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中國半導體材料科學的奠基人林蘭英院士

2020-12-06 電子產品世界

  也許,在你的日記裡,今天(2月7日)相當沉悶和平常,你覺得這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但一百年前的今天可有一件大事發生,在這一天,我國半導體材料之母——林蘭英先生出生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2/375511.htm

  作為我國半導體材料科學的奠基人與開拓者,林蘭英兢兢業業地為半導體材料事業傾注了畢生心血,正因為她們這些科學家的努力,我國的半導體材料領域才能彎道超車,迎頭趕上世界前列水平。

  一、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

  1918年2月7日,在福建莆田林潤故居的最後一進院子裡,被稱為「九牧林家」、「媽祖後人」的名門望族——林氏,誕生了一個女嬰。新生命的出世並沒有給這個大家族帶來歡笑,因為這是一個「嬸娘仔鬼」(當地方言,意指女孩)。

  在舊中國,重男輕女之風橫行,福建地區尤甚,當地甚至從宋朝開始就有溺死女嬰的惡習。在這樣的環境下出世的女嬰,其祖父的失望可想而知。儘管如此,老人家還是履行了祖父的職責,為女嬰起名為「蘭英」。

  林蘭英的父親林劍華長期在外:先在上海大學文學系讀書,之後在南昌《國民日報》當編輯,母親則留在福建老家照顧老人和孩子。母親沒怎麼受過教育,因為陳腐的觀念不讓小英子上學。為了獲得上學的機會,倔強的她把自己反鎖在屋裡,近三天不吃不喝,絕食以死相逼才得到母親的應允,終於獲得了和男孩子一樣的學習機會。

  二、在異國他鄉奮發進取

  林蘭英讀書認真刻苦,因為是女孩子的原因,求學路上也經歷了很多磨難,但她都克服堅持了下來,最終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福建協和大學。大學畢業後,林蘭英留校任教,由於表現優異,獲得出國留學機會。

  留學期間,林蘭英的導師非常賞識她,有感於人才難得,要推薦她去芝加哥大學讀數學博士學位。但經過深思熟慮後,林蘭英認為,當時貧窮落後的祖國,最為需要、最為適用的,還是物理。想想看,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中「遊」的,乃至修一座高樓,建一座城市,都與物理密切相關。對祖國飽含深情的林蘭英,不應是想學什麼,而應是該學什麼,一切服從祖國建設事業的迫切需要。

  因此林蘭英決定:謝絕教授的好意,中斷在數學王國裡的遨遊,於1949年秋,前往賓大研究院,致力於固體物理學的研究。適逢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物理學家運用固體物理理論解釋了半導體現象,並與冶金技術結合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塊半導體鍺單晶,轟動了全世界。正在學習固體物理的林蘭英,迅速發現這項研究對國家戰略的巨大意義,開始了對半導體材料的研究。

  時光冉冉,經過五年的學習,於1955年夏,林蘭英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建校115年來的第一位中國博士,也是該校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博士。

  三、毅然回國,在祖國科學園地裡辛勤耕耘

  博士畢業後,林蘭英衝破重重阻撓,毅然投身到祖國的懷抱。雖然她的積蓄全被美國當局扣押,回國後已經身無分文,但她還是毅然將自己冒險帶回來的「藥」——價值20多萬元的500克鍺單晶和100克矽單晶,無償地贈給了中國科學院,成了我國半導體科學工作者求之不得的無價之寶。

  黨和國家對回國的林蘭英博士高度重視,安排她去中科院應用物理所工作。在應用物理所,林蘭英第一個目標就是:拉制出屬於中國的第一根矽單晶!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製取矽單晶最需要的保護氣——氬氣更是稀缺,這種氣體國內不能生產,又被列在國外的禁運名單上。最終,林蘭英想出了抽真空的方法,並且把她在美國發明的籽晶保護罩運用到了製造過程中。1958年,在她的努力下,拉制出了中國第一根矽單晶。

