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晶片之母,64歲科研成果被雪藏,只因:會幹活不會說話

2020-09-17 奶爸聊教育

她是中國晶片之母,「只會幹活,不會說話」,64歲科研成果被雪藏


近日,曾經的清華「學術女神」顏寧發布的兩條微博,引發了廣泛熱議。第一條微博,她揭露了當年自己在清華做博導時年薪只有10萬元;第二條,她通過國內外大學教授薪資待遇的對比,說明了國內高校為科研學者提供的福利並不低。前者掀起了人們對國內科研學者的打抱不平,認為大量海外華人學者不歸、國內人才流失,就是因為不重視人才,錢沒給夠。後者又讓人們開始批判國內科研環境充斥著行政化、人情化的傳統腐舊思想。


我比較認同第二觀點,海外人才不歸、國內學者流失,並不是因為錢沒有到位。很多優秀人才,其實並不在乎錢多錢少,他們更看重自我實現。所以,導致目前我國人才外流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國內科研環境依舊保持著封建傳統老一套,做好的研究不如與某些人拉關係更重要。發生在我國著名女科學家、「中國晶片之母」黃令儀身上的故事,就充分說明了國內科研世界中的潛規則。


黃令儀本科就讀於華中工學院,就是現在的華中科技大學。不過,當時的華中工學院的地位,可比現在的華中科大高出幾個數量級,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工科類高校。別看黃令儀是個女孩子,但是,在工科院校的學習成績卻十分優異,讓同系的所有男同學都特別汗顏。大學畢業時,她獲得了保送清華大學半導體深造的機會。在這所全中國最好的理工科高校,個頭小小的她,得到了全院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成為家喻戶曉的女學霸。


她在清華大學完成學業時,年僅24歲。她沒有像周圍一些清華校友選擇出國留學,而是義無反顧的回到母校,年紀輕輕就挑起大梁,在華中工學院創建了半導體專業。當時,這門專業不要說在華中工學院,哪怕是在全中國都十分罕見。但是,她抱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帶著一群比她還要年輕的教工和學生,就這麼從無到有地把半導體專業給搞出來了。不僅有傳授專業知識的教科書,還有專業的實驗室。就連當時中科院院長郭沫若都對她伸出大拇指,讓眾人對這個身材瘦小的女孩刮目相看。


然而,隨著國家困難時期到來,政策轉變,半導體研究不得不中途夭折。可是,黃令儀沒有放棄,在被調到中科院做科研工作時,她依舊堅守,這一守就是將近30年。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世界晶片產業如日中天,年過半百的她,受到指派,前往美國參加了一個國際晶片展覽會。在那裡,她受到了痛徹心扉的打擊。想到30年前,我國的集成線路科研水平與世界持平。然而,事到如今,在這個全球最大的晶片博覽會上卻連一個展位都沒有。親歷一切的她,當場就心痛地流下了酸楚的眼淚。


回國之後,受到刺激的她,決定潛心研究集成電路的設計方法。這位已經54歲的老太太,又在科研一線足足奮鬥了十年,達成了數項舉世矚目的相關成果,其中,華為的程序控制晶片、中科院計算所的模糊控制晶片都和她息息相關。彼時,正值德國彼得堡國際發明專利博覽會召開之際。這個業已舉辦51年的世界級展會,首次邀請中國參展。已經花甲之年的黃令儀去了,還一舉拿下了博覽會的銀獎,她的世界專利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但是,任誰也沒想到,這個就連全球都認可的晶片設計,回國之後卻被直接鎖進了抽屜裡,成為了一張真正意義的紙。作為總設計師的她,一個已經64歲的老太太,心中的悲傷與痛苦難以言明。為此,當中科院副院長來到她的研究所時,她十分悲憤的在座談會上說:「對於一個科技工作者來說,最讓人心痛的就是傾注全部心血的科研成果做出來了,最後卻沒有用!」以至於後來就有好心人勸她:「你就是只會幹活,不會說話!」


值得欣慰的是,在她心灰意冷,準備告老還鄉的時候,她遇到了「中國龍芯」的總負責人胡偉武,讓這位業已64歲的老太太又重新燃起了鬥志,至今20年過去了,依舊奮鬥在科研前線。

看完這個故事,誰還能說她耄耋之年依舊堅守一線,是為了金錢和名譽?只是,讓人嘆息的是,64歲的她又遇到了一位知音伯樂,讓她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可惜,伯樂不常有啊!無法實現抱負的他們,要麼被行政化、人情化淹沒的無法呼吸,要麼唯有另謀生路,換個環境。換做是你,你會選擇哪條路呢?

