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本面來看,鋼鐵消費仍將維持上行,當前產能大多已經更新,符合環保及發展要求,環保政策覆蓋的產能範圍逐漸減小,邊際效應逐漸減弱。2021年鋼材供應仍將保持穩定增長,產量全面過剩概率不大。
原材料方面,鐵礦石各礦山增產幅度相對有限,而消費端,我國下遊需求維持穩定增長,海外又將面臨強勁的經濟復甦階段,需求增量有望超過供應,因此,鐵礦的供需缺口問題難以避免,價格持續偏強。焦炭方面,去產能的政策得以堅決貫徹,短期供需缺口擴大,而由於此前預計的新增產能達產緩慢,供應緊缺仍將持續。此後,隨著新增產能的投放,預計2021年全年,焦炭將經歷從供應緊缺向緊平衡轉變。
需求方面,地產近期趕工需求仍存,「三道紅線」的要求始終仍在,導致房企拿地數據持續疲弱,也預示著後期新開工面積將進入低增長階段,其對於建材的需求將逐步走弱。基建2020年上半年很好地起到了託底經濟的作用,下半年開始基建投資有轉弱跡象,但前期項目開工後,對於建材需求仍將延續至2021年,故基建需求仍將呈現穩定的低增長。
綜合而言,四季度鋼市逆勢上揚,在原料的帶動下持續上漲。但近期降溫後,季節性轉淡還是無法避免的,尤其是當前疫情防控壓力增大,近期形成跌勢。而此後,若原料供應的缺口始終無法緩解,甚至在缺貨的情況下導致成材減產,則上半年,螺紋期貨仍將偏強運行,有望再次漲至4600元的前高。但隨著焦化新增產能的接力,焦炭供需矛盾弱化,成本支撐有望下移。屆時,隨著房地產開工需求轉淡,成材轉入季節性累庫,銷售壓力增大,則螺紋期價有望迎來牛熊轉換,價格向下修復。總體來看,預計2021年螺紋價格走勢將表現為前高后低,寬幅震蕩,鋼材利潤則維持在0-500的合理區間內,價格中樞上移至4000左右。
一、行情走勢回顧
回顧2020年鋼鐵市場運行情況,行情主要分為6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年初到春節,這一階段主要在於冬儲期間鋼廠與貿易商的博弈,指數持續處於3500點附近,節前有所下滑。
第二階段從春節至3月中旬,受新冠疫情影響,節後鋼市大幅低開,但隨著地方固定資產投資這一題材被熱潮,基建需求的高預期使得鋼價得以快速向上修復。自低點起漲幅超過300元/噸。
第三階段,則是自3月中旬開啟的一波急速下跌。這波行情起於前期的預期走弱,國外疫情擴散工業品在原油價格的帶動下大幅走弱,使得國內鋼材的行情迎來急跌。由於原料中國內品種如焦炭和廢鋼進入恐慌性下跌階段,廢鋼價格一度跌破2000元的支撐,使得鋼價同樣一度破位,走出2017年以來的新低點,指數最低收於3128.62點。
第四階段,螺紋價格則是走出了一波時間跨度較長的牛市,自低點修復至3800點以上,這一階段,隨著國內外的各類強刺激政策,資金池寬裕,國內基建、地產等產業重新步入正軌,而原料方面,鐵礦再度出現了供應收縮的情況,導致其價格不斷攀升,故夯實了螺紋的成本基礎。
圖1 螺紋鋼指數走勢
數據來源:wind 國聯期貨
第五階段出現在9月份,此前的長期上漲的核心邏輯正是9、10月正處於螺紋「金九銀十」的旺季階段,但進入9月後,整體市場需求並未出現明顯的上揚,前期邏輯被證偽,甚至由於前期趕工期力度較大,導致9月需求呈現出偏弱的態勢,鋼價則是回到了3500元左右的年內中軸。
第六階段,貫穿整個四季度。首先從需求方面,受寬鬆政策影響,螺紋消費再度上揚,庫存去化加速,尤其是因為2021年春節較晚,整個四季度都處於趕工階段,這在12月表現尤其明顯,螺紋消費甚至出現了反季節的增長。同時,原料端再度收緊,鐵礦石隨著國內鋼廠套保力量的介入以及國際資本的推動,大幅走強,一度走高至1200元/噸的水平;焦炭則是因為2020年前焦化去落後產能的硬性指標,生產大幅收縮,庫存降至底部,供需矛盾愈演愈烈,主推焦炭價格走至2800元/噸以上的高位。受此影響,螺紋成本大幅攀升,鋼坯價格逼近4000元,螺紋價格則加速上行,一度衝高至4600元/噸的高位。
二、宏觀因素分析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增幅下降2.6%。整體上增速保持逐年下行的趨勢,但從2020年的實際表現來看,疫情結束之後,固定資產投資呈恢復態勢,其中二月降幅一度高達24.5%,但此後逐月恢復,並在9月由負轉正,可以說國家2020年以來的經濟刺激措施發揮了關鍵作用。
