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70年的風雨歷程,中國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不管是經濟領域還是軍事等其他領域,都展現出卓越成績。中國聲音成為世界上一股不可被忽視的力量,中國建議以及中國模式也引發各國熱捧。而中國之所以能在這麼短時間迅速崛起並得到世界認可,最關鍵的還是那群永遠在祖國身後默默無聞奉獻的偉大科學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對中國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5大國寶級科學家,美國多次想出高價將他們挖走,但都被一口回絕,頗具民族風骨。
第一位:中國殲20之父——楊偉
殲-20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隱形戰鬥機,憑藉此中國成功進入世界最先進的第五代戰鬥機行列,同時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當前的空軍力量和國防建設實力,是中國軍事高速發展的一個典型代表,至少在戰鬥機領域,中國已經能同美國平起平坐,並且還遠超俄羅斯。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應該歸功於總設計楊偉以及其背後的整個團隊,若沒有他們的日夜奮戰,絕不會有殲-20的悍然問世。
第二位:中國航空母艦之父——朱英富
朱英富長期從事中國大型水面艦艇研究和設計工作,在全艦綜合集成、隱身性和艦機適配性等領域均有很深的造詣,並且還成功主持研製了出口型飛彈護衛艦和第三代驅逐艦,實現了艦船技術跨越發展,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
但其最響噹噹的成就還在於設計了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也正是如此,中國從此打破了零航母的現狀,用短短60多年的時間打造了一支強勢海軍。與此同時,「遼寧號」的成功也為中國第二艘、第三艘航母的問世打下夯實的基礎,相信不久之後,中國海軍一定會成為世界大洋上最亮麗的風景線。
第三位:中國飛彈之父——劉寶墉
劉寶墉長期從事彈道飛彈總體設計工作,是東風31的總設計師。東風31對中國軍事實力的提升以及在國際上的地位有多高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它是一型陸基遠程彈道飛彈,也是中國首型固體燃料遠程彈道飛彈,更是中國第二代戰略飛彈的傑出代表。
無論是在緊湊的外形、較低的重量上,還是射程與載荷比例方面,均與世界當前裝備的先進型號大致相當,在打擊精度和生存能力上,也和主流型號基本處於一個檔次,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
第四位:中國載人航天之父——戚發軔
不管是從最初的東方紅號還是後來的神舟號,他均參與整個主持工作,更是我國神舟號飛船的總設計師,也正是他使中國成功從航天大國轉變為航天強國。
第五位:中國陸戰之王——毛明
他是我國兵器製造領域的專家,是中國99A式主戰坦克總設計師。當年,若不是他帶領團隊不斷創新,歷經七年奮戰,努力提升軍隊主戰坦克技術水平,國產坦克當前又怎會躋身於世界先進水平之列。
總之,「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正是因為這5位偉大科學家以及其他更多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對其專業的無限熱愛以及報效祖國的滿腔赤子之心,才築牢中國防禦的銅牆鐵壁,才創造出中國抵禦外敵的「21世紀新長城」,這才是新時代下中國最可愛的人,我們應該為這些科學家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