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學家王承書:祖國建設之際棄美歸國,為國家富強奉獻了一生

2020-08-06 千裡煙伯
女科學家王承書:祖國建設之際棄美歸國,為國家富強奉獻了一生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 ——魯迅

新中國成立之後,很多已在海外工作的科學家紛紛放棄國外高薪選擇回國,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如火箭專家錢學森,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還有原子能專家錢三強等等,在一眾回國的科學家中,有一個女性科學家非常引人注目,她就是王承書,中國的「居裡夫人」,正因為有了她兢兢業業的工作,勤勤懇懇地研究,使中國原子彈領域的開發和研究上了一個新臺階

才識淵博的豪門大小姐

1912年,在湖北武昌一個殷實的書香世家,一位千金呱呱墜地,她就是王承書。王家在當地可了不得,用現代人的話說,就是一個豪門的存在往上4代人中就出了兩位進士,兩位博士,其中一位就是她的父親。

女科學家王承書:祖國建設之際棄美歸國,為國家富強奉獻了一生

王承書的父親曾去日本留學,接受過西式教育,回國後直接擔任了當時的警官學校的教授和警政司長。她的母親也是江蘇揚州的名門閨秀,外祖父家就是被譽為「晚晴第一園」的何園。

在如此顯赫的家中成長起來的王承書,卻從沒有大小姐脾氣,她很尊重人。當時家裡有很多僕人,無論大小,王承書對每個人都是和和氣氣的,全家上下都非常喜歡她。

父母對王承書的教育也非常上心,四五歲時,王承書就已經接受了四書五經的啟蒙,到了上學年紀,父親被委派到北京任職,全家也一起搬了過去,在父母的安排下,王承書進入了北京最好的學校,接受了最完整的教育。

女科學家王承書:祖國建設之際棄美歸國,為國家富強奉獻了一生

王承書非常喜歡看書,無事可做之時,便會跑到父親的書房呆上一整天,久而久之,她的知識儲備量倍增,這也為她後來的一些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過王承書的身體不是很好,小學和初中還因為生病休學了一年。

中學畢業後,王承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燕京大學物理學系。在別人看來,物理系就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女性和男性不同的生理構造,造成男性在這塊領域比較擅長,但王承書是個例外,她從中學時期開始就很喜歡這個科目,對於物理,她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剛進入這個專業時,王承書的能力還受到了男同學和老師的質疑。然而經過她不懈的鑽研,很快就讓所有人刮目相看,在物理專業中,王承書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研究成果做得也非常棒!1934年,王承書順利畢業,要知道,當時一起畢業的只有4名同學,王承書榮居榜首!為此,她還獲得了金鑰匙獎。之後,她選擇在燕京大學繼續攻讀研究生,並於1936年拿到了碩士學位。

女科學家王承書:祖國建設之際棄美歸國,為國家富強奉獻了一生

離開祖國和愛人選擇出國深造

王承書的優秀,深深吸引了一個人的目光,他就是張文裕燕京大學的教授,同時也是王承書的導師。他們互相欣賞,都被彼此的才學吸引著,門當戶對的兩人,也得到了各自家庭的祝福。很快,王承書和張文裕在北京舉行了婚禮,婚後兩人一起進行學術探討,一起吸取更多的專業知識,日子過得非常幸福。成為了中國科學界一對令人羨慕的伉儷

1939年,受昆明西南聯大邀請,張文裕來到此處任職,張文裕繼續在物理系教書,王承書沒有找到工作,暫時閒了下來。由於之前一直非常忙碌,忽然停下來後,王承書對自己的未來感到了深刻的擔憂,此時的她覺得人生不再充實,非常空虛。

這時她通過學校聽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有一筆獎學金,專門提供國留學的人才,王承書一聽到這個消息,眼睛都亮了,她考慮了很久,在和張文裕商量過後,決定隻身赴美深造。

女科學家王承書:祖國建設之際棄美歸國,為國家富強奉獻了一生

她立即寫了一封自薦信,表明了自己的情況和想出國留學的信念,等待回信的時間漫長又充滿了希望,不多久,密西根大學竟回復接受了她的申請王承書被成功錄取了!簡單收拾了行李,王承書與丈夫匆匆離別便來到了密西根大學。剛到美國時,王承書也承受了不小的壓力,尤其是來自美國人的歧視,更是讓她困難重重,然而她並不退縮,她決定用自己的方式,作出成績,讓所有人都看到中國人的力量。

