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30年的女科學家回國:我不能等人家把祖國建設好再回來

2020-08-13 小桑大鍋

提到為中國原子彈研發做出貢獻的科學家,人們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錢學森、鄧稼先這樣赫赫有名的男性科學家。

但其實不僅僅是這些頭部科學家在為之努力,在他們的團隊當中,有這樣一位鮮有人知的女科學家,她同樣犧牲了自己的青春與家庭,放棄了美國的挽留,回來參與新中國的科研建設。

她是504廠唯一的女性,隱姓埋名地進行中國原子彈的研發工作,她用大半生的清貧孤寂,來換祖國的繁榮昌盛。她的名字叫做王承書,被譽為「中國的居裡夫人」,而選擇放棄榮耀的一生默默奉獻。

大家閨秀逐物理

1912年,王承書在上海的書香門第中降生。和當時吟詩頌詞的民國書香門第不同,王承書的聰慧,體現在敏銳的數學頭腦上。

家中讓她進了新式學堂,她才開始接觸到物理這樣的西方科學。她很快憑藉著驚人的天賦和辛勤的練習,在各項考試中都拔得了頭籌,順利考入了燕京大學物理系。

其實不僅僅是物理系,就算整個燕京大學裡面,女性都是鳳毛麟角,在物理系這樣嚴謹的理工學科裡,她是班裡唯一的女生。

班裡的男同學常常看不起她,就連教授也無心對她過多的栽培,覺得她畢業後無非是回歸家庭相夫教子,不會再專心於科研的事業。

沒想到,第一次考試,她就用成績證明了自己,大學的幾年,她常居榜首,將平日裡鄙視她的男同學通通折服。

而後,她不僅順利取得了燕京大學的物理系碩士學位,同樣,也認識了大她兩歲的教員張文裕。都具有同樣抱負的兩人一見如故,很快便喜結連理,開始了為祖國物理事業的共同奮鬥歷程。

後來,王承書獲得巴爾博獎學金,獲得了進入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資格。在普林斯頓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間,她師從世界理論物理權威烏倫貝克教授。

烏倫貝克非常喜愛這個天資聰慧的中國學生,常常誇她是「了不起的人才」,兩人的精誠合作,完成了許多物理學的重要突破。

而小夫妻也在這時迎來了可愛的兒子,在美國構建了一個完美的小家,有著體面的工作和不菲的薪水。從傳統的觀念來看,一個女性的終身目標也莫過於此。可以說,她就應該知足地平靜度過這樣的幸福生活。

委曲求全為報國

而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通過廣播傳到了王承書的耳中。她執意要趕回中國,為自己的祖國效力。

她深知國家的建設在發展初期肯定需要大量人才,如果自己仍在美國工作,那怎麼能回報這個哺育她長大的祖國!可美國並不願意放他們回去,中美的關係依舊僵持,美國不願意放走中國科學家回國效力。

何況王承書作為出色的物理學家,在美國科研界已經小有名氣,回國後肯定會極大加快中國科研發展的進程。

就連她在美國的同事也十分不解,她明明在美國已經有車有房,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為什麼要捨棄這一切回到貧困落後的中國去?

可王承書並不這樣想,她寫下了著名的一段話:「 條件是要人去創造的,我不能再等別人來創造條件,我要參加創造條件、鋪平道路的行列!」。

這一番話,同樣鼓舞了其他身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們。很多人其實都和她一樣在美國定了居,有著不錯的發展,可王承書的一番話喚醒了他們的愛國之情和民族之魂,紛紛加入到回國的行列。

經過7年漫長的拉扯,王承書終於迎來了回國的機會。期間她已經通過郵寄,將她在美國收集到的科研資料、學科教材分批寄回了中國。

而一回到中國,她已認不出這塊貧瘠的土地,不過這更加激起了她報國的決心,她要投身在祖國的科研事業中去!儘管住的是簡陋的公寓、坐的是人滿為患的公交,但她依然是甘之如飴。

