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求「清靜」NASA要在月球背面安個望遠鏡

2020-05-11 環球網

來源:科技日報

為求「清靜」NASA要在月球背面安個望遠鏡

NASA

為求「清靜」NASA要在月球背面安個望遠鏡

可展開的絲網 (直徑1千米) 月球環形山射電望遠鏡 環形山 (直徑3千米—5千米)懸浮接收器 雙軸車 月球環形山射電望遠鏡示意圖 NASA

設想一下,一臺比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接收面積大3倍的望遠鏡,放在月球,會是何種景象?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薩普塔實·班迪帕黑向NASA創新先進概念計劃(NIAC)提交了一個新方案——月球環形山射電望遠鏡項目,即在月球背面的環形山中建立一個直徑1公裡的射電望遠鏡。這一充滿奇思妙想的計劃立刻引發熱議。為何要在月球背面建立望遠鏡?為什麼選擇射電望遠鏡?這臺巨大的望遠鏡,能幫助人類探索宇宙的哪些奧秘?

地球信號給觀測帶來幹擾

根據觀測波段的不同,天文望遠鏡可分為射電、光學、紅外、紫外、X射線、伽馬射線等不同類型。按理說,這些不同類型的望遠鏡都可以放在月球上,為何在班迪帕黑的計劃中,首先考慮的是射電望遠鏡呢?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天馬望遠鏡總工程師劉慶會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射電望遠鏡通過自身天線接收射電波,進而對天體實施觀測,如果把射電望遠鏡搬到月球上,它的觀測能力會比在地球時提升很多。」

這是因為,在地球上,射電望遠鏡的觀測存在不少幹擾因素。

首先,地表上空有電離層。太陽照射大氣時會發生電離作用,當信號的波長比較長的時候,電離層就會把信號擋住。「以FAST為例,它位於地球大氣和電離層內,波長頻率低於70兆赫(MHz)的信號,觀測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劉慶會說。

其次,地球上的人造信號太多,也會對射電望遠鏡造成幹擾。「手機通信、雷達、衛星等發出的人造信號比來自宇宙的信號要強幾百萬倍,對地面射電望遠鏡的觀測環境有著很大的影響。」劉慶會表示。

相較之下,其他波段的望遠鏡尚能「歲月靜好」。比如,光學望遠鏡比較怕亮光,但如果「落戶」於人煙稀少、天光背景較暗的地區,就可以減少人為光源的幹擾。

另外,望遠鏡的「個頭」也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其他波段的望遠鏡所觀測的波長較短,口徑不像射電望遠鏡那麼大,因而更加小巧精緻,所以這些望遠鏡如果想要有更好的觀測效果,可以直接送到太空。比如位於太空的哈勃空間望遠鏡就能獲得比地表光學望遠鏡更加清晰的觀測圖景。「如果把哈勃空間望遠鏡放在月球,雖然能獲得更好的觀測效果,但一是沒必要,二是在月球上的軟著陸問題難以解決。」劉慶會說。

除此之外,射電望遠鏡的觀測波段可以從米級到亞毫米級,沒有光學、紅外等望遠鏡那麼精密。相對來說,在月球上造一個射電望遠鏡比造一個光學望遠鏡更容易。

月球是天然的物理屏障

那為何會選擇月球背面而不是其他區域呢?

因為月球是一道天然的物理屏障,來自地球以及繞地衛星的無線電幹擾都能被屏蔽掉。「這樣一來,望遠鏡捕捉到的就是觀測目標發出的信號,更有利於天文學家們捕捉那些微弱的信號,加深對宇宙的理解。」劉慶會解釋道。

實際上,在地球上,面對無線電幹擾,科學家們也採取了一些補救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躲」。一是儘量把望遠鏡安裝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減少無線電幹擾。二是儘量讓望遠鏡觀測的波長避開手機、雷達、衛星等無線電信號的波長。「通俗來講,如果手機的信號佔用了某一段波段,望遠鏡觀測就會相應的避開這一波段的天體信號。通過『惹不起躲得起』這一舉措,儘量減少了人造無線電對於射電望遠鏡觀測效果造成的影響。」劉慶會說。

