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在微博為國內女性科學家鳴不平,傑青男女比例就是最好的例子

2020-12-01 高校網大秀

為年輕女科學家發聲

近日,顏寧在微博為中國女性科學家發聲,她說:「支持女科學家這個話題,當我還處於事業發展早期,我是不會講的,因為只要一些事情與自己相關,講出來自己會受益,那麼她自己肯定不會在公開場合講。現在自己已經不再年輕,不再處於發展期,成為世界top10高校的終身講席教授,並且獲得美國科學院院士,現在講出來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年輕一代、幾代能夠受益,因此自己就要大聲地講」。相對於目前中國女博士數量遠超男博士數量,然而在各種科研人才頭銜中,女性科學家的數量遠低於男性科學家,是中國女性科學家實力不濟嗎?甚至在美國科學院中華人女院士的數量甚至都超過了男院士,莊小威、顏寧的女性院士實力令很多男性科學家汗顏,因此已經功成名就不計較得失的顏寧,可以公開場合為年輕的一代女性科學家發聲。

2020年傑青男女比例

2020年國家傑出基金名單出爐,在300名的候選者中僅有30人是女性,而參評的女性科學家中很多人實力不輸給當選的男性傑青,然而卻因為各種原因慘遭淘汰,這也是顏寧為何要為國內年輕的女性科學家們發聲一樣,希望她們在最需要支持的年輕年齡段獲得及時的認可,而不是像屠呦呦老奶奶一樣,直到退休多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才得到國內科研界的認可,還有發明可利黴素的科學家還是女性,可利黴素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研發、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類新藥。然而可利黴素的發明人王以光教授作為女性科學家卻很少被人知曉,也沒有太多的頭銜,如果王以光是男性科學家,那麼在王以光年輕的時候就可能獲得大量的人才頭銜!

已經是旁觀者的顏寧

顏寧和自己的導師施一公都屬於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然而他們在評選院士的道路上卻都非常曲折,施一公落選後再次申請才獲得中科院院士的稱號,而顏寧卻直到獲得美國科學院院士後,還沒有獲得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認可,這也是為何科研界的"炸藥包"饒毅在申請院士失敗後做出永不參選院士的申明,目前已經身在海外的顏寧已經是一位旁觀者,希望國內的年輕一代科學家可以守住底線,保持科研風氣的嚴謹性,只有整體的科研風氣變好好,才能選拔出真正的科研優異者,最需要在青年階段獲得支持的女性科學家才能得到一次公平競爭的機會,而不是等到80多歲的時候,像屠呦呦和王以光在退休的時候才獲得遲到的榮譽!

