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譽為「中國半導體材料之母」、「中國太空材料之母」,創造了中國半導體材料領域多個第一;
她曾衝破美國重重阻撓回到祖國,不計名利,終身未婚,為祖國的半導體事業奉獻了一生。
她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林蘭英。
林蘭英(1918-2003)
最讓人感動和欽佩的是,林蘭英在上世紀80年代對中國留學生說過的一段話:
「無論是50年代還是80年代,甚至21世紀,有一個我們大家必須遵循的共同點,那就是,凡是炎黃子孫,你應該把你的黃金時代貢獻給祖國的科學事業。」
愛國科學家,是中國人民心目中永遠的英雄。這樣的英雄,還將繼續湧現,我們要尊重科學家,保護好科學家。
今天,我和你講講林蘭英院士的愛國報國事跡。
林蘭英之所以有了後來的光輝之路,離不開她幼年的一次「以死相逼」。
1918年2月,林蘭英出生於福建莆田的一戶普通家庭。
作為家裡的長女,儘管非常渴望讀書,但在男尊女卑的時代,這種渴望似乎天然就應該被扼殺。林蘭英倔強,把自己鎖在屋子裡,絕食三天,沒念過書的母親被迫同意送她上學,但家務活一點都不能少。
在班上,林蘭英的成績永遠都是第一名,學費全免,這也讓父母無話可說,只能繼續同意她讀下去。
1936年,林蘭英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福建協和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前身)數理系。畢業後,她留校任教,尋找著繼續深造的機會。
1948年,林蘭英作為交換生到美國迪金森學院數學系留學。系主任非常欣賞她的聰慧,推薦她到芝加哥大學數學系深造。然而,林蘭英並沒有這樣做,因為她想科技救國,國家急迫需要的是實用性的物理,而不是理論性的數學。
所以,讀博士時,她選擇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固態物理專業,成為該校第一個女博士,也是該校第一位中國博士。
在校期間,半導體領域發展日新月異,林蘭英瞄準趨勢,也開始了對半導體材料的研究,畢業後,謀求了在一份在專門研製半導體材料的公司高級工程師的工作。
她非常聰慧,又勤奮,經過努力研製出第一根單晶矽,受到公司老闆賞識,要給她漲薪水。然而,她卻想放棄,因為太平洋西岸的一片古老的土地上,誕生了新中國。
與很多留美學生一樣,林蘭英無比渴望回到祖國參與建設,但她卻被攔住了。
1951年,美國移民局頒布了限制中國留學生歸國的法令,一大批理工科留美學生上了嚴禁歸國名單,林蘭英被「盯上了」。
為了儘早回到祖國,林蘭英謊稱母親患了重病,需要她回國照料。美國移民局軟硬兼施,企圖阻撓林蘭英的歸國之路,並稱可以將其母親接到美國治病享福,都被林蘭英拒絕了。公司老闆也以漲薪為由勸她留下,他想不通林蘭英為何甘願放棄良好的條件,回到那個戰火剛剛熄滅的國家。
他們無法理解一個在舊中國成長起來的科學家對新中國的嚮往,那是他們日思夜想的歸宿。
面對著越來越嚴酷的現實,林蘭英歸心似箭,不斷與美國移民局官員周旋。1956年,在中美兩國進行日內瓦談判後,林蘭英和部分留學生被允許回到中國。
終於盼來曙光的林蘭英,毅然決然地收拾好行李買了歸國的船票。當林蘭英即將登船時,美國移民局的人再次攔住了她,要求檢查行李。她的行李中有500克鍺單晶和100克矽單晶,這是她送給新中國的禮物,價值20多萬元。
移民局工作人員搜來搜去,也沒有搜到任何所謂「機密文件」,對半導體似乎也沒看上眼,但一張6800美元的支票卻被當成」戰利品「帶走了。這是林蘭英在美國幾年攢下的錢,帶回國內貼補家用,沒想到臨行之時被扣留。錢財雖然失去,但矽單晶保住了,這讓林蘭英有了一種劫後餘生之感。
這筆6800美元的巨款,直到1980年經過交涉,美國方面才還給了林蘭英。
1957年1月,終於踏上祖國土地的林蘭英,興奮又踏實。新中國百廢待興,儘管與美國物質條件相差懸殊,但她有了施展夢想的舞臺。
剛回國,她便遇到一難。突患急性腹膜炎需要手術,當時國內醫療條件不好,並無十分把握治好,周總理給醫院下了死命令:「只能治好,不能出任何意外。」
聽到這個消息,林蘭英感動的無以復加。
病癒後的林蘭英任職於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追趕世界尖端科技研製。半導體材料,國外嚴格禁運,中國幾乎都沒有,只有靠自己努力。
她帶回來的半導體材料成了「無價之寶」,在此基礎上,她利用所學,克服種種科研困難,碩果纍纍,連續開創了幾個中國第一:
1958年,拉制出中國第一根矽單晶;
1961年,研發出第一臺開門式矽單晶爐,產品遠銷歐洲,為國創匯;
1962年,拉制出中國第一根無錯位矽單晶,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中國的第一臺面向市場的半導體收音機,也是在她研製成功的鍺單晶基礎上,才成功推出的。
她帶領團隊向長壽命矽單晶研製發起挑戰,成功提高了矽光電池的效率並應用於我國的人造衛星,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和國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研製成功的具有兩層矽單晶結構材料,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立下汗馬功勞。
林蘭英也成為「兩彈一星」國防事業重要貢獻者之一。
正當她開足馬力繼續在半導體材料領域奮鬥時,災難從天而降。十年浩劫開始後,林蘭英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被迫停下手中的科研工作。
「科學的春天」來臨後,林蘭英恢復了工作。
1980年,由於林蘭英過往的卓越貢獻,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美國有關部門了解到林蘭英在十年浩劫期間不如意,就派人遊說林蘭英回到美國,並承諾最好的條件,被林蘭英婉拒。
美國人大為不解,她說:「中國更需要我,我很願意和美國合作搞半導體科學研究。」
在上世紀80年代,林蘭英赴美合作時曾經對中國留學生說,「無論是50年代還是80年代,甚至21世紀,有一個我們大家必須遵循的共同點,那就是,凡是炎黃子孫,你應該把你的黃金時代貢獻給祖國的科學事業。」
1981年,林蘭英與團隊合作完成4千位、16千位大規模集成電路--矽柵MOS隨機存儲器,獲得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
林蘭英無法停下腳步,她每天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工作,終身未婚。生活非常簡樸,家裡也沒有幾件時髦的家具。她不在乎個人名利,只在乎我國的半導體事業不要被其他國家落下。
材料科學非常重要,但它的重要性看起來不那麼直觀,所以造成我國的材料科學人才儲備不足。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林蘭英廢寢忘食,打破常規,追趕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潮流,實現彎道超車,可以說,如果沒有林蘭英為代表的老一輩半導體人付出的極大的心血,恐怕今天我們連追趕的勇氣都沒有。
幾十年的科研工作,林蘭英為我國的微電子事業打下了基礎,為半導體領域培養了一批人才,竭盡全力追趕著世界領先國家。
2003年3月4日,林蘭英走完了85年的人生之路,離開了難以割捨的科研舞臺。她對祖國的熱忱,無私無畏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
一個曾經險些被母親折斷學習之翼的女子,經過自身不斷努力和時代的賦能,終成為世界著名科學家,再次證明了性別歧視的可笑。
她衝破阻撓回國之志,告誡留學生的愛國之言,幾十年過去,仍然迴蕩在天地之間。這樣的人,就是中國的脊梁,中國的明星!
向林蘭英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