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居裡夫人」王承書:我不能等著人家把中國建設好再回來

2020-08-11 有態度的學爸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震驚世界!人們也因此記住了錢學森和鄧稼先,但有一個人的貢獻和他們相比也毫不遜色,她就是有「中國居裡夫人」之稱的王承書。王承書是湖北武昌人,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8歲那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燕京大學物理系。


在燕大讀書期間,王承書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曾經連續多年都是物理系的第一名。1941年王承書赴美留學,師從著名的物理學家烏倫貝克,並順利地拿到了博士學位。期間她與導師合作完成了多篇有關稀薄氣體動力學方面的重要論文,還奠定了在物理學界有重要影響的「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烏倫貝克多次稱讚王承書是「了不起的人才」,並說她是中國的居裡夫人。


之後王承書進入了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工作,待遇十分優厚,在不少人看來,她已經相當成功了。然而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後,王承書卻毅然放棄了自己在美國優渥的生活,堅持要回國。許多人對她的行為很不理解,有人甚至「好心」地勸她說,新中國現在還是一窮二白,回去肯定是要吃苦的,不如再等幾年,等條件好了再回去。


對此王承書回答說:「條件是要人去創造的,我不能等著人家把中國建設好再回去,我要參加創造條件、鋪平道路的行列。」但讓王承書沒有想到的是,美國人在她回國的道路上設置了種種障礙,堅決不讓她離開美國。那麼美國人為何要這樣做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王承書當時從事的是分子物理專業,和原子能有著密切的聯繫。這樣的高端人才,美國自然不願意讓她為新中國效力。


但王承書回國的決心非常堅定,不論美國人如何許諾,她都鐵了心要回國。最終經過7年的艱苦拉鋸之後,王承書終於在1956年10月6日這一天回到了祖國。她在日記中這樣寫道:「1956年10月6日是我難忘的一天,在離別了十五年的祖國國境上,第一次看到五星紅旗在空中飄揚,心裡說不出的興奮。我要為國家做貢獻,國家需要什麼,我就幹什麼」。


王承書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雖然當時國內的條件還很苦,但她卻甘之若飴。王承書回國後,先後從事熱核聚變研究和鈾同位素分離研究,這兩項都是研究原子彈不可或缺的工作。後來由於中蘇關係緊張,蘇聯撤走了所有專家,中國的高濃縮鈾研究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沒有高濃縮鈾,研究原子彈就成了一句空話,此時王承書毅然承擔了這一重任。


依靠著深厚的物理學基礎和夜以繼日的辛苦研究,王承書終於攻克了這一難題,並且比國家要求的時間還提前了113天,保證了原子彈的裝料。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能成功爆炸,王承書功不可沒,但由於當時她的身份屬於絕對機密,因此她的事跡少有人知。1994年6月18日,王承書無限眷戀地離開了自己深深熱愛的這片土地,享年82歲。臨終前,她留下遺囑,把自己全部的積蓄13萬元都捐了出來,捐給了希望工程。這樣的科學家,我們已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她的偉大。在戲子當道的時代,王承書這樣的科學家,才是我們最需要仰望的星。

