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中國精度」釐米級挑戰GPS

2021-03-06 衛星與網絡

衛星與網絡

微信號:satnetdy(←長按複製) 關注我們
專注軍民融合的報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依靠社會力量,為推動我國衛星網絡通信的規劃、建設、應用以及研發、生產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務。

近日,首個國產星基增強服務系統「中國精度」正式提供服務,並面向全球同步發布,藉助「中國精度」。這意味著,中國北鬥用戶在無需架設基站的情況下,可以在全球任一地點享受釐米級的高精度增強服務。

「中國精度」是中國首家覆蓋全球運營的星基增強服務系統,該系統於2013年底提出建設,具有全部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全部控制權,不僅打破國際企業的技術壟斷和封鎖,保障國家地理空間信息的安全性和自主權,還彌補了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的技術空白。

和之前北鬥高精度手機面世的消息時所引發的大量關注一樣,「中國精度」也背負著滿滿的驕傲、自豪和強國夢,然而,釐米級的定位是如何實現的?它的現實意義又有哪些呢?

為什麼我們興奮於「釐米定位」?

想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對「中國精度」所基於的北鬥導航系統的定位原理做個簡單介紹,而提到北鬥,自然也就少不了拿導航和定位技術的先驅GPS做比照。

值得一提的是,GPS誕生之初即被設計成單向傳輸的定位系統,即終端只接受而不對外發送信號,而這就牽扯到了一個問題,因為衛星只會播報自己的位置,而GPS又只能接收衛星數據,那麼用戶位置是如何在過程中被確定的?這時候就需要利用終端設備從從GPS衛星收到信號並利用傳來的信息,去計算出用戶的三維位置及時間。而計算工作的主要仰仗,就是GPS晶片與原子鐘。

GPS晶片的核心作用是讀懂衛星發來的信息並進行相關運算,而原子鐘則是為了保證時間的精度。

因為衛星播報自己位置時,會附上信息發出的時間,終端設備在接收到信息後,再用當前時間減去發送時間後再乘以光速,最終得出終端與衛星的距離。而即便是再微小的誤差,因為需要乘以光速,最終的結果亦都會差之千裡,因此,原子鐘在定位系統就顯得極其重要。

而北鬥導航系統和GPS大致上相似,其是由分別對應GPS三大組成部分的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其中,北鬥導航系統的空間段(計劃)由35 顆衛星組成,其中包括 5 顆靜止軌道衛星、27 顆中地球軌道衛星和3 顆傾斜同步軌道衛星,而之所以北鬥比GPS多出了11顆衛星,則是出於衛星分布方式不同、工程周期以及滿足其「有源接收」功能等因素所致。