相關焦點

  • 「網癮少女」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微博畫風是...
    顏寧目前是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在此之前,顏寧其實早就憑藉各種「學霸」事跡,多次上過熱搜。因此當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名單後,她又一次不出意外地上熱搜了。網友們也紛紛在微博上為顏寧教授打call!
  • 科研女神顏寧,不像科學家的科學家
    此後,她還陸續獲得第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2年度科技創新人物,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等,2014年37歲的顏寧率領的團隊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關鍵蛋白的晶體結構和工作原理,為進一步研究地球生物最重要的能量來源葡萄糖如何進入細胞揭開的一角,顏寧這一成果當時被認為戰爭的過去50年從事其結構研究的所有科學家。
  • 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但學霸的微博畫風竟是這樣的......
    本次當選名單中,女性佔40%,是歷年最高。中國科學家顏寧入選25名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網友也紛紛在微博在微博上為顏寧教授打call!同時,她也是一位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性。當主持人介紹她為「女科學家時」時,顏寧隨即說道:「其實我對『女科學家』這個說法,是拒絕的。為什么女科學家前面一定要加個『女』字呢?」
  • 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可她今早發微博的畫風卻是這樣的……
    顏寧目前是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在此之前,顏寧其實早就憑藉各種「學霸」事跡,多次上過熱搜。因此當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名單後,她又一次不出意外地上熱搜了。網友也紛紛在微博在微博上為顏寧教授打call!
  • 單身美女科學家顏寧的追問:男女搭配,如何不累?
    我們這次請來四對科研伉儷,不僅都是科學家,而且也都為人父母。他們的科研和家庭能平衡嗎?——顏寧熟悉顏寧的人,可能都聽過2014年時她講的這段故事。12月27日,與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聯合推出的女科學家論壇上,院士CP、博導CP、助理教授CP、博後CP——4對科研伉儷受邀分享自己的故事,展現男女科學家的境遇和互動,提供多元視角來觀照科研女性
  • 清華大學美女教授顏寧,為女性正名,優秀女性並非「滅絕師太」
    網紅人設2014年,顏寧在37歲的時候,看到國內不少媒體用「餓死癌細胞」來報導科學新聞,對於科學家與公眾之間存在的天然鴻溝,顏寧覺得需要用一個平臺來將科學解釋清楚,讓公眾明白,而不是被標題所綁架。「不希望再時不時就鬧出沒有任何定語的『餓死癌細胞』的笑話」這就是顏寧成為網紅的初衷。為了實現自己的網紅夢,顏寧在2016年登上撒貝寧主持的青年公開課節目《開講啦》,在節目上,顏寧顛覆了大眾對科學家的固有認知,臺上的她穿著時尚,談吐幽默,金句頻出。
  • 中國女科學家顏寧闢謠!
    近日,對網絡上流傳的一個消息,顏寧也非常無奈了。她的微博這麼說:到哪投訴這種說瞎話都不眨眼的啊?不理呢,竟有人當真;理呢?替ta們抬咖麼?據上觀新聞報導,4月30日,中國女科學家顏寧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顏寧在線打假:微博帳號"@顏寧"與我無關
    6日凌晨,顏寧在個人微博@nyouyou中打假:微博帳號@顏寧 與我無關。顏寧在微博表示:微博有個@顏寧 與我無關:這個ID什麼時候出現的我不知道,但有相當一段時間顯示的第一條微博都是我的《開講啦》視頻,害的我只好註冊了@清華顏寧 以區分。
  • 為什麼科學家大多是男性,而女性很少?
    三、國內數據2018年國內傑出青年學者200人,女性只佔11%。同國內其他重磅頭銜(獎項)相比,傑青評選中約 11% 的女性比例,已經是最高的。中國科協數據顯示,兩院院士中,女性只佔 5%;長江學者中,女性比例不足 4%;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中,女性不足 9%。男女之間懸殊的比例,不得不令人深思女性在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實際上這也是全球科研界面臨的共同問題。
  • 顏寧:別叫我女科學家!
    顏寧離開清華的消息迅速在國內引起轟動,很多人將她的這次個人的職業選擇解讀成「負氣出走」,「人才流失」,給她貼上了個「歸海派」科學家的標籤。顏寧不得不頂著壓力一遍遍解釋,「普林斯頓是我的母校,回到普林斯頓任教,是我一直的理想!」而對清華,她也不吝溢美。「清華對我的支持非常有力,令我毫無經費之憂。可以說,我在清華就跟公主一樣。」
  • 為什麼像顏寧這樣的天才科學家不在國內效力?僅僅是待遇嗎?
    引領世界的一定是天才科學家,顏寧就是這樣的天才科學家!她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系博士畢業後,回到自己的母校清華大學當教授,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領域內多年來沒有解決的問題,被評選為&34;。但不知為何2017年顏寧從清華辭職,回到了普林斯頓大學,成為了終身教授。
