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國航天材料之母,毅然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只因:中國需要我

2020-09-25 歷史文社

我國在太空方面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此人和她的同事。她帶動同事創下了多個新中國第一,受到了全球科學家的關注,在砷化鎵晶體太空生長和性質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被譽為「中國太空材料之母」 。同時,她還是我國半導體材料科學的奠基人。

1918年,林蘭英出生在莆田一個封建家庭。她是老大,後來父母還生下了4個妹妹和2個弟弟。家裡有著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妹妹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送人了。從6歲開始,她就要看護弟弟和做家務,要做好供全家人吃的兩大鍋飯。她很聰明,學什麼一學就會,非常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為此,林蘭英不惜絕食,要求家裡送自己去念書。家人害怕她出什麼意外,不得已才答應了她,同意讓她去上學。她成績優異,總是班裡的前兩名,校長決定保送她到礪青中學。1930年9月,林蘭英成了初一的學生。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裡,她始終是全年級第一。1933年,她成了莆田中學高一年級唯一的一個女學生,後轉到一所教會學校繼續念書。1936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福建協和大學物理系。大學期間,她同樣表現突出,畢業時被學校留下來當助教,負責教授《普通物理學》等物理方面的課程。

1947年,福建協和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的迪金森學院建立了交換留學生的關係。這個消息,讓林蘭英心動了,決定出國深造。第二年八月,她遠赴美國留學,在迪金森學院數學系學習。1949年,她因成績優異,獲得了美國大學榮譽學會迪金森分會獎勵的一枚金鑰匙。同年,她又到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研究生,研究固體物理。研究生畢業後,林蘭英又攻讀了博士,導師是米勒教授。

1955年,林蘭英獲得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固體物理學博士學位,成了該校建校200多年以來第一個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人,也是第一位女博士。當時,導師推薦她到紐約的索菲尼亞公司當高級工程師。在她的指導下,該公司成功製造出了第一根矽單晶,隨後又為公司申報了兩項專利。為了留住林蘭英,索菲尼亞公司開出了年薪1萬美元的待遇。但是,她最終還是沒有留下來,因為她心心念念的祖國需要自己!

當時,蘇聯撤走了所有專家,帶走了所有研究數據,導致中國的很多研究幾乎停擺。很多在外的優秀科學家聽到這個消息後,紛紛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國,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林蘭英也是其中之一,1956年以母親病重為由,向美國方面提交了回國申請。美國當然不願放走這個人才,百般阻撓,還派出了聯邦調查局去調查她。卻還是沒能阻止她。1957年初,她幾經波折,終於回到了祖國,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每個月的工資為207元。

回國後,林蘭英和團隊廢寢忘食的工作,在1958年製造出了中國第一根矽單晶。1961年,中國第一臺開門式矽單晶爐製造成功。次年,中國第一根無位錯的矽單晶誕生。在特殊時期,林蘭英也受到了影響,此時美方又在打她的主意,還派有人來勸說。她婉言謝絕了,說:「我既然20年前毅然回國,20年後更不會到美國去了,中國現在更需要我!」此後,林蘭英帶領團隊為中國創下了多個第一,為中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2003年3月4日,林蘭英院士在北京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85歲。