圖2 工業增加值與企業利潤變化
數據來源:wind 國聯期貨
數據來源:wind 國聯期貨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月官方製造業PMI錄得52.1,環比上升0.7%,同比增加1.9%,連續五個月保持在51%以上,顯示出自疫情以來製造業良好的恢復勢頭。其中生產PMI為54.7%,較上月提升0.8%,同比則增加2.1%,這與鋼鐵行業整體運行趨勢相符。分企業來看,大中小型企業生產指數均處於上漲階段,中型企業上升最為明顯。二需求方面,新訂單指數提升1.1%至53.9%,需求勢頭強勁,新出口訂單PMI繼續回升,至51.5%,但其中小型企業表現不佳,環比跌3.5%至49.3%,跌至衰退區間。
同時,從中國物流信心中心網站發布的鋼鐵行業PMI數據來看,11月錄得49.3%,環比上升3.5%,同比也上升了3.9%。雖然依然處於衰退區間,但回暖態勢較為明顯。全年以來,則是呈現先跌後修復的過程,而12月份以來,鋼材需求小幅走跌,鋼廠生產有所下滑。
從分項指數來看,新訂單指數表現良好,報47.2%,環比上漲2.3%,同比增3.4%。同往年不同,2020年四季度鋼市需求並未出現明顯下滑,甚至在12月初出現需求大幅反彈的現象。一方面2021年春節較晚,故各工地停工延後,當前甚至1月均處於趕工階段,另一方面,國內外的經濟刺激政策,在四季度逐漸傳導至大宗商品市場,也帶動鋼鐵及其原材料訂單不降反增。除基建、地產作為鋼材需求的壓艙石,表現持續穩定外,疫情恢復以來,卷板需求大幅升溫,汽車消費及白色家電的出口持續上行。不過,由於入冬後國外疫情再度呈現井噴式的爆發,近期的新出口訂單有轉弱趨勢,11月報45.9%,環比降6.1%。
受高銷售利潤的驅動,以及新增產能的釋放,11月鋼材生產指數為53.3%,環比上升6.2%。但原材料庫存指數則繼續下降2.5%,至38%的低位,分品種來看,當前鐵礦仍處於緊平衡的態勢,2021年增量有限,鐵礦的運行區間較去年大幅提高;而焦炭方面,受2020年淘汰焦化落後產能的影響,焦炭產量下半年以來大幅收縮,各環節庫存降至底部,且供需矛盾仍無緩解跡象,受此影響,鋼廠採購量指數報47.7%,環比降1.6%,後期甚至面臨無焦可儲的窘境。
產成品庫存自11月以來,降幅較快,11月指數報32,2%,環比降5.1%。2020年由於疫情因素,下遊工地開工較晚,鋼材累庫周期較往年延長了1個月,也使得2020年大部分時間裡鋼材庫存均處於天量水平,但隨著四季度以來需求持續火爆,當前庫存快速下降,目前雖仍高於往年,但增量有限,庫存壓力基本已經得到化解。
整體而言,四季度以來,鋼鐵行業展現出極強的韌性,在原料成本的支撐下,鋼材價格逆勢上揚,走出近年來少有的連續上漲行情。從基本面來看,國內外刺激性經濟政策的餘溫仍在,鋼市自身的增長動力仍在,鋼鐵市場在2021年上半年,仍將呈現偏旺的局面。
圖3 鋼鐵行業PMI指數
數據來源:wind 國聯期貨
數據來源:wind 國聯期貨
三、基本面因素分析
(一)粗鋼產量首次超過10億噸,產能仍有擴張預期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1月,我國粗鋼產量達8766萬噸,同比增長8%,11月粗鋼日均產量292.2萬噸,環比下降1.7%;1-11月我國粗鋼產量96116萬噸,同比增長5.5%,按全年預估,粗鋼產量達104843.82萬噸,同比增長5.6%,表觀消費同比增7.84%。這也是我國粗鋼產量首次邁入10億噸大關,產量預計佔全球的60%。
圖4 粗鋼供需平衡表
數據來源:wind 西本新幹線 國聯期貨
另外,1-11月我國生鐵產量81290萬噸,同比增長4.2%;鋼材產量120203萬噸,同比增長7%,增速保持穩定。
從中鋼協數據來看,12月中旬國內重點鋼鐵企業粗鋼日均產量達到220.16萬噸,旬環比基本持平。年同比增加超過26萬噸,目前處於歷史新高的階段。一方面是因為產能置換模式下新增產能不斷投產,另一方面,在下遊需求不降反增的情況下,鋼價大幅走高,鋼廠生產積極性較高,其次電爐技術革新後生產成本下降,性價比凸顯,故電爐開工率始終維持在高位。