相關焦點

  • #致敬真知灼見#「中國晶片之母」黃令儀,84歲仍奮戰在一線
    我國著名女科學家「中國晶片之母」黃令儀。1936年生,現為龍芯中科的研究員。可是,黃令儀沒有放棄,在被調到中科院做科研工作時,她依舊堅守,這一守就是將近30年。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世界晶片產業如日中天,年過半百的她,受到指派,前往美國參加了一個國際晶片展覽會。在那裡,她受到了痛徹心扉的打擊。想到30年前,我國的集成線路科研水平與世界持平。然而,事到如今,在這個全球最大的晶片博覽會上卻連一個展位都沒有。親歷一切的她,當場就心痛地流下了酸楚的眼淚。
  • 中國基因晶片之母——記市勞模、科學家李瑤(組圖)
    她曾用半年時間主持創建了國內首個基因晶片技術平臺,被譽為「中國基因晶片之母」,其創造的相關成果為上海引資2.5億元,創國內自主智慧財產權作價之最。  用國際同行的話說,在中國女科學家手中誕生的基因晶片,用「中國速度」跨進了世界科學前沿。  那一夜她失眠了  40年前的四川大巴山裡,李瑤還是一個教師家庭的小女孩。
  • 美國晶片封鎖,何懼之有!只因有她—中國國寶級科學家,黃令儀
    這是我國第一臺遠程運載火箭控制系統制導計算機,開創了中國集成電路與計算機發展史上的新紀元,翻開了航天微電子與計算發展的第一頁。02 科研成果頻出,然而大規模集成電路項目卻被取消。 雖然,微型計算機出現了,但是我國在晶片方面的大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 美國晶片封鎖,何懼!只因有她——中國國寶級科學家,黃令儀
    這是我國第一臺遠程運載火箭控制系統制導計算機,開創了中國集成電路與計算機發展史上的新紀元,翻開了航天微電子與計算發展的第一頁。02 科研成果頻出,然而大規模集成電路項目卻被取消。雖然,微型計算機出現了,但是我國在晶片方面的大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集成電路是晶片的基礎,晶片運行的快慢、功耗大小,全靠集成電路設計。
  • 中國「晶片之母」,高齡老太太黃令儀老師,打破美國壟斷
    從青春年華到雙鬢如霜,她從一而終地堅持著自己的理想,不斷改進晶片,精益求精,研發出屬於中國的「龍芯」。她見過祖國的艱辛,所以知道現在的一切都來之不易。她將自己的學識和時間,盡數投入到研究項目中。在經費緊張和沒有經驗借鑑的情況下,她沒有害怕和退縮,發誓要創造出屬於中國晶片。黃令儀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化為行動,以專業知識為基礎,以促進國家發展為信念,引導著科研人員們不畏艱辛,迎難而上,一頭扎進實驗室。在研究晶片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 不常幹活,說話得理不饒人的員工,為何深受領導喜歡?只因這3點
    不常幹活,說話得理不饒人的員工,為何深受領導喜歡?只因這3點現在很多職場人去公司上班的時候,都是會和各種類型的同事或者是領導打交道的。他們的很多技能也都是在職場上摸爬滾打才慢慢培養起來的,而且對於不同的工作氛圍,環境下所培養的員工觀念也是不一樣的。
  • 華為官宣最新晶片!我們最該謝謝她:中國半導體之母、復旦大學女校長!
    晶片的背後是科技之爭,說得再精確一些,是半導體技術之爭。她,就是「中國半導體之母」,新中國第一位女校長,復旦大學唯一 一位女校長,謝希德謝希德投身教育事業整整48年,毫不過分地說,這時的謝希德還不知道,這個長她1歲的大哥哥,竟會成為在日後陪伴她一生的人。
  • 中國女科學家黃令儀,84歲仍奮戰在科研一線,成功造出國產晶片
    有一位耋耄老人,她儘管已經是84歲的高齡,但仍然奮戰在科研一線,帶領團隊不斷研究新事物,最終成功造出國產晶片。經過不斷地發現錯誤改正錯誤,科研項目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黃令儀和同事們沒日沒夜的付出終於取得了回報,他們成功研發出了中國第一臺微型計算機,這為中國微型計算機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顏寧:科學家的名片是她的科研成果,而不是各種頭銜
    當一個人光溜溜的來到這個世界,最後又赤條條地離這個世界而去的時候,到頭一生徹底想起來,浮名都可看作身外之物,只有盡一個人的心力,使世界上更多的人受益於其所創造的工作成果,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面對當時出現對她教職的質疑,顏寧毫不在意地回應道:"不管我在哪裡,回到國內我也是為了做研究的,我對職位鬥爭毫無想法,我只想用我的研究成果說話"。科學既是人類智慧的偉大成果,又是世間最能帶來希望的物質福報的源泉。人生的意義在於自己選擇什麼,選擇在生物結構的科研世界為自己開闢天地的顏寧,最好的人生便是自己喜歡的人生。
  • 84歲仍在科研一線奮鬥,為中國製成國產晶片
    晶片作為手機、電腦等產品的核心,一直被我國所重視,我國對於晶片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停止,其中也湧現出了很多晶片研究工作者,例如這位84歲的高齡女科學家「黃令儀」。黃令儀的成長黃令儀於1936年出生,在當時的年代,人民「重男輕女」的刻板印象十分嚴重,很多人都認為只有男孩需要去上學,女孩就在家裡學習刺繡,幹些農活就行。
  • 84歲仍在科研一線奮鬥,為中國製成國產晶片
