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有言:「南渡江山底事傳,扶危定傾賴紅顏。」
雖然說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那些優秀的科學家都是男性,但實際上,在人類原子彈事業發展的進程中,卻出現過這樣一位特殊的女子,她被愛因斯坦稱之為「德國的居裡夫人」,可以說,沒有她的努力,那麼人類原子彈事業的研發進程也將受到一定的阻礙。在她生存的那個時代中,雖然很多人都不看好女性的能力,可她卻能夠用一己之力,改變眾人對她的想法。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女性科學家,卻最終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那麼,這位「德國的居裡夫人」究竟何許人也?她的一生又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
這位「德國的居裡夫人」就是莉澤·邁特納,她出生於1878年的奧地利地區,由於邁特納的父親是一名猶太律師,因此,他們家族的地位也是較高的,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邁特納所接受得到的教育也並不是來自猶太傳統教育,而是來自於基督教的新教。
在那個年代中,雖然說邁特納是一位比較出色的學生,但由於當時的高中是不接收女性學生的,因此,在後來的日子中,邁特納也不得不來到一個市民學校中學習。而在畢業之後,邁特納獲得了法語教師的許可證,自此以後,她也開始通過自學來對高中的畢業考試進行準備。
在1901年時,邁特納正式獲得了高中畢業證書,與此同時,她也開始在維也納大學對物理、數學、哲學等方面的知識進行學習,由於她的導師是當時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因此,她也獲得了非常好的教育引導。而在1906年時,邁特納成為了維也納大學的第二位女博士,在此後的日子中,雖然邁特納希望能夠在巴黎的瑪麗亞·居裡實驗室中拿到一個研究位置,但是,處於性別的限制,她卻並沒有成功,後來,她也不得不留在維也納大學的理論物理研究所中工作。
在1907年時,邁特納來到了柏林地區深造,而由於她是一位女性,因此,她的身份並沒有得到其他導師的認可。但是,在後來的日子中,邁特納卻憑藉著自己過人的學習能力。得到了他人的肯定。雖然說在那個時候,普魯士是並不允許女孩接受高等教育的,但是邁特納卻克服了許多困難,並對物理學研究事業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在1909年時,邁特納與哈恩一起發現了原子核在放射性衰變時所受到的反彈,在此後的日子中,她的研究成果也讓她在學術界內取得了一定的名聲。而自1912年開始,邁特納便獲得了普朗克非正式助手工作的機會,雖然說在那個時候,邁特納的生活並不能得到充足的保障,但她卻並不後悔自己的決定。
然而,在1933年時,邁特納卻因他的猶太身份而喪失了教學許可,在此後的日子中,邁特鈉的研究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礙。但是,這樣的挫折並沒有讓她就此放棄,在邁特納的不斷努力之下,她也仍然在為核裂變的理論研究做著貢獻。可以說,如果沒有邁特納對於核裂變的探索,那麼,原子彈的發明也不會順利進行。在這種情況之下,很多人都將邁特納稱之為是「原子彈之母」,而愛因斯坦也將邁特納稱為是「德國的居裡夫人」。
對於許多物理學家來說,諾貝爾獎或許是他們一生奮鬥的目標,然而,在邁特納的一生中,她雖然得到過三次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但卻始終都未能成功獲獎。其實,這並不意味著邁特納的科研水平不高,除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外,邁特納也曾獲得了許多獎項與榮譽,或許對於這樣一位優秀的物理學家而言,諾貝爾獎項的授予也並不能夠對她的成就予以充分的肯定。
雖然說邁特納並沒有拿到過諾貝爾獎,但是,通過其他獎項的授予我們也能夠看出,整個世界的物理學界對於邁特納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或許對於邁特納來說,沒能拿到諾貝爾獎是一種巨大的人生遺憾,但她對於整個世界物理學事業發展的貢獻也絕非一個諾貝爾獎所能完全概括的。
從邁特納的經歷中我們也能夠學習到,其實,性別並不是限制我們前進的障礙,只要自身足夠努力,那麼無論經歷怎樣的困難,最終也都能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功。
參考資料:《真正的原子彈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