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學家王承書:祖國用人之際回歸華夏,為民族富強奮鬥至82歲

2020-10-03 千裡煙伯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 ——魯迅

新中國成立之後,很多已在海外工作的科學家紛紛放棄國外高薪選擇回國,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如火箭專家錢學森,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還有原子能專家錢三強等等,在一眾回國的科學家中,有一個女性科學家非常引人注目,她就是王承書,中國的「居裡夫人」,正因為有了她兢兢業業的工作,勤勤懇懇地研究,使中國原子彈領域的開發和研究上了一個新臺階

才識淵博的豪門大小姐

1912年,在湖北武昌一個殷實的書香世家,一位千金呱呱墜地,她就是王承書。王家在當地可了不得,用現代人的話說,就是一個豪門的存在往上4代人中就出了兩位進士,兩位博士,其中一位就是她的父親。

王承書的父親曾去日本留學,接受過西式教育,回國後直接擔任了當時的警官學校的教授和警政司長。她的母親也是江蘇揚州的名門閨秀,外祖父家就是被譽為「晚晴第一園」的何園。

在如此顯赫的家中成長起來的王承書,卻從沒有大小姐脾氣,她很尊重人。當時家裡有很多僕人,無論大小,王承書對每個人都是和和氣氣的,全家上下都非常喜歡她。

父母對王承書的教育也非常上心,四五歲時,王承書就已經接受了四書五經的啟蒙,到了上學年紀,父親被委派到北京任職,全家也一起搬了過去,在父母的安排下,王承書進入了北京最好的學校,接受了最完整的教育。

王承書非常喜歡看書,無事可做之時,便會跑到父親的書房呆上一整天,久而久之,她的知識儲備量倍增,這也為她後來的一些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過王承書的身體不是很好,小學和初中還因為生病休學了一年。

中學畢業後,王承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燕京大學物理學系。在別人看來,物理系就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女性和男性不同的生理構造,造成男性在這塊領域比較擅長,但王承書是個例外,她從中學時期開始就很喜歡這個科目,對於物理,她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剛進入這個專業時,王承書的能力還受到了男同學和老師的質疑。然而經過她不懈的鑽研,很快就讓所有人刮目相看,在物理專業中,王承書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研究成果做得也非常棒!1934年,王承書順利畢業,要知道,當時一起畢業的只有4名同學,王承書榮居榜首!為此,她還獲得了金鑰匙獎。之後,她選擇在燕京大學繼續攻讀研究生,並於1936年拿到了碩士學位。

離開祖國和愛人選擇出國深造

王承書的優秀,深深吸引了一個人的目光,他就是張文裕燕京大學的教授,同時也是王承書的導師。他們互相欣賞,都被彼此的才學吸引著,門當戶對的兩人,也得到了各自家庭的祝福。很快,王承書和張文裕在北京舉行了婚禮,婚後兩人一起進行學術探討,一起吸取更多的專業知識,日子過得非常幸福。成為了中國科學界一對令人羨慕的伉儷

1939年,受昆明西南聯大邀請,張文裕來到此處任職,張文裕繼續在物理系教書,王承書沒有找到工作,暫時閒了下來。由於之前一直非常忙碌,忽然停下來後,王承書對自己的未來感到了深刻的擔憂,此時的她覺得人生不再充實,非常空虛。

這時她通過學校聽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有一筆獎學金,專門提供國留學的人才,王承書一聽到這個消息,眼睛都亮了,她考慮了很久,在和張文裕商量過後,決定隻身赴美深造。

她立即寫了一封自薦信,表明了自己的情況和想出國留學的信念,等待回信的時間漫長又充滿了希望,不多久,密西根大學竟回復接受了她的申請王承書被成功錄取了!簡單收拾了行李,王承書與丈夫匆匆離別便來到了密西根大學。剛到美國時,王承書也承受了不小的壓力,尤其是來自美國人的歧視,更是讓她困難重重,然而她並不退縮,她決定用自己的方式,作出成績,讓所有人都看到中國人的力量。

在大學裡,王承書跟隨著名的物理學家烏倫貝克學習,而王承書的優秀也令這名教授對自己刮目相看,他經常帶領王承書參與很多有關稀薄氣體動力學方面的研究,王承書也成長飛快,做出了巨大的成績,還和烏倫貝克組建了一個由他們名字命名的方程——「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這項學術論文一經發表便轟動了整個物理界。1944年,王承書順利拿到了密西根大學的博士學位。

學成歸來,為祖國鞠躬盡瘁

王承書在美國的事業蒸蒸日上,先後在密西根大學擔任研究員,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工作。此時她的丈夫也來到了美國,結束了分居兩地的局面,夫妻兩人在物理界都做出了非凡的成績,名聲大噪。

正在他們專心致志地做著研究之時,一個消息傳來打亂了兩人的計劃。1949年新中國成立,國家急需各種專業人才回國為祖國做貢獻,在這個緊急關頭,王承書和張文裕決定馬上回國,將自己這輩子所學的知識和力量,全部投身於祖國的建設。

