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高溫周來了 氣象站的氣溫是如何測出來的嗎?

2020-12-05 閩南網

  據市氣象局預測,今年7—9月全市平均氣溫偏高,其中,日最高氣溫≥35℃高溫日數將偏多,可達20—30天,漳平將超過40天。13日初伏後這幾天的高溫天氣,相信已讓許多市民「領略」到了什麼是「熱情」。那麼,一天的氣溫數值是如何得出來的呢?15日,記者深入新羅氣象觀測場一探究竟。

5個縣(市、區)實現自動監測 另有2個縣仍通過人工觀測

  15日15時許,地面依舊滾燙如火,記者來到位於新羅區曹溪街道月山村的新羅區氣象臺,臺長溫顯罡帶領記者來到觀測場,觀測場海拔376米,裝有兩套自動氣象監測系統,配有各種儀器設備,已實現對氣壓、溫度、溼度、雨量、風等要素的自動觀測,氣象數據被實時傳到值班室計算機上。

  記者從市氣象局獲悉,去年1月1日,新羅、永定、長汀啟用自動氣象站;今年1月1日,又有上杭、漳平啟用自動氣象站;武平、連城計劃於明年1月1日啟用自動氣象站。啟用自動氣象站的地方,氣溫實現自動監測;尚未啟用自動氣象站的地方,仍用人工觀測氣溫。

  記者還獲悉,某一天的氣溫,是指前一天晚上8點到當天晚上8點這一時間段內的氣溫,氣溫範圍則分別為一天內的最低氣溫值和最高氣溫值。

為防意外仍保留人工觀測方法 與自動數據誤差允許在0.3℃內

  雖然新羅區氣象臺目前已通過自動設備監測氣溫,但是為讓記者更直觀地了解氣溫測量情況,溫臺長事先特地安裝了備用的人工觀測溫度表,以再現人工測量氣溫場景。當他打開其中一個白色百葉箱時,記者看到,裡面有兩根長長的溫度表。

  「橫著的這根記錄當日最高氣溫,豎著的這根記錄實時氣溫。這種方法記錄數據雖然傳統,但很可靠,而且不怕斷電、雷擊等意外情況,所以,即使在自動化監測普及的今天,仍保留這種方法。」

  溫臺長不時抬頭查看溫度表上的讀數,不時低頭記錄數據。據介紹,之所以選擇條狀鏤空的「盒子」來裝監測儀器和溫度計,是因為它通風、遮陽,而且1.5米(地面與溫度表感應球的距離)的統一高度,確保了數據與國際接軌,以方便統計。

  「以前,人工測量是每3小時觀測一次,現在自動站建好後,正常情況下通過儀器設備自動監測,兩種測量方法會有一定誤差,誤差範圍允許在0.3℃以內。」

地表溫度與氣溫一同測量 有時比氣溫高出20℃以上

  「15:25:實時氣溫35.9℃,最高氣溫36.3℃。」觀測完百葉箱裡的溫度表數據後,觀測場西南角一塊2米×4米的黃土地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裡有人工測量地表溫度的溫度表。

  「地表這兩根溫度表,一根用來測量地表實時溫度,一根用來測量地表最高溫度。」順著溫臺長指的方向,記者走近後看到,當天地表最高溫度達60℃,實時溫度為55.7℃。

  「地面輻射和太陽直射,是導致地表溫度變化的主要原因,其下墊面的土質、植被覆蓋等因素也會影響地表溫度。」溫臺長介紹說,因為觀測儀器不同,人工測量和自動測量地表溫度,誤差允許在2℃以內。

