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譽是無味的向日葵,戴著一頂華麗卻俗不可耐的金冠"。
當一個人光溜溜的來到這個世界,最後又赤條條地離這個世界而去的時候,到頭一生徹底想起來,浮名都可看作身外之物,只有盡一個人的心力,使世界上更多的人受益於其所創造的工作成果,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上帝的磨盤轉的很慢,卻磨得很細",1977年11月出生在山東章丘小村莊裡的顏寧,6歲前在鄉村的外婆家度過了充實爛漫的童年,這些豐富有趣的事物極大地影響了顏寧的興趣愛好。
在跟隨家人搬到北京後,性情活潑的顏寧在天性愛玩的同時,也時常生出大至廣袤宇宙,小到細胞分子的遐思。
在讀《西遊記》面對孫悟空會七十二變時,顏寧就曾稚巧發問:"當孫悟空能夠無限地縮小,最終如果變成了像一個分子那樣小,然後進入到我們的細胞中,他的周圍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
好奇心能夠造就嚴謹的科學家和浪漫的詩人,無疑,這份好奇心為顏寧種下了科研的種子。
1996年,顏寧考入清華大學,學習生物科學與技術,那時她聽父親說:"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時代",在清華園的學習時光中,顏寧依舊在各種興趣活動中玩得不亦樂乎,但同時又以優異的成績在大三時就進入著名結構生物學家饒子和的實驗室。
即將畢業時,顏寧放棄了許多公司遞來的邀請,她清楚地認識到自己鍾愛在實驗室的專注和創造,因此便向施一公大膽地寫了一封自薦信,在這位蜚聲國際的導師教導下,顏寧也一步步打開了自己的實驗之行。
2004年,在美國普林頓大學分子生物系,顏寧在導師施一公得指導下順利獲得博士學位,2007年,顏寧選擇回到祖國,她被清華大學受聘,成為了當時清華大學內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面對當時出現對她教職的質疑,顏寧毫不在意地回應道:"不管我在哪裡,回到國內我也是為了做研究的,我對職位鬥爭毫無想法,我只想用我的研究成果說話"。
科學既是人類智慧的偉大成果,又是世間最能帶來希望的物質福報的源泉。人生的意義在於自己選擇什麼,選擇在生物結構的科研世界為自己開闢天地的顏寧,最好的人生便是自己喜歡的人生。
自2007年開始,始終埋頭專注實驗室的顏寧迎來了自己的碩果豐收期。2009年,美國《科學》雜誌就曾將顏寧團隊成果評選為年度十大科學進展重點引用,累計發表論文40餘篇。
8年前,碩果纍纍的顏寧,一舉榮獲多個青年科學家獎,6年前,37歲的顏寧率領平均年齡20多歲的團隊,成功攻克了過去幾十年間困擾多個國家的生命科學前沿研究問題: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和工作機理。
在顏寧看來,科研從不是高高在上的,對這一難題的破解也並不止於實驗分析和成果論文,在顏寧的科研目標中,她始終追求的就是:"雖然專業的學術論文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理解閱讀,但一次實驗背後的重大科學發現卻能給社會,給人類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
1年前的4月30日,顏寧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引來大眾一片譁然,其實早在3年前,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一事就曾引發公眾不解。
回想起9年前,顏寧的導師施一公也曾落選當年的院士評選,當被媒體問到時,顏寧也曾毫不在意地回答道:"科學家的名片是她的科研成果,而不是各種頭銜"。
令人眼花繚亂且鑲金嵌銀的稱謂在如今的社會已成為向上攀登和追名求利的不二法寶,但是,名銜始終該為一種不斷進步並且不斷創新的勤奮和悟性服務,在淘沙撿金的社會叢林中,唯有永不停歇思考的大腦才是彌足珍貴的。
科研之路本就障礙重重,多少懷揣壯志夢想有一番作為的年輕人踏上科研之路,但又因為一些科研工作者自我認知出現的偏差,追名求利、以名銜馬首是瞻,以稱號為己鍍金,令許多年輕學子止步於最高的科學殿堂。
在這樣一條荊棘密布的路上,唯有破釜沉舟的勇者才能衝破阻擋,即使社會氛圍浮躁,依然用腳踏實地的實驗成果和數據詳實的理論分析為人類的發展謀福祉,改變社會。
處於關鍵時期的中國,在科學界中,許多科研工作者應撕下種種名銜裝裱的的面具,埋頭專注,腳踏實地,從被名頭稱號裹挾的科學家還原到一名心無旁騖的科研工作者的角色,才是時代真正需要的強心臟。
顏寧身上的許多標籤令世人對這位科學家的看法帶著異樣的偏見,但在看到來自外界的種種評價後,顏寧也絲毫不曾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對於外界一直關注的顏寧單身的話題,顏寧也不為所困。
在保持科研大神的生物王國中,顏寧也保護著自己的個人世界,多年來顏寧身上始終帶著的女科學家的標籤也讓她無數次鼓勵女孩勇敢的做真實的自己。她曾說:"女科學家本身這個稱謂,就是對女性科研工作者、甚至女性的不尊重"。
今時今日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一些被世俗普遍接受的看法,它們與事實相悖卻出奇的與公眾意識相投合,仿佛是從遠古的時代幻想中延續至今的後果,而我們的職責就是與這些成見作鬥爭。
"一位於人類發展有裨益的科學家可以在不屬於這個時代的同時豐富這個時代,而他為所有時代發聲也無需從屬於某個時代",或許未來如何我們不能預知,但是作為科學家的教授顏寧也必然會在學術上以豐饒之海化作涓涓細流滋潤著清華學子,在她所在的生物王國裡開疆擴土,為國家為世界同樣堅定不移地奉獻著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