當時在美國還有很多中國學者,為了防止這些人才的流失,美國政府開始使用各種手段,提出了各種高薪和高待遇,不但為他們配置汽車房子,還為孩子的教育提供了非常優異的資源,但都被王承書夫婦斷然拒絕了。1956年,王承書夫婦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當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時,不禁熱淚盈眶。

國家立即將她派往蘇聯,跟隨蘇聯的專家研究熱核聚變,王承書欣然答應,她不怕苦不怕難,用2年的時間,將熱核聚變進行了透徹的研究!1961年,王承書又臨危受命,進入了高濃縮鈾的研究領域,她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一守就是三十年,直到頭髮雪白!這段時間,王承書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用在了中國的建設之中,她用自己的歲月,換來了祖國的繁榮發展。

1994年,這名為人欽佩的科學家逝世,享年82歲,中國以最高禮儀對她進行了緬懷惦念,王承書的豐功偉績,也一直會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像王承書這樣的科學家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熱血,用自己的青春,為祖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我們永遠愛戴她,敬佩她!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往期精彩推薦:

相關焦點

  • 女科學家王承書:祖國建設之際棄美歸國,為國家富強奉獻了一生
    ——魯迅新中國成立之後,很多已在海外工作的科學家紛紛放棄國外高薪選擇回國,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如火箭專家錢學森,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還有原子能專家錢三強等等,在一眾回國的科學家中,有一個女性科學家非常引人注目,
  • 中國女科學家隱姓埋名30年,為祖國研發核武器,貢獻卓越令人敬佩
    在這些科研人員中,有一位中國的女科學家,她隱姓埋名30年,為祖國研發核武器,貢獻卓越令人敬佩萬分。這個女科學家名叫王承書,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她出生於1912年,是上海一個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因為小時候體弱多病,王承書上小學的時候兩次休學,沒有辦法正常去學校學習。
  • 隱身30年的女科學家回國:我不能等人家把祖國建設好再回來
    提到為中國原子彈研發做出貢獻的科學家,人們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錢學森、鄧稼先這樣赫赫有名的男性科學家。但其實不僅僅是這些頭部科學家在為之努力,在他們的團隊當中,有這樣一位鮮有人知的女科學家,她同樣犧牲了自己的青春與家庭,放棄了美國的挽留,回來參與新中國的科研建設。
  • 「最美」女科學家!84歲仍在科研一線奮鬥,為中國製成國產晶片
    晶片作為手機、電腦等產品的核心,一直被我國所重視,我國對於晶片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停止,其中也湧現出了很多晶片研究工作者,例如這位84歲的高齡女科學家「黃令儀」。黃令儀的成長黃令儀於1936年出生,在當時的年代,人民「重男輕女」的刻板印象十分嚴重,很多人都認為只有男孩需要去上學,女孩就在家裡學習刺繡,幹些農活就行。
  • 「最美」女科學家!84歲仍在科研一線奮鬥,為中國製成國產晶片
    在一次參與美國晶片展覽會後,黃令儀就被晶片的魅力所吸引,她認識到了晶片是未來不可或缺的高科技產品,於是就暗下決心:要為中國製造出國產晶片。84歲仍奮鬥在科研第一線黃令儀帶著科研工作人員經過日日夜夜的奮鬥,終於在82歲的時候,研製出了第一款國產晶片「龍芯」。很多人都會用「不要在本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這句話鼓勵年輕人,而黃令儀恰恰相反,她是「本該安逸的年紀選擇了繼續奮鬥」。目前黃令儀已經84歲高齡,但是仍在工作在科研一線,這種精神是我們每個人所應該學習的。
  • 王承書,隱姓埋名30年的女科學家
    他按照詩、書、禮、易的次序,給這個排行第二的女兒取名為王承書。回到自己的祖國,為建設新中國貢獻力量。1955年中美達成有關協議後,王承書與張文裕立即提出回國申請。為避免美國政府設置的障礙,她把有關資料分成三百多個包裹先期寄回北京。
  • 隱身30年造原子彈的女科學家:我不能等人把祖國建設好了再回來
    學風嚴謹,觀念超前,形成了王承書勇於追求科學真理的信念。6年後,王承書不僅順利地取得了燕京大學物理系的碩士學位,還結識了比她大兩歲、喜結連理的張文裕,開啟了共同為祖國物理學事業奮鬥的歷史。當王承書三十一歲的時候,遇到了自己人生最大的轉折點,她被送到美國的密西根大學讀博士,在學習期間,不斷地寄回關於美國物理學的書刊,讓自己曾經的同事們研究學習,取得了更大的進步。在美國,王承書也是出了名的,他提出的 WUC王氏定理震驚了美國物理學界。
  • 放棄美籍回國的女科學家:不能等別人把祖國建設好了,再回國享福
    這位女科學家叫做王承書,是世界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如果當時留在美國發展,很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新中國的成立,激起了她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她堅定地表示:「雖然中國窮,進行科研的條件差,但我不能等別人把條件創造好,我要親自參加到創造條件的行列中。我的事業在中國。」為此,她和丈夫響應國家號召,決定放棄美國的一切,回到百廢俱興的祖國。
