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一艘船帶回國百餘名留學生,美國為何拼盡全力留下其中三人

2020-12-06 史酒趁年華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有過兩次大規模的留美學者歸國潮,第一次發生在1949年到1951年間,這段時間新中國剛剛成立,大批嚮往新中國,渴望參與祖國建設的年輕人蜂擁歸國,共有約950人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隨著韓戰爆發,志願軍開赴朝鮮,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中美關係急劇降溫,為了防止「資敵」,美國也禁止了中國留美學者的回國要求,直到戰爭結束,1954年7月才逐漸放鬆禁令,禁令放開後,又有200多人回國,前後兩次歸國1200多人,這些人成了新中國迅速復興崛起的希望,是難以估量的寶貴財富。

在這兩次歸國潮中,各有一次「全明星」般的夢幻陣容,1950年9月,威爾遜總統號的第十七次航行,帶回了130多名學者,其中走出了趙忠堯等12位院士,排名第一;1955年9月,克利夫蘭總統號的第六十次航行,帶回了24名學者,共走出了錢學森等6位中科院院士,位列第二。

相比於錢學森等歸國途中的有驚無險,威爾遜總統號的這次航行則充滿了危險和坎坷,趙忠堯等三名學者更是九死一生,差點命喪他鄉。

集結號,向著祖國出發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為了學習美國先進經驗技術,向美國派出了多批研究學者和留學生,寄希望這些人能夠學成歸國,建設國家。

可是內戰的爆發讓這些留美學者們倍感失望,國內戰火紛飛,連性命都朝不保夕,更加不具備搞科研的條件。因此絕大部分人學業有成後都選擇了留在美國繼續觀望。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橫空出世,這讓留在美國的眾人欣喜若狂,在新中國的感召下。他們揣懷著報國之念,義無反顧的拋棄美國的優越生活和條件,急不可耐奔向祖國的懷抱。

1950年9月,載有130多位留學人員的威爾遜總統號從舊金山起航,目標中國。這是第一批歸國潮中人數最多的一次。船上有塗光熾(地礦學家,中科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傅君詔(金屬物理學家)、塗光楠等優秀學者。經過洛杉磯時,趙忠堯等人也登上了輪船。

威爾遜總統號中國學者合影

當時中美之間關係很是微妙,韓戰剛剛爆發不久,美國國內形成了兩派意見,一些人對中國留學生的歸國無所謂,認為不會有太大影響;另一派人則強烈要求阻止留學生歸國,尤其是學習理、工、醫、農等專業的,更是要嚴格審查扣留。

放行與阻撓、驅逐與限制中國留學生回國的情況同時存在。大多數乘坐此次輪船歸國的學者都經歷了美國政府的多次審查和刁難,情況隨時可能惡化,因此眾人更是歸心似箭,希望趕在禁止令之前回到祖國。

無雙國士趙忠堯

8月底的洛杉磯,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然而眾人的心情都很陰鬱。不過好在輪船終於順利起航。9月6日,到達了夏威夷。下一站就是日本橫濱。

大家長出了一口氣,離開夏威夷,就脫離了美國的控制範圍,終於安全了。可是沒想到的是,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因為一個詞,他們又陷入一場無休止的糾纏,這個詞就是:錢學森。

在赴美的學者中,錢學森屬於佼佼者,而且研究的領域又和航空、力學等涉及國防軍工的領域有關,因此成了美國重點防控的對象。當時的錢學森,正在加州理工任航空系教授。

美國方面懷疑他加入了美國共產黨,將其扣押拘禁,並且將他託運回國的行李扣留。而且所有跟「錢學森」和「加州理工」有關的人物都成了重點懷疑對象。這裡面就有本次威爾遜總統號上的三名乘客,趙忠堯、沈善炯(微生物生化和分子遺傳學家,中科院院士)、羅時鈞(空氣動力學家、教育家)。

提到趙忠堯,恐怕今天知道的人不多,至少跟家喻戶曉的錢學森比起來,名氣小得多。但其實凡是了解點中國近代科學史的人都知道,趙忠堯堪稱中國核工業之父,他的貢獻絲毫不亞於任何一個兩彈一星勳章獲得者。

趙忠堯一生兩次赴美,第一次是到加州理工攻讀博士,師從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密立根。在這期間,趙忠堯發現,硬伽馬射線在重元素中存在一個特殊輻射,能量大約等於一個電子的質量。

