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百廢待興,國家急需進行建設,尤其在科技方面,與眾多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非常大。就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愛國華人們紛紛回國為祖國繁榮獻上他們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和環境,為了自己的祖國他們從零開始,無怨無悔為中國科技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些人比較典型的有鄧稼先,錢三強,錢學森一類,他們在航天,飛彈,原子彈,能源等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中國歷史上註定會留下他們的一筆。但是除了這些人外,還有一些不為人知,且也做出過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們,王承書就是其中之一,她被稱為中國的居裡夫人,是我國早期少有的核物理學家。
王承書的出生比較好,生於書香門第的詩書之家。原本居住在上海地區,在王承書出生不久後全家北遷來到了當時的北平。後來王承書由於體弱多病,在求學路上有過兩年的休學時間。
即使身體不好,但王承書的成績非常出色,在1930年王承書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燕京大學的物理系專業,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全班13個新生中王承書是唯一一個女生。這不僅能看出王承書的學習能力,更能看出在當時社會上女性普遍教育低下的時代,王承書能考上燕京大學物理系的不容易。
但由於國內抗日戰爭的爆發,王承書在大學畢業後離開北平後去了很多地方,後來她申請了前往密西根大學的請求被同意,於是王承書踏上了前往美國的求學之路。在美國王承書從師著名物理學家烏倫貝克,學習了很多專業的物理知識,為後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王承書原本是可以獲得諾貝爾獎項的人物,她和導師完成了有關稀薄氣體動力學,這對於後來的物理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王承書繼續留在美國深造,在達到一定年齡的情況下,諾貝爾獎項獲得的概率還是非常高的,但王承書卻因為一個決定,放棄了這個獎項。
這個決定就是王承書選擇回國,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但回國也不見得這麼容易的,可以參考一下錢學森的回國難度,就能感受到王承書回國的阻力有多大了。由於當時中美之間的關係,美國對從事物理,化學醫學等專業的中國科學家進行了監控,不允許他們回國。王承書為了回國花費了很大的周折,在寄望中國的有關資料,王承書為了避開美國的追查,分開了300個包裹依次運往國內。
對於王承書回國出於怎麼樣的思考,她堅定地回答道:「我要把中國建設好,我的心在中國,我的事業在中國。」經歷了千辛萬苦的王承書回到祖國後,開始從事了教育方的工作,任北京大學教授。後來因為對核物理科學家的需求,王承書從事了熱核聚變這方面的專業。
1961年由於蘇聯專家的出走,王承書被秘密派往去研究原子彈,由於工作的保密性,她的工作內容一直不能和家人透露,以至於家人不知道她在幹什麼。不久後王承書在原子彈領域中有重大突破,解決淨化級聯計算,級聯的定態,動態計算等重大課題,為1964年10月16日原子彈爆炸成功打了基礎。
此後王承書一直擔任核領域的領軍人物,為中國培養了很多年輕優秀的人才,出任科學技術局總工程師等職務,作為一個女性來講,在當時實屬罕見了。直到1994年王承書因病去世,享年82歲的她在去世前丈夫約定,把他們一生省吃儉用的存款10萬元全部無償捐獻給了祖國,其品格無比高尚。
像王承書這樣默默無聞為國家做貢獻的科學家還有很多,他們是中國人的脊梁,是祖國能繁榮偉大的功臣人物。從王承書這些人身上,我們看出了他們的偉大,愛國,和面對困難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些好的品質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學習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