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楊振寧,不知道大家都有什麼印象,其實在早些年,國內有很多人對楊振東有著深深的誤解,認為他當年沒有和李政道、錢學森等科學家一起衝破阻攔投入祖國建設,就是一種貪圖榮華富貴的表現,後來楊振寧又娶了小他很多歲的翁帆這件事,再次給本來風評就不是很好的楊振寧又增加了一些黑料。
即便是楊振寧現在高齡以後回到中國,放棄了美國國籍重新回到祖國加入中國國籍,很多人還是不放過他在網上繼續罵,認為楊振寧是個投機者,在美國強大中國弱小時候選擇美國,眼看著中國這些年崛起了美國持續在衰落又想著回國養老。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探討。
第一個方向是楊振寧取得的成就。誠然,李政道錢學森等愛國科學家,當年是頂著所有的壓力回國參與建設,幫助了新中國在科技領域快速奠基,但是從個人成就和對科學的貢獻來看,早些年這些回國的科學家的科研之路基本也就止步了,雖然對祖國貢獻大,但是對祖國未來的科學發展不能說沒貢獻,但是畢竟受困於當時中國的國力,客觀的講貢獻還是十分有限的。
而反觀楊振寧,霍金雖然名氣很大,但是在物理學科上,楊振寧不知道要比霍金高多少倍,可以這麼說,楊振寧是現在目前全球唯一還活著的,在成就上堪比愛因斯坦的物理科學家。不僅證明了能量不守恆、宇宙不對稱,還在其他諸多物理學領域去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如果早些年,楊振寧選擇了回國,那麼試問會有這樣的成就嗎?
第二個方向就是,楊振寧對祖國的貢獻。楊振寧雖然早年一直在美國並且加入了美國國際,但卻一直在遠程幫助中國國內物理學科的研究和建設,不僅幫助中國建設成了好幾所物理研究院,並且還幫國內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年輕科學家,還有其他很多貢獻就不一一列舉了。只是早些年因為一些不可說的原因,大眾媒體一直沒有把楊振寧的貢獻公開出來而已,而且現在楊振寧帶著堪比愛因斯坦的技術和理論回國,這不是剛好是雪中送炭嗎?
而如今,已經98歲年近百歲的楊振寧依然在為了我國科技力量做貢獻,並且寧願背負一些不解的罵名,也要阻止一些無底洞的科研項目——環型電子振幅對撞機的建設。98歲的楊振寧,寧可自己滿身罵名,也要阻止這項無底洞的科研項目。
這個可能耗資千億的項目科學理論較為深奧我們就不展開講了,簡單的說這個聽起來很牛掰的科研項目,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價值,或者說沒有實際可用的現實價值。雖然美國已經建成了這個項目,但是事實證明也只是「然並卵「,我國現階段還只是在趕超美國的科技力量,還沒有真正達到和美國科技比肩的水平,楊振寧認為與其花費千億去研發一個根本帶不來任何實際意義的科研項目,倒不如把這個錢花在更需要花費並且繼續解決的問題上。
98歲楊振寧拼盡全力,阻止了中國開發這個項目,卻背上了罵名。以楊振寧的水平和高度,看待這個問題多半是沒差的,並且本來這個項目在國內爭議就很大,所以楊振寧一直都反對我國現階段就去研發和建設環型電子振幅對撞機。
楊振寧的另一個意思表達的就是,現階段我們不適合做這個,但是在未來我國國力和科技水平能夠達到世界一流和頂尖的時候,在做這個項目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