  • 普林斯頓教授顏寧:自由自在是我的人生指南,我從不為別人活
    根據統計,在2019年,國內大學在CNS發表的論文,數量靠前的分別是中科院(52),清華大學(29),北京大學(19),復旦大學(14),浙江大學(1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2),其他學校全是個位數,甚至為0。
  • 顏寧的微博留言,讓20年前的同學們感到慚愧,警惕校園語言暴力!
    繼續開啟灌水模式的顏寧2019年顏寧成為當年發表CNS主刊論文最多的華人科學家,2020年5月13日,美女科學家顏寧在《nature》主刊兩發兩篇重磅論文,讓自己的CNS主刊論文數量提升至34篇。以前顏寧所研究的生物蛋白結構很難被人理解,認為沒有任何的實際用途,然而一場新冠疫情卻讓生物蛋白結構變得異常的重要,完整解析病毒的生物蛋白結構,可以快速找到病毒和人體細胞結合的路徑,然後涉及生物靶標蛋白,從而可以研發出具有針對性的特效藥和疫苗。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生物蛋白結構科學家,顏寧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餘,在社交媒體和粉絲互動,做科普博主。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該對國內科學家再好一點
    第二,最近,顏寧在微博提及「入職清華年薪,而在國內卻評不上院士? 顏寧,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在國內上的學。道理不複雜:一個醉心於學術研究的科學家,如果一天到晚在江湖規則中掙扎、如果春夏秋冬在表格會議中應付、如果長此以往在政策支持中奔走,那麼,這個科學家很可能異化為「表演藝術家
  • 顏寧問4對科研夫妻:男女搭配,如何不累?
    作者|李晨陽 科學網網上很多人一說到我,就說顏寧之所以能成功,因為她是單身,沒有家庭拖累。但事實上,有家庭、有事業才是絕大多數人的現狀。我們這次請來四對科研伉儷,不僅都是科學家,而且也都為人父母。他們的科研和家庭能平衡嗎?——顏寧熟悉顏寧的人,可能都聽過2014年時她講的這段故事。
  • 空天院闢謠「招聘限制男女比例」後遭懟,中科院:不歧視性別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12日電 據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官方微博12日消息,針對網傳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簡稱「空天院」)招聘工作中「限制男女比例」一事,空天院發布12日發布聲明。聲明稱,經查,該院人事招聘工作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開展,嚴格遵循公平、公正、公開、擇優的原則,未通過任何形式限制男女比例。來源:空天院官方微博據了解,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文舉報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限制女科學家入職,要求男女比例4:1,這是過去沒有的剛開始實施的。」對此,空天院12日表示,不存在「限制男女比例」的情況。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娛樂博主」
    告別了國內的爭議,她再次來到熟悉的普林斯頓,這次,是以教授和博導的身份。到了國外,不用背負社會的期望值,顏寧又重新體會到自由徜徉在科研之海的快樂。2019年她拿下「魏茲曼女性與科學獎」,才三天後,她又成了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還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聯名推薦入選的。
  • 顏寧追問4位男科學家
    這次論壇中,顏寧對話4對科研夫妻,並追問男性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科研伴侶怎樣相互扶持,以及女性科技工作者如何從社會中獲取力量等。圖片來源:網絡男性科技工作者: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很多人說顏寧之所以能成功,因為她是單身,沒有家庭拖累。但事實上,有家庭、有事業才是絕大多數人的現狀。」顏寧說。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是否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1、論待遇,我們國家現在這麼強大,難道還養不起幾個科學家嗎?我們給最好的待遇了嗎? 對此,囿於實驗室的顏寧有些懵,相比之下,在國內她的影響力和聲望是會越來越高的,去普林斯頓就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是全新的挑戰,何來負氣出走一說,簡直無稽之談嘛。
  • 顏寧:
    ,這讓她又一次上了微博熱搜。  曾有人因此覺得顏寧不像「科學家」,對此顏寧不以為然:「我心目中沒有科學家的樣子,科學家本來就不是定型的。我周圍有自組樂隊的科學家;有沉迷天文攝影的生物學家;有整天緊張的科學家;有很放鬆的科學家;有長得比藝術家還像藝術家的科學家;有不修邊幅的;也有非常時尚可以做模特的……我覺得大家對科學家不應該有一個刻板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