她回國後馬不停蹄地就向物理所報導,瘋狂地撲在科研工作上。因為當時核武器是戰爭中最為致命的武器。有了核威脅,便能夠用軍事力量在國際社會舞臺上有資本叫板。

她以國家的需要為己任,給熱核聚變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1961年,時局變化,蘇聯撤走了專家,中國的高濃縮鈾研究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錢三強躊躇再三,才艱難地向這位優秀的部下開口,希望她能夠去打開局面。因為沒有高濃縮鈾作為燃料,原子彈研發就只能淪為空談。

而此時的她,已經年過半百,這對於一個物理學家,已經算是「致命」的高齡。她已經沒有了年輕那般體力和敏銳的頭腦去鑽研。況且,高濃縮鈾對她來說其實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她需要從零開始學習再度拼搏。

沒想到,她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後來因為504廠需要遷往偏遠郊區,躲避境外人士的追查騷擾,她也同樣拋棄了家庭,立刻前往報導。這一去,直接就是30年的隱姓埋名,連她的摯愛張文裕也不知道她的去處。

披荊斬棘終不悔

而高度用腦的研發工作,讓王承書迅速變得蒼老。本來在美國度過一大段幸福時光,讓她保養得很好,有著姣好的面容。可在504廠度過2年,她便增添了不少白髮,一頭花發讓她看上去像老了十歲。

所幸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高濃縮鈾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成功給第一顆原子彈的試驗爆炸提供了燃料。

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震驚了世界!讓中國的話語權提高到了少數擁有核武器國家行列。

而這驚人的成就背後,是所有中國科研者用沒日沒夜的辛勤工作換來的。偉大的功績雖然已經實現,但王承書的使命還沒有結束。

第一顆原子彈只是「兩彈一星」計劃中的一步,由於她參加了太多的機密科研項目,她並不能拋頭露面的參與社會活動以及國際同僚的科研會議,從此學術界的讚譽都與她無關。而愛國,就是對她最大的讚揚。

她為國家和人民奉獻了一生,最終積勞成疾病逝於1994年。她平靜地離去,一切從簡,不要任何的鮮花和名人弔唁。

她最後的遺願是將所有的積蓄捐獻給希望工程,幫助國家的教育事業發展,才能源源不斷地提供科研力量。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雖為柔弱女子,王承書卻依舊用英雄的氣息,為祖國的科研事業奉獻了一生。

這些中國脊梁胸懷之廣,見識之高,常人不及其一。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這樣默默無聞的英雄,不問功名俸祿、埋頭苦幹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追憶與學習。