在大學裡,王承書跟隨著名的物理學家烏倫貝克學習,而王承書的優秀也令這名教授對自己刮目相看,他經常帶領王承書參與很多有關稀薄氣體動力學方面的研究,王承書也成長飛快,做出了巨大的成績,還和烏倫貝克組建了一個由他們名字命名的方程——「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這項學術論文一經發表便轟動了整個物理界。1944年,王承書順利拿到了密西根大學的博士學位。

女科學家王承書:祖國建設之際棄美歸國,為國家富強奉獻了一生

學成歸來,為祖國鞠躬盡瘁

王承書在美國的事業蒸蒸日上,先後在密西根大學擔任研究員,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工作。此時她的丈夫也來到了美國,結束了分居兩地的局面,夫妻兩人在物理界都做出了非凡的成績,名聲大噪。

正在他們專心致志地做著研究之時,一個消息傳來打亂了兩人的計劃。1949年新中國成立,國家急需各種專業人才回國為祖國做貢獻,在這個緊急關頭,王承書和張文裕決定馬上回國,將自己這輩子所學的知識和力量,全部投身於祖國的建設。

當時在美國還有很多中國學者,為了防止這些人才的流失,美國政府開始使用各種手段,提出了各種高薪和高待遇,不但為他們配置汽車房子,還為孩子的教育提供了非常優異的資源,但都被王承書夫婦斷然拒絕了。1956年,王承書夫婦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當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時,不禁熱淚盈眶。

女科學家王承書:祖國建設之際棄美歸國,為國家富強奉獻了一生

國家立即將她派往蘇聯,跟隨蘇聯的專家研究熱核聚變,王承書欣然答應,她不怕苦不怕難,用2年的時間,將熱核聚變進行了透徹的研究!1961年,王承書又臨危受命,進入了高濃縮鈾的研究領域,她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一守就是三十年,直到頭髮雪白!這段時間,王承書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用在了中國的建設之中,她用自己的歲月,換來了祖國的繁榮發展。

1994年,這名為人欽佩的科學家逝世,享年82歲,中國以最高禮儀對她進行了緬懷惦念,王承書的豐功偉績,也一直會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像王承書這樣的科學家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熱血,用自己的青春,為祖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我們永遠愛戴她,敬佩她!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往期精彩推薦:

華裔女富婆身價95億,卻被英國丈夫拋棄,丈夫表達:她不知節儉

64歲大爺健身19年,娶小13歲美女嬌妻,夫妻美滿幸福、讓人羨慕

2014年,那個明知女友癌症將死、卻堅持結婚的男孩,如今怎樣了?

