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空材料之母,斷然回絕美國高薪相邀,表示:中國更需要我

2020-09-19 騏驥談史

引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宣布成立,此消息傳到國外的時候,無數海外留學生、科學家,以及大批社會人士紛紛回到中國,想著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貢獻些許綿薄之力。然而這其中的很多人,他們的回國之路,卻充滿了重重阻撓和艱辛,比如中國太空材料之母林蘭英院士。

01

林蘭英,1918年出生於福建莆田的一戶普通農家。她的家中有很強的男尊女卑思想,所以幼年時期的林蘭英被家中長輩「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落後思想所束縛著,不能上學讀書。然而,當時年幼的林蘭英對於學習非常感興趣,以至於她以死相逼,用絕食的方式抗議大人的想法。三天之後,被逼無奈的母親只能同意她去學校讀書,但提出了相應的條件,那就是家務活也不能落下。

▲林蘭英照片

就這樣,林蘭英一邊讀書一邊幹活,即便如此,她在班上的成績也一直都是名列第一,雷打不動。1936年,林蘭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福建師範大學數理系。畢業之後,她留在了學校任教,並一直繼續自主學習。當時的中國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磨難,戰火連天,百姓流離失所。林蘭英對侵略者恨得目眥盡裂,儘管她心中想要改變這種局面,但她無可奈何。

▲福建師範大學

1948年,林蘭英作為交換生到美國迪金森學院數學系留學,在那裡她表現優異,於是數學系主任想要推薦她前往芝加哥大學數學系深造,但她拒絕了。因為林蘭英一心報國,所以她選擇了實用性物理,而不是以理論性為主的數學。之後,她前往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固態物理專業,並成為了該校第一個女博士。

▲林蘭英雕像

她在校期間,半導體領域正蓬勃發展,於是她也選擇了研究半導體。畢業之後,她進入一家專門研製半導體材料的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在公司裡,林蘭英憑藉著紮實的技術和理論知識,研製出了第一根單晶矽,並受到了老闆的賞識,她的工資,在當時也比別人高出許多。然而面對這樣的生活,林蘭英心中想的依舊是大洋彼岸的故鄉。於是她乾脆辭職,選擇了回到中國。

02

然而,回國之路卻,不順利。1951年,林蘭英被美國列入了禁止回國名單,並受到監視。為了儘快回國,林蘭英謊稱自己的母親病危,然而美國移民局拒絕了她的要求,並聲稱可以將她的母親接到美國,用最好的醫療手段進行治療,並在美國安享晚年。面對美國移民局的死纏爛打以及高薪相邀,林蘭英都斷然拒絕,但始終無法回到中國。直到1956年,中美日內瓦談判之後,林蘭英和部分留學生被允許回國。

▲林蘭英故居照片

林蘭英終於登上了回國的輪船,然而在登船時美國移民局的人再一次攔住了她,並檢查了她所有的行李,但搜來搜去都沒有搜到「機密文件」,便拿了她身上的6800美元的支票,放她離開了。儘管6800美元的巨款被移民局拿走了,但林蘭英還是鬆了一口氣。因為她的包中裝著500克鍺單晶和100克矽單晶,一共價值20萬美元。這是她用這些年積攢下來的錢買給祖國的禮物。就這樣林蘭英冒死從美國運回了半導體材料。

▲林蘭英雕像

回國後,林蘭英進入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任職,當時的半導體材料,在國外是嚴禁出口的東西,中國一窮二白只能自己想辦法。不過林蘭英剛好從國外帶了一些回來,於是她在這些材料的基礎之上,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獲得了不菲的成就。在林蘭英的帶領下,我國先後研製出首根單晶矽,首臺開門式矽單晶爐,拉制出首根無錯位矽單晶。然而她並沒有驕傲滿足,中國在半導體研製方面落後世界十多年,這一點小小的成就,只是基礎而已。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舊照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林蘭英院士亦是功不可沒,她也是「兩彈一星」事業的重要貢獻者之一。然而歷史的腳步突然轉了一個彎,十年浩劫突然降臨,林蘭英也受到了波及,被迫停止了手中所有的工作。直到這場劫難結束以後,林蘭英才又開始了半導體材料領域的研究。

1980年,林蘭英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方面得知林蘭英在十年浩蕩之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便派人前來遊說林蘭英回到美國,更是為她開出了一系列誘人的條件,不過被林蘭英拒絕了。她對美國代表說:中國更需要我,我很願意和美國合作搞半導體科學研究。」美國方面只有無奈放棄。

▲林蘭英畫像

1981年,林蘭英和她的團隊完成了4千位、16千位大規模集成電路—矽柵MOS隨機存儲器,並獲得了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獲獎以後的林蘭英只是微微一笑,便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了。2003年3月4日,85歲的林蘭英院士走完了她的一生。她這一生都在為了國家而奮鬥,生活簡樸,不為名利,甚至終生未婚。

結語

如果沒有林蘭英等老一輩人的付出,我國的半導體事業將會被發達國家甩得更遠。他們將畢生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國家,殫精竭慮,不計名利。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骨,是國家發展的引路人,我們應該記住他們,因為沒有他們的付出,便沒有我們如今美好的生活。