圖5 重點企業粗鋼日均產量(旬)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國聯期貨
2020年是產能置換大年,而從工信部信息來看,2021年仍有一定規模的新增產能,其中鐵水產能預計淨增1800萬噸,粗鋼產能增加3400萬噸。由於2020年的噸鋼利潤一直處於中低水平,供給增速正處於一個持續下降的過程,但仍將呈現上漲態勢,供需則維持在寬平衡的狀態。
(二)環保例檢的邊際效應逐漸減弱
截止12月20日,Mysteel調研247家鋼廠數據顯示:高爐開工率為85.55%,環比上周增0.26%,同比增2.08%;高爐產能利用率90.91%,環比增0.87%,同比增6.35%;日均鐵水產量244.54萬噸,環比增0.51萬噸,同比增16.90萬噸,鋼廠盈利率90.91%,環比增0.87%。電弧爐方面,受廢鋼價格上調影響,平均成本大幅上漲,但平均利潤也漲至375元/噸,谷電利潤459元/噸。除華北、東北地區外,其他各地利潤較高,而由於鐵水成本持續上升至歷史高位,廢鋼性價比凸顯。螺紋產量報346.74萬噸,環比減2.21萬噸,產量小幅收縮,符合季節性規律。
檢修方面,隨著置換後的新增高爐,已大多符合環保條件,2020年以來,高爐的的檢修容積一直處於較低水平,自過年復工以來,一直處於18萬立方米一下的水平,12月25日,全國高爐檢修容積為169692m3,周環比基本持平。檢修總量比去年減少了11741m3,考慮到新增產能增多,整體高爐開工水平實際要遠高於去年。
總體而言,近年新增產能不斷介入,其自身受環保例檢的影響較小,因環境原因受到限制的高爐比例在逐漸降低,環保限產對鋼鐵生產的邊際效應正在不斷被弱化。因此,其自身扮演的角色,也在從鋼市行情的風向標向供需平衡的調節工具轉變。同時,由於「一刀切」政策的主動權被下放至地方,各地處於經濟利益的考量,在政策的實施階段也能採取靈活調度的措施,因此,從政策頒布到具體實施,往往存在較為明顯的調整和變化。
(三)鋼材庫存的壓力極限已經過去
從西本新幹線的全國主要鋼材品種庫存數據來看,截至12月19日,庫存總量為831.32萬噸,周環比下降17.35萬噸,同比則是增加了74.65萬噸。2020年庫存受年初疫情,開工時間延後的影響,一度累出天量數據,鋼聯五大品種總庫存一度突破4000萬噸,但隨後各地開啟復工復產模式,刺激經濟下,需求恢復甚至增幅明顯,故庫存持續去化,目前整體庫存雖仍高於去年同期,但高庫存常態化下,當前庫存因素被弱化,同時,由於年底需求強於去年同期,也使得鋼市仍未進入累庫階段,不過,隨著年底冷空間來臨,庫存數據已基本見底,此後將逐漸進入冬儲備庫的階段。
其中,螺紋鋼社會庫存達到362.31萬噸,周環比下降25.45萬噸,四季度以來庫存持續去化,這主要得益於當前下遊需求的集中爆發。對於貿易商而言,2020年冬儲成本偏高,主動冬儲的驅動不足,預計仍以走協議量為主,但從下遊需求的延續性考慮,部分基建工地存在年後開工的用鋼需求,或促使其在年前進行補庫,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貿易商部分的社會庫存。
圖6 螺紋鋼社會庫存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國聯期貨
鋼廠庫存方面,12月24日報224.15萬噸,周環比下跌15.36萬噸,同比增幅則為19.07萬噸。這一水平較疫情初期已經得到明顯改善。當前庫存壓力相對有限。一般冬儲階段,庫存有從廠庫向社庫轉移的趨勢,但由於2020年目前冬儲的成本過高,又缺乏大幅回調的基礎,貿易商冬儲意願預計相對有限,故廠庫的累庫幅度預計將高於往年。
圖7 螺紋鋼鋼廠庫存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國聯期貨
從周期規律來看,鋼廠及社會庫存走勢將逐漸趨同,緩慢回升。總體庫存一般在農曆1月底2月初達到峰值,之後伴隨著春季開工潮緩慢下降,最早需消化至2021年5月前後。但仍需考慮到疫情零星爆發,影響年後開工的情況。若如此,則累庫周期仍有可能向後延長。值得一提的是,原料焦炭當前庫存處於底部,且供需矛盾並無緩解跡象,這也導致近階段鋼廠可能出現無焦可儲的局面,若如此,則春節前後,鋼廠存在被動減產的可能,屆時或降低冬儲庫存的最終高度。