這是人類首次觀察到正反物質的湮滅現象。如此重要的研究發現,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分量足夠獲得諾貝爾獎。

然而由於一些意外,趙忠堯最終與諾獎失之交臂。歸國後他籌備了國內第一個核物理試驗室。1946年,美國舉行原子彈爆炸實驗,二戰戰勝國都應邀觀看。趙忠堯作為中國代表又來到了美國,這一次,他還肩負了一個重要使命。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核心技術是加速器,而當時中國根本不可能造出加速器,更別說原子彈了。

受當時國民黨中央研究院總幹事的物理學家薩本棟的委託,趙忠堯利用這次機會回到母校加州理工,跟隨恩師密立根學習加速器製造技術,因此回旋加速器的發明者正是密立根。

同時還由薩本棟提供5萬美金,趙忠堯來多方採購製造加速器的零件。為了採購更多的零件,趙忠堯每日廢寢忘食,一邊學習技術,一邊就著涼水啃饅頭,把省下來的錢都買成零件準備帶回國。

說到這裡,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美國人要追上輪船審查趙忠堯了,既跟錢學森和加州理工扯上關係,又從事敏感技術的研究,這就註定了,回家的路不會一片坦途。

寧死不屈,遊子終於歸國

言歸正傳。9月12日,郵輪到達日本橫濱。美國中情局人員不由分說的帶走了趙忠堯、沈善炯、羅時鈞三人。

理由很簡單,趙忠堯在加州理工讀過博士,而沈善炯、羅時鈞這兩個年輕人雖然沒什麼名氣,但也剛獲得加州理工博士學位。既然都跟加州理工有關,自然不能輕易放過。

趙忠堯等三人

三人被強行帶下船,關到了東京美軍巢鴨軍事監獄。這是美國在遠東的最大監獄,三名學者,沒有經過任何審判,僅憑懷疑,就被非法投入監獄。歷史和現在,何其相似。

趙忠堯等人發出了抗議,然而美方的回覆卻很是傲慢:我們只是在執行華盛頓的決定,無權處理你們的抗議。

抗議無效,三人被強行剃頭,脫光衣服,還被編了號碼,一切的待遇和囚犯無異。他們被關入漆黑的死囚牢房,路過日本犯人區的時候。那些正在打球,玩的不亦樂乎的日本戰犯對他們侮辱性的喊著,比劃著中指。

何為天理?至少在這所監獄裡沒有!

這些日子裡,趙忠堯等人一次次被審問,有一次美軍審問人員甚至拿槍頂著他的頭,要求他承認自己的「罪行」,讓他承諾自己返回美國效力,可是,什麼是威武不能屈。我們老祖宗的遺訓美國人又怎會明白。

雖然沒有參加抗美援朝戰場,但在這片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趙忠堯等人依然無悔於英雄的稱號,自始至終,他們都沒有絲毫屈服。

這時,外部的各方營救勢力也在積極活動,迫於國際社會輿論壓力,加上沒有絲毫證據,在關押了幾十天後,趙忠堯等人終於被釋放,回到了祖國。

趙忠堯用帶回的器材和零件,建成了我國第一臺質子靜電加速器。後來又研製成功更為先進的質子靜電加速器。這臺加速器,一直為國家服役到2000年前後。這兩項研究成功,為我國核武器的研製鋪平了道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距離威爾遜總統號第十七次出航已經過去了70年,當年那些歸國的學者大都已經去世,可是他們留給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卻值得我們每一名中國人永遠銘記。