相關焦點

  • 遊泳賽前測水溫,沙灘排球前測溫度……35個氣象站緊盯軍運賽場風雲...
    風雲變幻,如何盡在掌控中呢?為服務軍運會賽事場館,湖北氣象部門設立35個氣象站,一館一站,其中有好幾個還是「私人定製」的氣象站,如測沙溫、測水溫、測馬的暑熱壓力指數等「冷門」氣象數據。
  • 近百年來地球最高氣溫驚現這裡?!
    當地時間8月16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死亡谷的熔爐溪氣象站記錄下54.4°C(130°F)的高溫天氣!但對於今年測得的54.4℃高溫記錄,WMO表示,到目前為止,「所有跡象」都顯示,該觀測數據是「合法的」。初步調查結果表明,該氣象站設備8月16日觀測時處於正常工作狀態。
  • 54.4°C,近百年來地球最高氣溫驚現?!
    當地時間8月16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死亡谷的熔爐溪氣象站記錄下54.4°C(130°F)的高溫天氣!世界氣象組織(WMO)表示,如果得到驗證,這將是1931年以來地球上測得的最高溫,也是有記錄以來第三高的氣溫。
  • 今日價格:龍巖學生小型自動氣象站儀器品牌
    龍巖學生小型自動氣象站儀器品牌 (1)**高**低溫度計 (2)乾濕球溫度計 (3)雨量筒 (4)地溫計 (5)蒸發器 (6)風向風速表 (7)百葉箱及支架(大)   區域自動氣象站是經區教育局、氣象局領導和專家多次到學校實地考察,認為我校符合中國氣象局有關站網規劃、站點選址、儀器布置、基礎設施、運行保障等規定而建立的,是學校全體師生對科學技術追求的具體體現。 今天,老師說中午十二點到籃球場集合,去餘姚氣象站參觀,同學們高興極了。田間氣象站。
  • 首次出現超過20℃的氣溫 南極創紀錄高溫如何產生?
    同日,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努利斯表示,世界氣象組織專家現在將驗證這一極端溫度是否將被定義為作為地球主要陸地的南極大陸的新高溫記錄。就這一過程中,南極洲西摩島上的氣象站又傳來了該站在2月9日記錄到20.75℃高溫的消息。
  • 地球「高溫」時代要來?不是有小冰河時期嗎?2018氣溫究竟如何?
    文/惜談地球「高溫」時代要來?不是有小冰河時期嗎?2018氣溫究竟如何?地球的氣候溫度是跟我們所有人息息相關的,相信所有人對於未來地球的氣候轉變都十分關注。前一段時間,美國方面的專家指出進來太陽黑子活動力度降低,未來有可能會進入一段小冰河時期。
  • 下周這幾天有雨雨雨,是怎麼測出來的呢
    不過今天濟南的「中伏」清涼開場,市區最高氣溫27.1℃,比大暑那天的最高氣溫還低了0.2℃。明天午後濟南局部地區仍有陣雨,但是接下來的天氣就沒今天這麼涼快了。濟南市氣象臺26日16時發布的天氣預報稱:未來三天以多云為主,明天午後局部地區有陣雨。
  • 臺北測得逾百年來6月最高溫
    臺灣氣象部門29日觀測,臺北氣溫達38.9攝氏度,創下臺北氣象站設站124年來6月最高溫。
  • 氣溫續飆升!臺北今高溫38.6℃
    根據氣象局觀測資料顯示,臺北高溫繼續飆升,在13時18分已達38.6℃
  • 36000座氣象站確認!極端降水與高溫將更頻繁,中國會越來越熱?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近期,全球36000餘個氣象站的數據進行了新一輪的更新,氣象學家再次證實:隨著全球變暖的發酵,地球極端高溫熱浪、強降雨等不尋常的天氣將變得更加頻繁,持續時間更長,對人類以及環境造成的破壞性也將更強,全球變暖似乎陷入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下圖為近一年發生的全球大火地理位置示意圖。
  • 今年可能是氣象記錄以來最熱年份,美國死亡谷測得54.4℃高溫
    美國死亡谷測得54.4℃高溫從地球氣候變化的時間尺度來看,在地質時期,地球氣候可以分為較為寒冷的「冰期」和較為溫暖的8月24日14時全國氣溫分布圖最近,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持續35℃以上的高溫,其中長江中下遊地區和新疆東部地區最為嚴重
  • 高顏值、潮流範、科技感…….這些微型氣象站,見過嗎?
    從古代創造出來的候風地動儀、雨量器到現代氣象監測所用的衛星、雷達和氣象採集站點,在人們印象當中,氣象觀測設備一直帶有「體積有一點大、美感有一點欠缺、操作有一點專業」的標籤。(你印象當中的氣象觀測設備)然而所有的氣象觀測設備都這般模樣嗎?
