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千億工程!

2020-11-12 迪小青

楊振寧先生是我國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第一位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楊振寧生於1922年的安徽省合肥縣,在他6歲的時候,就隨父親去了廈門就讀小學,後又因父親工作以及時事的影響輾轉北平、昆明等地。


在1945年時,得到獎學金後赴美留學。

很多人對楊振寧都抱有質疑,一是他的國籍問題,二是他的感情生活,三便是他在97歲高齡時,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他在1964年,便加入了美籍,成為了美國公民,2003年楊振寧回國發展。在2017年,他又恢復了中國國籍。就算在美國的這些年,他也一直在為我國的科學發展做貢獻。


1971年,楊振寧參加保釣運動,作為海外華裔科學家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在他回到美國之後,就穿梭美國各個高校演講,將在新中國的所見所聞告訴學生,感人了一批熱血青年立下報國之志。

1977年,他又和梁恩佐等人創辦「全美華人協會」,促進中美關係。

在1983年,他向鄧小平同志建議說,國外認為,15歲到18歲搞軟體比較有利,因此科大少年班成立了計算機軟體專業

楊振寧先生雖然人不在國內,國籍在美國,卻不間斷地為我國的發展提供建議,作出貢獻。


楊振寧第二個飽受人質疑的問題便是他在2004年,以82歲高齡娶了年僅28歲的妻子翁帆,但兩人的婚姻生活十分幸福,也攜手走過了十幾年的人生,因此沒有給那些質疑他們這段感情的人嘲笑他們的機會。

楊振寧第三個飽受人質疑的點便是,他在97歲時,極力阻止我國建造CEPC。

CEPC指的是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這個計劃在2012年被提出,是如今物理學最前沿量子力學領域最重要的實驗設備,我國的計劃是修建全世界最長的CEPC。

如果這個計劃能夠實行並且成功建成,會對研究量子力學有很大的作用,而且這是一個世界級別的項目,如果一旦建成,我國也會在世界享有盛名。


但楊振寧卻提出了反對,他說,這個項目就是一個無底洞,當年美國的SSC造價太高,導致半途而廢而整整浪費了30億美元,而歐洲強子對撞機的成功整整花費了100億美元。

按照中國的計劃,是打算投入1000億人民幣的,但楊振寧說,就裡面一個大加速器的價格都不可能會低於200億美元,因此這個計劃投入根本是不夠的,如果非要一意孤行建造,到那時候可能會不得不犧牲其他的研究。


因此對於整個計劃來說,是不合算的。我國其他的研究未必比CEPC差,因此不必非要抓住CEPC這個項目不放。

在楊振寧提出這個反對意見時,就遭到當時許多人的質疑,甚至中科院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的院長王貽芳也站出來表示了質疑。


王貽芳參與了對撞機早期的設計與研究,對這個項目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同時他認為我們的目光應該放長遠,中國要有領先世界的能力。

