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米級定位!不依賴GPS信號!阿里達摩院又新出了哪些「黑科技」?

2021-01-21 克卜勒投研

近日

阿里達摩院自研高精定位系統

完成了最新一次迭代

基於多傳感器融合的緊耦合算法

實現了不依賴GPS信號的釐米級定位

這是阿里巴巴在自動駕駛領域

取得的又一新突破

定位是自動駕駛系統的核心功能之一,自動駕駛車輛通常藉助GPS和車輛傳感器等信號獲取自身位置和姿態信息。但GPS僅能提供米級精度的絕對定位,若要將精度提升到釐米級,業界通用的解決方案是藉助RTK(載波相位差分技術),而RTK通常需要搭配高精慣導使用,存在成本高昂、無法克服衛星信號不穩或丟失等問題。

阿里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介紹,主流的多源融合定位技術分為鬆耦合和緊耦合兩類,前者對傳感器數據的處理結果進行融合;後者先對傳感器原始數據作融合,再進行集中式計算,效果更好,難度也更高。


此次迭代,阿里達摩院正是採用了緊耦合算法,該算法首先對傳感器原始數據作融合,再進行集中式計算,實現了GPS、慣導、輪速、相機、雷射雷達等多模態傳感器的融合,用低精度的傳感器實現了釐米級定位。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在沒有GPS信號的隧道、地庫等場所,該定位系統也能正常運行。


目前,該處理器已經用於自動駕駛物流車,通過軟硬體一體化設計,以10%的成本達到業界領先定位水準。


早在2018年,阿里達摩院便開始正式布局自動駕駛業務,並以物流場景作為切入點,布局以來,已有多次突破。


今年4月8日,阿里達摩院宣布將推出搭載獨家3D降噪和圖像增強算法的ISP圖像處理器。路測結果顯示,該處理器在夜間和高速運動等具有挑戰性的環境下,圖像識別準確率比業界主流產品可提升10%以上。


