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今天,晶片的製造已是檢驗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指向標,在美國領跑晶片市場的現在,各國對晶片研發的投入也越來越多,在這種科技的趨勢下,中國自然不甘落後,造出國產晶片,發展自有晶片產業,已是當前國內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
在我國研發國產晶片的科學團隊中,有這麼一個84高齡的女科學家,她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她的一生都為振興中國的科技之路而殫精竭慮,這位國之棟梁,國寶級的科學家就是黃令儀,她的一生就是中國的計算機發展的科學史。
黃令儀,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奠基人之一,1936年,她出生在廣西南寧的一戶普通人家,在戰亂中長大,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科學家,黃令儀自幼就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中學畢業後,她考入了現在的華中理工大學,後來考研究生,進入清華大學深造,從而與半導體結下了不解之緣。
眾所周知,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半導體器件是晶片研發,計算機製造的核心基礎,當時,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已經在美國誕生十多年了,而中國連基本的理論研究都還在摸索當中,對當時的中國來說,研製出第一臺國產微型計算機已是刻不容緩,而這個艱巨的任務就落在了黃令儀和她的同事身上。
對於黃令儀而言,這是一個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在當時科技落後的中國,所面對的困難是無法言語的。黃令儀作為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她的「156工作室」可謂是燈火通明晝夜不息,為了不負時代所賦予的崇高使命,不讓國家和人民失望,黃令儀團隊,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排除萬難,終於在1966年8月,完成了 「156組件計算機」的研製。
這是中國第一臺自行研製的空間計算機,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在半導體計算機行業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它引領了中國科技的前進方向。但是在當時百廢待興的中國,計算機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必定是一條艱辛的。
二十多年後黃令儀因公務來到美國,那是1989年的冬天,正趕上國際晶片展覽會的召開,正是這場展會,讓黃令儀下定了中國晶片自製化開發的決心。在展會上,黃令儀整整用了一周時間,幾乎瀏覽了所有的展臺,發現在這些琳琅滿目的展品中,卻無一個屬於中國。作為中國半導體計算機領域的元老級人物,國內首臺電晶體計算機的研發者,黃令儀感到無地自容,堂堂中國在集成電路的領域,竟然如此落後,對她這類科研者而言,是件極其羞辱的事,當時的黃令儀就暗暗發誓,一定要設計出一塊高水準的國產晶片,來改變世界對中國的看法。
那時的黃令儀已經是個滿頭白髮老人,她不顧自己六十六歲的高齡躬行實踐,力學篤行,一路上披荊斬棘,最終實現了中國在國際展會上「零」的突破,並且受邀參加了德國紐綸堡博覽會。
作為中國計算機行業的元老,黃令儀清楚地知道,國內的晶片建設任重道遠,但是計算機必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晶片也是網際網路領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中國有自己的晶片企業,那麼對社會的發展就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於是她不顧年邁的身體,毅然邁入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的龍芯實驗室,開始了「中國晶片」的研發旅程。
對於大家來說,「晶片」這個詞並不陌生,特別是智慧型手機晶片,蘋果搭載的ARM晶片,小米的驍龍晶片,華為的麒麟晶片,這些大家都耳熟能詳,這些民用的手機晶片,我們直接進口,也無傷大雅,但是在軍事和航天領域,就必須要自產了。因為涉及軍事機密,作為衛星、航天領域所使用的高精尖晶片,必須完全靠自主研製,這不僅是面子問題,更涉及到了國防安全,其實即使購買,在行業壟斷的背景下,也會付出極高的代價。
其實,這幾年來,我國對晶片的進口,已經是個天文數字,它已然超過石油,成為了中國每年進口最多的產品,在各個領域,無論手機電腦還艦艇衛星,晶片無處不在,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黃令儀團隊,歷經十五年時間,不斷地克服改善,終於見證了那枚「龍芯」從1B、1C到3A、3B再到GS464E的歷程。黃令儀早就到了退休的年齡,但是她為了中國的晶片國產化,毅然決然地重返工作崗位,一呆就是十多年。
去年,龍芯實驗室,終於向世界宣布,宣告新一代通用處理器研製成功,這標誌著晶片國產化的歷程已經翻開了全新的一頁,從此時起,中國人擁有了自己的晶片,中國的發展必將走出新的高度。黃令儀用她一生的時間,實現了她畢生的追求,科教興國,實現民族復興,在那漫長的十幾年中,「國產龍芯」從一棵幼苗長成了參天大樹,並且開花結果,中國晶片也終於進入航天領域,漫遊在茫茫太空。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全球化的浪潮愈演愈烈,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舊時代走來 ,已經成長為影響全球的社會主義強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成為全人類的共識,誰擁有了核心技術,誰就會引領時代的發展。
數百年來,無數個仁人志士,無數個像黃令儀這樣的科研工作者,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他們的名字必將被鐫刻入史冊,被我們以後世子孫所膜拜,並將激勵和指引我們為了祖國的的富強和民族復興大業,砥礪前行。而黃令儀老師也憑藉自己的努力,親手抹去了祖國身上的侮辱。只要我們是中國人,就應該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奉獻自己的力量,發揮我們自己的餘熱。這樣祖國才能夠更加強大,繁榮強盛。不知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