(四)行業兼併重組進程加快腳步
工信部2020年12月16日發布《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對於實施兼併重組的企業,產能置換比例方面有明顯的傾斜,體現其對鋼鐵行業兼併重組的鼓勵。從當前的行業格局來看,2020年的龍頭企業兼併重組已經有了明顯的加速,主要有寶鋼受讓太鋼控股權、重組重鋼、託管中鋼集團;方大集團(000055,股吧)重組四川達鋼;敬業集團重組雲南永昌、廣東泰都鋼廠等。其中寶武年產鋼產量將超1億噸,產能規模超過億噸,已成為了全球第一大鋼鐵集團。
從行業整合的角度而言,美國、日本及歐盟等國鋼鐵行業CR4均在65%以上。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可以有效化解過度競爭導致價格出現的大幅波動;減少重疊業務,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對高端鋼材的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結構等。對於控制國內鋼鐵的產量,平抑鋼材價格,以及增強原材料若鐵礦石的議價能力,降低原料成本等方面均有較大作用。
目前來看,供給側改革的紅利下,鋼鐵企業負債率大幅下降,行業整合的條件逐漸成熟。隨著前期工作的有序推進,此後鋼鐵行業的兼併重組預計將進一步提速。
(五)新開工增長乏力致地產用鋼需求承壓
房地產數據方面,11月同比增速6.78%,增速提升0.44%%;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增長6.8%,增速較前值再提升0.5%,開發投資累計完成額已達129492.36億元。2020年房地產投資呈現先低後高的局面。初期由於疫情的影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一度衰退16.3%,但隨著疫情好轉,各地經濟發展重回正軌,地產投資增速開始展現其韌性,並持續追趕。其中住宅投資95836.93億元,同比增長7.4%,住宅投資佔總投資的比重進一步提升,達到74%,再提高0.4%。商業營業用房投資佔比則為9.2%,整體商業發展在疫情中受影響較為嚴重。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100.55,環比提高0.05,下半年以來,一直處於100的上方。
和總開發投資增速強勢恢復不同,2020年的房企拿地水平則總體波瀾不驚,1-11月共購置20590.6萬平方米,同比回落了5.2%。這一數據在疫情初期同樣表現萎靡,但隨著復工的深入,基本在6月份就已經持平去年水平。但下半年以來,房企拿地節奏再度放緩,拿地增速由-0.9%,持續滑落至-5.2%,這也與年中頒布房地產的「三條紅線」的時間相吻合,這一政策有望在長期內約束房地產企業的槓桿行為,而短期內則促使房企加速開工,減少土地購置。
圖8 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本年度購置土地面積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國聯期貨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國聯期貨
地產開工數據來看,由於房屋新開工對工人到崗有要求,也使得下遊施工在疫情初期受到極大的波及,新開工面積數據一度停滯,即使加上一月疫情前的數據,整個1、2月新開工面積同比也下降了44.9%,幾近腰斬。而隨著經濟活動的恢復,新開工再度回到正軌,下遊趕工期需求強烈,數據持續得到修復,1-11月新開工面積降幅更是收窄到了2%,12月有望進一步收窄,這也正好反應出「三道紅線」為地產市場帶來的新的變化。
商品房的銷售方面,同樣呈現出類似於新開工數據的趨勢,疫情期間,各地銷售一度停滯,無法復工,但隨著疫情好轉,前期積壓的需求集中釋放,樓市銷售一路回溫,1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從2月的-39.9一路回升,在四季度由負轉正,1-11月數據報1.3%的增幅。,後期仍將延續房住不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協管理調控機制。因此預計2021年商品房銷售依然以穩為主。
