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寧可背負一世罵名

2020-08-28 H秋楓落葉

從古至今,在我們的歷史長河裡,要說最為偉大的一批人,莫過於執著在科技發展上的科學家們了。他們用自己畢生的努力來換取整個國家科技的進步,甚至推動了全人類的發展。在我國,楊振寧可謂是物理學領域頗具盛名的科學家了,在民眾心中也有著十分高的名望。然而,就在近年,97歲的楊振寧發起了他的最後一戰:寧可背負一世罵名,也要阻止我國研發千億項目,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出生在安徽合肥三河鎮一戶書香世家裡。父親楊武之曾是西南聯大的教授,是一名出色的數學家和教育家,4歲時母親就開始教他識字,在良好的家教和自身好學的特質下,楊振寧飛速地積累著知識。

1938年,楊振寧以高二學歷用出色的成績叩開了西南聯大的校門。在大學生活裡,他展現出了對物理學的熱情和天賦。1942年,20歲的他從大學畢業,考入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繼續深造物理學,並在1944年拿下了碩士學位。

1945年,楊振寧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深造,物理學在當時的國內並不發達。為了更好地獲得美國學府提供的學習條件,他不得不加入了美國國籍。在此之後,他努力學習所有外國先進的物理知識,並用它們來為祖國做出貢獻。可儘管如此,還是有無數人因為他的國籍一事發出了各種流言蜚語。

1986年開始,楊振寧已經用他在國外積累的一切來幫助祖國建設物理學和人才選拔的工作。1999年退休後,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捐給了香港中文大學,在2003年的時候回到祖國定居。2017年,楊振寧加入中國籍,自此那些流言蜚語都不能再波及他分毫。

楊振寧的一生都在為祖國的物理學做貢獻,他用他在國外所學的知識全身心回報給祖國的建設。他為國家的少年班組建提出了寶貴建議,並且一份工資都不要在清華大學付出著一切,在我們越來越強盛的科技裡,全都充斥著楊振寧的身影。

可就在2019年,97歲的楊振寧突然發出了和我國物理學界背道而馳的言論,而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於一個名為CEPC的項目。

CEPC,又名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這是在2012年就被提出來的一項量子力學領域最為重要的實驗設備。在美國與歐洲,都已經有了十分先進的大型對撞機,而我國卻只有即將退役的BEPC(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這種設備上的落後自然引發了科學界的重視,中科院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的院長王貽芳就是最為主張建設CEPC的人之一。

但楊振寧對此卻表達了堅決的反對意見,本因年事已高早該安享晚年的他毫不猶豫地發起了這「最後一戰」。在我國的計劃中,CEPC的建設是一項耗資1000億人民幣的項目,而美國曾經花費了超過30億美元都失敗,更何況我國這次項目規模要比他們大得多。損耗人力物力,風險太大,容易耽誤其他的方面的科研,這是楊振寧最為擔心的一點。

作為發展中的我們,1000億元的項目一旦失敗,那將會是在各個方面的一次巨大損失。楊振寧之所以堅決反對,就是不希望祖國承擔如此的風險。而堅持建設的王貽芳卻認為這是一次目光長遠的決策,在未來將會有著不可估量的好處,可無論如何,楊振寧都堅持著自己的反對意見。

科學家們對祖國的愛是不顧一切的,楊振寧提出這次反對意見已經冒著被世人斥罵的風險,但他不在乎,只因為比起祖國吃虧而言,自己的一點名譽又算得了什麼呢?王貽芳一心讓國家富強的心也可以理解,而楊振寧為祖國的擔心也確實是真情實感有理有據。不過無論如何,這兩位科學家的赤誠,都是我們應該致以敬意的。

