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寶級」科學家:加入阿里達摩院,拖家帶口到我國做科研

2021-01-09 騰訊網

在上個世紀,我國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國內一窮二白,所有的重建任務都十分艱難。不過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依舊有無數的科學家回國,他們以一腔熱血,放棄了國外的高薪工作,甚至衝破了國外的政治威脅,回來建設祖國。

在那些前輩的努力之下,新中國擁有了自己的原子彈,擁有了自己獨立自主的外交,甚至還擁有了完整的國防體系和工業。這些前輩的貢獻讓我們肅然起敬,但那個年代我們真的太窮了,根本無法實現人才的引入,只能夠靠著愛國主義,召回那些英雄們。

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攻守之勢異也,過去西方國家的人才不屑於來我國,現在伴隨著中國的強大,曾經西學東漸的現象,現在變成了東學西漸,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才開始朝著我國前進。例如美國「國寶級」的科學家的他,加入了阿里達摩,那可是拖家帶口來中國做科研,這樣的現象真的讓我國大長臉面。

一、人才的流失

其實說起到這個事情,就不得不說到曾經我們遇到的尷尬。在八九十年代,我國雖然已經在實行改革開放,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我國國內的環境並沒有趕上西方,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培育的大量人才被迫只能送往國外深造。在這一過程中,由我國自身的考慮,也希望這些人才能夠走得更遠,看得更高。

但誰都沒有想到,當年的這一舉動使得我國損失了很多的人才。因為當那些人才去到了國外以後,立刻見識到了國外的美好,看著他們那發達的城市,以及各種各樣的誘惑,因此這些人有不少都留在了國外,沒有歸來。更有甚者,美國方面也是想方設法的留下我國人才,又是提供政策,又是提供獎金,結果導致了人才的進一步流失。

因此,在上個世紀,我們的人才流失現象是比較嚴重的,美國人可謂是把我們狠狠的將了一軍。但俗話說得好,歷史的風雲總是變化的,美國趁著我們弱小的時候,可以搶走我們的人才,可以靠著手中的資金來誘惑。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改革開放的成果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水平越來越好,而且國內建設也做得越來越好,到現在為止,我國的很多環境甚至都超過了美國。

因此,人才流失的現象一下子顛倒了過來,不再是我們要擔心人才是否流入到美國的環境下,而是美國人要擔心,是否會有更多的人才願意到中國來。

二、人才的歸來

根據一些統計,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願意回到祖國,而且還有不少的外國友人也慢慢的接受了中國的國籍,並且在中國做建設。例如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說到過一些運動健將,其中也不乏一些美國天才,他們願意為中國而戰,甚至他們愛上了中國的文化歷史以及一切。

在這些浩浩蕩蕩的外國人才之中,有一個叫馬裡奧點·賽格德的人也跟了上來。說起到這個人,可能大家並不是很熟悉,但是他的到來卻真的給我國長了臉面,而且使得美國人非常的尷尬。

如果打開這個人的履歷,我們會發現,這真的是一個國寶級別的人才。他出生於匈牙利,後來前往美國留學,他在1989年獲得了博士學位,而且在他的專業計算機領域,他更是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他的論文也得到了美國方面的認同。此後他在美國大學任教,並且為美國很多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科研幫助,可謂是功勳卓著。

更為重要的是,他還在美國著名的貝爾實驗室任職,擁有著長達7年的研究經驗。除此以外,馬裡奧點·賽格德教授還在2001年和2005年憑藉著自己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研究成果,居然獲得了兩次哥德爾獎。

眾所周知,這個哥德爾獎可是計算機領域的最高成就,單憑這兩次獲獎就已經可以奠定他大師的位置。因此理論上來說,馬裡奧點·賽格德是美國計算機領域的頂級科學家,稱呼他為「國寶級」科學家一點都不誇張。

然而就在2018年,這位頂級科學家,最終應阿里達摩院之邀來到了雲量子實驗室。要知道,阿里達摩院是一個涵蓋了量子計算機,以及網絡安全等世界尖端計算機技術的研究院,這很明顯就很對馬裡奧點·賽格德大教授的胃口,因此他應邀來到了這裡。

不過對此很多人還是提出異議,馬裡奧點·賽格德大教授已經是美國頂級科學家,為什麼要來到中國呢?