但有所得也意味著有所失。望遠鏡接收到的信號不同,所獲取的有關宇宙的信息也不同。以觀測太陽黑子為例,當科學家用光學望遠鏡對其進行觀測時,會發現黑子很暗,但是用射電望遠鏡去看黑子,就會發現黑子的電磁場輻射比太陽其他區域更強。

所以,天文學家希望對同一觀測目標實現全波段觀測,能用射電、光學、紫外、X射線、伽馬射線等不同波段的望遠鏡對同一目標進行一次全方位「掃描」,這樣自然最好。因為不同的望遠鏡會看到不同的光景,這樣才能對所觀測的目標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楊桃的形狀是橢圓還是五角星?取決於不同的觀測角度。

一臺射電望遠鏡所觀測的信號與手機、衛星等信號重合,觀測效果會很差;倘若避開這些幹擾源所使用的波段,的確能達到減少幹擾的目的,但同時也意味著射電望遠鏡的觀測存在死角,無法覆蓋某些波段的信號,那麼,來自宇宙的某些信號就無法被捕捉。

這對於天文學家來說是一種缺憾,也在天文觀測領域留下了些許空白。

捕捉宇宙古老的信號

讓射電望遠鏡登月,不失為填補空白的一種構想。

根據班迪帕黑提交的計劃,要在月球上建造的是直徑1公裡的射電望遠鏡,與直徑500米的FAST相比,這款超長波射電望遠鏡的直徑要大上一倍,天線接受面積增大3倍,因而可以觀察波長大於10米、頻率低於30MHz的宇宙輻射。

「這個波長對應宇宙早期的黑暗時代,是宇宙剛剛開始的樣子,那時的宇宙信號距離我們很遙遠,傳遞到地球的時候,已經相當微弱,加上地球上的無線電幹擾,探索這一時期宇宙的物理性質成為難題。」劉慶會說,由於這種超長波會被地球電離層反射,因此在地球上無法觀測,對這個波長的宇宙信號人類所知甚少。

專家表示,由於這款望遠鏡的直徑更大,加上它能擺脫地球的各種幹擾,所以與FAST相比,其靈敏度有可能大幅提高。靈敏度越高,越有能力捕捉從遙遠地方傳來的微弱信號。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從原理上來說,天文望遠鏡要看得深看得遠又看得清,直徑越大越好,幹擾越少越好。但在實際過程中,受工程難度大和成本高等方面的限制,理想下的望遠鏡配置往往並不能真的如願。

劉慶會坦言,在月球背面建造直徑為1公裡的射電望遠鏡,「要面臨的困難不敢想」。

此次提案描述了如何建立這個望遠鏡系統。在月背找到直徑3至5公裡的適宜月球隕石坑,用太空飛行器將望遠鏡和安裝設備雙軸車運至月球。望遠鏡和雙軸車分別在指定位置著陸後,經過展開、連接、固定等一系列步驟,完成望遠鏡安裝。

由於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只能通過中繼星進行遠程操控。「選擇什麼樣的環形山?建造望遠鏡的材料如何軟著陸?著陸後望遠鏡如何展開?建造和維護望遠鏡需要的持續供電怎麼保證?這些都是問題。」劉慶會說,根據現有的條件,只能在月背建造一個粗糙的、精度較低、觀測波長很長的望遠鏡。

「但是,正如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所言:我們選擇去月球,不是因為它很容易,而是因為它很難。」劉慶會說,奇思妙想滿足人類的好奇心,並最終推動人類一步步往前。