相關焦點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建造千億項目
    在中國的科學界,楊振寧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他很早以前就離開了祖國,在美國那邊留學深造。後來,美國跟中國的關係,稍微好了一些,楊振寧迫不及待的回國,還帶來了一些重要的信息,給國家提供許多幫助。因為這次回國,楊振寧還遭到了美國情報部門的調查。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楊振寧可以說是全世界唯一還活著的最有成就的物理學家,他和愛因斯坦牛頓齊名,如果和他同學鄧稼先一同回國,他也不可能有那麼大的成就,因為我們國家當時一窮二白,不可能為他提供高端物理研究的實驗室和平臺。他最後回來也為我們國家建立了多個物理研究平臺,也帶出了一批研究人才,為國家還是作出了許多貢獻,也應得到國人的尊重。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說起楊振寧,他可是非常知名的國際科學家,如今已經97歲高齡,依然活躍在科學領域不久之前,關於楊振寧,發生了一項重大新聞,就是他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網友們都說這是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制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但97歲楊振寧卻有著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這個千億項目就是CEPC項目,它的全稱為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按理說這樣一個人,自然是能認識到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給物理界帶來的影響,那他為什麼還要阻止中國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呢?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說起楊振寧,他可是非常知名的國際科學家,如今已經97歲高齡,依然活躍在科學領域,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不久之前,關於楊振寧,發生了一項重大新聞,就是他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網友們都說這是97
  • 97歲楊振寧: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說起楊振寧,他可是非常知名的國際科學家,如今已經97歲高齡,依然活躍在科學領域,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他的人生經歷過動亂的時期,中國被日本侵略的時期、見證了中國的成立以及發展,在中美關係緩和之後,他就馬不停蹄地奔波在中美文化交流的路上,一直在堅持傳播中國文化。後來,他還在清華大學擔任老師,為祖國培養了很多人才,推動科學發展。
  • 楊振寧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花費千億建造對撞機
    之前已經97歲的楊振寧,進行了最後一戰,他寧可背負千古罵名,也要阻止國家研發一個耗資千億的項目,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耗資千億的項目到底是啥?具體來說就是大型對撞機,這是一個極其燒錢的科學工程,若是研究出來的話,確實能為人類的發展,作出很大的貢獻。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寧可背負一世罵名
    然而,這樣一位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眷戀祖國的物理學巨人,卻在竭盡全力阻止中國的去年4月29日,在中國北部的雁棲湖禮堂,97歲的楊振寧仍然沒有改變他的立場。問題是什麼?為了理解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看看CEPC到底是什麼。它被稱為環形電子-正電子對撞機,是處於物理學前沿的量子力學領域中最重要的實驗設備。2012年,中國計劃建造世界上最長的隧道CEPC。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制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其中楊振寧院士因為國籍問題頗受爭議,不過在晚年時他也算是回到了中國,繼續為中國做貢獻。而在楊老回國之後,最具爭議的還是他在97歲時的最後一戰,當時他可是寧可晚節不保,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楊老要阻止的項目就是CEPC項目 ,也就是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他是中美關係鬆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這樣一位至今已有97歲高齡的科學家為何突然又出現在了近期的熱點話題裡呢?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千億工程!
    楊振寧先生是我國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第一位得諾貝爾獎的華人。楊振寧生於1922年的安徽省合肥縣,在他6歲的時候,就隨父親去了廈門就讀小學,後又因父親工作以及時事的影響輾轉北平、昆明等地。很多人對楊振寧都抱有質疑,一是他的國籍問題,二是他的感情生活,三便是他在97歲高齡時,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他在1964年,便加入了美籍,成為了美國公民,2003年楊振寧回國發展。在2017年,他又恢復了中國國籍。就算在美國的這些年,他也一直在為我國的科學發展做貢獻。
  • 98歲楊振寧拼盡全力,阻止了中國開發這個項目,卻背上了罵名
    依然在為了我國科技力量做貢獻,並且寧願背負一些不解的罵名,也要阻止一些無底洞的科研項目——環型電子振幅對撞機的建設。98歲的楊振寧,寧可自己滿身罵名,也要阻止這項無底洞的科研項目。雖然美國已經建成了這個項目,但是事實證明也只是「然並卵「,我國現階段還只是在趕超美國的科技力量,還沒有真正達到和美國科技比肩的水平,楊振寧認為與其花費千億去研發一個根本帶不來任何實際意義的科研項目,倒不如把這個錢花在更需要花費並且繼續解決的問題上。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中國耗資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
    文/格子說歷史V2019年4月29日下午,在北京雁棲湖畔,已經97歲高齡的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出現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新禮堂上,回答了一位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學生的問題,再次闡明了自己反對建造超大對撞機的態度,聲明「我的看法完全沒有改變」。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在20世紀,楊振寧被稱為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個擁有全能知識和才智的「物理全才」,他也是當今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儘管從1964年起,楊振寧就加入了美國國籍,但他一直都是中國物理學的開拓者,並與李政道一起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並獲得了諾貝爾獎。作為第一個回國訪問的中國人,還在波士頓成立了「中美華人聯合會」,以促進中美關係的發展。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但他一直心繫中國物理的發展。這種超大型強子對撞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龐大的科學工程,歷經30年,耗資千億,還能夠重建「宇宙大爆炸」發生後的宇宙形態,當然這只是基於理論,因為對撞機在在即將啟動的前幾天纏上了官司。
  • 楊振寧97歲高齡最後一戰,堅決否定一計劃,替國家避免200億損失
    無論有怎樣的活動,楊振寧都是積極踴躍地募捐。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 2003年,楊振寧回到中國居住。在那些年裡,他不會不知道關於他的聲討聲浪,但他不在乎。進入清華大學後,他不要任何工資,把這筆錢都用來為清華引進人才。97歲的楊振寧已經很年邁了,他還能為祖國做多少呢?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是楊振寧最後一戰。
  • 97歲楊振寧拒絕中國千億項目?寧可晚節不保
    97歲楊振寧拒絕中國千億項目?,在各個領域中發展的速度可謂是相當快,也擁有了我國自主研發的諸多專利,但是想要完全佔據科技大國,那定是要科技成果全面開花。很多中國的科學家們認為,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作為世界大國,也應該為人類科學進步做出貢獻,在建造高能對撞機這一項目上,能夠推動中國在科技領域方面的發展也能提高國際地位,當時已經有人著手設計方案
  • 這項「無底洞」建設,楊振寧阻止中國「浪費」千億?原因為何?
    這項「無底洞」建設,楊振寧阻止中國「浪費」千億?原因為何?每每提到物理學家,我們都繞不開楊振寧,他的主要貢獻在兩個方面,一是宇稱不守恆,二是規範場理論,但是大家都不是因為他的傑出成績而知曉的,很多人都知道楊振寧的「謠言」,網友們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有承認他的學術貢獻,為國爭光的事跡,但是也有人認為他轉國籍、娶嬌妻為老不尊。
  • 阻止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楊振寧錯了嗎?
    楊振寧作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家,早年一直在國外工作,2003年回到國內定居,並保留美國國籍,直到2017年,楊振寧才恢復中國國籍。這這一點正是被一群不知就裡的國人指責。而其另外已經讓人詬病的是,其82歲時娶了自己28歲的學生——翁帆。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對撞機」為我們省千億,美國:別聽他的
    82歲因為再婚,被推上熱搜,現身人前,又因結婚對象竟是一位28歲的年輕女性,被抨擊「色迷心竅,晚節不保」,此後遭受謾罵15年。 他為中國無償服務了48年,晚年卻被國人怒喝「滾出中國去」。他就是楊振寧,一個本該被世人敬仰的物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