  1961年,她又把目光投向了矽外延材料的研製。這是一種具有兩層矽單晶結構的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在矽單晶的基礎上,她又一次成功了。這種矽外延材料製作的一些新型矽器件,使得軍用雷達、電臺、遙感測量儀器等更為精確可靠。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材料在第一顆原子彈的製造過程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林蘭英也因此成為了為「兩彈一星」作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之一。

  終身未婚的林蘭英,生活的軌跡基本就是在家和單位之間,全身心投入到了我國的半導體事業當中。先後負責研製出中國第一根單晶矽、第一臺高壓單晶爐、第一片單異質結 SOI 外延材料、第一根 GAP 半晶、第一片雙異質結 SOI 外延材料。因此四次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1996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1998年獲霍英東成就獎。她的工作極大推進了我國半導體材料的研究高度,為微電子和光電子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我國太空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她還培養了包括吳德馨、王佔元兩位院士在內的大批優秀科研工作者。

  2003年3月4日下午1時36分,林蘭英院士與世長辭,享年85歲。


相關焦點

  • 林蘭英:中國半導體材料科學的先驅
    所謂半導體,是指導電性能介於金屬和絕緣體之間離子型導電的物質。用它製成的半導體二極體、三極體和集成電路等,是許多現代新科技不可缺少的主要部件。世界第一塊半導體材料鍺單晶,早在1948年已被美國的物理學家研製出來了,而中國半導體材料科學發展史的第一頁,則是由林蘭英來書寫的。  林蘭英,福建莆田人,1940年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數學系。
  • 追記林蘭英院士:那盞永恆的明燈—新聞—科學網
    一直從事半導體材料科學研究工作,是我國半導體科學事業開拓者之一。開創了我國微重力半導體材料科學研究新領域,並在砷化鎵晶體太空生長和性質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王啟明 1957年初春,林蘭英懷著矢志報國的滿腔熱情,從大洋彼岸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國。
  • 我國半導體材料的開拓者——林蘭英
    所以半導體的發明和應用使人類進入完全嶄新的信息世紀。在我國的半導體材料領域,有一位女性科學家,無人不知,她被稱為我國半導體材料先驅,她就是林蘭英。林蘭英1918年出生於福建莆田,1948年赴美國留學,並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相關學業。在當時,固體物理學是剛興起的學科,它使科學家發現了處於半導電狀態的半導體,將給工業界帶來廣泛的應用前景。
  • 澳門企業家為已故中科院院士林蘭英、林華寶立碑
    華夏經緯網7月2日訊:據中新網報導,澳門企業家黃春水日前在閩莆田市鳳凰山公園為中科院院士林蘭英和林華寶各立起了一座引人注目的碑坊。作為鳳凰山公園的董事長,他毅然投資三百萬元人民幣,在公園內修築長達六百二十米、寬七米的名人路,並決定沿途為已故的院士建立碑坊。    林蘭英是中國著名的半導體專家,還被譽為「太空材料之母」;林華寶是中國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衛星回收技術的開拓者,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兩人是黃春水心中的家鄉精英,他決定首先為他們建立碑坊,讓家鄉後人永遠銘記他們的豐功偉績。
  • 衝破美國阻撓回國半導體材料之母:留學生要把黃金時代貢獻給祖國
    她被譽為「中國半導體材料之母」、「中國太空材料之母」,創造了中國半導體材料領域多個第一; 她曾衝破美國重重阻撓回到祖國,不計名利,終身未婚,為祖國的半導體事業奉獻了一生。 她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林蘭英。 愛國科學家,是中國人民心目中永遠的英雄。這樣的英雄,還將繼續湧現,我們要尊重科學家,保護好科學家。 今天,我和你講講林蘭英院士的愛國報國事跡。
  • 她是我國航天材料之母,毅然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只因:中國需要我
    她帶動同事創下了多個新中國第一,受到了全球科學家的關注,在砷化鎵晶體太空生長和性質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被譽為「中國太空材料之母」 。同時,她還是我國半導體材料科學的奠基人。為了留住林蘭英,索菲尼亞公司開出了年薪1萬美元的待遇。但是,她最終還是沒有留下來,因為她心心念念的祖國需要自己!
  • 賓夕法尼亞大學比較出名的中國校友
    賓夕法尼亞大學比較出名的中國校友賓夕法尼亞大學是美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從這裡走出去不少的知名人物。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知名的中國校友吧!郎鹹平中國臺灣學者、經濟學家郎鹹平,中國臺灣學者、經濟學家。 1974-1978年就讀於臺灣東海大學經濟系。
  • 楊振寧說:「中國搞半導體的,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楊振寧說:「中國搞半導體的,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周培源說:「如果拿60年代初期的水平比,中國的半導體事業並不比日本落後,這其中他功不可沒。」 與當代物理學大師玻恩合作著書《晶格動力學理論》,隨即成為半導體領域的奠基之作,被牛津大學出版社列入「牛津經典物理著作叢書」。