相關焦點

  • 這些留學生講述為何離開美國回國發展
    新華社記者王迎攝11月初,中國留學生欒奕在新媒體平臺發表了萬字長文《我為什麼離開美國》,講述自己在美國讀研兩年、工作四載後決定回國發展的心路歷程。文章在留學生群體中產生一定迴響。僅從其個人微信公號展示的留言中也可一窺端倪,有人表達共鳴,有人深入探討,當然,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更多疑問。新華社記者與欒奕以及近來與她作出相同選擇的10名中國留學生聊了聊。
  • 當年一艘外國客輪成為中國的希望之舟
    誠然近年來人民海軍新型艦艇的質量和服役速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也具備很重要的戰略價值,但從長遠影響來看真正可謂民族希望之舟的恰恰是一艘70多年前下水且專門往返於美國西海岸和遠東的美國定期客輪威爾遜總統號。
  • 滯留機場的21名中國留學生:比起被遣返美國,同胞的嘲諷更寒心
    這群留學生們,原本打算「曲線回國」,從美國所在地飛往紐約,再由紐約飛往瑞士,之後通過新加坡的樟宜機場飛回中國。沒想到,前半段的航程很順利,他們成功抵達瑞士的蘇黎世,卻在準備登上前往新加坡的航班時,被告知不準登機。
  • 21名中國留學生滯留機場:比起被遣返美國,更寒心的是同胞的嘲諷
    這群留學生們,原本打算「曲線回國」,從美國所在地飛往紐約,再由紐約飛往瑞士,之後通過新加坡的樟宜機場飛回中國。沒想到,前半段的航程很順利,他們成功抵達瑞士的蘇黎世,卻在準備登上前往新加坡的航班時,被告知不準登機。
  • 留學生畢業之後,回國還是留下?
    原標題:留學生畢業之後,回國還是留下? 這個問題貫穿著整個留學時光 從出國前到畢業 不論自己能否拿到籤證留下 去留一直都是留學生們最糾結的問題 以下的是有著美國求學經歷,後回國定居的清華大學教授的演講,他是這麼建議我們留學生的。
  • 他師從錢學森,從美國學成回國,愛惜人才,破格錄取殲20總設計師
    他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展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說錢學森一個人頂5個師,這說法一點也不為過!當初美國百般阻撓,不讓錢學森回中國,可見錢學森有多厲害了!而錢學森帶出的學生,實力也是槓槓的!
  • 留學生為何在美國碌碌無為也不願回國?施一公:因為他們知足常樂
    在很多人的眼裡留學生的身上總是光彩熠熠,能夠留學的學生也是為了父母爭光,尤其是對一些農村家境不太好的家庭來說,出了一個留學生那簡直是光宗耀祖。但是關於留學生不回國的問題,近年來在網絡上格外受歡迎,尤其是今年的英小留學生更是備受關注。
  • 美國海關嚴查持F1籤證者 數名中國留學生被遣返
    (美國《世界日報》資料圖)   中國僑網2月21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又有中國留學生持F1籤證在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入境時遭抽查,不料被海關要求查看手機後,發現該同學有非法工作、考試代考的問題,海關便決定立刻遣返這名學生,另外兩名學生則以「英文不好」、「成績不佳」的理由遭遣返。
  • 北大天才回國六年後又赴美,臨行前留下的話,令人深思
    以加拿大為例,2017年有49.45萬名國際學生在加拿大各地求學,其中最多留學生來自中國,比例達到了28%。不僅是加拿大,包括美國、英國以及澳大利亞在內的熱門留學目的國中,中國留學生是國際學生中最主要的構成部分。
  • 98歲楊振寧拼盡全力,阻止了中國開發這個項目,卻背上了罵名
    ,很多人還是不放過他在網上繼續罵,認為楊振寧是個投機者,在美國強大中國弱小時候選擇美國,眼看著中國這些年崛起了美國持續在衰落又想著回國養老。誠然,李政道錢學森等愛國科學家,當年是頂著所有的壓力回國參與建設,幫助了新中國在科技領域快速奠基,但是從個人成就和對科學的貢獻來看,早些年這些回國的科學家的科研之路基本也就止步了,雖然對祖國貢獻大,但是對祖國未來的科學發展不能說沒貢獻,但是畢竟受困於當時中國的國力,客觀的講貢獻還是十分有限的。
  • 最後一艘美國奴隸船殘骸現身
    海洋考古學家詹姆斯·德爾加多帶領的團隊確定,在阿拉巴馬河口的淤泥中發現的木質大船殘骸是克洛蒂爾達號——最後一艘美國奴隸船,一艘見證了奴隸貿易黑暗歷史的船隻。在阿拉巴馬河口的淤泥中,發現了一艘木質大船殘骸。海洋考古學家詹姆斯·德爾加多帶領的團隊確定了船隻殘骸是克洛蒂爾達號——最後一艘美國奴隸船,一艘見證了奴隸貿易黑暗歷史的船隻。當研究人員第一次見到它時,保留下來的舊的木質船體看起來已經所剩無幾:只有些殘破、泡水的木板和生鏽的金屬零件。