相關焦點

  • 美國計劃在月球上造一臺120個足球場大的望遠鏡,因為位置太好了
    ·班迪帕黑向NASA的創新先進概念計劃(NIAC)提交了一個建造更大射電望遠鏡的新方案——月球環形山射電望遠鏡項目,計劃在月球背面的環形山中建造一個直徑達1公裡的巨型射電望遠鏡,被認為是一個相當「狂野」的天文觀測計劃。
  • NASA已撥錢,要在月球背面造巨型射電望遠鏡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資助一個巨型射電天文望遠鏡的研究項目,這個望遠鏡將被安裝在月球背面的隕石坑中。由於潮汐鎖定效應,月亮總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其背面由於獨特的地形和構造,引起人類探索的興趣。實施這項資助計劃的機構是NASA下屬的「高級創新概念」項目組(NIAC),這個項目組專門為激進的未來概念和超越常規的設想提供孵化器服務。目前NIAC已經給這個月球隕石坑射電望遠鏡項目發放了第一階段撥款。
  • NASA已撥錢,要在月球背面造巨型射電望遠鏡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資助一個巨型射電天文望遠鏡的研究項目,這個望遠鏡將被安裝在月球背面的隕石坑中。由於潮汐鎖定效應,月亮總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其背面由於獨特的地形和構造,引起人類探索的興趣。
  • 美欲在月球上建造兩臺望遠鏡,最大直徑約1公裡,可看到宇宙之初
    月球是極為理想的天文觀測地,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層,不會因為霧霾雨雪等現象影響觀測,也不會因為空氣密度和厚度的變化使天體產生閃爍和變形現象,更沒有像地球大氣電離層那樣的可阻擋宇宙電波的離子層,而且月球沒有地球上這樣的人為光汙染,所以觀察的條件十分良好。
  • NASA要來月球背面架鍋了!
    "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 —兔兔那麼可愛,為什麼要吃兔兔? —嗨呀,還不是因為NASA要來月球上架鍋了…… —玉兔:???
  • 美國射電望遠鏡坍塌,想不被中國超越,月球背面是重建最好的位置
    中國天眼(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鏡面射電望遠鏡,而在此之前57年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正是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12月是個註定要在世界航天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月份。嫦娥五號奔月取土,日本小行星探測,多國衛星發射,世界各國的地外星球探索的熱情都空前高漲,但是對於美國來說,一切卻都並不順利。
  • 美國最大射電望遠鏡坍塌,想要不被中國超越,月球背面是重建最好的...
    但是即使口徑再大,也會被地球大氣層狠狠的給削弱效果,最後發現口徑僅2.4米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比地面上10米口徑的望遠鏡要清晰得多。而射電望遠鏡受大氣層衍射的影響要小得多,理論上它可以做得更大,以便可以接收更多的電磁波信號。 1963年,阿雷西博望遠鏡建成,它的直徑達305米,後擴建為350米,由康奈爾大學管理。
  • NASA放大招,要在月球一環形山中建望遠鏡,比中國天眼大一倍
    從1998年2月開始,他們就持續徵集大膽、有遠見但合理的科學提案,到2007年的時候,NIAC總共收到了1,309份提案,並授予了126項第一階段贈款和42項第二階段合同,總價值為2730萬美元。 比如這一次,他們就提出了在月球建造望遠鏡的大膽計劃。
  • 月球背面有何奧秘?為何天文學家要在這裡尋找外星人信號
    隨後,許多國家也相繼發射月球軌道探測器,月球背面的秘密逐漸被揭開。最近,有天文學家提出,要在月球背面進行在地球的軌道上,衛星的數量急劇增加,對地球的無線電幹擾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有必要在月球背面建立無線電靜默區。事實上,月球背面天文學的優勢已經被詳細討論過了。雖然地面上的射電望遠鏡也可以搜索外星人的信號,但是它總是受到其它信號的幹擾。而月球背面優勢巨大,它可以完全屏蔽掉地球上的信號。並且,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也沒有電離層,這就解決了信號會被吸收的問題。
  • 在月球背面建設超級望遠鏡!科學家正在將這一宏大目標變成現實
    為了更好地觀測宇宙,我們就必須將望遠鏡放置在大氣層之外,於是各種太空望遠鏡應運而生,時至今日,地球附近的空間已經分布了不少的太空望遠鏡,它們提供的觀測數據極大地推進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然而由於來自地球的無線電幹擾信號太多,那些用於探測長波的射電望遠鏡並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本領,因此科學家就希望能夠把這種望遠鏡建設在月球背面。
  • NASA預備在月球表面架設先進望遠鏡,嫌地球「廟」太小?
    關於月球的開發,一直是科學家們比較重視的話題。早在人類已經具備一定航天技術的時候,開發月球的話題就提上了議事日程。近些年來,關於人類在月球建造基地的消息也越來越多。看起來,人類終於要跳出地球,在宇宙中開闢第二個基地了。
