡將被安裝在月球背面的隕石坑中。由於潮汐鎖定效應,月亮總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其背面由於獨特的地形和構造,引起人類探索的興趣。
  • 美國射電望遠鏡坍塌,想不被中國超越,月球背面是重建最好的位置
    光學望遠鏡,顧名思義,接收到的信息是光,但是隨著科學家對光認識的逐漸加深,他們發現光其實是一種電磁波,而我們肉眼能看到的可見光僅僅是宇宙星光頻譜中的一小部分。絕大多數天體發出的γ射線、X射線、紫外線、紅外線、微波以及波長更長的無線電波充滿著我們的宇宙,但這一切僅憑我們的光學望遠鏡是無法看到的。所以科學家就開始研製主要用於接收天體射電波段輻射的望遠鏡。
  • 美國最大射電望遠鏡坍塌,想要不被中國超越,月球背面是重建最好的...
    光學望遠鏡,顧名思義,接收到的信息是光,但是隨著科學家對光認識的逐漸加深,他們發現光其實是一種電磁波,而我們肉眼能看到的可見光僅僅是宇宙星光頻譜中的一小部分。絕大多數天體發出的γ射線、X射線、紫外線、紅外線、微波以及波長更長的無線電波充滿著我們的宇宙,但這一切僅憑我們的光學望遠鏡是無法看到的。所以科學家就開始研製主要用於接收天體射電波段輻射的望遠鏡。
  • NASA在月球背面製造巨大天線,霍金曾警告,它會洩露地球坐標嗎?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在4月8日公布了一項月球背面的巨大射電望遠鏡計劃,打算在月球背面選定一個3-5千米的環形山,利用DuAxel機器人建設出一個有效口徑超過1千米的網狀反射面,建成後它將成為太陽系內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
  • 月球十分荒涼,沒有生命存在,科學家為何想要建設月球基地?
    月球也就是月亮,古代的人們也叫它太陰,玉盤,嬋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距離地球38萬公裡。月球直徑是地球的十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所以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觸到了月球,也因此開啟了人類探索月球的「新篇章」。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十一號載人計劃啟動。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類,並且在月球表面踩下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月球腳印。阿波羅計劃前後進行了11年,一共有12名人類登陸了月球。
  • 在月球上建巨型天文望遠鏡,能實現「超級千裡眼」嗎?
    然而,科學家們還嫌不夠,設想在月球上建一座巨型天文望遠鏡,讓它成為人類的「超級千裡眼」。 逃離包圍網 微波爐發出的信號只是幹擾的很小一部分。手機信號、廣播電視等各種人造無線電波在地球上飛揚,形成了一張無形的網,阻擋了射電望遠鏡的「視線」,使它不能清楚地「看」到來自宇宙的無線電波。
  • 美國宇航局計劃在月球背面建設太空基地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計劃利用月球引力場在其背後建立太空基地,距離地球約27.7萬英裡。這裡將作為載人航天的基地,而且也是載人火星探險的起點,目前位於地球近地軌道上的國際空間站軌道高度只有230英裡。
  • 月球背面拓荒者——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一周年
    2019年11月,「玉兔二號」月球車實現「雙三百」突破,成為世界上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人類探測器。  今天,嫦娥四號已在月面工作滿一周年,經歷十三次月晝月夜考驗,「玉兔二號」月球車在地質條件複雜的月球背面累計行駛357.695米。一年以來,對外發布各級科學數據超過210GB,中外科學家團隊正在持續進行深入研究,並已取得一系列重要科學發現。
  • 捕捉宇宙大爆炸後8億年信號,世界第一臺月球背面望遠鏡中國造
    玉兔二號月球車於2019年1月到達月球背面,是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玉兔二號在著陸的同時還在月球背面種植物,這也是人類首例。最近一次太空任務是搭載在鵲橋通信衛星上的荷蘭-中國低頻探測器,該太空項目由荷蘭射電天文學研究所和中國國家航天局共同籌備。荷蘭射電天文學研究所精通射電天文學,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之一Westerbork合成射電望遠鏡。
  • 美國計劃在月球上造一臺120個足球場大的望遠鏡,因為位置太好了
    ·班迪帕黑向NASA的創新先進概念計劃(NIAC)提交了一個建造更大射電望遠鏡的新方案——月球環形山射電望遠鏡項目,計劃在月球背面的環形山中建造一個直徑達1公裡的巨型射電望遠鏡,被認為是一個相當「狂野」的天文觀測計劃。
  • NASA放大招,要在月球一環形山中建望遠鏡,比中國天眼大一倍
    最近,NASA宣布了一個宏大的計劃:在月球建設一個更加巨大的射電望遠鏡——月球環形山射電望遠鏡(Lunar Crater Radio Telescope ,簡稱LCRT)。 在月球建設望遠鏡已經是很大膽的嘗試了,而提起這臺望遠鏡的口徑更加驚人——1公裡!這意味著,它的口徑是中國天眼的2倍,面積是4倍。
  • 月球背面隱藏著什麼秘密?為什麼人類對月球背面這麼執著?
    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大約60年前,在太空競賽的早期,蘇聯的「月球3號」宇宙飛船使我們第一次得以看到神秘的月球背面。1959年,在將Sputnik 1送入軌道僅僅兩年之後,俄羅斯工程師成功地將這艘以今天的標準看來很粗糙的「月球3號」太空飛行器送入繞月軌道,我們才第一次看到了神秘的月球背面。
  • 這才是月球背面真實的樣子!中國嫦娥四號拍攝的月球背面照片
    ,因為這幾十年來有能力探測月球背面就只有美蘇兩個大國,可是美國不願意去探測月球背面,而願意探測月球背面前蘇聯探測技術又落後,因此導致在1959年拍攝的月球背面照片非常模糊。前蘇聯拍攝的第一張月球背面照片這張照片除了模糊以外,還有存在另外一個特徵,那就在這張照片中中出現了四個非常明顯的黑點,這四個黑點到底是什麼?
  • 月球背面是什麼樣的?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的收官之戰,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宇宙到底有多大?這是人類秉承探索發現的天性不斷追尋的問題。
  • NASA要來月球背面架鍋了!
    日前,NASA先進理念研究所(NIAC)通過了來自JPL的機器人科學家Saptarshi Bandyopadhyay關於在月背某個天然環形山建造一座望遠鏡的想法,並給予其團隊第一階段的啟動資金,該項目被正式命名為「月球環形山射電望遠鏡(Lunar Crater Ratio Telescope,LCRT)」。
  • 科學家提出液體鏡面月球望遠鏡概念 研究最早的恆星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延遲已久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能凝視過去,照亮宇宙中第一個星系的誕生。 但一些天文學家想回到更遠的地方,去研究最早的恆星。一種激進的月球望遠鏡概念或許可以實現這個目標。
  • 月球背面發現不為人知的秘密,這團神秘物質可能是金屬
    月球背面發現不為人知的秘密,這團神秘物質可能是金屬。這張影像是依據美國航天總署(NASA)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LRO)的數據所繪製,顯現出月球反面坑坑疤疤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