  • 美國不想放回國的中國科學家,手握15項專利,拒絕高薪堅持回國
    如今人才的爭搶戰已經成為了人盡皆知的事情,就拿美國來說吧,每年各國都有大量留學生去他們國家留學。美國將留學生的條件制定得很高,其中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成績必須好。因為美國想留下他們,篩選過來的都是佼佼者,美國會以各種誘人的條件去誘惑他們留下。在利益的驅使下,很多人沒能守住本心,留在了美國。
  • 清華留學生81%都不回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有話說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這樣說。我國是教育強國,我國擁有眾多的優質大學和國際名校,這些高校每年向世界輸送眾多的人才,其中清華大學是我國高中生心中最嚮往的大學之一,清華大學匯集著我國最優秀的人才和最優質的教學環境和設備,而且清華大學也是我國最美的大學之一,校園環境可以說是我國大學當中名列前茅的,因此許多成績優越學生都夢想能夠考入清華大學。
  • 加拿大飛廣州2名留學生確診!接近熔斷,華人回國要抓緊
    加拿大飛廣州2名留學生確診,接近熔斷!自8月份起往返中加的航班不斷增多,被曝出現確診的回國航班也越來越多。其中1例為無症狀感染患者。滯留在加多時終於成功得以成功登機回國,沒想到還是中了招... ...據了解,被確診人中一名年齡為 22歲的女留學生,籍貫山東,常居臨沂市。
  • 他是錢學森第一個博士研究生,拒絕美國挽留,返回中國,航空救國
    他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展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說錢學森一個人頂5個師,這說法一點也不為過!當初美國百般阻撓,不讓錢學森回中國,可見錢學森有多厲害了!而錢學森帶出的學生,實力也是槓槓的!
  • 早稻田大學與中國留學生的百年交集
    而早大已起步2年,成為示範。    繼1905年早大清國留學生部招生762名後,1907年招生850名,1908年招生394名。畢業生人數1906年327名、1907年381名、1908年182名、1909年176名。隨著清政府與日本公派留學生項目的結束,清國留學生部1910年關閉。5年間,早大通過這一特設機構共接收中國留學生2000餘人,在日本各校中獨佔鰲頭。
  • 施一公:清華學生留學後大多都不回國,在美國碌碌無為卻很滿足
    學校越好,學生留學後歸國的越少根據2019年中國留學白皮書,只有28%的中國學生選擇畢業後立即回國就業。學生本科學校越好,學生留學後歸國的越少。以清華大學為例,清華大學2019屆畢業生中,選擇出國深造的本科生699人,碩士137人,博士199人。據網上的數據調查,清華學生選擇回國的比例為19%!
  • ——571名中國公民平安撤離葉門,陸續從吉布地回國
    571名中國公民平安撤離葉門,陸續從吉布地回國「感謝祖國,我們可以回家了!」    當地時間3月29日下午,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臨沂艦搭載首批122名中國公民,從葉門南部亞丁港出發,經過8個多小時航行,於晚上10時許平安抵達非洲東部吉布地共和國吉布地港。
  •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美國醫學會雜誌》駁斥了官員們的論調,指出:「在這場流行病中,流感對生命構成嚴重威脅,必須給每個病人實施最完全的隔離才能保證人們的安全。」可是政府能夠做到「關閉所有公共集會地點」,已經算是盡到最大的努力了。
  • 衝破美國阻撓回國半導體材料之母:留學生要把黃金時代貢獻給祖國
    02 1951年,美國移民局頒布了限制中國留學生歸國的法令,一大批理工科留美學生上了嚴禁歸國名單,林蘭英被「盯上了」。 為了儘早回到祖國,林蘭英謊稱母親患了重病,需要她回國照料。美國移民局軟硬兼施,企圖阻撓林蘭英的歸國之路,並稱可以將其母親接到美國治病享福,都被林蘭英拒絕了。公司老闆也以漲薪為由勸她留下,他想不通林蘭英為何甘願放棄良好的條件,回到那個戰火剛剛熄滅的國家。 他們無法理解一個在舊中國成長起來的科學家對新中國的嚮往,那是他們日思夜想的歸宿。 面對著越來越嚴酷的現實,林蘭英歸心似箭,不斷與美國移民局官員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