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強風、暴雨、風暴潮

2020-12-01 中國氣象局

  颱風給廣大的地區帶來了充足的雨水,成為與人類生活和生產關係密切的降雨系統。但是,颱風也總是帶來各種破壞,它具有突發性強、破壞力大的特點,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颱風的破壞力主要由強風、暴雨和風暴潮三個因素引起。

  1、強風

  颱風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庫,其風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據測,當風力達到12級時,垂直於風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風壓可達230公斤。

  2、暴雨

  颱風是非常強的降雨系統。一次颱風登陸,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達500-800毫米。颱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是最具危險性的災害。颱風暴雨強度大,洪水出現頻率高,波及範圍廣,來勢兇猛,破壞性極大。

  3、風暴潮

  所謂風暴潮,就是當颱風移向陸地時,由於颱風的強風和低氣壓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強力堆積,潮位猛漲,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壓去。強颱風的風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風暴潮與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產生高頻率的潮位,導致潮水漫溢,海堤潰決,衝毀房屋和各類建築設施,淹沒城鎮和農田,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風暴潮還會造成海岸侵蝕,海水倒灌造成土地鹽漬化等災害。

  (責任編輯:葉海英)

相關焦點

  • 颱風對人類造成的危害
    颱風對人類造成的危害  颱風給廣大的地區帶來了充足的雨水,成為與人類生活和生產關係密切的降雨系統。但是,颱風也總是帶來各種破壞,它具有突發性強、破壞力大的特點,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 颱風會不會引起暴雨?為甚麼?
    5、為什麼颱風會帶來暴風雨颱風給廣大的地區帶來了充足的雨水,成為與人類生活和生產關係密切的降雨系統。但是,颱風也總是帶來各種破壞,它具有突發性強、破壞力大的特點,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颱風的破壞力主要由強風、暴雨和風暴潮三個因素引起。1、強風颱風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庫,其風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
  • 颱風飛燕今日重擊日本:強風掀翻屋頂,船撞斷橋梁,水淹大阪機場
    登陸時仍相當於我國的強颱風級別,這是日本阪神地區自1961年以來遭遇的最強颱風影響。據相關監測顯示,位於颱風飛燕危險半圓的日本大阪遭遇強風襲擊,出現了46.5米/秒、15級的持續強風,和歌山、德島縣等地也出現12-14級的持續強度,大阪的陣風更是高達58.1米/秒,達到驚人的17級,不少站點都打破了觀測史上的風速記錄。
  • 「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第10號颱風羅莎 快點來瞧瞧吧!
    9號颱風利奇馬已經停止編號,但是10號颱風還沒有,據2019年第10號颱風最新消息,颱風羅莎預計明日登陸日本,在太平洋上遊蕩了那麼多天,羅莎也是時候正面出擊,然後結束自己一生光榮的使命了,以下是羅莎颱風最新路徑圖,快點來瞧瞧吧。
  • 高考地理——2018年第4號颱風奔向廣西,這些颱風知識要懂
    對於颱風,估計不同人有不同感受。但是更多的是恐懼,因為颱風的破壞力實在太大了。我們先來看看今年第4號颱風颱風其實不可怕,只要我們足夠的去了解它,就不怕它的破壞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颱風的知識。從下圖中,我們看到影響我國的颱風從東南沿海熱帶海域出發向西北方向前進。而總體前進方向如何,與副高位置密切相關。四、颱風過境前後變化對於某地而言,颱風過境前後的氣象要素特點是不同的:1、陰晴雲雨:颱風來臨前,空氣下沉,天氣悶熱 ,如下圖所示;颱風靠近,雨勢加強,8級大風範圍內會有暴雨,若在山地後的雨影區有強風無大雨。
  • 風暴潮
    ,稱為風暴潮。風暴潮是一種重大的海洋災害,我國東部瀕臨渤海、黃海、東海,南部為南海,海岸線長達18000km,沿岸帶有颱風、溫帶氣旋或寒潮大風的襲擊,是世界上風暴潮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由颱風引發的風暴潮災害更為嚴重。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上海是颱風風暴潮多發區。造成風暴潮災害的因素有4個方面,即天氣系統、海洋系統、地理因素與人類活動。
  • 颱風山竹實時路徑圖來了!16日在廣東臺山或徐聞登陸
    颱風山竹最新路徑預報據悉,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已於今天(15日)上午在菲律賓呂宋島西北陸地減弱為強颱風級,上午9點30分前後移入南海東北部,10點鐘其中心位於廣東陽江東偏南方950公裡的海面上,就是北緯18.3度、東經120.3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5級(4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4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380-500公裡,十級風圈半徑100-220公裡,十二級風圈半徑