相關焦點

  • 女科學家王承書:祖國用人之際回歸華夏,為民族富強奮鬥至82歲
    由於之前一直非常忙碌,忽然停下來後,王承書對自己的未來感到了深刻的擔憂,此時的她覺得人生不再充實,非常空虛。這時她通過學校聽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有一筆獎學金,專門提供國留學的人才,王承書一聽到這個消息,眼睛都亮了,她考慮了很久,在和張文裕商量過後,決定隻身赴美深造。
  • 隱身30年造原子彈的女科學家:我不能等人把祖國建設好了再回來
    但是,等到新中國成立後,祖國的各項事業正在恢復和建設中。同時,還有許多遊蕩在外的仁人志士不顧一切地回了家。華羅庚、錢學森、錢三強等眾多傑出科學家,在祖國需要時,不畏艱難險阻,不畏艱險,不畏艱險,為偉大祖國獻身。
  • 隱身30年的女科學家回國:我不能等人家把祖國建設好再回來
    提到為中國原子彈研發做出貢獻的科學家,人們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錢學森、鄧稼先這樣赫赫有名的男性科學家。但其實不僅僅是這些頭部科學家在為之努力,在他們的團隊當中,有這樣一位鮮有人知的女科學家,她同樣犧牲了自己的青春與家庭,放棄了美國的挽留,回來參與新中國的科研建設。
  • 我有祖國,我要回去!華裔科學家朱松純棄美歸國,領銜人工智慧
    近日我國科學家座談會上,為科學精神下了定義: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 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 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 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科學無國界,因為這句話,我國無數科學家留學不歸,在國外發光發熱,如剛剛獲得科技突破獎的數學天才孫崧,女科學家顏寧等。科學家有祖國,因為這句話錢學森、鄧稼先、施一公、饒毅等科學家要麼放棄美國的優渥待遇,要麼放棄美國國籍,選擇為祖國科技發展奮鬥不息。
  • 國家號召,回國受阻,終身為國家核彈做貢獻的女科學家-王承書
    一生愛國,一生清貧!回國的路1944年,抗日戰爭還沒結束,王承書已經在美國的密西根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後一直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丈夫也是著名的物流學家張文裕。王承書一直在不斷向祖國寫信,希望能夠協助回國。剛開始寫了很多,但是一直沒有音信,後面才知道其實國家在努力,周總理在日內瓦會議時已經開始提到,王承書對能夠回國信心滿滿。美國開始肆無忌憚進行抄家似的查看王承書夫婦的住處,工作的地方,丈夫張文裕想寄一些半導體材料回國,也被攔截了下來。還問他們有沒有「鈾」,鈾是一種核武器不可缺少的材料。
  • 王承書,隱姓埋名30年的女科學家
    他按照詩、書、禮、易的次序,給這個排行第二的女兒取名為王承書。三十多年過去後,1980年,烏倫貝克仍在美國流體力學年鑑上發表文章,高度評價王承書旅美期間的研究,說她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回到自己的祖國,為建設新中國貢獻力量。
  • 中國女科學家隱姓埋名30年,為祖國研發核武器,貢獻卓越令人敬佩
    在這些科研人員中,有一位中國的女科學家,她隱姓埋名30年,為祖國研發核武器,貢獻卓越令人敬佩萬分。這個女科學家名叫王承書,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她出生於1912年,是上海一個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因為小時候體弱多病,王承書上小學的時候兩次休學,沒有辦法正常去學校學習。
  • 為國家任務消失30年,一項成就前無古人
    在小學時代,我們就已經學習了有關居裡夫人的文章,說起她,大家肯定是不陌生的,在中國,也有一位這樣的女科學家,她就是王承書,被稱為中國的居裡夫人了,能夠成為女科學家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王承書也為我國的科研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她曾隱姓埋名30年來為國家奉獻,就算是去世之後,也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贈給了希望工程
  • 中國最神秘的女科學家,連錢學森都敬她三分,被稱中國的居裡夫人
    我們不能忘記這麼一個偉人,她為中國核彈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為造核彈隱姓埋名30年,讓錢學森都佩服的巾幗英雄,卻在死後沒一個人記得她,她就是王承書。,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她毅然決然要為國家核武器研發貢獻自己的力量,可回國之路異常坎坷,還遭到了FBI的監控。
  • 女科學家棄美歸國,科研成果讓3.5億人受益,被譽「亞洲第一人」
    想要拯救這億萬人的內心,僅僅只需一個女科學家,她就是胡海嵐。近年來,胡海蘭帶領著她的團隊,在抑鬱症藥物這一塊領域攻堅,開闢了一塊新大陸,他們的研究成果可以造福這3.5億人。胡海嵐,一位優秀,為人稱道的中國女科學家,她的成就在於為抑鬱症研製出了速效特效藥物,為世界上的抑鬱症患者們帶去了希望。