相關焦點

  • 隱身30年造原子彈的女科學家:我不能等人把祖國建設好了再回來
    但是實際上並不只是這些頭銜科學家在努力工作,在他們的團隊中,也有這樣一位鮮為人知的女科學家,她同樣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家庭,放棄了美國的挽留,回來參與新中國的科研建設。作為504工廠唯一的女性,她隱姓埋名地從事中國原子彈的研發,她用一生的清貧與孤獨,來換取祖國的繁榮。
  • 放棄美籍回國的女科學家:不能等別人把祖國建設好了,再回國享福
    在我大部分科技領域落後歐美的情況下,科學家回國本來是高興的事情,但網友對不同科學家回國的態度卻不同。,等我們把國家建設好後再回來享受,天下沒有這樣的好事!今天要講的這位巾幗科學家,她的名言就是:我不能等別人把祖國建好了再回來享福。
  • 她放棄諾獎,讓核技術進步50年:不能等人家把祖國建設好再回來
    作為物理領域中罕見的天才,她本該去追逐諾貝爾獎,站在閃耀的世界舞臺,但她卻甘願回到祖國隱姓埋名30年,17年未曾與家人相伴。而她卻說:「條件是要人去創造的,我不能等著人家把中國建設好再回去,我要參加創造條件、鋪平道路的行列。」
  • 中國的「居裡夫人」王承書:我不能等著人家把中國建設好再回來
    然而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後,王承書卻毅然放棄了自己在美國優渥的生活,堅持要回國。許多人對她的行為很不理解,有人甚至「好心」地勸她說,新中國現在還是一窮二白,回去肯定是要吃苦的,不如再等幾年,等條件好了再回去。
  • 核元勳李恆德去世:美國再好,我也要回來
    1956年,其在清華大學創立了我國第一個核材料專業,為國家核事業培養了一大批關鍵人才。李恆德院士在上世紀40至50年代赴美留學期間,曾衝破美政府重重阻力,堅定回國助力科學發展建設,赤誠的愛國情懷令人感動。伏案工作的李恆德院士 據光明日報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李恆德,於2019年5月28日在京去世,享年98歲。
  • 她捨棄國外的一切,為科研隱姓埋名30年,這位女科學家值得敬佩
    為了我國的科研事業,隱姓埋名30年,功成名就後,拋棄一切回國發展。人們常說,人總是往高處走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不過,我對這句話並不是很贊同。雖然人走的越高,才能看的更遠,但是,如果這個職業不是你最喜歡的,又或者說,工作的地方也並不是自己最滿意,那麼,站的再高,走的再遠,又能怎麼樣呢?
  • 王承書,隱姓埋名30年的女科學家
    回到自己的祖國,為建設新中國貢獻力量。她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回國前我已暗下決心,一定要服從祖國的需要,不惜從零開始。她後來回憶說:「祖國還處在百廢待興的時候,我不能等別人來創造條件,我要親自參加創造條件、鋪平道理的行列。」從此,王承書的名字和中國原子能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
  • 中國女科學家隱姓埋名30年,為祖國研發核武器,貢獻卓越令人敬佩
    在這些科研人員中,有一位中國的女科學家,她隱姓埋名30年,為祖國研發核武器,貢獻卓越令人敬佩萬分。這個女科學家名叫王承書,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她出生於1912年,是上海一個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因為小時候體弱多病,王承書上小學的時候兩次休學,沒有辦法正常去學校學習。
  • 中國頂級女科學家,手握15項專利,拒絕美國高薪執意回國效力
    林媛,頂級女科學家,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是璀璨的科學之星。她即使手握15項專利,國家需要之時,她仍然拒絕美國高薪挽留,執意回國效力。,引起了學術界的轟動,大家都有感於這位來自中國的女科學家的勤奮。面對如此厚待,林媛想得更多的還是自己的祖國,她深知,相比於美國,自己的國家更加迫切的需要電子科技方面的人才,學成歸國才是自己的目標。她從來沒有忘記,當年登上飛機甲板時對祖國留下的最後一瞥,她會回來的。
  • 她是中國女科學家,留美後毅然回國,為製造原子彈隱姓埋名30年
    但其實不僅僅是這些頭部科學家在為之努力,在他們的團隊當中,有這樣一位鮮有人知的女科學家,她同樣犧牲了自己的青春與家庭,放棄了美國的挽留,回來參與新中國的科研建設。委曲求全為報國而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通過廣播傳到了王承書的耳中。她執意要趕回中國,為自己的祖國效力。她深知國家的建設在發展初期肯定需要大量人才,如果自己仍在美國工作,那怎麼能回報這個哺育她長大的祖國!
  • 美國又失一員「大將」,中國天才研製出隱身衣回國,隱身不再是夢