經過他自己的解釋,他一直希望所有的科學技術可以突破界限,進行自由的組合與借鑑,這樣可以極大的提高科技含量與發展水平,這樣就可以做更多對人類有益的事情。因此他願意來到達摩院,來和這裡的人們實現他的願望。

不得不說,馬裡奧點·賽格德教授的觀點還是挺新穎的,在他的眼中,科學沒有國界。他的願望還是讓人敬佩的,因此中國人民都願意配合他一起實現這個願望,建設美好未來。

三、中國崛起

不過話又說回來,馬裡奧點·賽格德教授之所以來到中國來實現他的夢想,而不是去德國或者法國,究其根本還是因為中國的崛起。因為中國經濟發展了,所以能夠建設更好的設備,能夠建設更好的實驗室。有了這些良好的條件,所以那些有著崇高精神的科學家願意來到中國的領土,突破美國人的阻礙,來實現人類共同的目標。

這一點估計美國人都氣瘋了,他們怎麼都沒有想到,曾經他們阻止錢學森回國,現在他們被迫阻止這位大科學家前往中國。雖然做的事情是一樣的,但性質卻調轉了過來,而且他們都沒有實現既定的目標。

個人覺得這還只是一個開始,未來中國會越來越強大,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好,也會吸引更多的科學家來到這裡一起工作。不知道那時候美國人看到這個場景會是什麼樣子,估計會很難看吧。

不過有一點要強調,我國並不像美國是一個小氣的霸權國家,我們要做的事情也不是為了一國一家,而是要為了全世界人民而努力,而這也是我們與國際友人合作,能夠吸引大科學家到來的重要原因。

總結

總的來說,我們真的應該非常的驕傲,中國已經不再是過去的中國,我們已經擁有了相當強大的經濟實力,而且還有很強大的科研力量。這些東西不僅僅能夠給我國人民帶來巨大的利益,同時也可以號召全世界的科學家一起來到中國,共同為人類未來謀利。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是一個平等開放的國家,一向主張所有的人來者是客。因此我們並不會像美國人一樣強制某些人留下來,又或者趕走某些人,也只有這樣開放包容的心態,才能夠容納更多的科學家,容納更多的思想,推動未來科技的進步。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科技爭霸中,我國肯定會佔有很大的一個席位,因為我們的發展潛力不可限量,而且我們的心態永遠保持著和平,這對於未來的發展其實有很大的影響。