這個項目到底能不能開始,現在還沒有結論,當時楊振寧的反對遭到了我國大多數人的質疑,但他寧願背負罵名也要提出自己的反駁意見,可以看得出他是真心為這個項目著想。

相關焦點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說起楊振寧,他可是非常知名的國際科學家,如今已經97歲高齡,依然活躍在科學領域不久之前,關於楊振寧,發生了一項重大新聞,就是他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網友們都說這是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說起楊振寧,他可是非常知名的國際科學家,如今已經97歲高齡,依然活躍在科學領域,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不久之前,關於楊振寧,發生了一項重大新聞,就是他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網友們都說這是97
  • 97歲楊振寧: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說起楊振寧,他可是非常知名的國際科學家,如今已經97歲高齡,依然活躍在科學領域,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不久之前,關於楊振寧,發生了一項重大新聞,就是他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網友們都說這是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 楊振寧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花費千億建造對撞機
    楊振寧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他年輕時沒有回國,直到晚年才離開美國。很多人認為,楊振寧晚年回國,並不是想為國家做貢獻,只是想回到祖國安心養老。從回國到現在,楊振寧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議,但是他沒有特別的在意,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做貢獻。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建造千億項目
    事實上,楊振寧並非真的捨棄了祖國,他當年沒有回歸其實有一定的苦衷。楊振寧的科學研究,比較偏向於理論,而建國初期我們更加需要偏向於實踐的科學家,所以楊振寧即便是沒有回來,也不會影響祖國的發展。後來,美國跟中國的關係,稍微好了一些,楊振寧迫不及待的回國,還帶來了一些重要的信息,給國家提供許多幫助。因為這次回國,楊振寧還遭到了美國情報部門的調查。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要清楚的認識一點,歸來的科學家都是年輕一輩入了外籍的,現在回國來都是退了外國籍帶著成就歸來的,你能講人家心中無祖國嗎?所以大家不要去打擊誰,高端前沿技術在西方,不走去交流西方有那麼好跟你共享科技嗎?所以我們要鼓勵年輕科學家多走出去,愛國的始終會歸來。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寧可背負一世罵名
    然而,就在近年,97歲的楊振寧發起了他的最後一戰:寧可背負一世罵名,也要阻止我國研發千億項目,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父親楊武之曾是西南聯大的教授,是一名出色的數學家和教育家,4歲時母親就開始教他識字,在良好的家教和自身好學的特質下,楊振寧飛速地積累著知識。1938年,楊振寧以高二學歷用出色的成績叩開了西南聯大的校門。在大學生活裡,他展現出了對物理學的熱情和天賦。1942年,20歲的他從大學畢業,考入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繼續深造物理學,並在1944年拿下了碩士學位。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這樣一位至今已有97歲高齡的科學家為何突然又出現在了近期的熱點話題裡呢?原來近期楊振寧在極力阻止我國修建但是這一切的假設都要建立在我國能夠成功建立CEPC上,這樣一個世界上二百多個國家都沒有成功先例的項目自然面對著數不勝數的技術難題,楊振寧反對中國進行這個對撞機項目研究的主要原因是他覺得這個項目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無底洞,美國當年的ssx便是因為造價太高,嚴重超出預算才導致項目擱淺,足足浪費了30億美元而一無所獲。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制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但97歲楊振寧卻有著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按理說這樣一個人,自然是能認識到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給物理界帶來的影響,那他為什麼還要阻止中國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呢?就算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能建造出來,在楊振寧看來,CEPC項目要有新發現以及發現產生實際收益至少得花五十年的時間。
  • 98歲楊振寧拼盡全力,阻止了中國開發這個項目,卻背上了罵名
    說到楊振寧,不知道大家都有什麼印象,其實在早些年,國內有很多人對楊振東有著深深的誤解,認為他當年沒有和李政道、錢學森等科學家一起衝破阻攔投入祖國建設,就是一種貪圖榮華富貴的表現,後來楊振寧又娶了小他很多歲的翁帆這件事,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中國耗資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
    文/格子說歷史V2019年4月29日下午,在北京雁棲湖畔,已經97歲高齡的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出現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新禮堂上,回答了一位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學生的問題,再次闡明了自己反對建造超大對撞機的態度,聲明「我的看法完全沒有改變」。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寧可背負一世罵名
    楊振寧在我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1957年,他和李正道共同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儘管楊的國籍多年來一直讓中國人耿耿於懷,但在2015年,他放棄了美國,回到了讓人牽掛的祖國大陸。
  • 楊振寧97歲高齡最後一戰,堅決否定一計劃,替國家避免200億損失
    楊振寧可以說是全世界唯一還活著的最有成就的物理學家,他和愛因斯坦牛頓齊名,如果和他同學鄧稼先一同回國,他也不可能有那麼大的成就,因為我們國家當時一窮二白,不可能為他提供高端物理研究的實驗室和平臺。他最後回來也為我們國家建立了多個物理研究平臺,也帶出了一批研究人才,為國家還是作出了許多貢獻,也應得到國人的尊重。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制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其中楊振寧院士因為國籍問題頗受爭議,不過在晚年時他也算是回到了中國,繼續為中國做貢獻。而在楊老回國之後,最具爭議的還是他在97歲時的最後一戰,當時他可是寧可晚節不保,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對此,楊振寧給出的理由是,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完全是得不償失的行為,因為建造這樣的先進儀器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是從它身上能得到的收益卻很少。
  • 16年前,82歲楊振寧為何寧願背負罵名,也要娶28歲的翁帆?
    其中最大的」爆點「在於82歲和28歲,當時人大多跟同齡人結婚,就算有相差,也不至於相差那麼大,所以很多人覺得無法接受。這對相差54歲的「爺孫戀」,在網絡上遭遇了空前絕後的吐槽和謾罵,並迅速傳遍國內的大街小巷。甚至讓楊振寧的公眾形象也受到了影響。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在20世紀,楊振寧被稱為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個擁有全能知識和才智的「物理全才」,他也是當今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儘管從1964年起,楊振寧就加入了美國國籍,但他一直都是中國物理學的開拓者,並與李政道一起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並獲得了諾貝爾獎。作為第一個回國訪問的中國人,還在波士頓成立了「中美華人聯合會」,以促進中美關係的發展。
  • 海豚肉又不好吃,為何日本人寧願背負罵名,也不放棄捕殺海豚?
    日本小鎮每年都要舉辦「殺海豚節」,致無數海豚被捕殺位於日本南部的漁村太地町,這裡每年都要舉辦一次十分殘忍的節日活動——殺海豚節。太地町是日本唯一一個可以大規模驅獵的城鎮,也正是如此,這裡成為了在全世界最臭名昭著的捕鯨、殘忍殺害海豚的地區。
  • 淺談《海賊王》中那些七武海寧願背負罵名也要實現的夢想是什麼?
    王下七武海可以說是兩面不討好,不過只要能達成自己的目的,一些罵名有值得遼什麼?那麼,王下七武海們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達成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波雅·漢庫克波雅·漢庫克是一個非常高傲的女人,這樣的人是不容易屈服的,尤其是面對跟自己仇深似海的世界政府!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對撞機」為我們省千億,美國:別聽他的
    82歲因為再婚,被推上熱搜,現身人前,又因結婚對象竟是一位28歲的年輕女性,被抨擊「色迷心竅,晚節不保」,此後遭受謾罵15年。 他為中國無償服務了48年,晚年卻被國人怒喝「滾出中國去」。他就是楊振寧,一個本該被世人敬仰的物理學家。
  • 楊振寧最後的堅持,阻止中國研究耗資上千億的超大對撞機
    阻止中國買單超大對撞機 楊振寧,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也是當世最有影響力的20個物理學家中,唯一在世的一個,84歲那一年,他放棄了美國國籍,重新回到了中國,為中國的物理學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也為中國物理學人才的培養奠定了極大的物質以及文化基礎。