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 ——魯迅
新中國成立之後,很多已在海外工作的科學家紛紛放棄國外高薪選擇回國,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如火箭專家錢學森,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還有原子能專家錢三強等等,在一眾回國的科學家中,有一個女性科學家非常引人注目,她就是王承書,中國的「居裡夫人」,正因為有了她兢兢業業的工作,勤勤懇懇地研究,使中國原子彈領域的開發和研究上了一個新臺階。
1912年,在湖北武昌一個殷實的書香世家,一位千金呱呱墜地,她就是王承書。王家在當地可了不得,用現代人的話說,就是一個豪門的存在,往上4代人中就出了兩位進士,兩位博士,其中一位就是她的父親。
王承書的父親曾去日本留學,接受過西式教育,回國後直接擔任了當時的警官學校的教授和警政司長。她的母親也是江蘇揚州的名門閨秀,外祖父家就是被譽為「晚晴第一園」的何園。
在如此顯赫的家中成長起來的王承書,卻從沒有大小姐脾氣,她很尊重人。當時家裡有很多僕人,無論大小,王承書對每個人都是和和氣氣的,全家上下都非常喜歡她。
父母對王承書的教育也非常上心,四五歲時,王承書就已經接受了四書五經的啟蒙,到了上學年紀,父親被委派到北京任職,全家也一起搬了過去,在父母的安排下,王承書進入了北京最好的學校,接受了最完整的教育。
王承書非常喜歡看書,無事可做之時,便會跑到父親的書房呆上一整天,久而久之,她的知識儲備量倍增,這也為她後來的一些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過王承書的身體不是很好,小學和初中還因為生病休學了一年。
中學畢業後,王承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燕京大學物理學系。在別人看來,物理系就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女性和男性不同的生理構造,造成男性在這塊領域比較擅長,但王承書是個例外,她從中學時期開始就很喜歡這個科目,對於物理,她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剛進入這個專業時,王承書的能力還受到了男同學和老師的質疑。然而經過她不懈的鑽研,很快就讓所有人刮目相看,在物理專業中,王承書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研究成果做得也非常棒!1934年,王承書順利畢業,要知道,當時一起畢業的只有4名同學,王承書榮居榜首!為此,她還獲得了金鑰匙獎。之後,她選擇在燕京大學繼續攻讀研究生,並於1936年拿到了碩士學位。
王承書的優秀,深深吸引了一個人的目光,他就是張文裕,燕京大學的教授,同時也是王承書的導師。他們互相欣賞,都被彼此的才學吸引著,門當戶對的兩人,也得到了各自家庭的祝福。很快,王承書和張文裕在北京舉行了婚禮,婚後兩人一起進行學術探討,一起吸取更多的專業知識,日子過得非常幸福。成為了中國科學界一對令人羨慕的伉儷
1939年,受昆明西南聯大邀請,張文裕來到此處任職,張文裕繼續在物理系教書,王承書沒有找到工作,暫時閒了下來。由於之前一直非常忙碌,忽然停下來後,王承書對自己的未來感到了深刻的擔憂,此時的她覺得人生不再充實,非常空虛。
這時她通過學校聽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有一筆獎學金,專門提供國留學的人才,王承書一聽到這個消息,眼睛都亮了,她考慮了很久,在和張文裕商量過後,決定隻身赴美深造。
她立即寫了一封自薦信,表明了自己的情況和想出國留學的信念,等待回信的時間漫長又充滿了希望,不多久,密西根大學竟回復接受了她的申請,王承書被成功錄取了!簡單收拾了行李,王承書與丈夫匆匆離別便來到了密西根大學。剛到美國時,王承書也承受了不小的壓力,尤其是來自美國人的歧視,更是讓她困難重重,然而她並不退縮,她決定用自己的方式,作出成績,讓所有人都看到中國人的力量。
在大學裡,王承書跟隨著名的物理學家烏倫貝克學習,而王承書的優秀也令這名教授對自己刮目相看,他經常帶領王承書參與很多有關稀薄氣體動力學方面的研究,王承書也成長飛快,做出了巨大的成績,還和烏倫貝克組建了一個由他們名字命名的方程——「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這項學術論文一經發表便轟動了整個物理界。1944年,王承書順利拿到了密西根大學的博士學位。
王承書在美國的事業蒸蒸日上,先後在密西根大學擔任研究員,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工作。此時她的丈夫也來到了美國,結束了分居兩地的局面,夫妻兩人在物理界都做出了非凡的成績,名聲大噪。
正在他們專心致志地做著研究之時,一個消息傳來打亂了兩人的計劃。1949年新中國成立,國家急需各種專業人才回國為祖國做貢獻,在這個緊急關頭,王承書和張文裕決定馬上回國,將自己這輩子所學的知識和力量,全部投身於祖國的建設。
當時在美國還有很多中國學者,為了防止這些人才的流失,美國政府開始使用各種手段,提出了各種高薪和高待遇,不但為他們配置汽車房子,還為孩子的教育提供了非常優異的資源,但都被王承書夫婦斷然拒絕了。1956年,王承書夫婦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當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時,不禁熱淚盈眶。
國家立即將她派往蘇聯,跟隨蘇聯的專家研究熱核聚變,王承書欣然答應,她不怕苦不怕難,用2年的時間,將熱核聚變進行了透徹的研究!1961年,王承書又臨危受命,進入了高濃縮鈾的研究領域,她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一守就是三十年,直到頭髮雪白!這段時間,王承書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用在了中國的建設之中,她用自己的歲月,換來了祖國的繁榮發展。
1994年,這名為人欽佩的科學家逝世,享年82歲,中國以最高禮儀對她進行了緬懷惦念,王承書的豐功偉績,也一直會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像王承書這樣的科學家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熱血,用自己的青春,為祖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我們永遠愛戴她,敬佩她!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往期精彩推薦:
華裔女富婆身價95億,卻被英國丈夫拋棄,丈夫表達:她不知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