但實現這個目標不僅僅需要國家和政府的努力,更加的需要全國人民一起的配合,讀書的好好讀書,工作的努力工作,每一個人都應該樹立起大國公民意識,為我國科技之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樣才能夠儘快的實現這一目標。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美國「國寶級」科學家:加入阿里達摩院,拖家帶口到我國做科研
    例如美國「國寶級」的科學家的他,加入了阿里達摩,那可是拖家帶口來中國做科研,這樣的現象真的讓我國大長臉面,而且國內建設也做得越來越好,到現在為止,我國的很多環境甚至都超過了美國。說起到這個人,可能大家並不是很熟悉,但是他的到來卻真的給我國長了臉面,而且使得美國人非常的尷尬。
  • 美國重量級科學家,投身於我國阿里達摩院,舉家搬遷至中國?
    當今世界,各大國都在科研上投入了海量資金,各國看待自己的知識分子就像看待寶貝一樣,小心護在本國,給予大量優厚的待遇。每一個高端知識分子都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對於國家發展至關重要。曾今,我國科技落後,只能不斷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但到了現在,我們經濟發展,已經能吸引外國優秀人才來華效力。
  • 獨家| 阿里達摩院大牛任小楓離任:一波三折轉入高德地圖
    機器之心消息,經機器之心聯繫多方知情人士確認,阿里達摩院前視覺實驗室負責人任小楓已經離開阿里達摩院,轉入高德地圖,擔任高德地圖首席科學家。2014 年,高德被阿里全資收購,現作為阿里巴巴的全資子公司。目前,阿里達摩院官網仍顯示任小楓為其機器實驗室負責人。
  • 劍來:阿里達摩院外傳
    2015年7月,iDST分成三部分:漆遠帶領團隊加入螞蟻金服;金榕。司羅、華先勝等人加入淘寶和天貓的搜索部門;鄢志傑等人加入阿里雲。這幫科學家就此散作滿天星,被分到阿里各個業務部門。等待他們的命運是什麼?iDST也從阿里集團直屬變成阿里雲的二級部門。這個神秘的組織還能捲土重來,扛起阿里技術探索的大旗嗎?
  • 為何1000名頂級科學家皈依中國?日本國寶級科學家道出真相
    1074位世界頂級科學家皈依我國據統計,從2018年以來,已經有1074名頂級海外科學家到我國進行科研工作,其中人數最多的就是日本。從日本外務省的數據來看,長居中國展開科研的日本頂尖科學家同比上漲25%,他們在我國各大高校、研究院,成為我國科研事業發展的得力助手。
  • 機翻領域競爭激烈 臉書AI翻譯主管加盟阿里達摩院
    5月21日,阿里巴巴宣布,Facebook(臉書)應用機器學習部AI翻譯團隊主管黃非博士入職阿里巴巴達摩院。在達摩院機器智能技術實驗室,黃非和同事推動人工智慧(AI)翻譯在新零售、跨境電商、視頻等領域的實時翻譯應用。
  • 阿里達摩院實習生立功!何愷明Mask R-CNN精度提升,一半輸入數據量...
    這就是阿里達摩院提出的提出的圖像分析新方法:「頻域學習」(Learning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核心要義,是省略圖像壓縮/解壓縮中計算量最大的步驟,直接利用頻域特徵來進行圖像推理,減少系統中模塊之間的數據傳輸量,從而提升系統性能。
  • 我國國寶級科學家,20餘年獻身國防,揚言:要讓美國戰機變成廢鐵
    而在我國近代,也湧現了不少優秀的科學家。吳劍旗便是其中之一。 01 眾所周知,現在各個國家之間幾乎沒有真槍實彈的戰爭,但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卻是一直存在的。為防止其他國家在不經意間做大做強,美國倒是「居安思危」,經常派出偵察機打探他國國情,上世紀蘇聯、我國都曾遭受過偵察機的入侵。
  • 阿里達摩院專家解密:AI算法將肺炎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的...
    雷鋒網了解到,2月1日,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線自動化的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利用阿里達摩院研發的AI算法,可將原來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大幅縮短確診時間,並能精準檢測出病毒的變異情況。達摩院算法專家顧斐博士表示,目前醫院普遍採用核酸檢測方法,只能檢測到病毒基因的局部。一旦病毒發生變異,就可能出現漏檢的情況。
  • 阿里達摩院又新出了哪些「黑科技」?
    但GPS僅能提供米級精度的絕對定位,若要將精度提升到釐米級,業界通用的解決方案是藉助RTK(載波相位差分技術),而RTK通常需要搭配高精慣導使用,存在成本高昂、無法克服衛星信號不穩或丟失等問題。阿里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介紹,主流的多源融合定位技術分為鬆耦合和緊耦合兩類,前者對傳感器數據的處理結果進行融合;後者先對傳感器原始數據作融合,再進行集中式計算,效果更好,難度也更高。
  • 阿里達摩院、之江實驗室又新出了哪些「黑科技」?
    阿里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介紹,主流的多源融合定位技術分為鬆耦合和緊耦合兩類,前者對傳感器數據的處理結果進行融合;後者先對傳感器原始數據作融合,再進行集中式計算,效果更好,難度也更高。此次迭代,阿里達摩院正是採用了緊耦合算法,該算法首先對傳感器原始數據作融合,再進行集中式計算,實現了GPS、慣導、輪速、相機、雷射雷達等多模態傳感器的融合,用低精度的傳感器實現了釐米級定位。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在沒有GPS信號的隧道、地庫等場所,該定位系統也能正常運行。