  • 颱風會帶來哪些災害?
    颱風災害主要是在颱風登陸前和登陸之後引起的。颱風引起的直接災害通常由三方面造成:  一是狂風。颱風風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據測,當風力達到12級時,垂直於風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風壓可達230公斤。
  • 香港安然度過有史以來颱風引發的最大風暴潮
    李納新 攝國際在線消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李納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9月17日表示,超強颱風「山竹」16日襲港,引發有史以來最大的風暴潮,也造成相當大的損害。由於防備工作準備充足,香港特區整體上安然度過,現正全力以赴開展善後工作。「山竹」16日襲港造成廣泛、嚴重的破壞,共造成全港394人受傷,是去年「天鴿」襲港時的3.5倍。
  • 「杜鵑」登陸恰遇天文大潮 浙江沿海將出現風暴潮
    浙江在線09月28日訊(通訊員 鄭盈盈 記者 段羅君 斯問 施雯 吳崇遠)颱風「杜鵑」備受矚目的另一個原因是,它來臨的時間剛好遇上大潮汛。颱風與天文大潮的高潮位相疊加,沿海地區將出現風暴潮,可能出現「強風、暴雨、巨浪、高潮」四碰頭的局面。
  • 10號颱風實時最新消息2020 颱風「海神」將成為今年第二個超強颱風級
    颱風危害性主要有三個方面:  (1)強風造成的災害。各類危舊住房、廠房、工棚、圍牆、臨時建築、在建工程、市政公用設施、遊樂設施、各類吊機、施工電梯、腳手架、電線桿、樹木、廣告牌、鐵塔、海上船隻、港口碼頭設施等可能因抗風能力不足而被吹倒(翻),陽臺、屋頂上的花盆、空調室外機、雨篷、太陽能熱水器、屋頂雜物,建築工地上的零星物品、工具、建築材料等容易被風吹落,門窗玻璃、幕牆玻璃等被強風吹碎或吹落,都可能造成人員傷亡。
  • 颱風對中國的影響
    11~12月中國僅廣東珠江口以西地區偶爾受颱風影響。綜上所述,華南沿海受颱風襲擊的頻率最高,佔全年總數的60.4%,登陸的頻數高達58.1%;次為華東沿海,約37.5%。登陸颱風主要出現在5~12月,而以7~9月最多,約佔全年總數的76.4%,是颱風侵襲中國的高頻季節。  颱風的強度隨季節變化而有差異。
  • 颱風季來襲!一圖讀懂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颱風命名機制
    前言:5月12日晚,2020年第1號颱風「黃蜂」生成,標誌著颱風季拉開了序幕。據中國天氣網氣象師分析,2020年颱風影響區域集中在華東和華南東部沿海地區,盛夏可能有颱風登陸北上。颱風帶來的強風、暴雨和風暴潮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產生了嚴重的威脅,而中國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受颱風影響嚴重的國家之一。
  • 颱風「環高」直撲菲律賓北呂宋
    中新社馬尼拉11月11日電 (記者 關向東)當地時間11月11日下午5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GASA)發布惡劣天氣警報,颱風「環高」(Ulysses)繼續加強,直撲北呂宋奎松等地。
  • 颱風來襲,請備好這些姿勢!
    前言受「利奇馬」影響,8月11日,山東北部和西南部、河北東部、天津南部、遼寧南部等地出現暴雨或大暴雨,山東濟南和淄博、遼寧大連等局地特大暴雨(250~293毫米);今晨,山東西北部和半島、河北東部、遼寧南部等地出現7~9級陣風,渤海西部陣風10~12級。
  • 颱風暴雨的成因
    在颱風暴雨期間,可生成多個中尺度雨團。根據1960年至1991年影響廣東的39例特大暴雨統計表明,特大暴雨主要是由颱風範圍內中尺度強對流雲團影響造成的。這種雲團在衛星雲圖上表現為雲頂溫度-80℃,水平範圍直徑100公裡,生命史為5小時以上的雲區。對於可以看作是巨型「熱機」的颱風,水汽提供了颱風的能源,直接影響降雨量。
  • 再見,颱風「利奇馬」!颱風活動路徑有規律可循嗎?
    颱風本體:為渦旋區,也叫「雲牆區」,它由一些高大的對流雲組成,颱風的暴雨和最大風力就在這一區域裡。其直徑一般為200公裡,有時可達400公裡區,危害最大。▲1986年的第16號颱風「韋恩」無疑是南海颱風路徑多變的最好典例 圖源:網絡颱風會帶來哪些災害?颱風產生的災害主要由強風、暴雨和風暴潮三個因素引起。
  • 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颱風的威脅必將擴大
    這些旋轉風暴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中部和北太平洋東部形成時被稱為颶風,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形成時被稱為旋風,在西北太平洋形成時被稱為颱風但是風暴眼被一個圓形的「眼牆」所包圍,其中包含了風暴最強的狂風和暴雨。颶風的危害颶風以許多不同的方式給海岸帶來破壞。當颶風登陸時,其下方海面氣壓會降低以至於低於颶風區外的大氣壓,這一區域的海平面會因此抬升,產生毀滅性的風暴潮——海水被高達20英尺(6米)的大風推上岸,並向內陸移動數英裡。
  • 姍姍來遲的第三號颱風「森拉克」在南海海域生成,在中南半島登陸
    比如,今年到目前為止西北太平洋地區才形成了第三號颱風,今年第一號颱風「黃蜂」生成與2020年5月12日,今年第二號颱風「鸚鵡」生成與2020年6月11日,然後我們經歷了一個沒有任何颱風影響的7月,這是極為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