相關焦點

  • 她是我國的居裡夫人,研究原子彈唯一女性,放棄美國優厚待遇回國
    就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愛國華人們紛紛回國為祖國繁榮獻上他們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和環境,為了自己的祖國他們從零開始,無怨無悔為中國科技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除了這些人外,還有一些不為人知,且也做出過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們,王承書就是其中之一,她被稱為中國的居裡夫人,是我國早期少有的核物理學家。王承書的出生比較好,生於書香門第的詩書之家。原本居住在上海地區,在王承書出生不久後全家北遷來到了當時的北平。後來王承書由於體弱多病,在求學路上有過兩年的休學時間。
  • 8位美國博士集體回國,自願放棄優厚待遇,只因祖國需要我們!
    之前有媒體報導了這樣一件事,哈佛8位博士放棄了自己在美國的優厚待遇集體回國,有專家對此評論稱,八劍下天山共聚科學島,這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被媒體的報導之後,引起了國內網友的廣泛關注
  • 一度是華為核心人物,卻毅然放棄百萬年薪待遇,如今成首位女艦長
    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有這樣一位女性,這位名牌高校畢業的高材女子一度是華為的核心人物,但為了報效國家她毅然放棄百萬年薪還有優厚待遇,離開華為核心崗位參軍入伍,如今成為了中國首位女艦長,她就是韋慧曉,面對記者的提問,她說出10個字讓全中國為之感動,這十個字是「我生來就是報效祖國的」,
  • 放棄國外優厚待遇,用一生去建設祖國,雙聘院士的榮譽當之無愧
    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國的科技技術是十分落後的,除了封建社會時期的農業技術被傳承下來之外,對新興的工業技術僅有一知半解,過度依賴於從國外購買。自然就是發展科學技術,最直接的就是吸引國外精英回國發展。可當時國外對於科技人才的投資可是十分大的,那些精英們真的會捨棄優厚的待遇,回到山溝溝中建設祖國嗎?答案是肯定的,當那些寄身於國外的頂級科學家們聽說新中國建立後,歷經艱難險阻回到了熟悉的土地,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擔。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我國無機材料科學技術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嚴東生先生。
  • 中國博士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堅持回國,如今靠AR技術賺百億資產
    她現在是同濟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莊曉瑩她非常努力地在同濟大學讀完了四年本科,還攻讀了碩士研究生。2010年她取得了博士學位。之後,她又前往挪威進行博士後的研究。做完博士後研究的莊曉瑩,她拒絕了國外的高薪聘請,毅然回到了祖國,受聘於同濟大學。
  • 中國太空材料之母,斷然回絕美國高薪相邀,表示:中國更需要我
    引言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宣布成立,此消息傳到國外的時候,無數海外留學生、科學家,以及大批社會人士紛紛回到中國,想著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貢獻些許綿薄之力。然而這其中的很多人,他們的回國之路,卻充滿了重重阻撓和艱辛,比如中國太空材料之母林蘭英院士。01林蘭英,1918年出生於福建莆田的一戶普通農家。
  • 中國再出"錢學森",婉拒美國優厚待遇,毅然為國展榮光
    錢學森先生長期擔任中國的火箭、飛彈、衛星的研究。錢學森早年間赴美留學之後成婚,在1949年的時候,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這個消息,在國際上瞬間炸開鍋,美國有了風聲之後,錢學森就打算回到中國發展,覺得祖國成立之初,的確是需要人才建設,此時不回,更待何時!他想為自己祖國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這份心,這是何等的高尚情操!此時的美國,政局不算穩定。
  • 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中國航天材料奠基人,46歲時被暴徒殘忍殺害
    我國在此領域也取得過多項令人矚目的成就,如 &34;、&34;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北鬥導航等等。都說我國航天事業是起步晚進步快,起步晚不難理解,中國近代打了一百多年仗,剛建國時可謂是一窮二白。進步快指的是中國航天事業在短短幾十年裡便躋身世界航空至少前三的地位,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就,這背後是一代代航天人的刻苦鑽研,特別是老一輩航天人,他們在當時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將中國航天事業完成從無到有的轉變,後來者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才有了現在的輝煌成。本文介紹的便是兩彈一星元勳中的一位——姚桐斌,他是中國航天材料與工藝技術的奠基者。
  • 他是物理傳奇大師,我國第一位圖靈獎得主,毅然選擇棄美回國!
    當碩果纍纍的他面對美國開出的優渥條件時,卻毅然放棄一切在國外享有的優厚待遇,選擇回國繼續投身祖國的科研事業,為祖國培養更多的領域精英人才。他,值得人們所有的崇敬和敬畏。一、物理界的神人,也是計算機界傳奇大師姚期智出生於上海,少時在臺灣求學。
  • 新時代愛國科學家,衝破美國重重阻礙回歸國,讓中國站在世界之巔
    提起潘錦功,可能很多人很陌生,不過這個名字在美國那可是名聲顯赫,美國對他也表現出了不一般的關注,但是潘錦功卻放棄了美國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國,以至於被國內很多了解他的人稱之為我國的又一個錢學森。當時在美國的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衝破美國的重重阻礙毅然回到了祖國,帶領著科學團隊,創造出了新中國一個又一個的奇蹟,讓我國在短時間內和世界先進技術差距縮短了將近20年的時間,錢學森的名字也因此被載入史冊。