  • 零下27.2攝氏度 呼和浩特出現近35年來最低氣溫
    自2020年入冬以來,呼和浩特市地區日平均氣溫較常年相比一直偏低,進入2021年,在開年第一周,呼和浩特市又一次遭遇「霸王級」冷空氣的強勢侵襲。記者從呼和浩特市氣象局了解到,從1月5日夜間起,呼和浩特市氣溫驟降,風力加大,呼和浩特氣象站在1月6日9時出現零下27.2攝氏度的最低氣溫,已達到了近35年來的最低氣溫值。可以說小寒之後的這天早晨,是呼和浩特市35年來最寒冷的一個早晨。
  • 鄉鎮區域氣象站設備常見故障處理方法
    遼寧省區域氣象自動站在各縣局的努力下和省裝備中心的指導下,實現了各鄉(鎮)的區域自動氣象站全覆蓋,使得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全省的預警工作覆蓋面積更加準確,尤其是在汛期,當暴雨和大風這類短時性、破壞性強的災害天氣來臨時尤為突出,要實現對這類天氣的精確預警,除了中尺度的天氣圖分析,還要做好監測的保障工作
  • 死亡谷溫度高達130華氏度,美國部分城市也出現高溫新紀錄
    現在我們的氣溫是40℃不到,就已經受不了,沒有空調幾乎就活不下去了,那死亡谷54.4℃是什麼概念?是世界上最高的溫度嗎?若根據已有的數據來看,顯然不是。若按照這個邏輯來看,此次死亡谷54.4℃的高溫,或許是有史以來有記錄相對準確的最高溫度。荒無人煙的地方,我們如何測量氣溫?世界氣象組織在地球陸地上約有11119個氣象站,收集地表溫度觀測值。
  • 臺灣13縣市發布高溫預警,臺北現124年來同期最高溫
    據新華社報導,臺灣氣象部門觀測顯示,29日午後臺北市氣溫升至38.9攝氏度,創臺北氣象站設站124年來6月的最高溫紀錄。氣象局分析,因太平洋高壓及西南風沉降影響,全臺當天都是晴朗炎熱天氣。臺北因盆地效應,下午1時15分,氣溫飆升到38.9攝氏度,是臺北測站設站以來的6月最高溫。中午時分,記者在臺北市區戶外明顯感受到熱浪襲人,路邊行人不多,不少人打著遮陽傘防曬降溫。當天,新北市、新竹縣、臺中市、彰化縣、高雄市午後氣溫都超過36攝氏度。氣象部門發布13縣市高溫燈號。
  • 世界氣象組織:歐洲近期極端「倒春寒」與北極的異常高溫有關
    世界氣象組織:歐洲近期極端「倒春寒」與北極的異常高溫有關 當地時間2018年2月28日,英國,當地遭遇嚴寒天氣。
  • 【科技日報】我國海拔最高氣象站是如何架成的?
    ——最大難題——  沒信號:氣象站變成了「半自動」  高度讓氣象站「一覽眾站小」,也讓人擔心它會高處不勝寒。在氣候條件變化無常的冰川地區,自動氣象觀測站的工作會受到影響嗎?近幾十年來,青藏高原地區的冰川消融呈加速狀態,此次架設所在地東絨布冰川就是一個十分突出的例子。因此,對冰川區的溫、溼等要素變化進行觀測,了解冰川區冰川變化的外部驅動因子迫在眉睫。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架設氣象站,是長期定位觀測,經過足夠長的時間數據積累,有助於對全球變暖背景下高山區的氣候變化趨勢與其他地方異同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 北京多個氣象站最低氣溫跌破歷史極值!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現場獲悉,北京市氣象局副局長梁豐表示,全市20個國家級氣象站最低氣溫均在-18℃以下,有10個站最低氣溫跌破1月上旬歷史同期極值,其中石景山、通州、順義、昌平、霞雲嶺、上甸子共6個站跌破建站以來歷史極值,懷柔站追平建站以來歷史極值。北京地區代表站南郊觀象臺最低氣溫-19.6℃(出現在7日5時56分),為1966年2月以後最低值(1966年2月22日最低氣溫-27.4℃)。
  • 蕪湖國家氣象站入選世界百年氣象站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0月11日,建站已百年的蕪湖國家氣象站日前被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認證為世界百年氣象站。蕪湖氣象站簡介蕪湖國家氣象觀測站建立於1880,由法國人金式玉在蕪湖鶴兒山(今吉和街天主教堂)建立蕪湖測候站開展氣象觀測,距今已有140年歷史。蕪湖國家氣象觀測站滿足運行時間百年以上、缺測不超過10%(不含戰爭和災害等影響)、遷站沒有造成氣候特徵變化等9個評選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