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破解世界凍土建設難題 讓最高海拔隧道通車
小火爐破解世界難題 凍土層施工取得巨大成功青海地處高原,在這裡修建公路,要面對各種各樣複雜的地質條件。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的雪山一號隧道,雙洞總長9065米,施工最高海拔達4800多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環境最惡劣的高速公路隧道。更重要的是,隧道進口要通過多年凍土層,在凍土層上施工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
牡佳高鐵全線貫通,「基建狂魔」再次擦亮「中國名片」
11月30日10時30分,在牡丹江至佳木斯高鐵勃利縣小五站鎮施工現場,牡佳高鐵第二、第六標段最後兩節鋼軌鋪設連接完畢,順利完成貫通。標誌著全國在建最東端高寒高鐵牡佳高鐵全線鋪軌貫通,為明年全線進入聯調聯試奠定堅實基礎。
-
圓一個高原凍土上的高速夢
已有工程經驗不能簡單複製 青藏高原地處高寒高海拔地區,多年凍土的平均溫度為-0.5至-3攝氏度,夏季遇熱融化,冬天凝固。青藏高原凍土問題如不解決,道路安全將受到很大影響。 在青藏鐵路通車十年的今天,凍土問題何以又被納入國家科技部的重點研究範圍?
-
帶你看看世界第三極油燈變電燈的中國方案
和凍土「猛獸」和平共處 在凍土區施工,施工人員最怕的就是發生凍土「擾動」。高原凍土如同一頭沉寂多年的猛獸。如果貿然打擾,沒和它「處好關係」,那麼在「凍拔力」的作用下,它能將百十噸重的鐵塔基礎「抬「出地面。 如何破解凍土施工難題?
-
中國兩條「天路」凍土基礎穩定
中國兩條「天路」凍土基礎穩定 2017-10-12 15:18: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湃
-
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 邊防官兵喝上甘甜...
實現在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點位打井,有效解決永凍層施工難題近日,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高原邊防部隊官兵喝上了甘甜井水。多年來,各級採取運送河(泉)水、融冰化雪取水、安裝淨水設備、上送純淨水等措施,解決高原高寒地區部隊供水保障難題。今年以來,軍委後勤保障部著眼進一步改善戍邊官兵生活條件,遴選陸軍部分高原高寒邊防點位,按照「因地制宜、多措並舉、一點一案」思路,組織開展高原高寒地區打井取水試點。
-
龍脈特刊之青藏鐵路揭密:凍土降溫思路之變
「都是凍土鬧的。」孫老闆很無奈,房子是一年前新蓋的,半年後地面就開始下沉,牆壁也跟著開裂,多次修補也無濟於事。 孫老闆的飯店門前就是正在施工的青藏鐵路。「鐵路建起來,不也得成了大麻花?」孫老闆一直很疑惑。 這個問題,他也曾拋給來飯店吃飯的青藏鐵路施工人員。對方只笑笑:「到時你就信服了。」如今,他門前的路段已經修好一年有餘,依舊平直如故。
-
青藏鐵路凍土地段時速將達到100公裡 創世界最快
新華社西寧6月14日電(記者侯德強 王聖志 拉巴次仁)建成後的青藏鐵路凍土地段時速將達到100公裡,非凍土地段達到120公裡,這是目前火車在世界高原凍土鐵路上的最高時速。 全世界在多年凍土區修築鐵路已有百年以上歷史,但已建成的多年凍土區鐵路病害率很高,行車時速只有60-70公裡。
-
世界上凍土帶中最長的鐵路橋:我國清水河大橋,全長11.7千米
全球凍土面積約590萬平方公裡,佔陸地總面積的5.5%。北冰洋沿岸是凍土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包括歐亞大陸北部、北美大陸北部以及北冰洋的許多島嶼,還有南極大陸邊緣及附近海域中島嶼地區;凍土分布圖(2000)-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 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東北大小興安嶺山區、西部高山區及青藏高原地區。
-
中外專家把脈凍土高速工程技術難題
實習記者 欒玉博 攝 今年5月4日,「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海拔高寒地區高速公路建設技術」項目通過驗收。8月1日,我國首條凍土高速公路——青海共和至玉樹高速公路(簡稱共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多年積累的研究成果得到實踐驗證。
-