參考資料:

《林蘭英傳》

相關焦點

  • 中國太空材料之母,多次回絕美國高薪挽留,表示:中國更需要我
    中國太空材料之母就是才女之一,她多次回絕美國高薪挽留,她表示:中國更需要我。偶然的機會,林蘭英去了美國迪金森學院數學系做交換生,在那裡,她也受到了重視,曾被當時的數學系院長推薦到芝加哥大學,不過林蘭英拒絕了,她更想進行物理的學習。於是,在她的努力之下,賓夕法尼亞大學接收了她,她在那兒開始了固態估計學習,更是當時賓夕法尼亞大學第一個女博士,足以見得她學業造詣之深。
  • 她是我國航天材料之母,毅然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只因:中國需要我
    我國在太空方面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此人和她的同事。她帶動同事創下了多個新中國第一,受到了全球科學家的關注,在砷化鎵晶體太空生長和性質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被譽為「中國太空材料之母」 。同時,她還是我國半導體材料科學的奠基人。
  • 中國空間站即將升空,美國申請搭乘,總設計師用一句話回絕
    微博消息透露有27個提出了申請,希望能在中國的空間站進行合作,但是最終只有18個國家通過審核。美國也申請搭乘中國的空間站,但是卻直接被拒絕,總設計師用一句話回絕了美國,網友頓時歡呼,美國是真不行了。,並不是網絡流傳的所謂"解氣",換言之美國的申請無法滿足中國空間站的科學要求,是美國不行,才拒絕的。
  • 衝破美國阻撓回國半導體材料之母:留學生要把黃金時代貢獻給祖國
    她被譽為「中國半導體材料之母」、「中國太空材料之母」,創造了中國半導體材料領域多個第一; 她曾衝破美國重重阻撓回到祖國,不計名利,終身未婚,為祖國的半導體事業奉獻了一生。 她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林蘭英。然而,林蘭英並沒有這樣做,因為她想科技救國,國家急迫需要的是實用性的物理,而不是理論性的數學。 所以,讀博士時,她選擇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固態物理專業,成為該校第一個女博士,也是該校第一位中國博士。
  • 他是中國天眼之父,拒絕了國外的高薪工作,卻讓中國領先了20年
    中國的科技騰飛,離不開這些大國工匠在國家背後的多年付出,而現在,中國成為世界強國,也是因為他們在背後的製造的大國利器在支撐著。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對於這位中國天眼之父,很多人都比較陌生。南仁東畢生專注於天文領域,當時拒絕了外國300倍的工資,毅然回國發展天文學,後來在「FAST」項目中拼搏了半生。
  • 美國炸彈之母威力僅次於原子彈,相當於200枚中國魚七魚雷
    這裡要澄清幾個誤區,炸彈之母並非很多媒體說的燃料空氣炸彈,它裝填的是一種特種炸藥,甚至中國都有,用在魚雷戰鬥部上。炸彈之母也不是什麼鑽地炸彈,美國的巨型鑽地炸彈是另一種GBU-57巨型炸彈。4月13日美軍在阿富汗東部楠格哈爾省投下「炸彈之母」GBU-43巨型炸彈,這是美軍首次使用這種威力最強的非核武炸彈。
  • 中國發射火星與美國進行太空競賽
    兩國正處於一個有利的時期,地球和火星在短途旅行中處於有利位置,美國太空飛行器將於7月30日升空。中國宣教團被命名為「天問一號」(Tianwen-1),這是對一首經典詩的致敬,這首詩帶有關於宇宙的詩句。工程師和其他員工在海南南部島嶼的發射場上歡呼雀躍,這是中國最大的太空火箭-長徵3月5日登上藍天。
  • 美國最不想放回的中國科學家,手握15項專利,婉拒高薪毅然回國
    在許多老一輩人的思維裡,總是認為,男孩子比女孩子要更適合學理科,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但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便用實際行動證明,女生學起數理化,並不比男生差,當年她謝絕美國高薪,毅然回國,如今擁有15項專利,部分成果更是應用到國內外微電子公司的器件製作中,她便是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林媛。
  • 他們是中國「國寶級」科學家,美國多次想高價挖走,均被一口回絕
    經過70年的風雨歷程,中國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不管是經濟領域還是軍事等其他領域,都展現出卓越成績。中國聲音成為世界上一股不可被忽視的力量,中國建議以及中國模式也引發各國熱捧。而中國之所以能在這麼短時間迅速崛起並得到世界認可,最關鍵的還是那群永遠在祖國身後默默無聞奉獻的偉大科學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對中國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5大國寶級科學家,美國多次想出高價將他們挖走,但都被一口回絕,頗具民族風骨。
  • 中國基因晶片之母——記市勞模、科學家李瑤(組圖)
    「我平時基本是備一課上一課,趁『五一』要多備點,抓些提前量!」  這是一位追求速度和價值的女教授。她曾用半年時間主持創建了國內首個基因晶片技術平臺,被譽為「中國基因晶片之母」,其創造的相關成果為上海引資2.5億元,創國內自主智慧財產權作價之最。  用國際同行的話說,在中國女科學家手中誕生的基因晶片,用「中國速度」跨進了世界科學前沿。