  • 放棄美籍回國的女科學家:不能等別人把祖國建設好了,再回國享福
    ,等我們把國家建設好後再回來享受,天下沒有這樣的好事!這位女科學家叫做王承書,是世界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如果當時留在美國發展,很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新中國的成立,激起了她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她堅定地表示:「雖然中國窮,進行科研的條件差,但我不能等別人把條件創造好,我要親自參加到創造條件的行列中。我的事業在中國。」為此,她和丈夫響應國家號召,決定放棄美國的一切,回到百廢俱興的祖國。
  • 國寶級女科學家出走美國後,10年後又棄美歸國,靠AR技術撈658億
    國寶級女科學家出走美國後,10年後又棄美歸國,靠AR技術撈658億愛因斯坦說&34;。很多重要成果的獲得都一個靈感迸發時期。不管在任何時候,創新都是極其重要的,就像王若虛在《評東坡山谷四絕》中所說的&34;。
  • 她棄美歸國,為中國核試驗隱姓埋名30年,豐功偉績讓人欽佩
    1941年王承書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提出了著名的WCU王氏定理,享譽國際學術界。在美國的十年裡,王承書已經迅速成長為知名的物理學家,但是收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王承書和丈夫當即就決定回國。回到中國之後,王承書在錢三強的邀請下從事熱核聚變工作,對她來講這是陌生的領域。46歲的她重新學習,國家需要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王承書帶著一些同事到蘇聯學習,從莫斯科到北京坐火車要七天七夜,她利用這個時間把從蘇聯帶回來的資料全部翻譯成了中文,一點時間都沒有耽誤。經過兩年的鑽研,王承書已經成為了中國熱核聚變的領軍人。
  • 她是中國女科學家,留美後毅然回國,為製造原子彈隱姓埋名30年
    但其實不僅僅是這些頭部科學家在為之努力,在他們的團隊當中,有這樣一位鮮有人知的女科學家,她同樣犧牲了自己的青春與家庭,放棄了美國的挽留,回來參與新中國的科研建設。她是504廠唯一的女性,隱姓埋名地進行中國原子彈的研發工作,她用大半生的清貧孤寂,來換祖國的繁榮昌盛。她的名字叫做王承書,被譽為「中國的居裡夫人」,而選擇放棄榮耀的一生默默奉獻。
  • 女科學家顏寧出走美國,10年後又棄美歸國,憑AR技術撈金586億
    女科學家顏寧出走美國,10年後又棄美歸國,憑AR技術撈金586億當今科技發展新時代的社會,許多科學家投身做創新性的科研,在5G與AR技術上取得了重大成果。AR慢慢的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應用於各行各業中。AR技術的成熟在市場上逐漸呈現出巨大的紅利。
  • 女科學家顏寧棄美歸國,千萬年薪也留不住她,憑AR技術發展我國教育
    女科學家顏寧棄美歸國,千萬年薪也留不住她,憑AR技術發展我國教育當今科技發展新時代的社會,許多科學家投身做創新性的科研,在5G與AR技術上取得了重大成果。AR慢慢的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應用於各行各業中。AR技術的成熟在市場上逐漸呈現出巨大的紅利。
  • 女科學家顏寧出走美國,13年後又棄美歸國,靠AR技術撈金498億
    女科學家顏寧出走美國,13年後又棄美歸國,靠AR技術撈金498億當今科技發展新時代的社會,許多科學家投身做創新性的科研,在5G與AR技術上取得了重大成果。AR慢慢的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應用於各行各業中。AR技術的成熟在市場上逐漸呈現出巨大的紅利。
  • 女科學家顏寧出走美國後,10年後又棄美歸國,靠AR技術撈586億
    女科學家顏寧出走美國後,10年後又棄美歸國,靠AR技術撈586億當今科技發展新時代的社會,許多科學家投身做創新性的科研,在5G與AR技術上取得了重大成果。AR慢慢的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應用於各行各業中。AR技術的成熟在市場上逐漸呈現出巨大的紅利。
  • 「亞洲第一人」胡海嵐:棄美歸國的科學家,點亮3.5億人的希望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這是在戰爭年代,面對生死之命和國家危亡的時候,革命烈士們的毅然抉擇;「苟利國際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在和平年代裡,一些愛國的仁人志士們,面對西方國家的優越待遇與積極挽留,卻仍選擇回到科技較為落後的祖國,渴望為祖國作出應有貢獻的豪言壯語。
  • 「亞洲第一人」胡海嵐:棄美歸國的北大才女,點亮3.5億人的希望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這是在戰爭年代,面對生死之命和國家危亡的時候,革命烈士們的毅然抉擇;「苟利國際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在和平年代裡,一些愛國的仁人志士們,面對西方國家的優越待遇與積極挽留,卻仍選擇回到科技較為落後的祖國,渴望為祖國作出應有貢獻的豪言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