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開始重視海軍的發展,不少軍事強國紛紛投入航母的研製中。所以等到了二戰後期,在全球範圍內共有數百架航空母艦。現如今,航母的數量遠不如二戰期間多,但是其綜合性能卻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不過,很多國家就算想研製航母,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目前掌握航母研製技術的國家並不多。
雖然中國的航母發展起步較晚,但是我國的發展速度卻非常快,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就成功建造出了兩艘航母。而在建造航母的過程中,我國又曝出國寶級科學家,他是我國的最強焊工,90歲高齡身家千億,讓國產航母的出現提前30年。
這位科學家名叫潘際鑾,他是我國的科學院院士。事實上,他除了幫助我國提前研製出國產航母——山東艦以外,還為我國的高鐵建設,以及焊接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當之無愧的最強焊工。
潘際鑾院士曾經歷過抗日戰爭,日軍摧毀了他的家園,為了活下來他只能和家人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這樣的經歷讓潘際鑾院士清楚的認識到,只有國家強大起來了,百姓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潘際鑾院士立刻響應國家的號召,投入到祖國的科研事業中。每當祖國遇到焊接方面的難題時,他就會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幫助祖國渡過難關。
我國在研製國產航母的過程中,就遇到了焊接技術上難題。由於建造航母所使用的都是特質鋼材,使用普通的焊接技術根本無法將兩塊鋼板焊接在一起。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潘際鑾院士進行了大量試驗,終於讓我國的國產航母得以順利面世。
如今潘際鑾院士已有90歲高齡,他本應該在家安享晚年,但是潘際鑾院士在退休時曾表示,一生只做一件事,只要國家還需要他解決焊接方面的問題,他就會隨時待命。
不得不說,中國之所以可以獲得如今的成就,就是因為有這樣一群願意為國家的發展而奉獻一生的科研人員。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可以見證祖國的成長,才可以擁有和平、安寧的生活。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沒錢、沒技術、沒武器,但是我們並沒有放棄希望,我們始終堅信中華民族可以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中國也會再次獲得世界各國的認可。現在我們正在實現逐步自己的中國夢,相信未來的中國也會變得愈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