  • 阿里達摩院科學家,3年造出小蠻驢!量產物流機器人,全自動駕駛
    雷剛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沒想到,這就是阿里達摩院最前沿的AI和自動駕駛技術的集大成者。取名小蠻驢,四輪構造,外形酷萌、靈活身手還能穿梭在各種末端道路場景中完成送貨。阿里方面解釋,驢作為中國人過去最常用的勞動力,是幫助人代步、趕集、載貨的生產力工具。而「小蠻驢」定位就是是數字原生時代的趕集工具。
  • 我國的國寶級科學家,90歲高齡身家千億,讓國產航母提前30年
    而在建造航母的過程中,我國又曝出國寶級科學家,他是我國的最強焊工,90歲高齡身家千億,讓國產航母的出現提前30年。 這位科學家名叫潘際鑾,他是我國的科學院院士。
  • 我國一國寶級科學家被曝光,曾放話:定要讓美國飛機變成一堆廢鐵
    美國只喜歡做一些小動作,喜歡用偵察機從其他國家獲取一些情報。它的行為令人厭惡。在中國,一位國寶級科學家被曝光,曾說美國飛機一定要變成一堆廢鐵,而這位科學家終於做到了。那麼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是誰?畢業後,他憑藉自己的專業和教育優勢,投身於國內科研院所,該研究所的主要方向是雷達技術。1999年,吳劍旗所在的研究所接受了機動三維雷達工程任務。這項任務非常光榮,但也非常艱巨。在突破重重困難後,他於2001年順利完成了這一課題的研究,並於2012年完成了世界首創的實用系統,功勞主要屬於吳劍旗團隊。
  • 阿里達摩院發布十大科技趨勢:模塊化讓造芯像搭積木一樣簡單
    剛剛,阿里達摩院2020十大科技趨勢發布,涵蓋人工智慧、晶片製造、量子計算、工業網際網路、機器協作、區塊鏈、隱私保護、雲計算等多個領域,勾勒新一年科技走向。達摩院第二次預測科技走向:繼續聚焦晶片這是達摩院成立以來第二次發布科技趨勢。與去年相比,今年趨勢更加專注於落地,更加趨向於產業,也擴展了科技突破的視野範圍——從信息技術領域拓展到了新材料領域,以及怎麼用前沿技術構建新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也成為了新的核心。當然,也有對上一年趨勢的延續,比如晶片,這也是達摩預測今年科技走向的焦點。
  • 中國「國寶級」科學家:美國的飛機敢來,就把它們變成一堆廢鐵
    對此,我國的一位「國寶級」科學家就曾放出豪言:只要美國飛機敢來,就把它們變成一堆廢鐵。    我國在雷達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而這位國寶級的科學家就是我國雷達領域的權威吳劍旗,吳劍旗是1966年生人,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求學,畢業後便就職於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開始從事雷達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領先就領先美國,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院士的傳奇人生!
    不求個人名利,專心搞科研,以國家利益為重,這才是我們需要的國寶級科學家,這才是民族脊梁、國之棟梁!馬偉明說過最牛氣的一句話就是,「領先就領先美國」!2008年,馬偉明到北京出差,海軍機關領導強行留下他到海軍總醫院檢查,檢查出來身體多項指標不太好。按他目前承擔的科研任務,就是再過10年他也擠不出一個休息日。馬偉明的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鄭逢時教授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我不擔心你在學術上超過我,只擔心你的身體還能堅持多久?」對此馬偉明的回答是:「如果我們不拼命,不能在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國家選我這個最年輕的院士又有什麼意義!」
  • 日本請求加入中國科研被拒,轉而找到美國,結局驚喜!
    中國在航空領域的起步較發達國家晚一些,但是我國的科研人員一直在不斷的努力,不斷的進步,希望有一天能夠在國際上取得一席之地。日本請求加入中國科研被拒,轉而找到美國,沒想到美國更早出局!這不我國的「第二艘」載人飛船很可能就要出現了,是不是很激動。
  • 阿里達摩院官網今日上線,5 大研究領域、14 個實驗室全公開
    加入阿里巴巴之前,曾擔任亞馬遜資深主任科學家,負責 Amazon Go 計算機視覺算法的研發。相關論文被引用 10,000 次以上,是 CVPR 和 ICCV 會議的領域主席。  北京大學應用數學博士,IEEE Fellow,ACM 傑出科學家。
  • 國寶級科學家回國,轟動整個美國科學界,手段盡出怎麼留卻留不住
    錢老的侄子也是一個非常有成就的科學家,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讓無數國人非常的激動。但是這個錢老的侄子錢永健曾經在公開表示自己是美國人,自己的一切都是美國給的,和中國無關。這樣的話語非常的讓人心寒,雖然他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在思想上卻和他的大伯錢學森差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