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同時,憑著人類的努力鑽研,科技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所以,要想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就必須要培養科學技術人才,才能使國家一直富強繁榮。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有價值的,而價值又分為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能夠將這兩個價值都很好地實現了的人,少之又少。但是,有這樣的一位老人,他叫潘際鑾。他是價值千億的最強院士,火箭和航母都離不開他的技術。完美地將兩種價值都在自己的身上得到了實現。
現在,我們常常提起「匠人精神」這一詞,我想,潘際鑾應該無愧於這樣的讚譽。他在自己的崗位上面,一直兢兢業業地工作,一做就是幾十年,通過刻苦的鑽研,推動了行業的進步,中國首座核電站、首條高鐵、國產航母都離不開他,堪稱中國最強焊工!
首先,潘際鑾的技術在我國的首個核電站上得到了運用。潘際鑾成功地將氬弧焊應用於在核反應堆的製造當中。那麼,氬弧焊是什麼呢?它是氬氣保護下的一種焊接方法,避免了局部的氧化,潘際鑾是當時中國掌握運用這一技術的第一人,因為他的存在,我國的首座核電站才能被成功建造出來。
潘際鑾對我國航母的製造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大家都知道海軍在現代戰爭中的巨大作用,而航母的製造,就是海軍軍備的重中之重,是現代海戰的關鍵。但是我國製造航母還是遇到了不少困難,其中一個很大的困難就是被潘際鑾解決的。當時,面對根據航母製造特點而生產出來的鋼材,一般的焊接方法根本就不管用,而潘際鑾經過反覆的鑽研,最終找到了焊接鋼材的方法,中國的航母才能順利下水。
最後要來講的就是與我國國計民生緊緊相關的交通工具——高鐵了。在每年的國慶期間,它次次都表現出了巨大的運輸能力。那些堵在高速路上的乘客表示,以後如果搶不到高鐵票就不回家不旅遊了。相較於其他交通工具來講,它的優點是非常明顯的:速度快、車廂整潔、運行平穩。但在高鐵的製造過程當中,也出現過很多困難。比如,我們普通鐵路的軌道之間的接頭縫隙是比較大的,但由於普通鐵路運行速度滿所以沒事。但是高鐵的速度非常快,過寬的接頭縫隙根本滿足不了要求,這個時候,潘際鑾又出手了,他憑著過硬的專業能力解決了這個問題,高鐵的順利開通少不了他的功勞。
儘管潘際鑾老人今年已經九十一歲高壽了,但是他身體康健,還能騎自行車。而且思維活躍,每一天都會去實驗室工作,思考一些更深、更有趣的新問題。即使他已經「身價千億」,他仍然過著這樣樸實的生活,可見潘際鑾真的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軍事裝備和基礎設施的製造,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但最終都被克服掉了。每一次國家有了科技上的新進展,都是因為這一群專業能力過硬,心懷天下的科學家,是他們讓國家更強大,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