    引言隱身這是只有在我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才會出現的技能,相信大家對隱身也有著不一般的情結,隱身是每個人都幻想過的夢想,我們國家有一個天才,就讓大家隱身的夢想成真,中國有一個天才在去美國深造後,研製出隱身衣,但是就在他回國時卻受到百般阻撓,但是在我們國家的幫助下
  • 隱身30年的科學家棄美歸國:手握15項專利,靠"智能科技"獲利百億
    新中國成立後,去往國外的科學家就高達5000多人,雖說去的多,但也有不少在領略了異國風情後選擇回國發展的。現如今我國又出現了一個隱身30年回國的女科學家,她就是手握15項專利,美國高薪都留不住的林媛。當年美國英特爾公司曾邀請她擔任高級工程師的職務,但她聽聞中國因為地震很多科研項目不得不停止了,便決定回國效力。
  • 中國最神秘的女科學家,連錢學森都敬她三分,被稱中國的居裡夫人
    我們不能忘記這麼一個偉人,她為中國核彈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為造核彈隱姓埋名30年,讓錢學森都佩服的巾幗英雄,卻在死後沒一個人記得她,她就是王承書。,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她毅然決然要為國家核武器研發貢獻自己的力量,可回國之路異常坎坷,還遭到了FBI的監控。
  • 回到祖國,我做什麼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樹
    1947年回國探親時,錢學森已經36歲。此時,蔣英已成為籤約歌手。他追求蔣英,沒有甜言蜜語,也不懂送花,只是常常到蔣英家做客。錢學森對蔣英說:「你跟我去美國吧!」蔣英問為什麼,錢學森反反覆覆老是那一句話:「現在就走,跟我去美國。」沒說幾次,蔣英就「投降」了。
  • 中國頂尖女科學家赴美留學,帶15項「硬核」專利回國,姐姐好厲害
    說起中國的女科學家,人們會想起&34;院士吳健雄,中國第一代核物理學家何澤慧,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等,她們都是我國近代最優秀的女科學家,堪稱中國科學史上的&34;。然而,這樣一位優秀女性,在面對美國高薪誘惑下,卻毅然選擇回國,報效祖國。
  • 拿走165萬歐元獎金的天才莊曉瑩:德國我不要,我回祖國當老師
    國內優良的科研環境和優厚的福利也吸引了不少的優秀的年輕科學家,讓很多科學家們也毅然地選擇了回國為國家作貢獻,在眾多優秀的科學家中,有一位女科學家,在獲得百萬歐元獎金(人民幣約一千多萬元),多次被德國用優厚的福利挽留,卻毅然選擇了回國繼續任教,為祖國作貢獻。她就是莊曉瑩。
  • 大名鼎鼎的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毅然回國,如今卻為何又棄國歸美
    ,13年前毅然棄美回國,年僅30歲就成為了清華的特聘教授,之後更帶領著清華團隊解決了困擾生物學界50年的難題。帶著這些思考,她毅然決定回到祖國的懷抱之中。2007年時她才30歲,就成了當時清華最年輕的博導。她在清華醫學院獨立建設了一個實驗室,帶著幾名剛本科畢業的大學生,在這個新生的實驗室裡,他們要向結構世界生物學中最難的領域發起進攻。雖然顏寧是個學術大牛,但她卻顛覆了學生的想像。她認真對待科研工作,卻寓教於樂,將做實驗比作打怪通關。
  • 錢學森當年要回貧窮落後的祖國,當下留學生為什麼不願意回來?
    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我是中國人,我的祖國現在正需要我——茅以升如今愛國教育已經刻不容緩了,應該從小抓起,這其中的原因自然與社會現實有著極大的關係。錢學森在新中國成立後,放棄了美國的高薪,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個人榮譽,毅然決定前往中國,為祖國建設出一份自己的力。在這樣的想法下,錢學森又經歷了千難萬險,中間受了很多苦,所幸在我國的交涉後,錢學森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 好消息,我國女科學家胡海嵐:放棄美國優厚的待遇,回歸祖國
    胡海嵐院士作為七十年代的女科學家,肯定顯得尤為珍貴了。雖然她在國外留學時,也是進入了美國的研究室,而且還在那麼多國外科學家中拔得頭籌,獲得了多項榮譽,可謂是非常優秀的了。本以為她會留在國外,沒想到在她事業的上升期時,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美國的一切,回國發展,進入了中科院的神經研究所。
  • 女科學家王承書:祖國建設之際棄美歸國,為國家富強奉獻了一生
    ——魯迅新中國成立之後,很多已在海外工作的科學家紛紛放棄國外高薪選擇回國,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如火箭專家錢學森,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還有原子能專家錢三強等等,在一眾回國的科學家中,有一個女性科學家非常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