圖9 房屋新開工面積&商品房銷售面積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國聯期貨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國聯期貨
展望2021年,前期穩房價的相關政策有望延續,「三條紅線」仍將會對房企的有序競爭提供指導,房地產企業接下來的拿地有望延續2020年下半年以來不溫不火的勢頭。縱觀近年地產的拿地水平,於2018年下半年達到高位,此後依次回落,按照拿地-施工的規律來看,目前正處於房企加快將土地庫存轉化為開工的階段,而隨著土地存量的下降,勢必會影響到接下來的房屋新開工及施工數量。從以往的規律來看,從土地購置到房屋施工階段,需要有1年左右的周期,而這一規律受2020年疫情的影響,進度被拉長,竣工時間被動延後,那麼從18年的拿地高峰推測,目前的房屋新開工水平很可能已經處於旺季的尾聲,高企的竣工規模將逐漸開始發力,取代新開工,成為推動2021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的主要因素。從政策角度來看,抑制房價上漲,保障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的決定性因素,即是保障商品房的穩定供給,因此,筆者估計未來的地產市場不會過分悲觀,但2021年對建材需求的階段性回落難以避免。
(六)基建需求仍是經濟發展意志的體現
基建方面,根據統計局數據,1-11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積達499560億元,累計同比增長2.6%,增速同比回落。但縱觀全年來看,恢復勢頭明顯,需求韌性較強。2020年地方債發行規模已經超過2016年的峰值,各地目前共發行地方債62602億元。而隨著國內經濟的復甦,2021年專項債額度調低的概率較大,但預計對於基建方面的投資仍保持相對穩定,同時,由於前期基建項目仍未完成,後續對於鋼材需求仍具有延續性,從基建投資方面來看,未來仍將保持穩定增長。
圖10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基礎設施投資完成額&挖掘機銷量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國聯期貨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國聯期貨
分項數據方面,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速累計同比為2%,投資峰值出現在第三季度,四季度增速明顯放緩;道路運輸業投資同樣於疫情期間衰退,此後逐步恢復,峰值在三季度產生,1-11月累計同比增2.2%,需求韌性仍在,水利管理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1-11月累計同比為-0.3%,預計全年數據將由負轉正。
從基建「晴雨表」挖掘機數據來看,2020年1-11月挖掘機總銷量達35.17萬臺,累計同比增幅達34.7%。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後期生產需求的韌性。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挖掘機的銷售增量其實主要集中在小型挖掘機這塊,其代表的市場需求主要在於農村地區利用自動機械對於人力進行替代。而以小松挖掘機開工時長來看,11月開工136.3小時,同比保持一定增幅,接近2020年二季度峰值,但隨著冷冬的深入,開工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回落。
(七)鐵礦石緊平衡局面難以改善