    晶片作為手機、電腦等產品的核心,一直被我國所重視,我國對於晶片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停止,其中也湧現出了很多晶片研究工作者,例如這位84歲的高齡女科學家「黃令儀」。黃令儀的父母不一樣,她的父母都十分支持她學習,而黃令儀也是十分熱愛學習,儘管很多人對於一個女孩如此用功學習會有異議,但是她從來沒有聽進去,也沒有放棄過。黃令儀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之後又到了中科院進修。在一次參與美國晶片展覽會後,黃令儀就被晶片的魅力所吸引,她認識到了晶片是未來不可或缺的高科技產品,於是就暗下決心:要為中國製造出國產晶片。
  • 七旬女科學家如今依然奮戰科研一線,國產晶片出自她手,令人敬佩
    黃令儀,今年已經84歲的高齡,依然活躍在科研一線,在她的帶領下,團隊的研究成果不斷出來,國產晶片就出自黃令儀帶領的團隊之手,令人佩服。有記者曾經採訪過她,問她一生當中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她的回答是:擦乾祖國身上的恥辱。這就是一位女科學家的信念,這種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 IT英雄錄——「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院士
    上次我們介紹了胡偉武與龍芯,這次我們來了解一下胡偉武的導師「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院士。說起夏培肅院士,她是我國中國科學院院士,華羅庚是她的伯樂。夏培肅於1960年主持研製了我國第一臺自行研製的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07機。
  • 她年過半百投身科研前線,攻克造晶片難題,只為「擦乾」祖國恥辱
    01在中國的晶片歷史上,有著這樣一個奇女子,她以84歲的高齡,率領團隊研發出了屬於我們自己國家的航天晶片,為我國的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石。她曾經對別人說:「我這一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匍匐在地,擦乾祖國身上的恥辱」。這個人就是年過半百仍投身科研前線,攻克晶片製造難題,只為造出「中國芯」的黃令儀。
  • 她是我國航天材料之母,毅然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只因:中國需要我
    我國在太空方面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此人和她的同事。她帶動同事創下了多個新中國第一,受到了全球科學家的關注,在砷化鎵晶體太空生長和性質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被譽為「中國太空材料之母」 。同時,她還是我國半導體材料科學的奠基人。
  • 美豔女星跨界搞科研,才貌雙全的海蒂·拉瑪真的是WiFi之母嗎?
    一般人去到朋友家必會問一個問題——「你家WiFi是多少?」提到WiFi,不能不說一個非常不簡單的女人——海蒂·拉瑪。她,美貌與智慧並存,受無數男人追求熱捧;她,被稱為wifi之母,她的發明讓我們有網可上……如此完美的海蒂·拉瑪,讓人難以置信,關於她的真相真的是如此神奇嗎?
  • 這一位中國女科學家被譽為原子彈之母,幫助美國造出了首顆核彈
    雖然說在傳統思想中認為,女性對於科研事業的貢獻是要遠遠遜色於男性的。但實際上,通過一些女科學家的努力,我們也能夠逐漸打破這種偏見,並承認女性科學家的優勢所在。曾經,有這樣一位被譽為是「原子彈之母」的中國女科學家,她幫助美國製造出了首顆核彈。
  • 84歲老人研發國產晶片,有生之年最大的心願:擦乾祖國身上的恥辱
    ,84歲終造出國產晶片,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她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的發展,始終奮鬥在科研第一線,即便早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眼神也大不如前,然則只要祖國有所需要便會回到工作之中。正是因為無數像黃令儀這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我們的晶片產業、航天事業才會如此的碩果纍纍。
  • 84歲院士打破技術壁壘,一箭雙鵰可節省萬億元
    這位84歲的老奶奶是美國最害怕的中國老人,為了祖國她再次重出江湖,二次出山,至今仍然堅守在科研第一線。她帶領團隊,攻破了西方嚴防死守的技術壁壘,為中國節省了上萬億的資金,她就是已經84歲的中國「龍芯」之母—黃令儀院士。
  • 她是中國女科學家,科研成果"震驚"國際科學界,父親是首批院士,母親是終身教授!
    4歲開始學習鋼琴,5歲登臺演出,16歲獲上海首屆外國流行歌曲大賽一等獎暨獨唱第一名,20出頭開個人演唱會、出版個人專輯……如果你以為她是個音樂家,那就大錯特錯了。她出身於科研世家,研究成果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9年世界醫學十大突破之一,中外媒體稱她為&34;,她就是上海大學1986級生物醫療專業校友——曾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