相關焦點

  • 隱身30年造原子彈的女科學家:我不能等人把祖國建設好了再回來
    但是實際上並不只是這些頭銜科學家在努力工作,在他們的團隊中,也有這樣一位鮮為人知的女科學家,她同樣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家庭,放棄了美國的挽留,回來參與新中國的科研建設。作為504工廠唯一的女性,她隱姓埋名地從事中國原子彈的研發,她用一生的清貧與孤獨,來換取祖國的繁榮。
  • 隱身30年的女科學家回國:我不能等人家把祖國建設好再回來
    提到為中國原子彈研發做出貢獻的科學家,人們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錢學森、鄧稼先這樣赫赫有名的男性科學家。但其實不僅僅是這些頭部科學家在為之努力,在他們的團隊當中,有這樣一位鮮有人知的女科學家,她同樣犧牲了自己的青春與家庭,放棄了美國的挽留,回來參與新中國的科研建設。
  • 中國的居裡夫人,王承書先生!她!不該被遺忘~
    她是參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項目為數不多的女性之一,她曾被外界稱做中國的居裡夫人!她的名字,只有極少數人知道,她的故事,更是鮮為人知,然而,她卻是一位絕非一般的奇女子!直到今天,幾乎沒什麼人記得她,但是我任務,所有中國人都不該忘記她!她就是我國鈾同位素分離事業理論奠基人-王承書王承書(1912年6月26日-1994年6月18日),湖北武昌人,中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氣體動力學和鈾同位素分離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12年6月26日,王承書出生在上海一個讀書人家。
  • 中國的居裡夫人,王承書先生!她!不該被遺忘~
    她是參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項目為數不多的女性之一,她曾被外界稱做中國的居裡夫人!她的名字,只有極少數人知道,她的故事,更是鮮為人知,然而,她卻是一位絕非一般的奇女子!直到今天,幾乎沒什麼人記得她,但是我任務,所有中國人都不該忘記她!她就是我國鈾同位素分離事業理論奠基人-王承書王承書(1912年6月26日-1994年6月18日),湖北武昌人,中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氣體動力學和鈾同位素分離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她放棄諾獎,讓核技術進步50年:不能等人家把祖國建設好再回來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提到中國的原子彈,絕大多數人想到的是錢三強。,她的父親中過進士,後來被送到日本留學;她的母親出身揚州名門,所以在父母的影響下,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但小的時候王承書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動不動就生病,以至於在六年級和初三的時候她都休了學。
  • 她是中國的居裡夫人!為國家任務消失30年,一項成就前無古人
    在小學時代,我們就已經學習了有關居裡夫人的文章,說起她,大家肯定是不陌生的,在中國,也有一位這樣的女科學家,她就是王承書,被稱為中國的居裡夫人了,能夠成為女科學家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王承書也為我國的科研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她曾隱姓埋名30年來為國家奉獻,就算是去世之後,也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贈給了希望工程
  • 中國版居裡夫人,中國核研究頂級女科學家,一心為國,震撼國人
    中國有這樣一個傳奇的女子,她曾經以一個公式而名震世界,有在自己科研事業的巔峰突然「神秘消失」,她是舊中國頂級大學--燕京大學的13名新生中的唯一女性,有中國物理「居裡夫人」之稱,是中國最頂級的核物理學家、氣體動力學和鈾同位素分離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荷蘭媒體:她讓中國核技術領先美國50年,中國的居裡夫人
    荷蘭媒體:她讓中國核技術領先美國50年,中國的居裡夫人!她叫王承書,被譽為中國的居裡夫人。因為她,中國在核技術上面完成了重大的突破,原本中國是無核國家,核技術壟斷的是美國和那時候的蘇聯,但是在她的帶領下,中國科研團隊克服重重困難。
  • 她是我國的居裡夫人,研究原子彈唯一女性,放棄美國優厚待遇回國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百廢待興,國家急需進行建設,尤其在科技方面,與眾多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非常大。就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愛國華人們紛紛回國為祖國繁榮獻上他們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和環境,為了自己的祖國他們從零開始,無怨無悔為中國科技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 放棄美籍回國的女科學家:不能等別人把祖國建設好了,再回國享福