——記中科院寒旱所凍土與寒區工程研究創新團隊
消息傳來,中科院寒旱所上下為之振奮,凍土團隊成員陳懷琴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下了這首《凍土之戀》。 半個多世紀以來,凍土創新團隊老中青三代懷揣著夢想,紮根西部,潛心於凍土研究,攻克了一個個世界性難題,完成了一項項重大建設工程,用青春和熱血把論文寫在了祖國的高寒大地上。
-
【人民日報】青藏鐵路如何穿越凍土
這說明青藏鐵路的建設進度大大加快了,同時也說明建設者們已初步解決了鐵路穿越多年凍土地帶的工程技術難題。青藏鐵路如何穿越多年凍土,是誰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6月下旬,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到海拔4600多米的凍土區,採訪了中科院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青藏高原研究基地的專家。先看一組數字:世界上在凍土區修築鐵路已有近百年歷史,但因難度大,很多問題尚未解決。
-
青藏公路多年凍土科研團隊
2002年,他擔任西部項目裡最大的項目——多年凍土地區公路修築成套技術項目總負責人,每年都要去青藏線,布置實驗方案,現場踏勘測量,並進行病害整治的現場施工指導。他說:「青藏公路的病害整治研究,跟給人看病一樣,你要先望聞問切,找準病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凍土研究必須要現場鑽探,現場解決問題。」
-
中國首條穿越青藏高原凍土區高速路實現通車
8月1日,經過近7年的建設,世界首條高海拔高寒多年凍土區高速公路、我國首條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高速公路青海省共和至玉樹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運營。共玉高速由中交一公院負責項目全線的總體設計並承擔科研攻關任務。
-
持續延伸發展的高鐵網擎起東北經濟發展新橋梁
大美黑吉遼,富饒黑土地,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美食美景,近幾年來,隨著東北鐵路網和高鐵脈絡的不斷延伸與擴展,越來越多的人紛紛乘上高鐵走進東北,感受東北。 科技升級,高鐵開到「雪山上」。哈大高鐵自開通運營以來,始終發揮東北地區核心「大動脈」作用,方便交通,惠及民生,極大助力了沿線地區經濟發展。中國鐵路克服了極寒天氣與凍土的世界難題,成功把高鐵開進了「冰雪之城」。
-
熱血丹心共築千秋偉業——青藏鐵路的建設者
5年徵戰青藏鐵路,建設者橫跨楚瑪爾河、翻過崑崙北麓、飛躍唐古拉山、進軍藏北之地,與世界鐵路建設史上從未有過的複雜地質、惡劣環境進行著殊死搏鬥。 把壯志寫在雲端,把困難踩在腳下。5年徵戰青藏鐵路,建設者橫跨楚瑪爾河、翻過崑崙北麓、飛躍唐古拉山、進軍藏北之地,與世界鐵路建設史上從未有過的複雜地質、惡劣環境進行著殊死搏鬥。
-
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中國軍人如何掌握國際話語權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關於「中國軍人如何掌握國際話語權」,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大校近日專門撰文予以闡述。這一結論,也深刻闡明了掌握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性。 國際話語權既指在世界上「說話」的權利,更指在世界上「說話」的有效性和影響力。加快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讓全世界聽到聽清中國的聲音,「不失語」是重要前提。
-
青海:建成凍土深孔地溫監測系統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彬 通訊員姬海娟報導 8月15日,青海省氣象科研所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黑河源溼地建成氣象部門首個凍土深孔地溫監測系統。該監測系統的建成,填補了青海省氣象部門深孔地溫監測的空白,提升青海氣象部門對高原地區多年凍土變化的連續動態監測能力和水平。 據了解,該監測站位於青海省祁連縣西北部野牛溝鄉境內黑河源國家溼地公園中,這裡主要以河流溼地、沼澤溼地為主體,是祁連縣及其下遊地區重要的水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