  • 國家號召,回國受阻,終身為國家核彈做貢獻的女科學家-王承書
    王承書一直在不斷向祖國寫信,希望能夠協助回國。剛開始寫了很多,但是一直沒有音信,後面才知道其實國家在努力,周總理在日內瓦會議時已經開始提到,王承書對能夠回國信心滿滿。美國開始肆無忌憚進行抄家似的查看王承書夫婦的住處,工作的地方,丈夫張文裕想寄一些半導體材料回國,也被攔截了下來。還問他們有沒有「鈾」,鈾是一種核武器不可缺少的材料。
  • 為國家任務消失30年,一項成就前無古人
    在小學時代,我們就已經學習了有關居裡夫人的文章,說起她,大家肯定是不陌生的,在中國,也有一位這樣的女科學家,她就是王承書,被稱為中國的居裡夫人了,能夠成為女科學家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王承書也為我國的科研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她曾隱姓埋名30年來為國家奉獻,就算是去世之後,也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贈給了希望工程
  • 讓中國擁有核武器的女科學家,為國隱姓埋名30年,她有多厲害?
    那麼,神秘的女科學家究竟是誰?她為何會有如此高的成就呢? 這位女科學家的名字就是王承書,她出生於1912年,由於王承書的家庭背景較為殷實
  • 讓中國擁有核武器的女科學家,為國隱姓埋名30年,她有多厲害?
    那麼,神秘的女科學家究竟是誰?她為何會有如此高的成就呢?,相比於其他的科學家來說,王承書為我國核武器發展事業所作出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在回國之後,王承書便開始對鈾同位素分離研究進行著努力,而她的研究成果也為我國核物理事業的理論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研製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裝料工作中,王承書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為原子彈的順利製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那個年代中,為了對我國核武器研究事業進行保密,因此,王承書也經歷了三十多年隱姓埋名的生活。
  • 82歲仍幫國家解決難題,去年科研成功為國省了1.4萬億
    中國科學家不計其數,其中很多女科學家也為祖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有這樣一位女科學家,82歲也依舊奮鬥在科研前線,為了幫助中國突破中國芯的夢想,即使年事已高,也依然不屈不撓地為祖國奉獻著自己的精神,她就是黃令儀。
  • 中國的居裡夫人,王承書先生!她!不該被遺忘~
    曾有一位女子,放棄諾貝爾獎,毅然回國,甘願為了祖國銷聲匿跡30年,她為祖國和人們奉獻了一輩子,現在卻漸漸被世人所遺忘。她是參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項目為數不多的女性之一,她曾被外界稱做中國的居裡夫人!她的名字,只有極少數人知道,她的故事,更是鮮為人知,然而,她卻是一位絕非一般的奇女子!
  • 中國的居裡夫人,王承書先生!她!不該被遺忘~
    曾有一位女子,放棄諾貝爾獎,毅然回國,甘願為了祖國銷聲匿跡30年,她為祖國和人們奉獻了一輩子,現在卻漸漸被世人所遺忘。她是參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項目為數不多的女性之一,她曾被外界稱做中國的居裡夫人!她原本是物理學界閃閃發亮的新星,卻一度消失在國際學術舞臺;她的名字不像錢學森、鄧稼先那樣家喻戶曉,卻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提供了高濃縮鈾;她曾轟動全世界,卻因為祖國的召喚選擇了「消失」,她一輩子兢兢業業,大半生卻隱姓埋名。
  • 隱姓埋名30多年,我國這名女科學家,一生說過3次「我願意」
    據了解,在外留學十數年的王承書長期從事氣體分子運動論的研究,但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任何一個在高端領域有基礎的人都是極為寶貴的人才,因此在其回國後,46歲的她面臨轉業直接跨到高能物理以及熱核聚變領域的選擇時
  • 中國的「居裡夫人」王承書:我不能等著人家把中國建設好再回來
    18歲那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燕京大學物理系。1941年王承書赴美留學,師從著名的物理學家烏倫貝克,並順利地拿到了博士學位。期間她與導師合作完成了多篇有關稀薄氣體動力學方面的重要論文,還奠定了在物理學界有重要影響的「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烏倫貝克多次稱讚王承書是「了不起的人才」,並說她是中國的居裡夫人。
  • 她是中國女科學家,留美後毅然回國,為製造原子彈隱姓埋名30年
    但其實不僅僅是這些頭部科學家在為之努力,在他們的團隊當中,有這樣一位鮮有人知的女科學家,她同樣犧牲了自己的青春與家庭,放棄了美國的挽留,回來參與新中國的科研建設。都具有同樣抱負的兩人一見如故,很快便喜結連理,開始了為祖國物理事業的共同奮鬥歷程。後來,王承書獲得巴爾博獎學金,獲得了進入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資格。在普林斯頓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間,她師從世界理論物理權威烏倫貝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