小提示:長按指紋-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北鬥三號精度可提至實時釐米級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北鬥三號精度可提至實時釐米級8月3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表示,北鬥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在今年中國洪澇災害中,北鬥導航也應用在了災害預警與救援中。北鬥系統28納米工藝晶片已經量產,用戶規模達億級,此外北鬥系統22納米工藝晶片即將量產。
  • 北鬥正式啟用,北鬥定位精度能夠比得上GPS定位嗎?
    【北鬥正式啟用,北鬥定位精度能夠比得上GPS定位嗎?】我們感覺到驚喜的是,北鬥導航全球系統正式開通,我相信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成功。我們已經有能力去取代GPS導航系統,甚至於我們的北鬥更有優勢,因為它是我們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這方面就不是GPS可以比擬的,我們也不用擔心美國將GPS關閉,影響我們的各方面的安全。現在,我們說說的是GPS和北鬥導航系統到底在精度方面有什麼區別呢?1.在精度方面,GPS全球定位精度水平9米,高程15米。
  • 北鬥實現了「中國精度」!有了北鬥,中國可以不用GPS嗎?
    從上世紀80年代提出設想,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於1994年啟動建設。北鬥系統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經過26年艱苦卓絕的建設,我國也終於有了自主研發的定位導航系統。
  • 北鬥已在專業應用領域實現釐米級定位超GPS
    我國首個「北鬥」衛星導航地面增強網——「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湖北示範項目建成試運行,近日在武漢通過了以「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為首的驗收委員會驗收,項目總體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是由國家統一規劃建設,由武漢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究中心和湖北省測繪局實施。
  • 中國北鬥正式服務全球,不僅免費還完美融合5G,性能超美國GPS
    隨著最後一顆北鬥三號衛星發射成功,我國的北鬥導航系統已經正式完成全球組網,屬於中國的北鬥「天網時代」已經到來。而且它不需要任何軟體輔助,人們就可以免費使用北鬥提供的定位導航服務。今後北鬥將會時刻伴隨在我們的身邊,它對於每個國人乃至整個國家的意義都十分巨大。北鬥系統到底有多強悍?我們來詳細盤點一下。
  • 北鬥系統到底有多強,2600座地面站,助推北鬥實現釐米級精度導航
    經過幾十年的砥礪前行,中國獨立建設的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終於在近日建成,並開始提供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訊號。而由於歐洲的伽利略還未完全建成,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因缺乏維護,早已不能信號全球覆蓋。也使得中國成為目前全球除美國之外,第二個真正擁有全球導航系統的國家。
  • 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打造「全國一張網」 毫米級精度服務普羅大眾
    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於2014年9月啟動研製建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承擔系統建設總體任務。記者了解到,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是在一個系統內集成米級、分米級、釐米級和後處理毫米級四類高精度服務,這在國內外尚屬首創,並無先例可循。該系統涉及衛星定位系統、測繪理論、土建施工、設備儀器安裝調試等一系列工作。
  • 中國重汽對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車輛定位精度達到釐米級別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6月24日訊 (記者 劉自銳) 北鬥的應用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來基於北鬥釐米級定位服務的中國重汽無人駕駛卡車已經成為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主力軍。24日,記者走進中國重汽了解無L4級純電動無人駕駛車輛。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無人駕駛車輛,提供高精度定位的服務。北鬥衛星為普通用戶提供大約10米每秒的服務,這樣對無人駕駛要求是遠遠不夠的。「此外,北鬥建立了大量的地基系統,配合地基增強系統以及5G網絡可以使無人駕駛車輛定位精度達到釐米級別,符合無人駕駛車輛的要求。」
  • 北鬥車道級高精度導航
    華為、千尋位置、高德三大巨頭聯手,全球首發亞米級車道導航。 華為與千尋位置為手機提供高精度的定位,而高德地圖者集成高精度定位設備的位置,提供亞米(小於1米)級車道導航。
  • 北鬥三號系統2020年全面建成導航精度有望達到釐米級
    北鬥系統的快速建設,正推動著中國導航產業相關技術的整體突破。如今,北鬥已成為一張閃亮的「國家名片」。   5月22日,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在北京召開。   導航精度有望達到釐米級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最新發布的《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顯示,2018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包括國產北鬥晶片、模塊等關鍵技術進一步取得全面突破,性能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並已形成一定價格優勢。
  • 官方公布北鬥定位精度:平均2.34米、最高釐米級
    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北鬥系統第55顆衛星成功發射。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誌著北鬥「三步走」發展戰略圓滿完成,北鬥邁進全球服務新時代。8月3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新聞發布會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我們除了有「中國速度」,同樣有「中國精度」
    嗨,大家好,我是王叔,在我們講完中國的各種世界領先之後,一定要聊一聊「中國精度」。  全球共有四個全球導航系統建成或在建,除了北鬥,還有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和歐盟伽利略。GPS上世紀就開始提供全球服務,在我國也有龐大應用規模,但我國依然努力建設了自己的北鬥系統。
  • 日本導航衛星系統增強GPS 定位精度可達6釐米
    ­  其次,定位精度增強。準天頂衛星提供兩種GPS增強信號:L1S、L1Sb(2020年開始提供SBAS星基增強服務)可提供亞米級別的定位精度增強服務,使得日本境內用戶定位精度從只依靠GPS時的10米提升到1米左右;另一種是釐米級增強信號L6,包括L6D和L6E,都可以進行精密單點定位。
  • 北鬥如何彎道超車GPS?
    據公開數據顯示,各方隊之間距離誤差在10釐米以內,各方隊整體車速控制在10千米/小時,騎線偏差不超過1釐米。這離不開背後的「秘密武器」——北鬥系統的高精度引航。設備提供與技術支持方是上海司南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北鬥高精度定位路測啟動,動態定位精度最高達2釐米,還要啥GPS
    據媒體消息,7月31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北鬥應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基於北鬥地基增強系統和星基增強系統組成的時空智能能力,全球最大規模北鬥高精度定位路測已於近日啟動。讓北鬥「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相關的創新應用已率先展開驗證。
  • 打開手機導航的定位為什麼還是GPS,而不是中國的北鬥?
    我們普遍接觸的GPS,使用的是美國的衛星,而北鬥,我國北鬥導航已經全面覆蓋了,簡稱為BDS導航系統,北鬥,則是實打實的國貨,智慧型手機是北鬥民用的主要發展方向,這可不是一句空話。BDS全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手機上的定位一般理解成定位,或者定位服務,從字面上看,GPS的叫法相對更貼切一些,而GPS也叫習慣了,也可以理解成一個統稱。
  • 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是否會超過美國的GPS?
    中國連連受到外國坑蒙後下定決心研製自己的導航系統。2007年發射「北鬥一號」激活了自主研發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008年中國發射的「北鬥二號」在技術與精度上都已反超歐洲伽利略導航系統,定位精度達到了0.5米。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搭載長徵3號乙運載火箭在「三二一」的指令聲中,噴出火紅的烈焰沖天而起。
  • 無處不在的「中國精度」
    早在2017年,「中國精度」就應用在了中國「遠望」遠洋航天測控船隊上,使我國的遠洋測量船即使是在遠離海岸的情況下,也能夠在全球任意位置上實現釐米級精度的定位,完成海上跟蹤測控任務。例如,傳統RTK作業在地面數據鏈路突然斷開的情況下,支持「中國精度」的接收機所具備的星鏈續航技術能夠幫助其仍舊保持30-45分鐘的釐米級精度。這個功能徹底解決了區域網絡的穩定性問題,也使得星基增強與地基增強實現相互之間的互補,並受到了絕大多數測量工作者的歡迎。
  • 武漢企業「另類」創新:北鬥衛星+地面廣播可實現「釐米級」定位
    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5G+北鬥」專題上,不僅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等知名專家做精彩主題演講,還有多家參會企業帶來最新研發成果,與上下遊企業進行交流互動。  該公司高級工程師張學斌介紹,今年是北鬥全球系統建設之年,北鬥定位應用越來越廣泛,社會及大眾對定位精度要求也越來越高。支持北鬥亞米級公眾服務和海量用戶釐米級高精度定位成為北鬥產業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
  • 北鬥三號完成全球組網,北鬥市場有望趕超GPS
    北鬥+5G天生一對關於北鬥定位精度的介紹,除了以上信息,更重要的是有提到北鬥有望在2025年前,將定位精度提升到釐米級,一旦實現,將跨越式發展超越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的定位精度。作為一個車聯網人應該清楚,釐米級的定位可以讓自動駕駛汽車擁有高精定位地圖,可輔助自動駕駛汽車更安全行駛,5G技術的高速度傳輸和低時延性+北鬥高精地圖對車聯網行業會有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