  • 中國太空發展不屑於美國技術合作
    報導稱這是為了防止中國獲得美國的太空技術。目前中美委員會正在要求國會通過新的法令,禁止任何之間和間接的美國實體——包括個人企業和大學與中國進行任何太空合作。其實,這是美國那些無腦政治人的昏招,美國早在2003年就對中國搞太空技術封鎖,早就停止與中國太空項目的合作。我看這是美國人刷太空戰略上的存在感。
  • 中國版炸彈之母有多厲害?轟-6K只能攜帶一枚,威力僅次於核武器
    繼美俄之後,中國也測試了自己的「超級炸彈」。這種超級炸彈被稱為中國版「炸彈之母」。要研製超級炸彈,就必須先研製出足夠穩定,且能量密度極高的「超級炸藥」,而可以掌握這種成熟技術的國家不到一手之數。 2003年美國為伊拉克戰爭開發了超級炸彈GBU-43/B,就是俗稱的「炸彈之母」,殺傷半徑高達150米。
  • 我國半導體材料的開拓者——林蘭英
    20世紀中葉,單晶矽和半導體電晶體的發明及其矽集成電路的研製成功,導致了電子工業革命;20世紀70年代初,石英光導纖維材料和GaAs雷射器的發明,促進了光纖通信技術迅速發展並逐步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使人類進入了資訊時代;超晶格概念的提出及其半導體超晶格、量子阱材料的研製成功,徹底改變了光電器件的設計思想
  • 美國不願放回的中國科學家林媛,手握15項專利,拒絕高薪一心回國
    我國向來是人才輩出的國家,許多青年才幹多喜歡去美國留學歷練,因此美國對我國的優秀青年科學家不惜砸下重金,而林媛就是其中一位美國不願放手的中國科學家,她手持15項專利,拒絕了高薪聘請毅然決定回國。那麼林媛的身上究竟發生了怎麼樣的故事呢?
  • 中國太空發展很難跟上美國嗎?SpaceX等民企獲國家贊助是主因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及創業家馬斯克旗下的航太製造商SpaceX,5 月30 日順利完成人類史上第一次由私人企業執行的太空載人任務,在亞洲引發太空研發熱潮。不過,國內市場又被國企佔據,太空產業較難具備競爭力。
  •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放棄高薪支教西部,是什麼給了她動力?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放棄高薪支教西部,是什麼給了她動力?我的任務是練習,練習,不斷地練習。失敗和疲勞常常把我絆倒,但一想到堅持一段時間會讓我所愛的人看到我的進步,我就鼓起了勇氣。——海倫·凱勒就拿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鄭璇來說,她從2歲開始,一場意外的醫療事故讓她從此墜入無聲世界,但是她並沒有向生活和命運低頭,從此開啟了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的學習之路。
  • 核元勳李恆德去世:美國再好,我也要回來
    1991年至1999年擔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第1至2屆理事長,1996年起當選為國際材料研究聯合會主席。1994年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1988年至今任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系教授。李恆德院士是我國核材料和金屬離子束材料改性科學技術的先驅者之一。
  • 中國科技大爆發!這才是美國懼怕的原因!
    圍繞著高科技領域主導權的爭奪,美國祭出制裁大棒,全力打壓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但是,我們也看到了,即便川普史無前例地動用了「國家緊急狀態」,利用國家機器打壓一家中國民營高科技企業,卻依然不能如願。美國打壓一家公司尚且如此,那面對整個的中國高科技產業,就更無可奈何了。
  • 美國的月球探索規則違反太空法嗎?在太空,中國能否後來居上
    提議在月球門戶發射組裝一個空間站,這是NASA以月球為中心的Artemis項目的幾個組成部分之一,需要國際合作夥伴的大量投資。相反,《阿特彌斯協定》更像是由美國下達的指令。因此,俄羅斯不打算全面參與美國的登月計劃。對美國來說,現在更像是一個政治項目,而在政治上,中俄與美國的立場似乎很鮮明。俄羅斯打算自己飛向月球,而不是與美國合作。而中國是另一個對美國的月球意圖持懷疑態度的國家,一直以來中國的航天事業都是遠遠落後於美國的,但是隨著嫦娥系列以及長徵系列火箭的升空,隱隱有後來居上之勢。
  • 拜登太空顧問:美國與中國開展航天合作很重要
    「政客」新聞網:拜登太空顧問敦促與中國進行合作 「我認為將中國排除在合作之外是個失敗的策略。」美國前太空人、拜登過渡團隊成員帕姆·梅爾羅伊(Pam Melroy)說,「我們參與到合作中非常重要。」 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前局長、太空人查爾斯·博爾登(Charles Bolden)也表示,阻止中國加入太空合作是錯誤的做法。因為現在中國的技術非常先進,根本不需要美國就能實現登月等重大太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