  • 中國又出一個"錢學森",為祖國貢獻果斷回國,拒絕國外優厚待遇
    但面對著國外優渥的生活環境,錢學森卻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祖國,投身到了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中去。在回國的道路上,無數的艱難險阻都不能成為他放棄的理由。其實,在我國社會中,像錢學森這種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優秀人才並不少見。
  • 好消息,我國女科學家胡海嵐:放棄美國優厚的待遇,回歸祖國
    從貧窮到落後,從弱小到強大,我國所遭受的磨難,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得多。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歷史,我國才能更好地反敗為勝。當然,如果我國只憑藉著回憶歷史,肯定是發展不起來的,更別說強大了。所以,要想真的變強大,還得靠我國各領域的優秀人才。正是因為了有他們為我國做出的貢獻,我國也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 200烏克蘭科學家留在中國,中國給與其優厚待遇,定居在中國了!
    但是由於烏克蘭並不注重提高科學家的薪資待遇,國家也不重視對科技的發展,就導致很多烏克蘭人不想成為科學家。但在當今這個注重科技的時代,沒有科技的進步是沒有發展的機遇的。於是中國就引進了200名烏克蘭科學家專門研究新技術。想要做科學家是不容易的,這不僅需要才華還需要國家教育、政策、資金等的支持。科學家作為一個崇高的職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的。
  • 放棄名校教授身份,毅然改回中國國籍,美國悔恨不已
    據了解,美國所擁有的的科學家最多,但是其中有絕大部分都是中國科學家,因為美國用非常豐厚的待遇以及先進的技術吸引這些科學家到美國發展,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其實有很多著名的科學家,但是回國的卻很少。不過,值得高興的是又一位科學家放棄名校教授身份,毅然改回中國國籍,選擇回國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美國對此卻悔恨不已。
  • 美國最不想放回的中國科學家,手握15項專利,婉拒高薪毅然回國
    ,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進入物理學專業就讀,接著又在中科大拿下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畢業以後,表現優異的她更是直接進入中科院工作,成為全家人的驕傲。如此優秀之人,美國各大公司自然想將其收入麾下,英特爾公司直接朝她拋出橄欖枝,邀請她擔任公司的高級工程師,並給出一系列誘人的條件
  • 她是中國天才女科學家,32歲獲德國1300萬大獎後,毅然回國效力!
    歷史上曾經有一段時期,出國留學之風吹得人「東倒西歪」,諸如「國外的月亮圓又圓」、「美國的空氣最香甜」、「外國小孩從小就會講英語」等,即使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也要與國外的「優越」扯上關係。時間再倒退到20年前,只要提起科學家,人們想起的總是白髮蒼蒼戴著眼鏡的老學究形象。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我們國家在教育、科研、人才引進方面投入了巨量資金,隨之湧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科學家。
  • 放棄國外一切回國奉獻,奮鬥7年後赫然離世,為中國帶來百年進步
    我們知道,在已經過去的10年裡,中國軍工可以說迎來了突飛猛進的進步。當然這也離不開無數的科學工作者為此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貢獻。黃大年是眾多為國防事業鞠躬盡瘁的科學家之一,海外進修學成歸來的他,幫助祖國讓美航母后撤百裡。但在實現這一目標後,他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 八位美國博士回國效力,不問待遇不問條件,只因需要
    ——詹天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想必周恩來的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在小學老師就以這句話來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而我國老一輩科學家都以身作則,海外學成歸來,為祖國的強大而奮鬥。而如今新一代的科學家也是如此,8位美國博士集體回國,放棄了在美國的優厚待遇。被稱為「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
  • 她是中國晶片之母,64歲科研成果被雪藏,只因:會幹活不會說話
    她是中國晶片之母,「只會幹活,不會說話」,64歲科研成果被雪藏近日,曾經的清華「學術女神」顏寧發布的兩條微博,引發了廣泛熱議。第一條微博,她揭露了當年自己在清華做博導時年薪只有10萬元;第二條,她通過國內外大學教授薪資待遇的對比,說明了國內高校為科研學者提供的福利並不低。前者掀起了人們對國內科研學者的打抱不平,認為大量海外華人學者不歸、國內人才流失,就是因為不重視人才,錢沒給夠。後者又讓人們開始批判國內科研環境充斥著行政化、人情化的傳統腐舊思想。
  • 他放棄美國優厚待遇歸國,創下多個第一,取得多項世界一流成果!
    蘭州大學有一位黃大年式的科學家:2003年,他放棄在美國安逸的工作和優厚的待遇,攜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回到母校,利用地域與科研的優勢,開展半乾旱氣候變化研究。2003年,黃建平放棄了在美國的安逸工作和優厚待遇,響應導師醜紀範院士"以國家需求為己任"的號召回國,隨後於2004年出任大氣科學學院首任院長。回國後他沒有去北大,而是選擇回到蘭大,"除了我本人的情結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在這裡實現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