  • NASA在月球背面製造巨大天線,霍金曾警告,它會洩露地球坐標嗎?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在4月8日公布了一項月球背面的巨大射電望遠鏡計劃,打算在月球背面選定一個3-5千米的環形山,利用DuAxel機器人建設出一個有效口徑超過1千米的網狀反射面,建成後它將成為太陽系內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
  • 日媒:中國為何偏要去月球背面?
    《日本經濟新聞》1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為何偏要去月背?中國的無人探測器「嫦娥4號」實現了世界首次的月球背面著陸。玉兔二號巡視器全景相機對嫦娥四號著陸器成像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以美國的「阿波羅」號為代表,此前人類太空飛行器的著陸的地點均為月球正面。背面從地球無法看到,同時難以實現直接通信,因此著陸難度更大。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在地形和結構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在月球和地球的歷史研究和資源探測等方面被期待取得成果。
  • 月球背面隱藏著什麼秘密?為什麼人類對月球背面這麼執著?
    這六張照片覆蓋了月球背面70%的面積,為人們了解月球表面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人們幾乎可以立即就可以看出,月球背面完全沒有近地月球面上的那些黑斑。近地月球面的那些暗斑是玄武巖平原,被稱為「月海」,是數十億年前月球上的火山活動造成的。而相反,月球背面布滿了火山坑,甚至比近地面更多,其中的一些火山坑有一個小國那麼大。
  • 捕捉宇宙大爆炸後8億年信號,世界第一臺月球背面望遠鏡中國造
    玉兔二號月球車於2019年1月到達月球背面,是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玉兔二號在著陸的同時還在月球背面種植物,這也是人類首例。最近一次太空任務是搭載在鵲橋通信衛星上的荷蘭-中國低頻探測器,該太空項目由荷蘭射電天文學研究所和中國國家航天局共同籌備。荷蘭射電天文學研究所精通射電天文學,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之一Westerbork合成射電望遠鏡。
  • 嫦娥四號為什麼要去月球背面探索?原來那裡有著不一般的科研價值
    月球對於剛走出地球的人類來說顯得非常神秘,所以,人類在上個世紀就實現了對月球的載人登月探測。可是,阿波羅登陸的也只是月球的正面,即使後來有不少的探測器登陸月球,同樣也是登陸的月球正面。那為什麼探測器不去登陸月球背面?主要是因為通訊的問題,要知道月球背面可是直接接收不到地球信息的,如果沒有信號的指引,探測器是無法安全登陸月球的。
  • 嫦娥四號為什麼要去月球背面探索?原來那裡有著不一般的科研價值
    我們站在地球上看月球,不管是用肉眼還是天文望遠鏡,永遠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背面我們是看不到的。月球對於剛走出地球的人類來說顯得非常神秘,所以,人類在上個世紀就實現了對月球的載人登月探測。可是,阿波羅登陸的也只是月球的正面,即使後來有不少的探測器登陸月球,同樣也是登陸的月球正面。那為什麼探測器不去登陸月球背面?
  • 為什麼要在月球上建造射電望遠鏡?難道我國的FAST還不夠大嗎?
    美國宇航局正在資助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在月球上建造望遠鏡。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該計劃將在月球另一端的隕石坑內建造一個全太陽系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的口徑大約為1千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為我國的FAST,最大口徑為500米。
  • 月球背面存在外星人?中國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揭開謎底!
    ,嫦娥四號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成為人類第一個月背軟著陸的探測器,人類的痕跡也終於落在了神秘月球背面的土地上,這是舉國榮耀的時刻,也是全人類的榮耀,嫦娥四號的著陸點位於月球背面南極的馮卡門環形山,馮卡門環形山是一座巨大的古撞擊坑,直徑約為180公裡,形成於約45.5億-39.2億年前,以著名的匈牙利裔美籍工程師西奧多馮卡門的名字命名,值得一提的是馮卡門是錢學森的導師
  • 月球的背面是什麼?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月球對於人類而言,一直都充滿著神秘感,而所謂的月球就是我們肉眼看到的月亮,在漆黑的夜晚非常的皎潔明亮,給人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覺,但他又有一種威嚴在讓人們十分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