原材料方面,鐵礦石2020年自低點一路上漲,年末衝高,漲幅一度超過100%。其本質即在於鐵礦緊平衡局面的不斷發酵。年初,隨著疫情影響,春節後鐵礦一度下挫跌停,但在國內鐵水高需求的影響下,鐵礦價格逐漸向上修復,二季度,受南半球礦山發運減少影響,鐵礦價格繼續持續上漲,主力合約衝高至900元/噸,此後經歷季節性回調。年末,隨著鋼廠持續買入套保的加持,裹挾著國內外資本的運作,將鐵礦期貨價格推高至1200元/噸的高位,而由於缺乏長協機制的保護,我國鋼鐵企業鐵礦石的進口成本大幅走高,使得鐵水性價比降低,同時刺激短流程煉鋼需求。
鐵礦石價格的大幅上漲,使得國內礦利潤好轉,但從數據來看,其實並未對實際產量產生明顯的刺激作用,2020年1-11月我國鐵礦原礦量產量為78922.7萬噸,同比增幅僅為2.1%,低於去年同期的6.3%,主要在於一些高成本的中小礦山,擔心高礦價難以持續,因此,重新開採投產的意願並不強烈。因此,就國產礦而言,2021年仍將呈現小幅增長但增量有限,難以根本性改善鐵礦供需緊平衡的現狀。
圖11 鐵礦石原礦產量&鐵礦石港口庫存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國聯期貨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國聯期貨
而從國外情況來看,澳洲礦山主要以產能置換為主,實際增量同樣有限。BHP財年預估產量在2.76-2.86億噸,基本同2020年持平;Rio Tinto新增項目主要以彌補現有項目產量下降為主,預計2021年產量在3.42億噸,有小幅增加;FMG2021年的財年目標為1.75-1.8億噸,實際增量並不明顯。巴西方面,淡水河谷的產量預計將有所上升,但依然是以去年潰壩事件後的恢復為主,預計增量在三千萬噸的水平,距離其產量峰值仍有一定距離。除此以外的非主流礦山同樣將有小幅增長,預計全球礦山產量增量在8000萬噸左右。目前國內鐵水產量增速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而國外隨著疫苗的投入使用,開工需求恢復,勢必對國內鐵礦進口造成擠壓,這也使得2021年的鐵礦市場仍將處於緊平衡的階段。因此,預計鐵礦石震蕩區間仍將保持在高位,這也將抬高成材成本,進一步夯實成材的價格支撐。
在2020年中澳關係緊張局勢加劇之後,市場對於澳礦進口的擔憂,一度成為鐵礦價格大幅走高的助燃劑。這也使得市場對於幾內亞西芒杜項目關注度再度升高,這一項目建成後年產量達1.5億噸,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當前全球鐵礦緊平衡的狀態。但從實際了解的情況來看,這一項目實際達產仍需等待五年以上,對於近階段的礦價難以形成影響。同時,考慮到非洲投資面臨的政局及政策風險,該項目後期仍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
(七)新增產能投產緩慢 焦炭供需矛盾仍將持續
煤焦方面,供應自下半年以來全面收緊。2020年1-11月,全國焦炭累計產量4.32億噸,累計同比減少0.2%,主要原因在於2020年前淘汰4.3米焦爐的政策自下半年以來,處于堅決貫徹執行階段,這顯然與此前市場認為政策屆時將放鬆的預期相悖。而西北地區的新增產能則受到疫情、資金的影響,投產進度不如預期,使得焦炭的供應並未出現過剩,反而在年底庫存降至底部,庫存的供需矛盾愈演愈烈,短期內並無好轉的預期。
圖12 原煤產量&焦炭庫存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國聯期貨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國聯期貨
當前焦炭各環節庫存均處於絕對低位,資源緊張,部分鋼廠甚至因為焦炭缺貨,而開始調節高爐生產。而由於四季度鋼市火熱,鋼廠對於焦炭的需求仍無降溫跡象,各環節累庫發力。往年年末,鋼廠會對焦炭進行冬儲,但2020年鋼廠將面臨無焦可儲的窘境。過年後的開工潮,則很有可能催生新一波的搶煤高潮。
