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也就是月亮,古代的人們也叫它太陰,玉盤,嬋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距離地球38萬公裡。月球直徑是地球的十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所以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1959年9月12號,蘇聯發射了月球二號探測器,並且成功實現了月球表面硬著陸。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觸到了月球,也因此開啟了人類探索月球的「新篇章」。
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十一號載人計劃啟動。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類,並且在月球表面踩下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月球腳印。阿波羅計劃前後進行了11年,一共有12名人類登陸了月球。
2019年1月3號,我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並且傳回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月球背面的影像照片。時至今日,人類對於距離地球38萬公裡外的月球已經十分熟悉了。月球上面看不到任何生命存在的痕跡,它是那樣的孤獨和寂寞,讓人不寒而慄。
月球到處都是一片荒涼的景象,雖然距離地球很近,但是環境並不適合人類生存。雖然如此,為什麼科學家們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探索月球呢?因為月球距離地球距離較近,所以人類想要登陸月球是比較容易的事情。而且月球是人類走出地球踏入宇宙的第一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月球上面沒有大氣層的存在,如果可以在月球上面建設望遠鏡的話,就可以更好的觀測宇宙。再者,直接把望遠鏡建設在月球表面,進行維修和保養的時候會更加方便。科學家們一直都想在月球建設月球基地,但是按照目前的科學技術,想要在月球表面建設月球基地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雖然月球一片荒蕪,但是它並非「一無是處」。月球內部有一種儲量十分豐富的物質,它就是氦3。氦3能夠跟氘元素一同參與核聚變反應堆反應,並且適當大量的能量。假設人類未來能夠在月球建設月球基地,就可以將氦3很好的利用起來。
想要在月球建設月球基地,首先就要解決食物,水,氧氣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不可能完全靠著地球飛船進行來回的補給。所以想要在月球建設基地,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生存問題,這樣才是持久之計。
雖然月球上沒有空氣和水資源,更加不具備生命居住的條件,但是它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不過按照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來看,想要建設月球基地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隨著人類科學科技的發展,建設月球基地肯定是十分有必要,而且勢在必行的事情。建設月球基地的原因很現實,因為人類想要探索廣闊的宇宙,月球必定會成為「第一站」。通過在月球建設月球基地以後,人類就可以為踏足更遠的宇宙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