    ,等我們把國家建設好後再回來享受,天下沒有這樣的好事!今天要講的這位巾幗科學家,她的名言就是:我不能等別人把祖國建好了再回來享福。但新中國的成立,激起了她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她堅定地表示:「雖然中國窮,進行科研的條件差,但我不能等別人把條件創造好,我要親自參加到創造條件的行列中。我的事業在中國。」為此,她和丈夫響應國家號召,決定放棄美國的一切,回到百廢俱興的祖國。
  • 施士元和中國的居裡夫人
    居裡夫人只有一位,不過,每個國家,都有一些像居裡夫人一樣偉大的人。回到祖國以後,施士元進入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受聘為物理系教授。此時的他,既是年輕的學者,第一次提出了「原始粒子」的猜想,[1]又是新晉的翻譯家,填補了國內物理書籍的空白,還是一位初出茅廬的老師。
  • 中國最神秘的女科學家,連錢學森都敬她三分,被稱中國的居裡夫人
    我們不能忘記這麼一個偉人,她為中國核彈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為造核彈隱姓埋名30年,讓錢學森都佩服的巾幗英雄,卻在死後沒一個人記得她,她就是王承書。美國的一個教授勸她「以你這麼優秀的能力,拿諾貝爾獎是遲早的事,為什麼非要回中國呢?」王承書說:「那是我的祖國,在祖國利益面前,一切獎項都輕於鴻毛,如果不能把我所學的知識回報祖國,那我拿諾貝爾獎又有什麼意義?」後來,周總理跟美國交涉才讓在美國的大部分科學家都回到了祖國。
  • 美媒:若不是中國這位「夫人」,中國核技術不可能領先美國50年
    美媒:若不是中國這位「夫人」,中國核技術不可能領先美國50年。她就是被稱為「中國居裡夫人」的王承書。在許多的歷史報導中,曾說她一生的三次「我願意」都貢獻給了中國的核技術上,回國完成研究,還有繼續留下中國研究更為先進的技術等等。
  • 勞君展:居裡夫人的中國籍女弟子
    也是在巴黎,她成為居裡夫人唯一的中國籍女弟子。雖然她們相處短暫,但是居裡夫人對於這個中國女孩的影響卻是一生的,勞君展的耐力和冷靜自持都是這時候打磨出來的。和居裡夫人的情誼也成為她日後難以抹掉的人生底色。    「我母親是在裡昂大學畢業後去巴黎才遇見居裡夫人的。」許鹿希曾聽母親提過這段。
  • 居裡夫人:波蘭與「釙」
    上一期我們講到,居裡夫婦費了4年的努力,終於發現了一種新的元素。這當時是科學界的一件大事。因為當時好多科學家都覺得不可能再找到另外的新元素了,結果,被居裡夫婦找到了。這是為後來的科學研究打開了一扇門了!
  • 女科學家王承書:祖國建設之際棄美歸國,為國家富強奉獻了一生
    ,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中國的「居裡夫人」,正因為有了她兢兢業業的工作,勤勤懇懇地研究,使中國原子彈領域的開發和研究上了一個新臺階。
  • 被譽為中國居裡夫人,丈夫是中國原子彈之父,她才是當之無愧女神
    你是中國的居裡夫人,你是中國科學的奠基石,你是中國精神最好的詮釋者。儘管你發現了「鈾核三分裂」震驚了世界,但由於時局對中國的偏見,諾貝爾獎和你失之交臂,可你哪會拘泥於這些,繼續投入到科學的懷抱。你就是何澤慧,「三錢」中錢三強的夫人,也是中國的「巨人」!
  •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居裡夫人去世86年後再登熱搜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居裡夫人去世86年後再登熱搜時間:2020-11-11 00: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居裡夫人去世86年後再登熱搜 17歲時你不漂亮,可以怪罪於母親沒有遺傳好的容貌;但是30歲了依然不漂亮,就只能責怪自己,因為在那麼漫長的日子裡,
  • 為何中國人如此崇拜居裡夫人?看她對待中國留學生的態度,就懂了
    此時的中國,正是積貧積弱之時,許多中國留學生在國外被欺負、被歧視都是常事,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一個好的導師至關重要,施士元再三思考後,想起了一個人,接著他拿起筆,寫下一封信: 尊敬的居裡夫人,我是中國來的留學生,於1929年在清華大學畢業。考取了國內江蘇省官費留學來到法國。希望能在您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工作,不知您能否接受?
  • 來,聊五分鐘居裡夫人:關於瑪麗·居裡的20件小事
    (其實要是翻譯成「鋸」更能看出紀念意義,但這就跟常用字混淆了……) 居裡夫人培養了一個中國學生,叫施士元。施士元是我國最早的核物理研究者,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為我國培養的核物理人才無數。 居裡夫人的大女兒,艾萊娜·約裡奧-居裡也培養了一個中國學生,叫錢三強。 後來錢三強成了中國兩彈元勳。鄧稼先都是錢三強推薦的。錢三強的夫人何澤慧,也是核物理學家,推動我國高能物理研究的大牛人物。何澤慧先生也有一個學生,就是現在常常在果殼網上科普引力波的物理學家——張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