按當前政策規劃,4.3米落後焦爐大部分產能將在年內得到清退,但由於各方面因素,導致仍有部分焦爐將延後淘汰,據統計,2021年內淘汰的產能約有3000萬噸左右,這其中淘汰的時點集中在二季度和2021年年末兩個階段。而新增產能方面,主產區大部分以產能置換為主,西北地區則有較多新產能投產,這將對淘汰產能形成一定回補,但由於新增產能從在建到投產周期較長,大部分新增產能的達產預計要等到2021年下半年,這也導致2021年上半年很有可能延續焦炭缺貨的狀態。則焦炭價格更是有漲無跌,這一局面有望隨著新增產能投產,在下半年有所改善。而考慮到高爐方面的新增產能,我們預計,焦炭基本面將從供應緊缺向緊平衡轉變。
(八)廢鋼性價比不斷走高
廢鋼方面,2020年,據測算,國內市場的總供應量在2.38億噸左右,較去年微增300萬噸。增幅放緩的主要原因在於疫情初期,行業停工下,廢鋼收貨困難,整體供應收縮。受此影響,需求方面,2020年我國廢鋼消費總量約為21100萬噸,較2019年基本持平。
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准發布《再生鋼鐵原料》(GB/T39733-2020)推薦性國家標準,該標準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再生鋼鐵原料的開放進口又進了一步。對於國內鋼鐵行業而言,廢鋼資源的進口,有利於緩解國內廢鋼緊缺的現象,降低鋼廠的原料成本,屆時我國廢鋼進口總量有望達到1000萬噸,但從成材增量角度來看,廢鋼進口一定程度上會減少國內對於鋼坯的進口,因此,總體鐵元素的進口量,相對廢鋼進口總量而言將相對減少。
從電弧爐生產方面來看,2020年以來,短流程煉鋼的技術得到革新,煉鋼成本相對減少,基本與高爐成本相當,這也使得往年通過電弧爐減產來邊際調節產量的驅動,目前已較難實現,從當前來看,廢鋼生產利潤較高,不排除持續開工到農曆年底的可能。而進入2021年後,電價改革持續進行,社會用電成本進一步降低,各地均有降低電價的政策。以江蘇為例,根據其2021年大工業用電電價來看,電爐煉鋼成本有望再下降20-30元/噸。
據測算,2021年我國國內廢鋼資源將增加至2.5億噸左右,而同時電爐新增產能也將達到1450萬噸,整體供需仍將處於緊平衡的階段。廢鋼的供應峰值或在「十三五」末期到來,屆時供應緊張的狀態將有所緩解。
四、結論與建議
基本面來看,儘管工信部日前要求壓減2021年粗鋼產能,但在當前供需寬平衡——2021年經濟持續上行的背景下,鋼鐵消費仍將維持上行,再進行供給側的改革或不利於市場供需的平衡;另外,供給側改革以來對產能的置換及更新主要是以環保為驅動的,而當前產能大多已經更新,符合環保及發展要求,環保政策覆蓋的產能範圍逐漸減小,邊際效應逐漸減弱。故筆者認為,2021年鋼材供應仍將保持穩定增長,產量全面過剩概率不大。
原材料方面,鐵礦石從供需平衡角度來看,匯總的各礦山增產幅度相對有限,而消費端,我國下遊需求維持穩定增長,海外又將面臨強勁的經濟復甦階段,需求增量有望超過供應,因此,鐵礦的供需缺口持續存在,價格有望持續偏強。焦炭方面,2020年底去產能的政策得以堅決貫徹,短期供需缺口擴大,而由於此前預計的新增產能達產緩慢,供應緊缺仍將持續。此後,隨著新增產能的投放,預計2021年全年,焦炭將經歷從供應緊缺向緊平衡轉變。
需求方面,地產近期趕工需求仍存,但隨著18年以來,「三道紅線」的要求始終仍在,導致房企拿地數據持續疲弱,也預示著後期新開工面積將進入低增長階段,其對於建材的需求將呈現逐步走弱的過程。基建是國家經濟發展意志的體現,2020年上半年很好地起到了託底經濟的作用,下半年開始基建投資有轉弱跡象,但前期項目開工後,對於建材需求仍將延續至2021年,故基建需求仍將呈現穩定的低增長。
綜合而言,四季度鋼市逆勢上揚,在原料的帶動下持續上漲。但短期來看,冷冬深入下,季節性的淡季還是無法避免的,尤其是當前疫情防控壓力增大,期間短期內有望形成跌勢。而此後,若原料供應的缺口始終無法緩解,甚至在缺貨的情況下導致成材減產,則上半年,螺紋期貨仍將偏強運行,有望再次漲至4600元的前高。但隨著焦化新增產能的接力,三季度前後,焦炭供需矛盾弱化,成本支撐有望下移,屆時,隨著房地產開工需求轉淡,成材轉入季節性累庫,銷售壓力增大,則螺紋期價有望迎來牛熊轉換。總體來看,預計2021年螺紋價格走勢將表現為前高后低,寬幅震蕩,鋼材利潤則維持在0-500的合理區間內,價格中樞上移至4000左右。
(責任編輯:趙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