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拉夏貝爾每天關門13家門店的消息,應該是火遍了全網。於是為了更好的解決難題,除了關店,它還有一系列的「減壓」活動。先是出租自己的總部大樓,後又賣掉了自己的子品牌:七格格。而最近拉夏貝爾又再一次以低價,賣掉了又一孫公司。或許,都是為了更好的解決,現在糟糕的現狀。
而之後,拉夏貝爾也在公告中表示,此次的交易,的確有助於減輕公司的經營負擔。並且在整合和優化現有的資源配置上,起到促進作用。最後慢慢聚焦核心女裝品牌的差異性發展,最後實現提升公司整體的盈利能力以及資產的質量。
這樣的公告,我們也能看到拉夏貝爾的變化。因為此前,面對關店風波的時候,他們卻只是一句:大環境不好。根本就沒有反思自己身上的問題。要知道,哪有什麼大環境不好,自己沒能力就是不足,絕對不應該用環境的問題,來掩蓋自己的錯。如果真的是大環境的問題,或許就是你這類的公司,成為了破壞環境的人!所以,拉夏貝爾的轉變,也讓我們看到了,它想要改變的心。
那麼,此前的拉夏貝爾,到底「做錯」了什麼?才會變成今天的這個模樣?而這其實,很早就有跡可循了。成立初期的拉夏貝爾是什麼?是一家平價的時尚品牌,更是向ZARA看齊,稱自己會做成「中國版ZARA」。但其實,當時的成績,它的確具備這樣的實力。畢竟上市沒多久,就完成了上市的目標;2017年的時候,更是闖進了A股。說這樣的狠話,還是有點實力的。但是之後它卻開始了下坡路……
取得成績之後的拉夏貝爾,開始走上了自己的「瘋狂之路」。首先,就是將自己的20億資金都用在了新店開業上。2012年的時候,拉夏貝爾的門店還沒有1800家;等到2017年上A股的時候,一下子暴漲到了9400家門店,增長的速度,將同行們狠狠地甩在身後。
除了這些門店問題,它似乎也忘記了本心。開始不再只做女裝。只要是能賣的,基本都有出售,無論是男裝,還是童裝,就連鞋子、配飾都在做。而也正是那時候,埋下了虧損的禍根。到了現在的,平均一天關閉13家門店。
試想一下,短短的幾年時間,門店數量都是翻倍的增長。這樣大規模的開店,需要多少的財力、物力?很多時候是,這家新店還沒開始盈利呢,新店已經在不遠處的地方開業了不良的效應。而這一點,也成為了現在,很多國產服裝品牌的通病,例如:達芙妮。想要「熬過去」,真的應該好好的反思一下。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產品的不過關。質量在下降,可是價格在上升。隨便一件羽絨服,就能買到三四千,可是跑毛、不保暖的問題卻一大堆。消費者又不是傻瓜,長此以往下去,自然不再願意買單。拉夏貝爾情,也已經被價格給打敗了。
現在的它,已經在慢慢的改變現狀了!未來,希望它能夠重回巔峰,創造更好的女裝品牌,實現「中國版ZARA」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