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阿里達摩院宣布,其自研高精定位系統完成最新一次迭代。基於多傳感器融合的緊耦合算法,實現了不依賴GPS信號的釐米級定位。該系統已部署於達摩院無人物流車隊,通過軟硬體一體化設計,以10%的成本達到業界領先定位水準。
定位是自動駕駛系統的核心功能之一,自動駕駛車輛通常藉助GPS和車輛傳感器等信號獲取自身位置和姿態信息。
GPS僅能提供米級精度的絕對定位,如果要將精度提升到釐米級,業界通用的解決方案是藉助RTK(實時動態差分定位技術)。RTK通過地基增強信號提升GPS精度,通常需要搭配高精慣導使用。成本高昂,而且無法克服衛星信號不穩或丟失的難題。
但在複雜的城市環境中,衛星信號經常因建築物的遮擋、反射而變弱或丟失,造成定位誤差。為了追求穩定連續的高精定位,將GPS和車輛傳感器進行「多源融合」成為業界研究熱點。
主流的多源融合定位技術分為鬆耦合和緊耦合兩類,前者對傳感器數據的處理結果進行融合;後者先對傳感器原始數據作融合,再進行集中式計算,效果更好,難度也更高。達摩院正是採用緊耦合算法,實現GPS、慣導、輪速、相機、雷射雷達等多模態傳感器的融合,用低精度的傳感器實現了釐米級定位,且在沒有GPS信號的隧道、地庫等場所,定位系統也能正常運行,擺脫了對RTK的依賴。
達摩院將這套算法作了軟硬一體化實現,研發出適配該算法的高精定位硬體。整套定位系統以10%的成本,實現了業界領先的高精定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