  • 王守武院士:執著創「芯」六十年,研製出中國半導體的一系列第一
    中國半導體科學奠基人之一,半導體器件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王守武先生被譽為我國半導體研究的「拓荒者」,他組織籌建了中國第一個半導體研究室和全國半導體測試中心;創建了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和微電子研究所;在研究與開拓中國半導體材料、半導體器件、光電子器件及大規模集成電路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 歷史人物:女科學家林蘭英的傳奇故事
    女科學家林蘭英的家鄉在福建省莆田縣。在舊社會,女孩子上學很困難。當林蘭英上到小學三年級時,她的堂姐妹都紛紛退學,回家做家務事或外出當女工去了。媽媽也勸她:「一個女孩子家,念書有什麼用?看你堂姐,都能納鞋掙錢了。」
  • 中國太空材料之母,斷然回絕美國高薪相邀,表示:中國更需要我
    然而這其中的很多人,他們的回國之路,卻充滿了重重阻撓和艱辛,比如中國太空材料之母林蘭英院士。01林蘭英,1918年出生於福建莆田的一戶普通農家。,當時的半導體材料,在國外是嚴禁出口的東西,中國一窮二白只能自己想辦法。
  • 沉痛悼念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院士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今年已有29位院士離世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訃告稱,劉若莊先生喪事從簡,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20年10月12日上午9點在八寶山殯儀館竹廳舉行。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今年已有29位院士離世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9日訊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礦冶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廉:讓中國的材料科學登上世界舞臺
    周廉,中國工程院院士,材料科學專家。他的高臨界電流密度的鈮鈦超導體研究世界領先,金屬纖維研究填補國內空白,在鈦及鈦合金材料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他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科技攻關、863高技術、973重大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和重大軍工配套與重大工程應用研究項目。榮獲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擁有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為我國材料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沉痛哀悼: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北師大教授、劉若莊院士逝世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熱門人物有兩位中國人!
    Goodenough目前為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著名固體物理學家,是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發明人,鋰離子電池的奠基人之一,被業界稱為「鋰電之父」。對材料科學與技術,特別是鋰離子電池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通過研究化學、結構以及固體電子/離子性質之間的關係來設計新材料解決材料科學問題。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劉若莊逝世,享年95歲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訃告稱,劉若莊先生喪事從簡,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20年10月12日上午9點在八寶山殯儀館竹廳舉行。
  • 中國太空材料之母,多次回絕美國高薪挽留,表示:中國更需要我
    工作中的林蘭英讀博期間,雖然她的專業是固態物理,不過她並沒有拘泥於自己的專業裡,而是將目光放到當時更為流行的半導體研究上畢業以後,她也進入公司繼續做半導體的研究。公司給她的職位是高級工程師,而她也沒有辜負自己的職稱,很快就研製出了第一根單晶矽,這讓當時公司的老闆非常驚喜,她的工資也自然而然的比別人高了不少。然而,這種美好的生活並不是林蘭英想要的,她內心最大的願望就是將這些先進的技術帶回祖國,用在家鄉的建設上,但回國的路一再被阻礙。
  • 晶體物理研究奠基人馮端院士逝世,詩和物理學是相連通的
    》(上卷)《材料科學導論》等書。二哥馮康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是中國有限元法創始人、計算數學研究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大姐馮慧,畢業於國立浙江大學並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修得理學碩士,是中國昆蟲生物化學的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