隨後,阿里達摩院又於4月22日發布了全球首個自動駕駛「混合式仿真測試平臺」,模擬一次極端場景僅30秒,系統每日虛擬測試裡程可超過800萬公裡。



內容來源:阿里達摩院



相關焦點

  • 釐米級定位!不依賴GPS信號!阿里達摩院、之江實驗室又新出了哪些「黑科技」?
    近日阿里達摩院自研高精定位系統完成了最新一次迭代基於多傳感器融合的緊耦合算法實現了不依賴GPS信號的釐米級定位這是阿里巴巴在自動駕駛領域取得的又一新突破定位是自動駕駛系統的核心功能之一,自動駕駛車輛通常藉助
  • 阿里自動駕駛定位系統迭代:無GPS信號也可實現釐米級定位
    6月4日,阿里達摩院宣布,其自研高精定位系統完成最新一次迭代。基於多傳感器融合的緊耦合算法,實現了不依賴GPS信號的釐米級定位。該系統已部署於達摩院無人物流車隊,通過軟硬體一體化設計,以10%的成本達到業界領先定位水準。
  • 除了GPS和北鬥物聯網還有哪些定位技術?
    伴隨著時代進步和科技發展,物聯網定位在關鍵技術、精準度、易用性等層面均實現質的飛躍,就整體而言,定位可以依照應用場景的差異區分為室內定位和戶外定位兩大領域,鑑於使用場景的差異,其需求也有所不同,所以各自運用的定位技術也大不同。
  • 阿里達摩院發布十大科技趨勢:模塊化讓造芯像搭積木一樣簡單
    乾明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掃地僧」如何看待2020科技趨勢?剛剛,阿里達摩院2020十大科技趨勢發布,涵蓋人工智慧、晶片製造、量子計算、工業網際網路、機器協作、區塊鏈、隱私保護、雲計算等多個領域,勾勒新一年科技走向。
  • ​車載gps定位器,車載gps定位器的作用
    車載gps定位器,對於路痴來說是很有用的。來到一個不是很熟悉的城市,就算不懂東南西北,只要有定位器,就不怕找不到目的地了。那麼我們平常說的指南針和定位器有什麼不一樣的功能呢?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車載gps定位器的作用。
  • 日本導航衛星系統增強GPS 定位精度可達6釐米
    而4號衛星成功發射,將與以前發射的3顆衛星一起,構成可覆蓋日本及周邊的區域衛星導航定位輔助增強系統。現在準天頂屬於試運行階段,2018年將正式為日本及周邊地區提供服務,2023年增加到7顆衛星,有可能擴展為不依賴GPS而獨立運行的區域導航系統。­  其次,定位精度增強。
  • 阿里達摩院科學家,3年造出小蠻驢!量產物流機器人,全自動駕駛
    雷剛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沒想到,這就是阿里達摩院最前沿的AI和自動駕駛技術的集大成者。取名小蠻驢,四輪構造,外形酷萌、靈活身手還能穿梭在各種末端道路場景中完成送貨。阿里方面解釋,驢作為中國人過去最常用的勞動力,是幫助人代步、趕集、載貨的生產力工具。而「小蠻驢」定位就是是數字原生時代的趕集工具。
  • 日本開發出誤差為1釐米的衛星定位系統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三菱電機、NEC、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共同開發出精度誤差最小可達1釐米的衛星定位系統,僅為美國開發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最小誤差的千分之一。這套名為「準天頂衛星」的定位系統預計2018年開始在日本國內投入運營,並推向海外市場。
  • 阿里達摩院實習生立功!何愷明Mask R-CNN精度提升,一半輸入數據量...
    這就是阿里達摩院提出的提出的圖像分析新方法:「頻域學習」(Learning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核心要義,是省略圖像壓縮/解壓縮中計算量最大的步驟,直接利用頻域特徵來進行圖像推理,減少系統中模塊之間的數據傳輸量,從而提升系統性能。
  • 北鬥「中國精度」釐米級挑戰GPS
    這意味著,中國北鬥用戶在無需架設基站的情況下,可以在全球任一地點享受釐米級的高精度增強服務。 「中國精度」是中國首家覆蓋全球運營的星基增強服務系統,該系統於2013年底提出建設,具有全部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全部控制權,不僅打破國際企業的技術壟斷和封鎖,保障國家地理空間信息的安全性和自主權,還彌補了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的技術空白。
  • 北鬥gps衛星信號轉發器的原理和介紹有哪些?
    目前能夠提供的衛星信號轉發器,主要分為北鬥信號轉發器和gps信號轉發器,能夠接收到「三星八頻」的衛星信號。雖然針對的是兩個不同的系統和衛星信號,但是其原理是一樣的。隨著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離不開衛星導航。
  • 華為手機gps信號弱怎麼辦?
    但在使用過程中,手機定位不準、車內搜星能力差、信號弱等問題時不時的會出現,今天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下華為手機gps信號弱怎麼辦?華為手機gps信號弱怎麼辦我們手機要定位和導航就要搜星,同一衛星信號會被周圍環境物體,如地面、水面、建築物等反射後
  • 日本科技 :GPS誤差僅幾釐米 日本加速全自動駕駛落地
    在自動駕駛方面,如果定位誤差為數釐米,就可以在雙車道和三車道的道路判斷在哪條車道上行駛。日本目前已發射的引路號衛星共4枚,到2030年時將增加至7枚,到時就能獨立運行而不需依賴美國GPS衛星,進一步提高產業發展獨立性。 日本的豐田、本田、日產等汽車製造商已經完成了全自動駕駛汽車及其人工智慧系統的打造,全自動駕駛汽車也已經開始投入商業運營。
  • 華為雲XR雲服務 究竟依賴哪些核心能力呢?
    原標題:華為雲XR雲服務,究竟依賴哪些核心能力呢?不遠的未來,你還可以坐在虛擬的會議室跟你虛擬的小夥伴們開一場雲上會議,在虛擬的智慧教室上一堂多人互動課程、做一場模擬實驗,甚至進入虛擬世界進行真實的設計、製造,虛擬和真實之間,邊界不再那麼明顯。這一切,都得益於XR(VR,AR,MR)技術的應用。   XR技術,究竟依賴哪些核心能力呢?華為雲最新發布的XR雲服務,給了我們答案。它提供了五大核心技術和能力,打開未來新視界。
  • 獨家| 阿里達摩院大牛任小楓離任:一波三折轉入高德地圖
    機器之心消息,經機器之心聯繫多方知情人士確認,阿里達摩院前視覺實驗室負責人任小楓已經離開阿里達摩院,轉入高德地圖,擔任高德地圖首席科學家。2014 年,高德被阿里全資收購,現作為阿里巴巴的全資子公司。目前,阿里達摩院官網仍顯示任小楓為其機器實驗室負責人。
  • 導航定位不準 你聽過「高精度定位」嗎
    一旦定位不準,很多人肯定會怪手機不好、質量差。不過,這其實不全是手機質量的鍋。在手機裡,主要負責定位功能的模塊,是衛星信號接收部分,也就是很多人常說的GPS信號接收模塊。  首先普及一個常識(如果你知道的話可以忽略,容我裝個X):GPS(全球定位系統)其實只是美國衛星定位系統的簡稱,而不是衛星定位系統的全稱。
  • 藍牙5.1時代即將到來,「釐米級」定位如何實現的?
    高力高科之所以能做出如此樂觀的估計,主要是因為藍牙技術聯盟在今年一月份推出的藍牙5.1核心規範,該新的藍牙核心規範加入了「尋向功能」,這個功能可幫助設備明確藍牙信號的方向,實現釐米級位置精度的藍牙定位系統。
  • 手持gps定位測量儀配件測繪儀器領域高新企業
    手持gps定位測量儀配件測繪儀器領域高新企業,公司現開展儀器出租業務,出租儀器包括:天寶GPSRTK(R8-4GNSS),進口、國產全站儀,國產GPSRTK。手持gps定位測量儀配件測繪儀器領域高新企業, ACCURA Z影像測量儀主機工作檯採用經特殊工藝處理的航空鋁合金材料,運動機構重量輕、慣性小、速度快、運行穩。
  • 美國重量級科學家,投身於我國阿里達摩院,舉家搬遷至中國?
    曾今,我國科技落後,只能不斷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但到了現在,我們經濟發展,已經能吸引外國優秀人才來華效力。此次馬裡奧·賽格德受到阿里邀請,加入了阿里達摩院,就是看中了我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阿里達摩院匯聚的科學家,他在那裡一定會有更多成果問世。
  • 阿里達摩院專家解密:AI算法將肺炎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的...
    雷鋒網了解到,2月1日,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線自動化的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利用阿里達摩院研發的AI算法,可將原來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大幅縮短確診時間,並能精準檢測出病毒的變異情況。此次研發的自動化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屬於高通量測序,由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阿里達摩院醫療AI團隊和傑毅生物技術公司共同研發,突破之處在於大幅縮短了檢測時間。針對平臺的合作細節以及未來的應用規劃,雷鋒網與阿里達摩院的一位算法專家進行了採訪。Q:傳統的病毒基因分析過程,主要包含哪些步驟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